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顺国
(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 骨科,河南 焦作 454100)
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发病率高,约占全身骨折的1/6,骨折后伴疼痛、肿胀、活动障碍等,严重影响生活质量[1]。既往保守治疗效果有限,对较复杂骨折的效果不稳定;治疗该病的术式较多,但效果存在差异[2]。本研究探讨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与石膏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的效果。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88例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患者。患者均经X线确诊,骨折至入院时间<48 h,无严重并发症,无凝血功能异常,无麻醉禁忌证,均符合手术指征。排除病理性骨折、合并严重神经损伤、心血管疾病、生命体征不稳定者。患者均知晓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根据手术方案将患者分为A组和B组,每组44例。A组:男26例,女18例;年龄41~73岁,平均(57.05±7.15)岁;骨折至入院时间2~41 h,平均(21.71±9.24)h;骨折原因为重物挤压18例,高空坠落12例,交通意外14例;AO分型为C1型14例,C2型18例,C3型12例。B组:男28例,女16例;年龄42~71岁,平均(56.17±6.83)岁;骨折至入院时间2~44 h,平均(22.23±9.18)h;骨折原因为重物挤压19例,高空坠落13例,交通意外12例;AO分型为C1型13例,C2型17例,C3型14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骨折至入院时间、骨折原因、AO分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1.2 手术方法
1.2.1A组 行石膏外固定,具体如下。使患者取平卧位或坐位,以中医“拔伸牵引,折顶侧按”手法进行复位,行石膏外固定。完成后观察末梢血运情况(约20 min),借助X线摄片确认骨折复位良好。
1.2.2B组 行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具体如下。使患者取仰卧位,常规消毒,铺巾,臂丛神经麻醉。患肢外展,于前臂掌面桡动脉外侧行纵行切口(约8 cm),逐层切开皮肤、皮下组织,注意避免损伤桡动脉,牵拉桡动脉、桡侧腕屈肌腱,暴露旋前方肌并分离,向尺侧牵拉,暴露骨折端。探查骨折程度,直视下复位,平整关节面,检查尺偏角、掌倾角,复位满意后采用螺钉固定骨折块,若存在骨缺损情况则给予植骨。选择合适加压接骨板,螺钉固定,常规冲洗缝合。
1.3 观察指标(1)术后3个月桡骨高度、尺偏角、掌倾角,采用Photoshop 5软件进行计算。(2)术后3、12个月腕关节功能,采用Gartland-Werley(GW)评分系统进行评估,包括疼痛程度、伤残情况、腕关节活动范围及正中神经受压情况。以最终结果分为4个等级:优为0~2分,良为3~8分,可为9~14分,差为≥15分。(3)术后并发症。
2.1 腕关节活动度术后3个月,B组尺偏角、掌倾角、桡骨高度分别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腕关节活动度比较
2.2 腕关节功能术后3个月,B组腕关节功能优良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两组腕关节功能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术后3、12个月腕关节功能比较(n,%)
注:与A组比较,aχ2=4.423,P=0.036;与A组比较,bχ2=0.848,P=0.357。
2.3 术后并发症术后A组出现骨折愈合延迟1例,腕关节尺侧疼痛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6.82%(3/44)。B组出现肌腱激惹1例,切口感染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4.55%(2/44)。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桡骨远端骨折多发生在关节面3 cm内,手术治疗的目的在于恢复桡骨长度及桡骨尺偏角、掌倾角,使尺桡关节解剖形态保持完整,为复位后骨折提供了足够的稳定性,有助于促使患者尽早进行功能锻炼,从而缩短康复进程[3]。石膏外固定是既往常用的治疗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的术式,配合手法复位可有效改善腕关节活动度,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有助于腕关节功能的恢复[4]。石膏外固定的局限性在于早期活动受限,拆除后易出现关节僵硬,对粉碎性骨折的效果欠佳。相较于石膏外固定,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具有动力加压、角稳定锁定功能,设计符合有限接触理论,在力学基础上更具备生物学优势,临床效果令人满意。本研究结果显示,接受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的B组尺偏角、掌倾角、桡骨高度、术后12个月腕关节功能、术后并发症与接受石膏外固定的A组无明显差异,表明两种手术效果基本一致。术后3个月,B组腕关节功能优良率高于A组,表明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可加快术后腕关节功能的恢复。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对粉碎性骨折的效果较好,可有效恢复关节面的解剖结构,同时可起到内支撑作用,有助于保护血供。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螺钉固定良好,不会影响骨质疏松患者的固定稳定性[5]。
综上所述,与石膏外固定比较,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的效果确切,可加快腕关节功能的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