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月辉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 安徽·淮北 235000)
实施全员育人思想政治教育是新时代高校培养高质量、高素质、高规格人才的必然要求,全体教职员工树立全员育人的教育理念,都要成为育人的践行者。 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形成辅导员、思政课教师、专业课教师、党政人员、宿管教师等共同联动、相互协作、合力育人的新格局,为大学生学习、生活创造良好的校园育人氛围。
立德树人,德育为先。 重视大学生长远和全面发展,实现他们的人生价值是全员育人的核心。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和场所,育人是高等教育的使命,学校的全体教职员工对高质量人才培养都要有一个明确的认识,要从思想上和行动上关心和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教师、管理人员、公共服务人员在教育教学工作实践过程中, 通过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三条渠道,以各种形式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政治信念、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健全人格、教书育人、学生管理、校园文化、生活服务等等各个方面, 都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正是这一广泛的特征决定了人才培养需要全员的参与,学校的每一位教职员工都负有不可推卸的育人责任。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做到各部门统筹协调, 按照高等教育规律和人才培养规律,对准育人目标,上下齐抓共管,形成全员育人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 因此,学校所有部门和个人都要准确定位结合自身工作性质承担教书育人、科研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文化育人、组织育人的职责,使之真正服务于学生。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全体教职工共同进行的一项政治任务,需要学校的所有单位和每个人通力合作来完成。 传统的高校育人模式是“各犁各田”“各扫门前雪”,单打独斗,没有形成合力,失去协同效应。 如教务处更多关注的是教学;学生处更多关注的是学生的学风;就业处较多关注学生的是市场就业信息;后勤处更多关注的是学生的生活;资助管理中心更多关注的是对贫困学生的帮扶等等。 由于各个部门育人和思政工作的关注点和主要矛盾不同,造成了“铁路民警各管一段”的分散管理局面,没有形成协同育人机制。 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爱国主义、坚持时代精神、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做到各部门统筹协调,按照高等教育规律和人才培养规律,对准育人目标,上下齐抓共管,形成全员育人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共同营造“人人皆教育之人”的育人氛围,实现资源整合,发挥教育合力的效果。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效体现在培养的人才是否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是否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高校要充分发挥和利用好思政课堂这个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在其成长成才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实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构建行之有效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开展全方位、多维度、立体式的思想政治教育,增强大学生明辨是非和抵抗腐蚀的能力,提高机体的“免疫”机能。[1]高校必须把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体系、内容体系、方法体系、途径体系、组织管理体系以及评估体系等各个要素紧密融合一体,形成一个统一、 较为完整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要保证这个体系的形成和顺畅运行,需要全校教职员工的支持和参与,包括学校的各级领导和思想政治工作部、学生处、团委、辅导员等其他人员,不再单纯是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课教师,只有大家同心协力,团结合作,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己任,才能取得合作育人成效。
目前,总的来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途径有两个,一个是常规的校内教育教学活动,另一个是校外的社会实践教学活动。 校内教学活动主要是指思政课为主渠道的课堂教学,还有思政课以外能够有助于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所有课程的教学活动,以彰显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在育人上的合力成效。[2]再者,课堂教学之外的各类校内活动,如校园文化艺术节、学术讲座、专业培训、知识竞赛、技能比武、科技创新等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延伸和补充;校外社会实践教学活动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让学生踏出校门,走向社会,深入矿山、军营、企业、社区、新农村开展社会调查、勤工俭学、志愿者服务等,以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在实践中求真知,在实践中充实自己,树立成才信心。 