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高校治理与发展的基本经验
——基于江西警察学院的实践探索

2020-02-26 21:37程小白
江西警察学院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公安学院学校

程小白

(江西警察学院,江西 南昌 330000)

经过改革开放以来四十年余年的发展,我国的公安高等教育已形成专科、本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博士学位授权点多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全国(不含港、澳、台)有25 所公安本科院校、10 所高职和专科院校,已发展成世界上培养规模最大、层次最为完备、功能最为齐全的警察教育体系。江西警察学院作为全国25 所公安本科院校之一,乘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东风,经历了由中专的人民警察学校到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再到本科警察学院的发展过程,与二十所省属的地方公安本科院校经历了共同的发展历程。回顾江西警察学院(以下简称学校或学院)发展的历程,总结学院治理与发展的基本经验,继往开来,对新时代我国公安本科院校尤其是省属公安本科院校的进一步发展会有裨益。

回顾学院自改革开放以来四十余年的发展历程,学院治理与发展的基本经验可概括为八条:

一、坚持政治建校,立德树人,培养党和国家的忠诚卫士是学院的首要任务和基本使命

学校历届党委都牢记这个首要任务,确保了学校正确的发展方向。进入21 世纪以来,学院党委确立了“政治建校、依法治校、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的办学理念,凝练了“忠诚奉献、知行合一”的校训。政治建校,核心是政治信仰和政治方向,关键是政治领导和政治根基,基础是政治生态、政治文化和警察意识。人才培养的政治定位是将公安专业学生培养成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人民民主专政的坚定捍卫者。正是由于把握了政治建校的基本要素,明晰公安院校教师首先是人民警察,学生首先是预备警官的角色定位,在四十余年的办学历程中,学院师生圆满完成了党和政府交办的一系列政治任务,如上世纪八十年代“89”政治动乱期间在省委政府门前的秩序维护;九十年代师生受命参与群体事件的处置;进入21 世纪以来师生参与公安部和地方党委政府交办的一系列大型安保活动。通过参与这些活动,进一步夯实了学生的警察意识和政治根基,锤炼了忠诚品格。

立德树人是高校的立身之本,是办好高水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核心理念。立德树人揭示了教育的本质,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公安院校构建立德树人的实践体系十分重要,这就需要把握学生的成长特点和认知规律,塑造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警察权力观。让学生系好警察执法生涯的第一粒扣子,牢固树立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必追责这些公共权力运行的法治理念,通过思考和实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学会用法治思维和方式处理问题,努力成为法治时代的示范者和引领者。为此,构建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把立德树人贯通到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服务体系,形成全员、全程、全方位的育人格局,一直是学院努力的方向。在专科教育时期2003年学院提出并实施了“统一基础、先通后专、通专结合、柔性专业方向”二段制的人才培养模式。按照厚基础、宽口径、重实用、强能力的要求培养学生的警察职业意识、职业素养与能力。2010 年学院升格为本科院校,学院根据公安工作的人才需求和本科的培养规格,适时实施了“通识教育十专业教育十个性化发展教育”的三段制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并且推进以“三段制”为核心的知识学习体系和以忠诚教育为统领以警务化管理为抓手,红色文化、警察文化和大学文化为滋养的人格培育体系的融合发展。

