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财源
【摘要】对于儿童而言玩泥巴、做泥塑是最惬意不过的事情,可以从泥巴的捏、团、揉中体会到无穷无尽的乐趣。在美术课堂中引进泥塑教学可以有效地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教师要努力去探索、去发现,进一步的深入挖掘,使泥塑课程能够带给学生更多的知识,促进学生得到更大的发展。本文就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进行了探究。本文从美术教学的现状和培养学生的必要性方面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些相应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美术;泥塑教学;动手能力;创新能力
小学美术教材中涉及到许多动手制作的教学活动,为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提供了有效的机会。在小学教育中开展美术教学,可以为国家培养具有人文精神、创新能力、审美品味和美术素养的现代公民,能够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动手操作习惯。所以小学美术教学在小学教育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一、教育现状
一方面是对于美术学习的重视度有待提高。虽然教育改革过程中加强了对学生德智体美劳综合素质的培养,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多学校对于美术的重视度仍然不高,甚至在对待美术课与数学语文课时,会有明显的差别。家长受到学校教师的影响,对学生美术能力的培养也不够重视,使得美术课堂的效率低下,发展困难。另一方面是教学模式单一,缺乏创新。对于小学美术课堂教师没有更好的教学方法,仅根据语文数学的教学形式展开美术教学,但美术教学要充分的结合自然,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师应创新教学模式,增加学生与大自然接触的机会,使学生能够有更多的动手操作机会,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二、小学美术教学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必要性
(一)突显教学的作用
小学是学生素质和能力发展的重要阶段,美术作为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必不可少的科目之一,在教育体系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但在传统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师对该学科的重视度不足,且受到了课时的限制,美术教学的内容就局限在了教材上,学生的艺术创作和创新能力得不到有效的锻炼,美术学习也没有起到真正的作用。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基础,能够深化美术教学的内容和目标。同时,通过实践活动也能够促进学生的能力发展,体现美术教学的真正作用。
(二)延伸教学的内容
小学阶段的美术学习对于学生的要求并不是特别高,最主要的是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使学生能够养成一定的审美观念。但随着现代教育对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美术教学不能再局限于课本中的内容,还需要进一步的延伸拓展。而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就是对美术课堂实践活动的延伸,这无疑突破了教材的限制,拓展延伸了教学的内容,也实现了由理论到实践的转化。因此,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是新时代美术教学达成新课改要求的必要途径。
(三)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创新是美术教学的核心,培养创新型人才也是教育的终极目标。对于美术的学习,只停留在理论上,局限于课本中,很难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提升。通过实践活动,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还能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其获得一定的感知体验,创作出的作品也会呈现出属于学生的鲜明特色。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所以在美术课程中要特别注重对学生的个性与创新精神的培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学会运用美术的方法,将创意转化为具体成果。
三、小学美术开展泥塑教学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策略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一)提高学生对美术作品的赏识力度
在提高学生对美术作品的赏识力度时,也能够增强学生对动手能力重要性的认识。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结合学生的特点,选取一些学生感兴趣的美术作品,供学生赏析,使学生能够从不同的美术作品中得到不同的感悟,从而有效地实行因材施教。当然,在选取美术赏析作品时,也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能力,尤其要结合美术教材,选取符合教学内容的艺术作品。教师也可以进行美术作品加工,提高美术作品的童趣性元素。
例如,在上《泥浮雕》一课时,教师可以首先带领学生欣赏古今中外的浮雕作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展现《昭陵六骏》《人民英雄纪念碑》等作品,让学生讲一讲观看后的感受,并表述出自己喜欢的浮雕具有什么样的特点,询问学生想要做什么样的浮雕。通过学生的思考和表述,使学生意識到自己具有一定的审美基础,然后通过老师的讲解,掌握一定的审美技巧,提高对美术作品的赏识力度。
(二)加强学生对美术课堂的情景创设
小学生在美术课程学习的过程中,无法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因此,小学美术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提高美术学习的兴趣,进而加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多方面的因素进行考虑,例如学生对图画抽象描述的能力、学生的思维水平、绘画技巧等,要格外注重创设和学生知识水平相当的教学情景,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的自主能动性。
例如,在学习《保护文物》一课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先欣赏收集到的文物图片资料,在学生欣赏之余教师进行讲解,让学生感受文物的美感。然后教师可以给学生准备好泥塑工具,让学生动手创造属于自己的作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感受泥塑教学中的乐趣。通过亲自捏、揉、搓体验泥塑课堂的与众不同。
(三)制定学生对美术课堂的手工制作
学习美术的最终目的就是提高学生的绘画水平和艺术审美能力,因此,在美术手工制作课堂中,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创作自己的手工艺作品,体现自己独特的审美能力,根据所学的审美技巧,对其他学生的作品进行赏析。另外,教师要加强手工制作课程的开设,使学生能够有更多的机会和空间进行动手操作,进而提高小学美术教学的实效性。通过手工制作课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例如,在学习《夸张的脸》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泥塑课堂上的知识捏夸张的表情,还可以通过自己的想象力,为表情添加一些独有的色彩。通过观察人物动态,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分析人物的哪些动态适合用泥条、泥片、泥块等捏塑方法,加强学生的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通过泥塑,提高对美术教学的兴趣,加强自己的动手实践操作能力,创作出属于自己的美术作品,并且能够对同学的作品进行赏析,在泥塑课堂上体会无限的乐趣。
四、结束语
总之,小学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阶段,教师要注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为学生的审美境界奠定良好的基础。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对美术作品的赏识力度,创设有助于学生审美知识学习的教学情景,开设多种多样的手工制作课程,使学生能够在丰富多彩的美术课堂中,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提高自己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的艺术水平得到质的提升。教师要为学生开展丰富的教学活动,确保学生能够在活动中提升自我。
【参考文献】
[1]程文俐.浅谈小学美术课堂上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20(17)
[2]席智慧.小学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创造力的策略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8(20)
[3]沈亦奇.探析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J].美与时代(中),2018(10)
[4]唐敏.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美术表现能力的研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