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可男
【摘要】提问、思考、理解,以动态的形式相互作用促进学生的学习,课堂上的思考是学生学习的能量。教师应精心设计提问,使问题更“高效”,进而使课堂更“高效”。
【关键词】高效提问;小学语文;策略
课堂教学中的“高效”提问,能使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高效”课堂。一个“高效”的问题,能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开拓学生思维以及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动力。好的问题是促进学习的燃料,设计一个好的问题,需要教师花很多的功夫,包括思维技巧和实践。好的问题是开启学生学习大门的契机,并能与先前的学习相关联,学生是具有建立这种关联的能力的,教师需要做的是找到帮助他们的正确方法。笔者就小学语文教学中“高效提问”策略进行研究。
一、紧扣目标,明确目的
高效问题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教师应对教材进行分析,对文本进行深入解读,明确教学要求,提前设计好问题,保证问题与教学目标相吻合,促进学生学习。课堂教学提问不是随意的,要紧扣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偏离课堂教学中心的问题,会影响教学目标的达成。
二、解决难点,突出重点
很多教育者认为少量的、经过精心设计的问题更能促进学生的思考。这就要求教师辨别哪些课程内容是重要的,哪些是难点,以此作为设计问题的依据。精心设计的问题要少而精,具有典型性,否则不仅繁琐费时,还会导致不能突出课堂教学的重点,因此教师的提问要把握尺度,精益求精,以达到“高效”。
课例:在执教《景阳冈》时,虽然这篇课文篇幅较长,且文中有不少带有古代白话文色彩的词语,对学生理解故事内容造成一定障碍。但这位老师大胆取舍,解决难点,突出重点,设计了这样的问题:
(1)按照故事发展顺序,课文可以分成哪几个部分,每部分讲的是什么?
(2)你觉得最精彩的是哪个部分?
(3)这一部分表现了武松的什么特点?从哪些地方最能体现?
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能按故事的发展顺序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并详细讲述武松打虎的部分,能对武松作出简单的评价并说明理由。老师的问题先让学生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再组织学生重点阅读武松打虎部分,感受武松的英雄形象。教学主要是引导学生“理解”,不要求学生“运用”。这三个问题的设计突破了学生的难点,抓住了教学的重点,化繁为简,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达到了“高效”。
三、结合认知,注意层次
教师设计的课堂提问必须抓住教材的整体要求,结合所教学生的认知水平,把握提问的难易程度。既不能过于简单,没有思考的余地,让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又不能太过深奥,让学生无从下手,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太深”“太浅”的问题都达不到教学的目的。因此,问题设计的层次性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可以设计铺垫性问题,让问题层层递进,由浅入深,环环相扣,从而实现“高效”。
课例:《梅花魂》的三个大问题:
(1)课文写了外祖父的几件事?
(2)从外祖父的言行中你体会到外祖父怎样的情感?
(3)思考课文题目“梅花魂”的含义是什么?
《梅花魂》这篇课文的难点是理解题目“梅花魂”的含义,如果直接出示课题让学生解读课题的含义,学生给出的答案肯定很浅白。这位老师设计的三个问题,先让学生带着“课文写了外祖父的几件事”这一问题读懂文本,概括出主要内容;再带着“课文表达外祖父怎样的情感”这一问题体会外祖父的言行中表现出的对祖国的热爱和眷恋;然后,在理解内容、体会情感的基础上,交流对课文题目“梅花魂”的理解。
老师问题的设置是层层深入的,后一个问题都以前一个问题为基础。第1个问题概括课文的段落内容。第2个问题,引导学生充分感悟体会,让学生从外祖父的言行中感受外祖父对墨梅图的珍爱、对祖国的思念,建立起梅花与祖国之间的联系。第3个问题,谈谈对课文课题梅花魂的理解时,因为有了之前的铺垫,学生就能从课文内容出发,拓展到自己知道的中国历史上有气节的人物,进一步理解梅花代表的坚毅不屈的民族精神。这样的问题设计,由浅入深,层层推进,符合学生认知,结合学生学情,可谓“高效”。
四、促进思考,引发探究
高效的问题能够支持学生不断深入学习。实践证明,课堂教学中切合学生与文本实际的、引人思考的高效提问,有助于点燃学生的思想火花,掀起情感波澜,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应有目的的设计和提出问题,使学生参与到高水平的思考中。
课例:在执教《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时设计了这样的问题:
(1)这篇文章作者的观点是什么?
(2)课文通过几个具体的事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文中的“问号”指什么?“感叹号”又指什么?从“?”到“!”的过程又是什么?
(3)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本课是一篇议论文,在小学阶段极少出现。课文的题目是“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也是课文的主要观点。这位老师在设计问题时以表格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三个具体事例中的“问号”是什么?由此发现的“真理”是什么?从“问号”到“真理”的过程是怎样的?从具体事例中获得认识,理解作者的观点,从中体会和领悟到“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深刻含义,领悟见微知著、锲而不舍、不断探索的科学精神。这样的问题设计有利于引导学生自主、深刻地理解课文。
“高效”提问能促进思维及阅读能力的提高。为了能提出好的问题,教师通常也需要进行深入的思考,还要预习课程并准备一些能够激发学生复杂思维的问题。
有教育家说过,教育的艺术全在于如何恰當的提出问题和巧妙的作答。因此,在实施素质教育、注重学生个人能力的今天,教师更应该精心设计提问,使问题更“高效”,进而使课堂更“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