二、学校发展历程中积淀的“勇于拓荒、敢于攻坚、甘于奉献、敢为人先”的学院精神,始终是激励一代又一代学校师生披荆斩棘、不断克服困难、努力前行的精神力量

无论是在政法学校、警察学校的中专时期,还是在公安专科学校以及升本以来的本科警察学院的发展时期,学院的精神始终是激励我们克服艰难困苦、排除万难、坚持不懈、一步一步拾级而上不断前进的精神力量。学院望城新校区的建设就是这种勇于拓荒、敢于攻坚的学院精神的集中体现。望城新校园2006 年9 月18 曰正式动工,2007年10 月完成从青云谱校区到望城新校区的搬迁,当时省政府发展改革委员会的立项批复是同意立项,经费自筹。建设新校区是我校发展历程中一项史无前例的浩大工程,难以在短期内筹措到巨额资金来完成该项工程。校党委从实际出发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借鉴诸多高校园区的建设经验,结合我校实际,以老校区(岱山校区)变现作为还款基础,积极招商引资,解决新区建设资金困难这一巨大难题,将第一期工程项目分为五个标段进行招商。分别采用垫资建设、分期付款、建设——移交模式(BT)、建设——经营——移交模式(BOT)等多元化投资方式解决新区建设资金现实困难。新区用地涉及三个县区、六个自然村,周边环境极为复杂,新区建设指挥部经过艰苦努力、反复协商,协调和解决了周边所涉土地的各种纠纷和矛盾。为了保证施工合同顺利进行,学校积极与各家银行协商,并向省教育厅呈报《关于学生学费和住宿费收费质押贷款的报告》,征得省教育厅批示同意后,中国银行南湖支行同意给学校贷款5400 万元,解决新校区一期工程竣工验收所需部分资金。同时积极做好岱山校区土地变现的各项准备工作。岱山校区土地变现又面临市政府对八大山人风景区规划调整、2008 年国际金融危机导致土地市场疲软等难以预料的巨大困难。在克服这些巨大困难的同时,学校启动了高职高专评估并取得优秀的评估结论。新园建设一期工程的完工和高职高专评估优秀为学校升本奠定了基础。正是“拓荒”、“奉献”的学院精神支撑江警人在最困难的时期完成了彪炳史册的重任。

三、党政精诚团结与合作是推动学院发展的关键

回顾学历教育恢复四十余年学校的发展历程,党政团结则学校兴旺发展,不团结则停滞甚至倒退,尤其是进入21 世纪以来学校能够完成新校区建设、升办本科、部省共建、协同创新以及内涵建设取得的标志性成果都是学校党政团结合作的结果;这一点在2017 年11 月教育部对我院的本科教学水平合格评估中也得到教育部评估专家组的高度认可。1999 年1 月1 日施行的高等教育法规定国家举办的高等学校实现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进入21 世纪以来,我校坚持不懈地推进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在实践中使这种高校的法定领导体制逐步完善,并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在2004 年江西公安专科学校的工作总结中,我作为校长对学校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实践进行了总结并借鉴了其他高校的经验,写进了学校的总结报告中,以下是2004 年学校工作总结报告中对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认识和总结:“党委领导是核心,校长负责是关键,教授治学是根本,制度建设是保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是一个完整的领导体制。首先是坚持党委是学校的领导核心。党委负有对学校发展的战略性、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作出决策的重大职责,把好方向、抓好大事、出好思想、用好干部,真正成为学校全局的政治领导核心。二是把握校长负责是关键。校长负责是落实党委领导的关键。党委领导要靠校长负责来落实。从权限功能上看,党委担负重大问题、重大事项的决策责任和学校全局工作的领导责任,校长及其校行政对党委的决议负有实施责任,对党委领导负有行政落实责任。校长负责的核心是对党委负责,对党委领导负有行政落实责任。而书记和校长之间的协商、沟通机制和良好氛围的建立和形成,是这种领导体制发挥成效的基本条件。三是落实教授治学是根本。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要充分发挥广大教职工特别是教授在高校干部中的作用。教授治学是优化学习治理机构的根本。近年来,学校通过设立学术委员会、教学指导委员会、教职工代表大会等形式,依法保障教师,特别是教授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和监督,实现管理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是加强和改进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内在要求。