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家梁
(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红旗学区 730513)
在初中数学教材中应用题占据所有题型较少比例,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当关注到这一点,通过对应用题分类教学,来优化知识结构,引发学生自主探究,发现应用题的解题规律.其中应用题大部分都是由文字与数字组成,题型中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综合性,很容易因为一些隐性条件或所涉及内容的广泛性,而引起学生的混乱思维.针对这一点我们在设计例题的之前,更应当围绕学生所掌握知识结构,对应用题进行分类教学,以期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及运用能力.
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应用题解题能力的培养,重点是为了加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够从多个角度去思考问题,并运用相应的公式运算、求解,以此强化学生数学思维,掌握多种解题方法.其次,应用题是将每一节点的理论定义与运算公式进行了融合,学生解题过程是对整个框架知识结构的总结,以及对不同的理论知识、公式的复习和记忆,所以从本质上来讲,学生解应用题的能力,直接反映了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同时也是对初中数学教师教学效率的一种检测与评价.对此,我们针对应用题教学,应当加强题目中数据与信息的分析,来运用相关知识点,帮助学生理顺解题思路.例如,例题:“天平两边分别放有64克食盐和46克食盐,要想在不增加食盐的前提下,保持天平平衡,需要怎样做?”对此题解析中,首先我引导学生搜集题目中有价值数据,以及隐藏信息,然后与学生一起分析应用题所涉及到的知识点,其中学生了解到隐藏信息为将两边食盐重量进行平均分,而所运用到知识点有:等量关系和一元一次方程.然后根据此知识点综合解题,得出方程64-x=46+x,求出2x=18,x=9.
众所周知,数学知识不仅来源于生活,同时也能够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得以体现,尤其是应用题型,大多数例题都来源于生活事例当中.因此,在初中数学应用题教学中,将理论知识生活化,可以激发学生兴趣,同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解答.如例题1:芳芳家离学校4.2千米,一天芳芳去上学走到一半路程时,发现离上课时间仅差12分钟,为了不迟到芳芳要以多少平均速度,才能够到达学校呢?这是一个典型的“路程、时间和速度”的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同时也是我们生活中常会遇到的问题.再如例题2:某停车场收费标准为小型车4元/辆,中型车7元/辆,而目前停车场内共有50辆车,收费总额为263元,试问停车场内不同类型车辆的数量是多少?这种题型更加贴近我们日常生活,我所出的例题也是基于学生对题目的快速理解,教师帮助学生积极探索,寻找题目中的有用信息,构建等量关系,车辆总和为50,收费总额为263,根据这种综合关系,明确列出二元一次方程式,这样体现出学生对应用题的深入理解,培养了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应用题的训练,主要是基于学生对专项知识的掌握,帮助学生提高建模能力.而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而言,其建模能力较为薄弱,这对学生学科素养以及综合能力的提升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针对此一点,我们更应当加强应用题专项训练,通过引导学生形成分析应用题、列出算式并计算解决应用题的思维逻辑,来提高学生的建模能力.而专项应用题题型训练,需要综合较多的数学知识点,其题型较为复杂,例如,在讲述关于“不等式”的知识结构时,我会根据学生的基本情况,以及不等式教学的实际需求,来出例题:灯泡坏了,兰兰去超市买灯泡,超市有50瓦的白炽灯,还有20瓦的节能灯,价格分别是3元和28元,其照明效果几乎相同,但耗电量有所差异,我们已知电价为0.5元/千瓦时,请问这两种灯需要使用多久,兰兰购买节能灯才最为合适?在此题型中,学生所需了解的知识点包括电量、电费的计算方式,以及最合适(电费和灯的售价和较低),而根据题意我们将使用时间设定为x小时,从而通过已知数据和信息,构建不等式模型:3+0.05x×0.5>28+0.02x×0.5.由此可以提高学生对这种专项题型的理解和认知,并通过建模掌握多方面的知识.
综上所述,每年的中考都是学生和老师们重点讨论的话题,对于数学学科而言,教师也会对历年所考到的关键知识点进行总结与评价、探究,以此划分和规划数学学习重点,为学生取得好成绩而奠定良好的基础和前提.其中应用题是初中数学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学好应用题,有利于提高其科学思维和数学建模与逻辑能力,从而将知识更好地应用到实际问题当中.对此本文的研究,对于初中数学教学效率的提升而言,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