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亚非
(舞阳县人民医院 放射科,河南 漯河 462400)
股骨头坏死是由股骨头受到损害或内部供血异常引起的,其治疗困难,恢复期长[1]。早期确诊并进行有效治疗对股骨头坏死患者的恢复有重要意义[2]。核磁共振(MRI)检查可直接反映出人体水分子中质子周围环境及其在分子结构中的位置,从分子水平上提供生化、病理状态等信息,从而对水肿、感染、炎症、变性等机体组织病变后产生的变化进行早期或超早期诊断[3]。本研究比较MRI和CT对股骨头坏死的阳性检出率,具体如下。
1.1 一般资料本研究经舞阳县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选取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舞阳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2例股骨头坏死患者。男45例,女37例,年龄28~72岁,平均(48.78±8.31)岁,病程3~18个月,平均(9.63±3.15)个月。患者及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选例标准纳入标准:(1)经临床证实为股骨头坏死;(2)存在髋关节疼痛麻木、关节僵硬活动不利、负重行走功能障碍等症状。排除标准:(1)装有心脏起搏器者;(2)手术后留有金属夹或金属支架者;(3)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4)体温高于39 ℃的高热患者;(5)伴有癫痫、幽闭恐惧症等疾病,不能配合检查的患者。
1.3 检查方法先行MRI检查,2 d后行CT检查。(1)MRI检查:仰卧位,采用1.5 T Bravo355型光纤超导磁共振(美国GE公司)进行检查,通过脂肪抑制技术扫描双侧髋关节冠状位及断面,按常规方式做矢状位自旋运转,促使回波迅速自旋,从而获得T2脂肪抑制成像;采用自旋回波序列(SE),将仪器参数中扫面层厚设置为5~8 mm,扫描到局部病灶后加层扫描,或采取3 mm薄层扫描。(2)CT检查:仰卧位,采用ProSpeed Ⅱ双排螺旋CT扫描仪(美国GE公司)进行检查,扫描股骨头区域,以横切断面为主,将仪器参数中扫面层厚设置为5 mm,扫描到局部病灶后加层扫描,或采取2 mm薄层扫描。
1.4 观察指标(1)MRI检查与CT检查对股骨头坏死的阳性检出率。(2)MRI检查与CT检查对单一囊变、骨髓水肿、骨梁结构模糊、线样征等早期阳性征象的检出率。
1.5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阳性检出率)以频数和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阳性检出率CT和MRI对股骨头坏死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74.39%(61/82)、93.90%(77/82)。MRI对股骨头坏死的阳性检出率高于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701,P<0.05)。
2.2 早期阳性征象检出率MRI对单一囊变、骨髓水肿、骨梁结构模糊、线样征等早期阳性征象的检出率均高于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MRI和CT对股骨头坏死的早期阳性征象检出率 的比较[n(%)]
在股骨头坏死早期,通过热敷理疗、烤灯照射、服用活血化瘀药物等治疗,晚期需进行手术置换股骨头。采取有效方法实现股骨头坏死的早期诊断是临床研究的重点方向。
目前临床对股骨头坏死的诊断主要依靠CT检查。CT检查可检测出骨、肌肉中细小病变,常用于复杂结构的骨、关节疾病的诊断。CT通过对患者进行全身性扫描获取数据,有效显示股骨头状态,分辨率高[4]。但CT对股骨头坏死患者的阳性检出率较低。与CT检查相比,MRI检查主要具有以下优点:直接做多方向切层,对任意断面进行扫描成像,清晰显示病变位置;重点在于对机体软组织的扫描,具有较强的分辨力,清晰显示软组织结构;不产生电离辐射性损伤,可对各种获得性和先天性心脏疾病实现无损伤性检查和诊断[5]。MRI检查在心血管疾病的诊断中,可做多个切面图,有较高的空间分辨率[6]。本研究结果显示,MRI检查对股骨头坏死的阳性检出率和对单一囊变、骨髓水肿、骨梁结构模糊、线样征的早期阳性征象检出率均高于CT检查,提示MRI检查对股骨头坏死的阳性检出率较高。股骨头坏死部位、体积与股骨头塌陷程度呈正相关。MRI检查可全面显示股骨头病变的位置、体积、关节腔情况,从而在诊断出股骨头坏死的基础上可对其坏死程度进行准确的判断。MRI通过水中氢原子使物体置入磁场中,照射电磁波,使之共振,从而精确绘制物体内部立体图像,通过脂肪及水含量的变化反映股骨头坏死早期病理改变。股骨头坏死早期缺血可影响细胞代谢功能,使骨髓水肿变性。MRI检查可显示病灶周围发生水肿的骨髓,从而可在股骨头坏死早期甚至在其他临床症状出现前进行诊断。髓细胞和骨细胞的无菌性坏死激发机体产生修复反应,即坏死部位周围出现肉芽、纤维组织增生,在坏死的骨小梁表面生成新骨。MRI在骨结构扫描中具有高分辨力、高敏感度,可反映出内部病理特征,从而对骨坏死进行早期诊断[7]。
综上可知,MRI对股骨头坏死的阳性检出率较CT高,对早期阳性征象较敏感,有助于早期发现股骨头坏死,从而利于患者的治疗与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