四是制度建设是保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是要以制度建设为保证的。在制度建设上,通过制定《党委议事规则》和《校长议事规则》为主体的各项制度,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规范和理顺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各种关系,严格管理程序,实现制度创新。制度建设是通过健全和完善各项具体管理制度来实现的。严格制度,才能进一步规范学校管理体制中的各种复杂关系,从根本上保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贯彻、执行。只有这样,学校工作才能呈现出团结和谐的工作局面。”应该指出,上述认识一直成为学院贯彻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具体行动指南。根据高校党建工作的要求,学院对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两个核心制度《党委议事规则》和《校长办公会议事规则》 分别于2012 年、2017 年、2019 年进行了三次修订,进一步突出政治建设这个统领,彰显党委领导这个核心,筑牢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这个基础。在实践中我们认识到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是集委员会制(党委集体领导)和行政首长负责制两个优势于一体。一方面要确立党委在高校发展中的核心领导地位,发挥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党委重在谋划和决策,履行把方向、管大局、做决策、抓班子、带队伍、保落实的职责,统一领导学校工作;高校重要干部任免、重要人才使用、重要阵地建设、重大发展规划、重大项目安排、重大资金使用、重大评价和评奖活动等重大事项都要经过党委集体研究。应该指出,党委领导不是党委书记个人领导是集体领导,要严格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凡属重大问题,要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由集体讨论、按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作出决定。党委书记要发扬民主作风,当好“班长”,善于集中、敢于担责,理性平和,能够听取各方意见,特别是不同意见,充分依靠班子成员开展工作,不能搞“家长制”一言堂,更不能独断专行,凌驾于组织之上。作为党委书记,主持党委工作并对党委工作负主要责任,要增强驾驭全局的能力,特别是要提高政治能力和水平,熟悉人才培养工作、知识分子工作、教学科研管理等业务,把握高校办学治校的规律和特点。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校长在行政工作中的关键作用,校长负责是对校党委集体领导、落实党委决策和学校行政工作负责。校长和其他行政班子成员要自觉接受党委领导,贯彻执行党委决定;校长重在实施和管理,全面负责教学、科研和其他行政管理工作,依法行使职权。校长负责要充分发挥学校行政工作体系的作用,落实行政工作责任制。作为校长,既要不断提高抓好学校业务和管理工作的能力水平,更要增强政治意识把讲政治的要求落实到工作中,履行好思想政治工作和党风廉政建设的责任。要处理好自身专业工作和行政工作的关系,在排序上要把校行政工作作为第一位的工作。我个人近二十年校长生涯对校长的角色定位是“当好参谋,抓好落实,把好关、带头干”。校长作为行政首长其决策也要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去执行,校长个人不能一意孤行,搞个人说了算,校长在校行政会议中要善于听取职能部门、副校长和各方意见后进行决断。在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这一体制的运行中要把握好“集体领导、沟通协调、科学决策、分工负责、严守规矩”五个要点。这里特别强调,书记与校长就学校重大问题进行沟通和交换意见的机制非常重要,在学校发展重大问题上通过沟通与交换意见取得共识后通过党委会做出决定。重大决策作出前,还应当履行教职工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的程序。在集体讨论研究工作时班子成员要充分发表意见,决策形成后要按分工负责的机制一抓到底,不得违背集体决定自作主张、自行其是。坚决反对和纠正当面不说、背后乱说;会上不说、会后乱说;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等违纪言行。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高校的书记和校长都应当成为讲政治的教育家、办教育的政治家、办学治校的管理专家。