通过课堂内外、校园内外紧密结合、相辅相成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不仅能够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也能够丰富课余文化生活,真正实现全员育人思想政治教育目的,更有利于大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着力点是加强党委统一领导, 党委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领导核心,负责制定思想政治教育政策,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大问题,组织、协调其他党政部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实现高校全员育人,思想保障是基础。 高校各级党组织要从思想认识上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看成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视为培养高质量、高素质人才的重中之重。 全员育人,人人有责,采取一切措施和方法努力把全体教职员工的思想认识都统一到育人上来,把全员育人的责任理念贯穿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各个环节, 在每个环节中都能显示出育人成效。 要在全员育人实践中形成党委领导、部门配合、广泛参与、相互协调、社会支持的工作格局和运行机制,以实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学校整体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纳入学校整体年度工作计划,各级党组织要不断研究探讨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新特点和面临的主要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法和措施,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决策,以创新的思维、创新的方法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调查表明,近些年由于高校迅速扩招,生均教学设施不足,无法满足教学需求,一些高校出现低水平办学,影响了育人质量。 规范高校育人物质保障,充实教育教学资源,改善教学条件,高校除了上级财政划拨的正常教育经费外,要多渠道、多措施筹措资金,充分挖掘社会资源为教育服务,实现资源开发和办学效益最大化。 学校可利用校企合作、科技成果转化、社会奖助学金等多种形式,取得企业的帮助和社会的支持, 广泛拓展和补充教学资源,为改善办学环境、提高育人质量创造条件。
落实思想政治工作责任制,必须以规章制度做保障,用制度规范工作,用制度明确责任。 一是严格落实领导干部责任制。 学校领导任期内在没有特殊情况的前提下必须完成年度预定的思想政治工作目标和要求,实行综合绩效考核;二是制定职能岗位责任细则,分解责任内容,建立责任考核机制,明确考评目标、考评对象、考评内容、考核结果,做到责任落实有章可循,促使思想政治工作真正取得实效;三是学校领导班子对思想政治工作方面出现的重大问题, 要在党政领导班子会议上分析原因、明晰责任,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将责任细化到承担具体工作的部门和个人;四是严格执行重大责任追究制度,把责任追究作为落实责任制的关键举措, 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造成影响和不良后果的,必须追究直接责任和领导责任,不能包庇姑息。落实全员育人工作责任制,切实抓好制度落实。
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是高校内多个部门共同完成的核心任务。 按照育人功能教务处是负责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管理的核心部门,重点抓好思政课教师的教风建设;教学系部主要负责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案的监督实施;思想政治工作部主要是承担具体的思想政治课教学任务, 并在教学过程中启发、引领、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学工处、团委则主要抓好学风和思想品德建设,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就业处主要帮助学生制定职业生涯规划, 指导学生高质量就业;后勤处则负责学生的餐饮食宿等生活方面; 学生会、社团主要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尽管各个组织职能不同、工作职责不同,但全员育人是一个大系统、大集体工程,各个组织都是为了一个共同的育人目标。[3]
打造一支高素质教学管理、学生管理和后勤管理团队是落实全员育人的人才队伍保障。 教职员工是学校育人队伍的主体,要形成教师、管理、后勤三者结合的育人队伍,对学生进行立体式、全方位的培养。[4]这就要求团队一是自身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和较强的业务能力,以确保其教育教学的神圣性和严肃性; 二是避免高校各部门内部各自为政,构建部门之间主动协调常态化机制。 部门之间、教管人员之间要互动与沟通, 统一工作步调和服务理念;三是构建学生组织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机制。 通过学生会、团委、社团、青年志愿者站等学生组织参与学校的建设和管理,锻炼学生的自我能力。
营造校园文化环境, 注重优良校风、 学风、教风、考风的培育,形成良好的氛围是夯实高校全员育人的文化环境保障关键。 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是一所高校凝练和展现自身文化特色的重要载体。 校园文化环境影响人也改变人,有什么样的育人氛围,就培养什么样的人。 文化环境建设必须以大学办学理念为基础,以育人为目的,形成自己独有的校园文化环境,让这种特色的校园文化环境沁入每一个学生的内心,使其得到教化,从而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贯彻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5]高校育人重在校园内,育人工作也可以扩大到社会和家庭,形成学校、社会、家庭多环境、多维度、全方位为学生服务,以发挥自身对环境的影响,同时也使学生受到环境文化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