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性护理在胆囊息肉患者术后的应用效果

2020-02-26 11:22:34李艳华
河南医学研究 2020年3期
关键词:针对性胆囊腹腔镜

李艳华

(淮阳县人民医院 妇科,河南 周口 466700)

胆囊息肉为胆道系统疾病,若未及时处理或处理不当,息肉可能发生病变,演变为胆囊癌,危及患者生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治疗胆囊息肉的首选术式,具有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复发率低等优势,现已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但是,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腹腔镜术后易残留CO2,引起腹胀,且CO2可损伤膈神经,引起肋部、肩部疼痛,影响术后康复[1]。另外,部分患者疾病知识匮乏,过于担心手术效果及疾病转归,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亦可影响术后康复[2],进行针对性的术后护理具有重要意义。针对性护理是临床重要护理措施,与常规护理方式比,其更具有针对性、个体性、实用性等,其在胆囊息肉手术中的应用效果仍缺乏大量循证支持。本研究旨在进一步探讨针对性护理在接受手术治疗的胆囊息肉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7月淮阳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8例胆囊息肉患者,根据入院时间段分为两组,每组44例。对照组男27例,女17例;年龄22~65岁,平均(43.37±9.51)岁;7例为大专及以上学历,20例为高中,17例为初中及以下。观察组男29例,女15例;年龄21~65岁,平均(42.25±10.33)岁;9例为大专及以上学历,19例为高中,16例为初中及以下。两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选取标准纳入标准:(1)根据B超检查结果及临床症状、体征等确诊为胆囊息肉;(2)手术指征明确。排除标准:(1)胆囊恶性病变者;(2)出血性疾病者;(3)具有手术及麻醉药物禁忌证者;(4)肝、肾等脏器功能不全者;(5)局部急慢性感染者。

1.3 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及术后抗感染、补液等治疗。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包括日常巡视、病房定时通风与消毒、监测生命体征等。观察组于此基础上接受针对性护理,包括以下内容。(1)生理干预。加强术后安全防护工作,固定好病床及其围栏,使用摇手柄后归位,保证患者能触及床头呼叫器,将患者水杯、眼镜、尿壶等常用物品放于易取用处。(2)心理干预。待患者清醒后,主动告知其手术效果,消除其内心疑虑;讲解成功康复案例,邀请成功案例现身说法,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以最佳心态面对疾病;采用音乐疗法,根据患者自身喜好选择音乐,每日循环播放,分散患者注意力,稳定其情绪;鼓励患者家属参与护理,涉及治疗费用的问题尽量避开患者,为患者营造一个相对轻松的环境,避免增加其心理负担;嘱家属多陪伴及关心患者,消除其负面情绪。(3)生活干预。术后嚼口香糖,加快胃肠蠕动,促进消化液分泌,减轻腹胀;每日清晨饮水2 000~3 000 mL;清醒后为患者进行腹部按摩,站在患者右侧,以右手小指、环指、中指、示指进行按摩,自右下腹开始,顺时针按摩,每次10 min,每日2次;指导患者进行腹式呼吸、提肛运动、简单关节自主活动。

1.4 观察指标(1)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2)干预前后焦虑程度: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评价,得分越高表示焦虑程度越重。(3)护理工作满意度:以医院自拟护理工作满意度量表评估,百分制,≤70分为不满意,71~89分为满意,≥90分为非常满意,总满意度=(满意例数+非常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2 结果

2.1 并发症对照组出现肩部疼痛3例、切口感染2例、腹胀4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0.45%(9/44);观察组出现切口感染2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55%(2/44)。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90,P=0.024)。

2.2 SAS评分干预前,两组S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SAS评分均较前降低,观察组SAS评分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SAS评分对比分)

注:SAS—焦虑自评量表。

2.3 护理工作满意度对照组11例不满意,21例满意,12例非常满意,护理工作满意度为75.00%(33/44);观察组2例不满意,25例满意,17例非常满意,护理工作满意度为95.45%(42/44)。观察组护理工作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10,P=0.006<0.05)。

3 讨论

胆囊息肉在人群中患病率约为5%,其中胆囊恶变率高达22%,因此防治胆囊息肉具有重要意义[3]。现阶段,对胆囊息肉患者多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在腹腔镜引导下,采用特殊器械,经腹部小切口进行胆囊切除,进而控制临床症状,改善疾病转归。围手术期进行相对应的护理干预,能明显减少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发生[4]。针对性护理干预强调以患者为中心,围绕患者实际需求,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方案,多角度、多层次地满足患者需求,以提高护理效果,加快患者康复。本研究对比了针对性护理和常规护理的效果,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患者SAS评分低于对照组,提示针对性护理可减轻患者焦虑程度。手术属于应激源,极易引起以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为主的心理及生理变化,导致患者产生焦虑、紧张等负面情绪[5]。针对性护理鼓励家属参与护理过程,能提高患者社会支持程度,使其感受到更多来自家庭的温暖,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音乐疗法能转移患者注意力,提高疼痛阈值,减轻患者疼痛感,同时可缓解患者不良情绪。研究证实,心理因素可通过神经-心理反射减弱胃肠蠕动,诱发腹胀、腹痛等一系列问题[6]。针对性护理中嘱患者清晨饮水,能刺激胃-结肠反射,减轻肠胀气,防止腹胀。腹部按摩可对肠道起到牵拉、按摩作用,促使胃肠蠕动,减轻腹胀。本研究数据显示,观察组腹胀、肩部疼痛、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工作满意度高于对照组,说明针对性护理在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工作满意度方面具有优势。

综上,对于胆囊息肉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针对性护理可有效减轻患者焦虑,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护理工作满意度。

猜你喜欢
针对性胆囊腹腔镜
致敬甘肃省腹腔镜开展30年
应时而著,为事而作——议论要有针对性
晓有机化学必考方向 提升备考针对性
学会“针对性”写作
有的放矢,始得鲜明——议论要有针对性
胆囊切除术后胆囊残株内钛夹超声误诊结石1例
旋切器在腹腔镜下脾切除术中的应用体会
腹腔镜肝切除术中出血的预防及处理
完全腹腔镜肝切除术中出血的控制与处理
胆囊切除术中经胆囊管胆道造影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