四、及时抓住国家助推高校发展的政策所形成的历史性机遇,是推动学院发展的重要契机或法宝

学校在发展历程中完成的具有标志意义的大事都是在国家政策的助推下,学校党委带领广大教职工奋发图强、顺势而为的结果,诸如中专升为大专、扩大办学规模、新校区建设、专科申办本科、部省共建、中央财政支持中西部高校的发展、协同创新、双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等学校都及时抓住了国家政策形成的历史性机遇。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改革开放政策指引下,1978 年学校恢复学历教育,在江西政法干部学校的基础上创办江西政法学校,开始中专学历教育,1980 年加挂江西省人民警察学校牌子;1984 年经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江西公安专科学校,1985 年正式招生,开始大专学历教育,步入国家高等教育行列,成为当时全国十三所公安高等专科学校之一。1999 年为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等教育的需求,国家决定高校扩招,形成了我国高等教育史上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扩招,这也给高校带来了迅速发展的机会。在高校扩招政策的引导下,学校党委决定优化办学层次,扩大办学规模,2002 年开始与南昌大学合办本科班(法学专业),2003 年开办高职班(开设计算机应用、安全防范工程、武术与保卫等5 个非公安专业),学校形成了一个法学本科专业(三个专业方向),14 个专科高职专业(9 个专科和5 个高职专业)。培训教育和成人自考函授教育也发展迅速,学校形成并确立了学历教育与培训教育,公安专业学历教育与非公安学历教育(定位在为法律事务和公共安全产业培养人才)并重发展的办学思路;2003 年招收本科生164 人,专科生1241 人,高职生303 人,共计1708 人(是扩招政策实施前1998 年的6 倍)另外还有本专科函授生253 人;高校扩招促发了21 世纪初政府建设大学园区政策的出台与实施,开始了高校外延的大规模扩展。2002 年学校党委鉴于青云谱岱山校区只有159.6 亩的狭小空间,决定启动新校园建设,在立项、征地、贷款等方面赶上了高校新校区建设政策实施的窗口期。高校经过连续几年的扩招,我国高教育进入了大众化阶段,教育规模扩大与质量提高之间的矛盾开始显现,2005 年,党中央、国务院明确提出,“十一五”期间,要把高等教育发展的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来,着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学校适时推动和深化“两段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并构建了与之相适应的“基础课十专业核心课十专业方向课十实践课”的课程体系,加强课程建设,2005 年由我主讲的《侦查措施与策略》课程被教育部评为全国高职高专精品课程,实现江西高职高专国家精品课程零的突破,2006 年由邓国良教授主讲《公安实用法学概论》获教育部高职高专精品课程,这在当时江西高校精品课程建设中成绩是显著的。以国家精品课程建设为代表的一批教学成果为2009 年高职高专评估和2010 年专科升本科在内涵建设方面奠定了基础。学校升本后,迅速跟进教育部、财政部实施的“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工程和教学改革工程”(简称“质量工程”),提出了做好“质量、特色、管理”三篇文章的学校工作思路,并对学校的发展目标和定位进行了论证和明晰。学校在课程、教学团队、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等质量工程建设方面取得了一批成果,尤其是2010 年《经济犯罪侦查》 课程被教育部评为全国高校精品课程。2011 年公安部经济犯罪侦查局决定在学校建立全国经济犯罪侦查教育训练基地,学校成为公安部与江西省人民政府共建的全国第一所地方公安本科院校,也成为当时江西高校中为数较少的部省共建的本科院校之一。2012 年国家启动“2011 协同创新计划”即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是継“985 工程”、“211 工程”之后,国家在高等教育系统又一项体现国家意志的重大战略举措。它以国家急需的战略性、前瞻性问题为出发点,以协同创新模式为合作纽带,以体制机制改革为突破点,以人才、学科、科研三位一体创新能力提升为核心任务。江西省人民政府积极响应国家“2011”计划,在江西高校实施“440”计划即四年为期在江西高校打造40 个协同创新中心,共投入8 个亿资金。由于有了部省共建的平台及前期的积淀和培育,学校联合国内相关研究机构、企业、公安经侦机关建立的“经济犯罪侦查与防控技术协同创新中心”2015 年被认定为省级协同创新中心,获经费2 千万元。根据教育部实施“一流本科专业”的计划,我院经济犯罪侦查本科专业2019 年获评教育部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侦查、治安管理、刑事技术获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获得一流专业建设经费700 多万元;2010 年学校升格为本科高校后通过逐年立项申报获得财政部、教育部支持中西部高校改革发展资金共计9000 余万元,这些经费的取得为推进学校学科专业建设、团队建设、实验室建设、信息化建设等内涵建设水平提供了支撑。应该指出,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这句哲理性名言也适合学校的发展。抓住机遇,奋发努力,顺势而为是推动学校发展的基本法宝。

五、坚持改革创新是学院发展的基本动力

通过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充分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进入21 世纪以来,学校党委十分重视以人事与分配制度改革为抓手的内部管理机制改革,分别于2003 年和2014 年开展与推进两次较系统全面的人事与分配制度改革。2003 年学校党委根据省委、省政府有关高校改革的要求,按照“精简、高效”的原则,从学校的实际出发,调整学校机构设置,合理配置干部教师,改变教学与行政人员配置不合理现象。按照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对中层领导干部岗位实行竞争上岗,对非领导干部、教师和工人实行双向选择,竞聘上岗。同时推进分配制度改革,按照“岗位靠竞争,津贴看绩效,工资保公平”的原则,稳步推进以岗定薪、按劳取酬、优劳优酬的分配办法的改革,拉大分配档次,向一线工作的教职工倾斜,向教师倾斜,向优秀人才和关键岗位的人员倾斜。

