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在高分子科技外语阅读教学中的探索

2020-02-26 22:11:41王永鹏刘梦竹
吉林化工学院学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高分子外语情怀

王永鹏,刘梦竹

(吉林化工学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吉林 吉林 132022)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1]。这一重要论述为新时代高等教育指明了方向。课程思政是一种新型教学思路,它不仅是将思想政治结合到课程中去,更是将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涵树与养成融入到课程中[2],使课程本身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形成协同效应,悄无声息地提升立德树人的实效性;课程思政是一种创新的教育方法,不仅只局限于思想政治教育一门课,而是将其他各门类课程作为载体,更加注重德育教育与整体课程的融合,发挥课堂教育的育人功能[3-5];课程思政是一种创新而复杂的教育体系,需要充分解析课程思政本质内涵,综合专业课知识引领、思政课价值导向,建立立体化育人体系[6-9];课程思政是一种教育理念和责任,它蕴含了教书育人的初心,即传道、授业、解惑,强调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以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引导学生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正确的价值追求[10]。

科技外语阅读是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中一门重要的必修课。其任务是在基础英语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和提高英语水平,培养学生阅读科技英语文献及本专业英语资料能力,使其能以英语为工具获取有关专业所需要的信息。因此,科技外语阅读在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课程中处于重要地位。科技外语阅读一般开设在大学三年级,学生还未真正步入社会,思想单纯,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极易受到社会和网络的影响。在科技外语阅读的课堂中融入“课程思政”内容,在专业英语知识的基础上合理的结合人文素养的教育和意识形态知识,能够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态度[11-13]。通过挖掘课程内容的思政元素,并在教学过程中合理融入与渗透家国情怀、人文情怀、竞争与创新意识以及奋斗精神,可以达到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润物无声”地进行思政教育。

一、科技外语阅读课程思政教育现状

(一) 科技外语阅读课程与思政内容相分离

在课程思政思想提出以前,教师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解存在偏颇。往往认为思想政治涉及到的是思政教育、党的教育方针等内容,却疏忽了“大思政”真正的内涵,即培养学生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因此,导致科技外语阅读难以与“思政”结合在一起。此外,目前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依赖于思想政治教育课堂,科技外语阅读由于主要以科学原理阐释、工程技术应用等自然科学的知识与技能传授为主体内容,其课堂也仅限于传授专业知识的英文表达,二者相互疏离,导致教育形式单一。科技外语阅读课程与思政内容相分离对学生意识形态的培养、价值观的树立十分不利。

(二) 科技外语阅读教材思政内容比例偏小

目前我们所使用的科技外语阅读教材是普遍在全国高等院校和部分中等专业学校的高分子材料专业、高分子化工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用作专业英语教材,由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的高分子材料工程专业英语(第二版)。教材在编辑时充分介绍了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聚合反应工程、聚合物性能、成型加工及应用以及高分子材料的实验、研制与生产等专业知识,专业性强、客观事实强,课程思政的内容占比相对偏小甚至基本没有,不利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态度。

(三) 科技外语阅读课堂师生偏重专业知识

科技外语阅读课程的人才培养目标中明确指出:“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全面培养学生读、写、译的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而专业词汇,熟悉常用的专业词汇;掌握专业英语的基本特点和阅读技巧,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本专业英语科技文章,学会写英文摘要,为用英文书写专业论文打下良好的基础”。培养目标偏重专业能力与专业知识,没有把思政理念与其结合起来。学生在学习本门课程时,更多注重的也是如何将专业知识用英语表达出来,而忽略了思政思想,难以成为我国社会发展所需要的综合素质人才。

