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自然,自然观察
——以幼儿园“果树资源”为例谈小班幼儿自然观察能力的培养

2020-02-26 02:42
幼儿100 2020年36期
关键词:柿子树柿子橘子

自然观察能力源于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是指善于观察自然界中的各种事物和形态,能对事物进行分类的能力。对于幼儿智力的发展,提高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大自然既是丰富的游戏场所,也是一个多元的学习教室。树木、草丛、水池里面有各种动物穿梭其中,具有可探索性;沙子、泥土、岩石等比成套的塑料玩具更具有可塑性;自然界中阳光、空气、水等更是在不停地刺激着幼儿的感官,激发他们观察探索自然的兴趣。

因此,我们通过幼儿园“果树资源”主题探寻提高幼儿自然观察能力的方法,通过多种途径的观察,多种方式的记录、指导,给予幼儿更多的观察机会,从而培养幼儿的自然观察能力。

一、多种观察途径,给予小班幼儿更多的观察机会

幼儿对于周围的植物充满了好奇心,他们和植物之间不是简单的观察者和被观察者,而是“交流者”,他们会对着一棵小草窃窃私语,他们会因为果树结果而欣喜万分,也会因为树叶凋零难过流泪……每时每刻幼儿都在与自然交流,因此自然的观察也应该渗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结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教师尝试了在户外活动中的开放观察、集体活动中的聚焦观察、区域活动中的深入观察,给予幼儿更多观察的机会。

(一)户外活动中的开放观察,激发幼儿探索果树的兴趣

幼儿是天生的观察者,他们喜欢在户外自由地探索玩耍,尤其是小班的幼儿,他们的自然观察很多是无意识、自发的观察,这种观察活动中教师没有预先设计目标,没有语言提示,没有观察要求,是幼儿在自然状态下的随机观察活动,是幼儿从自己的兴趣点出发开展的自发的观察活动,教师应该重视户外活动中幼儿的各种随机观察行为。

绿地幼儿园有着丰富的果树资源,在观察果树的活动中,孩子们对于果树的好奇不是依靠教师的语言提示,而是孩子们自发进行的观察活动。

1.散步中探索观察。

教师经常会组织小班幼儿进行的一项活动就是散步,由于小班幼儿刚入园,因此教师常常会带领幼儿在园中散步,一方面让他们熟悉幼儿园的环境,另一方面也能让他们边散步边观察,发现自然之美。小班幼儿的散步是由教师带领的排成四排或者两排队伍来到预定的场所开展的活动。教师也会请幼儿四散去自由玩耍、观察、探索,让幼儿在与自然的亲密接触中发现许多隐藏的秘密。

在一次餐后散步时,小班的幼儿跟随老师漫步在园中小径上。这时候孩子们突然发现地上有几个柿子,用手去触碰是软软的。孩子们兴奋地告诉老师:“老师,我发现地上的柿子可以吃了,是软软的。”“不对,不对,这个柿子烂掉了。你们看!”吴韵把柿子捡起来,大家围上去。“呀,这个柿子怎么烂掉了呢。”“是被虫子吃掉了吧?”“是被小鸟吃掉了吧?”“是摔烂的吧?”……孩子们开始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

这种散步活动中的观察是幼儿自发的,观察的对象也是他们感兴趣的,能够引起同伴共鸣和讨论,在自发的观察中更能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

2.运动中的随机观察。

户外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运动,晨间和下午的户外运动常常是孩子们的最爱,而有各种大大小小不同果树的果园恰恰是幼儿园户外运动的主要场所之一。两棵树之间会有小木桩、竹梯、绳网等等,每天孩子们在户外运动的过程中总会发现大自然的变化。经过几个月户外运动时的观察,他们发现橘子变黄了,柿子树叶变色了,有时候还能在树根处发现几只可爱的小蚂蚁……这种无意识的观察往往能够探索到更多果树的奥秘。

3.游戏中的操作观察。

在户外游戏中,孩子们通过操作各种自然的游戏材料达到观察的目的。如在户外过家家游戏中,孩子们用树叶当柴火,因为通过观察他们发现树叶便于投放在锅子的下方,树叶还可以串成一串当烤串,橘子皮可以变成菜……开展烧饭的游戏,让孩子们感受到自然材料带来的乐趣,同时也在观察自然。