这次以人事与分配制度为抓手的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取得了可喜成绩:一是减少和调整了内设科室。将原来64 个科室减少到53 个,其中行政部门由32 个科室减少到19 个;教学部门由28 个科室调整到29 个;教辅部门由4 个科室调整到5个;同时增设了教育技术与实验中心,整合了教育资源,做到了教育资源共享。改变了行政、教学、教辅部门内设科室比例失调、不配套的现状。二是优化了人员配置。全校335 名教职工通过双向选择、竞聘上岗,行政人员由143 人精简到79 人,专职教师由163 人增加到197 人,有34 名教师从行政部门回流到教学部门任教;有4 名教职工落聘待岗,同时清退了临时工20 余人,做到了减人增效,精干高效。使合适的人选到了合适的岗位,合适的岗位选到了合适的人,初步实现了“官府”向“学府”的转变。三是建立了全员聘用的竞争激励机制。按照“按需设岗、双向选择、平等竞争、择优聘用、严格考核、合同管理”的原则,根据学校发展的需要,合理地设置了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等岗位,并明确了岗位职责、任职条件、权利义务和聘用期限,按规定程序进行了双向选择、平等竞争、择优聘用。学校与中层、中层与教职工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签订了聘用合同。同时建立了岗位考核制度,对聘用人员履行岗位职责情况进行全面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作为续聘、晋级、分配、惩奖和解聘的主要依据。初步改变了因人设岗、职责不明、责任不清、考核无据的现象,改革了用人制度,破除了职务终身制。四是建立了津贴与绩效挂钩的分配制度。对原来名目繁多的48 种补助、补贴进行了全部清理,重新确定,统一纳入岗位津贴管理。根据“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报酬与贡献挂钩”的原则,通过绩效考核确定报酬,岗位不同,津贴也不同,贡献不一样,报酬也不等。改变了干好干坏、干与不干一样拿津贴的现象。应该看到2003年学校启动的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建立的运行机制对学校当时完成新校园建设、高职高专评估、申办本科三件大事起到了重大推动作用。当时建立的一些教学科研绩效机制通过不断完善现在仍在发挥作用。

2010 年学院升本后,学院管理体制如何定位与发展?经过反复的调研和全校教职工的讨论,参考国内一些省属警察学院实行公务员管理体制的做法,2012 年学院党委经集体研究(少数服从多数)决定,在江西警察学院加挂江西省公安厅训练总队的牌子,以此名义为纳入政法专项事业编制的干部教师逐步向公务员身份过渡提供依据,警察学院是实体仍按大学规律运行。学院党委根据省编办、省公安厅关于学院内设机构批复的意见,制定并组织实施《江西警察学院(江西省公安厅警察训练总队)“三定”方案》,组织完成了学院中层机构正副职领导干部的配备工作。2013 年学院开始制定教师职称聘任改革和绩效考核方案,学院正处于转型发展时期,要建立起与大学管理规律相适应的聘任管理、绩效考核与岗位津贴发放办法,在政治和生活待遇上按公务员来对待,在教学科研运行机制上遵循大学的运行规律,体现公安院校的特色。明确学院、部门、个人三者之间的责权利关系,根据不同岗位要求,进行岗位分析,细化各级岗位职责,做到责任明确,目标清晰。对教学、科研等可更多采用定量考核的办法,对于不易设置定量指标的行政服务工作,增加教职工和学生参与考核的权重,以增强行政人员的服务意识。加大教学成果、教学改革等指标权重,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通过定量考核与定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形成科学合理的教学、科研、行政、学工等工作的绩效考核体系,建立起以量化考核为主,以定性考核为辅的评价体系,从而形成良好的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2015 年《学院专业技术职务岗位设置与聘任管理办法》和《绩效考核办法》经学院党委和教职工代表大会通过后正式实施。这次改革的亮点是建立了高职低聘的制度通道,破解了教授一评定终生而缺乏动力的难题,通过聘任使专业技术职称能上能下。由于有多年教学科研绩效考核的量化基础,这次职称聘任改革总体上做到了公平公正、平稳有序。

通过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使人格培育与知识学习体系融合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院以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目标,高度重视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制定并实施人才培养的学院标准,开展课堂教学改革试点。对思政课程实施教师专题性精讲、学生阅读讨论、过程化考试等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改革;在体改班侦查学、经济犯罪侦查、治安学3 个专业4 门课程和有关系部的13 门课程全面实施小班化教学改革试点,创新教学方法,启动探究式教学课程立项建设工作,确立了12 门课程进行探究式教学试点,通过实行案例教学与研讨式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018 年1 月开始在全校推进为期三年的课堂教学改革,通过教师精讲、引导学生研讨、自主学习相结合,使学生上课有活力、下课有动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学生进入大三学年学习阶段,根据学生发展意愿(有的学生打算考研继续深造,有的想参加公务员考试,有的要参加法律执业资格考试,有的想获取双学士学位等),学校创造条件帮助学生实现其发展意愿。如通过完善学分制,探索双学位制、主辅修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允许成绩优秀,学有余力的学生,在主修一个专业的同时,辅修另一个专业,取得双学士学位,注重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增强学生毕业后工作的适应性。

