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 卓
(常州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江苏·常州 213022)
信息技术的发展推进了网络的普及。 “网络的触角延伸到生活、学习的各个角落,成为大学生生活和学习不可或缺的工具。 ”[1]各种信息快速在网络中传播,其中一些信息会造成大学生认知偏差。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研究发挥网络优势的方法并开拓大学生使用网络的渠道,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延长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同时增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精准性。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以教师为主导,一般采用课堂讲授的方式进行教学。 教师居于课堂知识输出的中心地位,大学生处于从属地位,呈现一对多的放射性信息输出。 大学生是分散在教室的点,接受着教师的信息输入。 这种一对多的放射性信息输出,无法衡量大学生的接受程度,也不能保证居于信息输出中心的教师能接收到学生的反馈。 网络兼有报纸、电视等将单调、死板的理论知识以各种生动、多样的形式呈现的优点,又可将一对多的放射性模式变为多对多的双向反馈模式,“大大强化了大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的主动性和参与性。 ”[2]
因教育模式和技术手段的制约,教师成为课堂中居于中心地位的点,而大学生则成为分散在教室中的多个点。 这种一对多式模式的教学导致教师不能接收学生反馈。 学生不能选择接收内容,互相之间沟通不便捷。 在网络环境下,教师可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设计教学内容,鼓励大学生参与网络学习,使师生在共同探究、交流、释疑的过程中得出结论,增强了师生之间的双向互动。 学生在网络中可以不以真实形象示人,能表达自己想法,又不暴露真实身份。
长期以来,思想政治教育多采用教师在课堂上讲课的形式。 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内,教师开展教学活动,大学生集中学习。 正因为如此,课堂教学可以排除诸多干扰因素,效率较高。 但是,时间和空间的局限也使教师和大学生无法在课堂之外开展学习,降低了教学效果。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平台多样化。 大学生可以在课堂外的任何时间点、空间点访问各类思想政治教育网站、校园网站、毕博学习平台、贴吧等,开展思想政治理论学习。 此外,教师在课后可以使用QQ、微信等了解大学生课堂学习情况,为其答疑解惑,提高教学水平。
高校的校园网成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介质,但功能发挥欠佳,比较落后。 大学生在校园网上学习各种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吸收前沿学术信息,阅读新闻,观看视频,就某一热点案例进行探讨,发起网络调研。 但是,校园网设计单调,通常是一个大标题下一段文字;信息陈旧,更新缓慢,没有及时关注时政要闻和校园文化建设; 以理论性、政治倾向性强的信息为主, 不能贴切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 这些因素都造成了网络平台浏览率不高,效果不明显。 微博、论坛、贴吧等网络介质虽然也被用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 但使用范围不广,利用率不高,未得到教师和大学生的普遍重视。
尽管网络可以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和多样化的信息渠道,但是仍然有部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愿改变工作方式,不想利用网络开展工作,即使开展工作,多停留在网络发通知、邮件等,不使用微信等新兴交流方式。 一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拥有丰富的思想政治理论知识,但是对网络信息技术的学习积极性不高,造成网络素养不高。
大学生虽然能从网络的发展中获益,但是网络对其也有负面效应。 高校为了杜绝网络的负面影响,往往采用禁止、限制学生上网,而没有研究大学生的实际情况。 一些高校没有认识到建立保障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施效果的制度的重要性,没有建立此制度的规划, 未努力抓住教学改革的契机,致使大学生普遍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没有很高的兴趣,参与频率也不高。 高校没有制定政策以实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 各部门和教职员之间没有建立协同育人的机制,育人效果不佳。
1.重视校园网建设
高校要丰富校园网内容,既要发布国际、国内的重大新闻,也要传达学校的工作部署,布置重点任务,宣传教学、科研成绩,开辟思想政治教育专栏,校园文化建设专栏、校园BBS、贴吧等,并及时发布最新消息,开通校园业务网络服务功能,提高访问次数和浏览率,发挥校园网的教育功能性和实用性。 校园网的设计要新颖、美观,增强可视性,以形象的图片取代冗长、晦涩的文字讲解,生动的视频传达时代的呼唤,符合大学生的审美需求,增强大学生访问校园网的兴趣。
2.打造网络教学精品平台
高校应从课题立项和经费分配方面支持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课程建设,将课堂教学转换成线上教学,打通线下、线上教学活动,支持毕博、SPOC 以及MOOC 等平台建设。将大学生网络课程的学习表现作为本课程总成绩评价的一部分。 此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既可以自己收集、整理特色的教学案例,策划、制作微课等课程资源,构建特色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资源库,也可以购买其它高校、机构的课程教学资源库,便于教师教学和大学生学习。
3.加快运用自媒体
大学生具有价值观和世界观, 但心理尚稚嫩,对一些事情往往羞于表达内心的想法,不愿向老师敞开心扉。 在网络上,他们能敞开自我,敢于发言,表达观点。 自媒体的个性化特点契合了大学生的心理需要。 教师应抓住自媒体发展的机遇,关注大学生使用自媒体的动向,“可以添加大学生的微博,关注大学生的微信朋友圈。 ”[3]甚至有些大学生会在网上进行直播,教师要积极、及时地关注,加以引导,防止学生的思想发生不良变化。
1.整合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队伍布局
