范昕妍
作者单位:110020 沈阳,沈阳市铁西区中心医院内科病房
压疮是老年卧床患者常见的皮肤损伤,可损害局部皮肤和(或)皮下组织。从压疮分布来看,通常发生在骨性隆突部位,如内外踝、肩部、髋部、足跟部、骶尾部等处,一般情况下临床护理工作中均会予以重视[1]。然而,临床上还有一类发生于非骨性隆突部位的压疮,其主要分布于面部、上肢和臀部,也同样会给患者带来一定痛苦。目前,有关导致非骨性隆突部位压疮原因的研究较少[2]。因此,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年来接诊的因卧床而导致非骨性隆突部位压疮的老年患者91例,对导致压疮的原因进行总结。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选择我院2015—2018年收治的因各种疾病所致的老年卧床并有非骨性隆突部位压疮患者91例作为观察组。压疮诊断参照《卧床患者常见并发症护理专家共识》[3]。纳入条件:年龄≥70岁;每日非睡眠时间一半以上为卧床状态[4];压疮病灶可评估;患者本人或家属能配合问卷调查。排除条件:骨性隆突部位压疮或合并骨性隆突部位压疮;压疮部位存在原发性皮肤病;压疮病情较重已经清创治疗;无意愿参与本研究。另选同期卧床但未出现压疮的老年患者91例作为对照组。
1.2 调查方法 采用电话随访的方式对入组患者展开问卷调查,自行设计的问卷主要内容包括: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营养状况、意识障碍、翻身能力、排便能力、合并老年慢性病等。营养不良判定标准:膳食摄入不足,喂养不当;以消瘦为特征,并伴有低蛋白性水肿;可合并贫血、维生素A、B族和C缺乏及微量元素缺乏[5]。意识障碍判定标准:以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GCS)作为评估工具,未达15分者认定为存在意识障碍(12~14分为轻度;9~11分为中度;≤8分为昏迷)[6]。
1.3 统计分析 采用双录入法对问卷信息进行汇总,以EpiData 2.4软件建立数据库,并以SAS 10.0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单因素分析为t检验或者χ2检验,多因素分析为Logistic回归分析法。检验水准α=0.05。
2.1 非骨性隆突部位压疮单因素分析结果 两组年龄、BMI、营养状况、意识障碍、翻身能力、排便能力和糖尿病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性别、高血压和慢阻肺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非骨性隆突部位压疮多因素分析结果 将对照组(无非骨性隆突部位压疮)赋值为0及观察组(有非骨性隆突部位压疮)赋值为1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BMI、营养状况、意识障碍、翻身能力、排便能力和糖尿病情况为非骨性隆突部位压疮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见表2。
压疮是一种张力性皮肤损伤,是指在强烈或者长时间压力和(或)剪切力作用下,出现的一种皮肤完整或者开放性溃疡性病变。导致压疮出现的本质因素是外力作用,如果合并微循环障碍、营养不良等内在原因,则患者更容易出现压疮[7]。目前,临床上常将压疮分为1~4期及不可分期的压疮。从压疮发生分布来说,骨性隆突处是其好发部位,但压疮也可见于非骨性隆突处,因此后者往往容易被忽视。
本研究中,我们旨在对老年卧床患者发生非骨性隆突压疮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年龄、BMI、营养状况、意识障碍、翻身能力、排便能力和糖尿病情况为非骨性隆突部位压疮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①年龄:这主要是由于年龄偏大者,皮肤局部胶原纤维含量较少,皮肤弹性变差;加之其肌肉强度和含量下降,皮肤微循环障碍程度更为明显,因此,年龄越大越容易出现压疮。②BMI:BMI是综合衡量人体身高和体重的指标,BMI越大说明卧床时患者皮肤处受力越大,压疮的发生风险自然越大。