六、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充分依靠团队力量,特别是围绕学院的重点学科与专业建设集聚人才组建高水平团队,推进公安学科专业建设是学院发展的基础和着力点

团结、合作、共赢已成为时代的主旋律,个人单打天下的时代已经让位于团队合作的时代。在学院发展中有院领导、中层系部领导的管理团队、有学生工作与服务团队、有教学科研教师团队等。在学院发展历程的每一个重要节点,每当遇有重大任务,团队精诚合作,充分发挥团队力量是战胜困难完成任务的基础。在实践中我们认识到:团队成员为共同的事业而走到一起,人是优点与缺点的共生体,合作共事是共优点,作为每一个团队的领头人要包容差异,不断提升自己的沟通能力充分发挥团队成员中每个成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发挥每个人的长处;团队领头人必须始终是正能量,面对困难要千方百计来克服它,要把个人价值溶入团队价值,把团队价值转换为社会价值,人生价值的实现就在于为社会做出贡献的同时,也收获了团队与社会对你的尊重。

学院作为一所新建立的本科公安院校,学科与专业建设水平是学校核心竞争力的体现。由于公安高等教育所依托的公安学、公安技术学到2011 年才分别列为法学和工学门类下的一级学科,作为省属本科公安院校在学科与专业建设中要集中资源与力量打造特色做强做优,当时列为公安学一级学科下设的二级学科有11 个;学院升格为本科后根据学院的办学定位选定侦查学、治安学、宪法与行政法学为学院重点建设的学科并于2011 年被省教育厅批准为江西省高校“十二五”重点学科。在侦查学中重点打造经济犯罪侦查专业,以突显专业特色,这是基于经侦专业有较好的专业积累与基础。在20 世纪90 年代初期针对经济犯罪新态势,我作为时任学校侦查系主任就在学校开设了《经济犯罪侦查》课程,并与1998 年联合公安实务部门专家、学校法律系教师、计算机专业教师编撰并正式出版了 《经济诈骗犯罪及对策》一书,解决了教材问题,在此基础上2000 年我主编出版了《经济犯罪侦查》作为公安高等专科学校的教材;该教材先后经4 次修订,在此基础上2008 年我主编出版了公安高校本科教材 《经济犯罪侦查学》(2014 年被教育部评为“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2010 年学院《经济犯罪侦查》课程被教育部评为国家精品课程。2011年公安部在学院挂牌建立全国经济犯罪侦查教育训练基地。2012 年“经济犯罪侦查课程建设的创新与实践”被公安部评为首届公安高等教育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同年由我牵头的学院经济犯罪侦查团队被省教育厅评为第一批江西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十大高水平创新团队之一。2013 年学院党委为了进一步强化经侦专业特色与优势,决定在侦查系经济犯罪侦查教研室基础上成立经济犯罪侦查系,这是省属本科公安高校第一个经济犯罪侦查系,围绕经侦专业集聚人才与资源。2015 年经济犯罪侦查专业被公安部认定为全国公安本科院校特色专业建设点;同年由我牵头负责,联合公安部经济犯罪侦查局、公安部第三研究所、相关科技公司与企业,校內相关专业系部围绕“一个体系三项技术”(构建经济犯罪侦查理论体系、打造电子取证技术、违法资金分析与查控技术、视频侦查技术)成立的“经济犯罪侦查与防控技术协同创新中心”被省教育厅认定为省级协同创新中心,这是一个由50 余人组成的团队。2019 年学校经济犯罪侦查专业被教育部评为国家一流本科专业。从学校学科与专业建设的发展历程中可以看到,公安本科院校推进公安学科与专业建设是办好有特色高水平大学的着力点;作为省属公安本科院校应当集中力量和资源打造特色与优势学科与专业,做到有选择的发展,有所为有所不为,努力做到精而专;围绕特色学科与专业进行学科专业融合,集聚人才,久久为功,并培养在本学科专业领域内具有学科穿透力的领军人才,这直接决定学科专业建设的水平。