大学校园的管理人员、 各职能部门的工作人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等共同组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者队伍。 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者队伍内部要积极谋求合作,取长补短,可根据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和自身的优势进行岗位轮换,还应从全校教师中择优选拨出德才兼备,既有坚实的思想政治理论,又熟练掌握信息技术的教师加入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队伍。
2.培育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队伍修养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具备美好的品质,坚持党的方针、政策,拥有专业的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和充实的学术内涵,广泛涉猎各科知识,初步了解各学科的基本原理。 高校要采取各项举措,从多方面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信息处理能力,尽可能地强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队伍修养,奖励网络思想政治理论研究成果,营造争优的育人理念和育人氛围。
3.强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革新理念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及时跟进时事动态,对最新的理论知识和方针、政策有所掌握,关注时事政治的发展,导向,阅读报刊、书籍和文章,浏览各大网站、百度贴吧、BBS,将新思想融入到教学中,用课堂新理念代替旧观念,并结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际,研究工作中的新问题、新动态,不断摸索规律、经验,保持与时俱进的意识和锐意进取的精神。
1.提高网络信息监控制度
在互联网中,大量信息流动、传播,其中一些不良信息对大学生产生了消极影响。 高校应完善网络信息监控制度,保证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首先,从教师和大学生中组建网络信息管理的专门队伍,负责网络信息监控,第一时间发现、回应突发事件,正确引导网络舆情,传播正能量,保持网络良性、安全运行。 其次,高校网络中心负责从技术上和硬件上建设网络信息监控系统,设置校园防火墙,防止病毒、恶意程序侵入网络服务器,过滤网络信息,杜绝黄色、暴力信息侵入校园网站,净化网络空间。 再次,党委宣传部门要大力倡导文明上网,开展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对大学生加强网络法制教育的同时进行品德教育,使学生既能感受真、善、美,也对违法犯罪的行为引以为戒。
2.搭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和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同心协力育人构架
首先,“学校应把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纳入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校园网络建设的总体规划中,明确学校各部门之间的分工、通力合作,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顺利开展做好基础性工作。 ”[4]行政部门、大学生工作管理部门、网络信息中心等部门的工作人员和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教师等应协同育人,为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质量做出贡献,取得较好的效果。 其次,高校应积极搭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和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同心协力育人架构。 “一方面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要取长补短,相得益彰。 ”[5]另一方面通过打造魅力主题网站,精品网络课程以及利用微信、QQ、 微博等媒体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动态化,融合到学习和生活中。 “这两方面的工作并行不悖,共同推进网上网下相结合,全覆盖”[6]。
3.改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发挥功效的体制
高校不但要采取措施,制定政策,鼓励全校教师积极参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而且要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建设网络课程,实现网络课程和网下课程相辅相成, 探索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改革,进行网络课程评选, 对于教学成绩优秀者给予奖励。 将教师所获得的信息类教学技术成果和科研类评优奖励作为教师发展的加分项,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
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学生对信息的需求越来越广泛。 思想政治教育者采取单一的育人模式不能满足大学生的学习要求,也较难取得好的效果。 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 教育者们要创造条件打造线上、线下思想政治教育互助合作的局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将线上和线下教育相呼应,将毕博平台、慕课等网络课程与课堂教育融汇贯通。 将大学生参与网络学习的情况作为平时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吸引大学生主动参加网络学习,增强大学生对网络信息的敏感度。 对于线上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的打造,高校的各部门要同心协力的完成,一方面结合实际情况,引导教师建设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 给予其必不可少的各项支持,另一方面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要考虑到对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果认可。
总之,通过各方的努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凸显。 但是一些矛盾仍然存在,个别问题日益突出。 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者来说,迫切需要系统的研究提高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举措,全面拓展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