(二)集体活动中的聚焦观察,帮助幼儿全面了解果树

虽然小班幼儿很多的观察都是自发的、开放式的,但是要帮助幼儿了解大自然、全面了解果树还需要教师开展集体活动。集体活动中的自然观察,教师可以预先设计观察的目标、选择观察对象、制订观察路线、提出观察要求……让幼儿进行有目的的观察,从而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如在认识橘子树的环节中,教师提前设计好观察的目标:在观察的过程中了解橘子树的基本特征,在剥橘子的过程中感受橘子的构造。观察的对象是幼儿园种植园中的橘子树。在活动前教师提出观察的要求:观察橘子的颜色、形状,摸一摸橘子,感受橘子的软硬、表皮的粗糙程度,剥橘子观察橘子的果肉特点……通过一系列有目的的引导观察,让幼儿对于橘子树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三)区域活动中的深入观察,引导幼儿分层剖析果树

幼儿对于果树的观察不是局限在户外活动和集体活动中,区域活动作为幼儿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幼儿进行深入观察的重要场所,通过树枝、树干、果实、叶子的分层观察,引导幼儿深入剖析果树。

1.美工区的观察创造。

美工区是小班幼儿的创造小天地,大自然中随处可见的树枝、叶子、果实等等都可以成为幼儿创作的源泉。幼儿在观察中创作,在创作中感受自然之美。

2.科学区的观察发现。

?

科学区是教师有目的的投放材料,幼儿通过与材料的互动从而了解自然的一个重要途径。科学区的自然探索有别于户外的探索活动。由于橘子树、柿子树的体积比较大,不能将其搬到教室里。但是植物的每一个部分我们都可以带到科学区中来让幼儿探索。比如教师可以在科学区投放橘子,让幼儿在摸一摸、看一看、剥一剥的过程中探索橘子的构造;可以将橘子树和柿子树的叶子带到科学区,让幼儿进行观察比较。

3.语言区的观察讲述。

语言区可以结合幼儿平时观察柿子树和橘子树的照片,请幼儿说一说照片的场景。或者提供一些柿子树和橘子树生长过程的图片,让幼儿在看一看中了解柿子从种下到结果的全过程。因为幼儿对于柿子树和橘子树的观察是从发现果实开始的,但是对于开花这一个过程没有观察到,所以可以采用图片的形式呈现,这种观察需要教师的引导。

二、多种记录方式,探寻适合小班幼儿表征的具体形式

幼儿观察记录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绘画记录、符号记录、文字记录、表格记录等等。结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教师梳理了以下几种记录方式。

(一)幼儿口述,教师记录

小班幼儿刚进入幼儿园,缺乏用笔绘画的经验,所以可以采用幼儿口述、教师记录的方式来完成。虽然是教师的记录,但是并不影响幼儿的观察。比如在户外探索中观察柿子树的叶子这一个活动。

以上是“柿子树叶子”观察记录的一个片段,我们可以看出这样的记录方式能够有效地记录下幼儿的观察及教师的追问过程。如果教师不能及时回忆起幼儿的观察,也可以采用录音的方式,再记录。

(二)绘画涂鸦,象征记录

小班幼儿处于涂鸦期,虽然缺乏一定的绘画技能,但是他们能运用一些简单的线条、色块、点来进行简单的记录。比如在观察果树的过程中,幼儿通过一根根长长粗粗的线条表示柿子树的树干,用细细短短的线条表示树枝,同时还能用绿色代表橘子树的树叶,黄色代表柿子树的树叶。能力强的幼儿还能绘画橘子和柿子的简单造型。这样的涂鸦记录需要教师的细心观察,并辅以文字的记录,同时涂鸦的方式也便于幼儿向同伴介绍自己的观察结果,便于幼儿之间的交流和模仿,提高幼儿的表征能力。

(三)图片粘贴,对应记录

中、大班的幼儿能够根据操作的过程和结果用画笔详细地记录,而小班幼儿缺乏这方面的经验,所绘画的图案大多无法正确地表达含义,需要教师进行猜测,此时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图片让幼儿进行记录。