二、科技外语阅读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的策略与设计

为解决上述问题,教师可以在授课过程中人为加入课程思政元素,具体设计如下。

(一) 科技外语阅读教学过程中家国情怀的培养

在讲授高分子的由来以及发展过程时,将其与中国史、世界史联系起来,重点介绍中国相关材料的发展历程,通过课堂讲授、影音资料播放向学生介绍一些我国科学家的感人发展历程,让学生了解科学家的贡献,弘扬老一辈科技工作者的高尚情操和无私奉献的爱国情怀,帮助学生树立雄心壮志,鼓励学生构筑梦想、追求梦想、实现梦想;通过介绍目前我国科学技术存在的不足,使学生发自内心产生献身科学、报效祖国的愿望,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国热情;通过中外科技论文的学习,让学生深深感受到我国科技发展历程中的艰辛、繁荣背后的不易,激发起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通过古今对比,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历史使命感、社会责任感和奋发进取心,使学生由内而外感受到自己应当肩负使命,努力学习,成为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 科技外语阅读教学过程中人文情怀的培养

人文情怀即是将自然科学与人类生活联系起来。将科技外语阅读教学与人文情怀紧密结合,将有助于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力,同时有助于学生修身养德。科技外语阅读的主体语言是英语,为了全面培养学生读、写、译的能力,翻译是必不可少的。在翻译文章的过程中,有的同学投机取巧只翻译文章的一部分,有的同学利用网络软件复制粘贴,更有甚者抄袭、照搬别人的翻译内容。针对这种现象,恰如其分地引入不守诚信的具体实例,强调“民无信不立”,“诚信为人之本”,“人背信则名不达”,以此教育学生做人应当遵守诚信,遵守道德,培养学生知晓从事高分子专业特别是以后有可能从事科研工作所应遵循的价值观念、伦理原则和道德标准,做到心有敬畏、行有所止,对学生的价值取向起到引领作用。

(三) 科技外语阅读教学过程中竞争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在讲授高分子的制备技术、鉴定技术时,可以结合国际国内相关产业的发展情况进行对比,引导学生产生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在讲高分子材料的性能与发展情况时,可以结合当下热点“美国制裁华为事件”、“美国制裁中兴事件”,让学生意识到自主产权的重要性、创新的重要性,帮助学生树立远大志向,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明确当代大学生应当具备的专业素质与创新品质;在讲授橡胶材料的制备及应用时,结合吉林市石化产业的发展、庞大的市场需求以及较为落后的生产装置,让学生明确石油化工未来的发展走向与坐标以及目前存在的差距,激发学生创新的动力,使学生自发形成积极向上、勇于创新的理念。

(四) 科技外语阅读教学过程中奋斗精神的培养

在讲授高分子聚合的基本原理时,穿插一些科学家探究科学原理产生的过程中所付出的艰辛、面对的困难及解决困难的方法,从这些事例上让学生了解科学家的贡献、每一个发现背后深藏的汗水以及无畏艰难、孜孜不倦的追求精神,滋润学生心灵,使学生自发产生艰苦奋斗的决心、战胜困难的信心,培养学生的奋斗精神。

三、结 语

科技外语阅读是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重要的必修课之一,针对目前科技外语阅读课堂中存在的与思政内容相分离、思政内容比例偏小、师生偏重专业知识的问题,本文提出一些在科技外语阅读课堂中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的方法。通过挖掘课程内容的思政元素,并在教学过程中合理融入与渗透家国情怀、人文情怀、竞争与创新意识以及奋斗精神,可以达到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润物无声”地进行价值引领和思政教育。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还将不断探索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完善教学设计,结合当代大学生特点,进一步探索出培养合格化工人才的思政教育模式。

猜你喜欢
高分子外语情怀
《功能高分子学报》征稿简则
《功能高分子学报》征稿简则
赣鄱情怀
心声歌刊(2020年5期)2020-11-27 01:56:08
民有呼我有应 “刚”与“柔”中显情怀
人大建设(2020年4期)2020-09-21 03:39:12
外语教育:“高大上”+“接地气”
海峡姐妹(2018年3期)2018-05-09 08:20:43
精细高分子课程教学改革
大山教你学外语
大山教你学外语
多糖类天然高分子絮凝济在污泥处理中的应用
“五老”情怀
中国火炬(2013年5期)2013-07-25 09:5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