七、依法治校,强化制度建设,守住法纪底线是学院有序运行、协调发展,干成事、不出事的基本保障

依法治校是学院办学理念的重要内容,也是依法治国方略在学院的具体体现与落实。公安高等学校如何根据 《教育法》、《高等教育法》、《人民警察法》以及国务院及公安部、教育部通过的条例规章等上位法,制订校内规章制度是依法治校的基本路径。学校升本后,学院党委十分重视制度建设,制订了以学院章程为总纲,院党委议事规则、校长办公会议事规则、教代会实施细则、学术委员会章程、教授委员会章程等为基本制度,教学、科研、学生工作、警察培训、人事管理、财务后勤保障、基建维修、社团、社会服务、对外交流、校园文化建设等十一个方面的具体制度共计167 项校内规章制度。从制度形成来看,有些是通过借鉴其他本科院校的制度结合校情形成的;相当多的制度是学院办学实践经验的总结及制度化的成果,例如学生管理体制,全国35 所公安高校其学生管理模式归纳起来有统管模式(由学生处统一管理)和分管模式(教学系部分管)两种类型,根据学生管理的实践,学院党委2013 年通过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生工作的意见》指出,必须进一步优化和完善党委领导、学生处(党委学工部)统一组织协调、系部分管的学生工作体制。也就是说学院采取了统分结合的模式,学工处是党委的学生工作部门,按照四统一、四到位(即统一制度、统一标准、统一考核、统一奖惩;组织到位、协调到位、服务到位、保障到位)的要求,由学工处代表学院实行统一管理,明确系部作为学生工作的主体,在“四个统一”的前提下,充分发挥系部专业培养的优势、人力资源的优势、人文教化的优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同时成立党委学生工作委员会(简称学工委),学生处为学工委日常工作机构,学院政治部、学工处、马克思主义学院、团委主要负责人、各系部主任、政委为学工委成员。这种管理体制克服了统管与分管各自的弊端,充分发挥各方优势,整合学院资源加强了学生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是一种制度创新,实践成效是显著的。

学院在发展中伴随着大量的人、财、物的投入,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和制度的不完善,在工作中会产生许多廉政风险点和制度漏洞,尤其是在党的十八大以前廉政管理宽松软的环境中,能否守住法纪底线对学校领导是一个严峻的考验。江西高校一些校领导因守不住法纪底线而落马就是深刻的教训。作为培养同违法犯罪作斗争的公安警察院校的校领导和干部必须时刻警醒自己,要通过制度建设及其切实执行,规范程序、加强监督不断堵塞漏洞。学院党委根据办学实践和廉政风险点的分析,在制度建设中围绕基建、维修、采购、财务资产管理、人事管理、招生工作等廉政风险较高的领域和环节不断加制度建设、监督检查和思想教育,逐步筑起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制度防线。

八、充分吸纳发展的外部资源,积极争取上级及相关组织的指导、支持与帮助是促进学院发展的重要条件

省属公安本科高校一般由省人民政府领导,实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与公安厅(局)双重领导,以公安厅(局)为主的管理体制,在政策影响和资源配置方面还涉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财政、发展改革委员会等诸多部门多方参与的共同治理,是典型的多利益相关者。构建良好的外部治理环境,建立良性互动的关系对学院发展极为重要,学院在发展的重要节点(如新校园建设、升本等)及内部治理与改革重大机制建设方面都得到了上级及相关组织的指导、支持和帮助。

总之,坚持政治建校,立德树人,培养党和国家的忠诚卫士是公安高校鲜明的政治属性和特殊人才培养职能的基本要求,是公安高校治理和发展的基本方向,是公安高等教育哲学政治论价值取向的集中体现;公安学科和专业建设是公安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的基础,围绕学科与专业集聚人才形成高水平团队是公安高校治理和发展的着力点,是公安高等教育哲学认识论价值取向的集中体现;公安高校在发展中积淀的独特的大学精神是红色文化、大学科学文化与警察文化深度融合与凝聚的内核,是公安高等教育哲学文化论的集中体现;公安高校党政团结与合作,科学高效地实施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坚持改革创新,坚持依法治校,强化制度建设;及时抓住国家助推高校发展的政策所形成的历史性机遇,充分吸纳发展的外部资源,构建良好的外部治理环境是公安高校建立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的必然要求。

猜你喜欢
公安学院学校
博物馆:上海公安史图片展
Frequent attacks on health workers in China: social changes or historical origins?
“10岁当公安”为何能畅通无阻
海盗学院(12)
海盗学院(7)
学校推介
论公安司法鉴定人出庭作证
西行学院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