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梦叶
【摘要】精彩的课堂导入是保障课堂顺利进行的基础。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利用微课进行课堂导入,不仅可以让教材内容得到形象化、直观化的展示,还可以践行小学美术课程标准,实现对学生审美能力、创造能力、情感能力的综合培养。本文就微课在小学美术课堂导入中的運用价值和应用策略进行了探究与分析。
【关键词】微课;小学美术;导入
微课是以视频为载体,对教学内容进行设计优化,具有针对性强、示范性突出的特点,它不仅可以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还可以实现教师教学效率的提升。而小学生正处于成长发展的黄金时期,也是德育养成的关键阶段,美术课程作为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微课对小学美术课堂导入环节进行优化。从而实现对学生美术素养能力的综合培养,在深入美术教材探析的过程中,通过微课导入实现小学美术教学质量的提升。
一、微课在小学美术课堂导入中的运用价值
对于教育而言,教师要知道学生由于家庭、生活等因素的影响,其学习能力、兴趣爱好会有所差异。教师在进行小学美术教学时,要想实现学生美术学习能力的提升,就要尊重和了解每个学生的身心发展特性,在践行学情教育的基础上,对课堂导入进行优化。而微课教学手段的运用就为学生学习美术提供了发展途径。在微课导入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将教材内容进行分层设计,以此让课堂导入更具有教育价值。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微课将教材内容以直观、形象的形式展示在学生面前,既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审美能力,又可以实现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教学局面。由此可见,其运用的价值所在。
二、微课在小学美术课堂导入中的应用策略
(一)利用微课导入,加强生活实践,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有很多理论知识非常枯燥乏味。教师在进行这一阶段教学时,可以充分利用生活素材作为课堂导入的辅助,在微课教学手段的应用中让知识更加趣味化。这样既可以践行课程标准,又可以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良好品质,在美术知识的学习中提升审美能力,以此实现学生学习效率的优化。例如,在教学《点、线、面》这一美术内容时,教师可以利用微课为学生展现生活中的“秋山落叶”图,以各种各样的树叶为课堂导入,为学生开展一堂“赏叶”美术课。通过生活自然情境的导入与欣赏,让学生通过观看颜色深浅、树叶脉络,对点、线、面有一个基础认知,以此为导入,让学生结合小组学习,进行树叶绘制,让学生由点连线,由线绘面,在创设良好学习氛围的过程中实现学生美术学习效率的提升。
(二)利用微课导入,开展分层设计,培养学生学习信心
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立存在的个体,其学习能力、思维方向也会有所不同。教师在进行小学美术导入教学时,可以利用微课进行分层设计,在结合学情教育的过程中使课堂导入更具针对性,从而实现学生美术学习自信心的培养。例如,在教学《漂亮的包装纸》这一美术内容时,旨在培养学生美术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在欣赏中优化学生的审美。为此,在进行微课导入教学时,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可以进行层次性教学导入。如第一幅图,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糖纸包装图,以此激发后进生的学习兴趣;第二幅图,教师可以为学生导入包装纸色彩选配过程以及成品图,让中等生在观看的过程中得到美术审美能力的培养;第三幅图,教师可以为学生导入多种包装纸,让学生想一想包装纸上有哪些色彩?通过分层导入设计使学生在微课的学习中有一个层次性的递进过程。既可以实现学生学习自信心的培养,又可以充分落实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在层次性的微课导入中得到美术审美能力的培养。
(三)利用微课导入,拓展教材内容,强化学生美术素养
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中曾指出:教师教学要以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能力为根本,让学生在学习美术知识的同时得到能力与品质的培养。为此,教师在利用微课进行小学美术课堂导入教学时,可以对教材内容进行拓展延伸,在资源延伸中实现学生美术素养能力、创造能力、审美能力的综合培养。例如,在教学《精美的邮票》这一美术内容时,教师可以利用微课为学生导入“黑便士、大龙邮票”等对比图,在不同邮票的欣赏中为学生讲解邮票的历史背景、特点、种类。通过微课导入实现教材内容的拓展,让学生在学习美术知识的同时对邮票这一社会发展历史有一个基础的了解,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在导入环节中,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最喜欢哪一种图案的邮票,为什么?在引导学生情感表达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在美术知识的学习中得到美术素养能力的培养。
三、结束语
将微课应用于小学美术课堂导入教学中,必须从学情、美术课标为教学之本,从而借助生活素材、分层设计、教材延伸等教学手段实现学生美术素养能力的培养,以此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升教师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王晓天.基于微课的小学美术课堂导入方法探究[J].启迪与智慧:教育,2017(10):P.54
[2]江彦斌.微课下小学美术课堂有效导入方式初探[J].基础教育研究,2018(8):53- 54
(广东省江门市蓬江区甘光仪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