③营养状况:营养状态较差者皮肤自我修复能力较差,在出现轻微损伤时候无法有效自我修复,进而形成范围更大的压疮。④意识障碍:存在意识障碍者在床上自我体位调节能力较差,无法轮换皮肤受压部位,因此更容易出现压疮。⑤翻身能力:翻身能力强的患者不仅可以自我调节体位,减轻同一部位皮肤受压,而且能进行强度更大的床上活动,因此,具备自行翻身能力的患者发生压疮风险小。⑥排便能力:具备自主排便能力的患者可以有效控制排便时间,这样更方便家属日常护理,减轻排泄物清除不彻底对皮肤的刺激,从而减少压疮发生。⑦糖尿病:糖尿病者皮肤损伤自行修复能力差,压疮发生风险高于血糖正常者。因此,从我们的研究结果来看,非骨性隆突部位压疮的发生是一个内外因素作用下的复杂过程,如同时具备多个危险因素则其发生风险明显提高[8]。
综上所述,年龄、BMI、营养状况、意识障碍、翻身能力、排便能力和糖尿病情况与非骨性隆突部位压疮发生的密切相关。护理工作者应该针对上述因素进行预防性护理,并且在工作中警惕非骨性隆突部位压疮的发生。
表1 单因素分析结果
变量 赋值 对照组(n=91) 观察组(n=91) t值/χ2值 P值性别(例) 男=1,女=2 0.201 >0.05男53 50女38 41年龄(岁) - 67.9±5.4 74.7±6.1 2.457 <0.05 BMI(kg/m2) - 18.4±1.2 22.8±1.9 2.518 <0.05营养状况(例) 正常=1,不良=2 5.710 <0.05正常 59 43不良 32 48意识障碍(例) 3.971 <0.05无无=0,有=1 72 60有19 31翻身能力(例) 无=0,有=1 4.984 <0.05无34 49有57 42排便能力(例) 无=0,有=1 4.316 <0.05无16 28有75 63高血压(例) 无=0,有=1 1.304 >0.05无68 61 23 30糖尿病(例) 无=0,有=1 6.379 <0.05无57 40有34 51有慢阻肺(例) 无=0,有=1 1.492 >0.05无73 66有18 25
表2 多因素分析结果
变量 赋值 β值 S.E Wald χ2值 P值 OR值 95%CI年龄 - 2.975 0.415 2.615 <0.05 2.328 0.988~5.234 BMI - 2.813 0.401 2.438 <0.05 2.147 0.753~4.915营养状况 正常=1,不良=2 4.754 0.738 3.415 <0.05 3.111 1.238~6.124意识障碍 无=0,有=1 3.248 0.654 2.922 <0.05 2.649 0.983~5.432翻身能力 无=0,有=1 -4.242 0.712 3.323 <0.05 3.054 1.107~5.913排便能力 无=0,有=1 -3.937 0.677 3.137 <0.05 2.871 1.042~5.714糖尿病 无=0,有=1 5.032 0.856 3.647 <0.05 3.315 1.854~6.347
[2] 石旭满.重症监护病房非骨隆突部位压疮原因分析和护理对策[J].中国伤残医学,2019,27(6):99-100.
[3] “卧床患者常见并发症规范化护理干预模式的构建”项目组,中华护理学会行政管理专业委员会.卧床患者常见并发症护理专家共识[J].中国护理管理,2018,18(6):740-747.
[4] 束娇娇,孙骏玉,周燕燕.综合康复护理对老年卧床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抑郁症状的影响[J].实用预防医学,2019,26(8):927-931.
[5] 卢少萍,徐永能,任晓晓,等.延续性营养护理服务对改善老年卧床患者营养状况的效果[J].中国护理管理,2018,18(12):1678-1681.
[6] 李继禄,杨洪菊,郭桂华,等.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动态曲线的记录及临床意义[J].中华创伤杂志,2005,21(9):708-709.
[7] 冯红霞.老年卧床患者压疮的预防及护理进展[J].饮食保健,2019,6(39):293.
[8] 于泽红.压疮的防治及护理进展[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8):1035-1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