如在观察柿子树和橘子树的户外果树探索中,教师拍摄了柿子树和橘子树的大树图案,并把树干、果实、叶子等图片进行单独拍摄,让幼儿在观察的时候采用图片粘贴对应记录的方式,将对应的图片送给橘子树和柿子树。这也是记录的一种形式,能让幼儿在动手动脑的观察中加深对果树的印象。

三、多种指导方式,帮助小班幼儿掌握基本的观察方法

培养幼儿有目的、系统的观察能力是十分重要的,那么如何提高幼儿的自然观察能力,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呢?可以运用以下几个方式进行指导。

(一)调动多种感官参与观察

事物的特征是有许多方面的,如色、香、味、硬度、大小、形状、声音等等。这也就需要幼儿调动多种感官去观察。《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对于小班幼儿观察探索的目标是:能用多种感官或动作去探索物体。由此可见小班幼儿的观察也不是简单地用眼睛看,而是调动感官全方位参与活动。用眼睛观察、用耳朵听、用鼻子闻、用嘴巴尝、用手去触摸,通过各种感官的参与观察事物和现象,这样幼儿才能获得全面的信息,作出足够的判断。如在开展观察水果的活动中,教师引导幼儿通过眼睛看认识水果的颜色,通过手摸感受水果表面的粗糙程度,通过鼻子闻感受水果的香味,通过嘴巴尝了解不同水果的口味。正是在这样的观察中,幼儿积极运用自己的感官进行观察,建构属于自己的经验。

(二)通过提问引导幼儿观察

小班幼儿正处于自然观察能力发展的初期,其观察能力具有短暂性、笼统性、零碎性、无序性等特点。因此,教师在引导小班幼儿自然观察的过程中需要通过提问的方式激发幼儿明确观察的目的,通过追问的形式维持幼儿观察的动力,引导幼儿进行深入的观察,加深幼儿对于事物的了解。

(三)采用多种观察的方法

小班幼儿的观察常常是杂乱无章的,对于物体的观察也不全面,因此在观察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采用多种观察方法。

1.对比观察法。

对比是一个鉴别的过程,只有通过比较才能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对比采用的是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事物进行对比,发现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比如在第一次观察橘子树和柿子树的过程中,我们就请孩子们观察两种果树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幼儿发现相同的地方是两种果树的果子都是长在树上的,果实的颜色都是橙色的,10月份的时候两棵树的树叶都是绿色的,不同的是柿子树的树叶大,橘子树的树叶小。

2.顺序观察法。

事物的发生一般都有一个先后顺序,由远及近、由上到下、由外到里、由粗到细等等,顺序观察法能让幼儿认识发展的全部过程,建立一个完整的概念体系,帮助幼儿养成按顺序观察的好习惯。

如户外观察柿子树时,我们首先在远处和孩子们观察整个柿子树的造型,然后走到近处去仔细观察柿子树的树干、树叶、果实等等,在观察树干的过程中,我们也遵循了由粗到细的原则。首先和孩子们观察粗粗的树干,然后和孩子们观察细细的树枝。在观察果实的过程中,我们遵循了由外到里的原则,先请孩子们通过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的方式了解柿子的颜色、形状、气味,然后将柿子切开,发现柿子里的果肉是一瓤一瓤的,包裹着一颗大大的种子。这样的观察方式让孩子们养成了按顺序观察的良好习惯,也让他们对于每一个事物的观察更为具体。

3.长期观察法。

这里的长期指的是某一段时间内,对一种事物或者现象进行的比较系统的观察。大自然的魅力在于它的变化多端,自然界中的每一种动物、植物都在时刻发生着变化,每一天我们观察到的植物的变化也是不同的。比如在观察柿子树的过程中,我们不是观察一次,而是在一个月内进行不定时的长期观察,因为柿子从长出到成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柿子的催熟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对于小班幼儿来说长期的观察能让他们对于事物的变化性有一定的了解。在观察的过程中,他们发现柿子从采摘下的硬柿子变成软柿子大概要7天或者更长的时间;他们发现生柿子是橙色的,柿子成熟会渐渐变成红色;他们发现柿子树的叶子从刚开始的绿色渐渐变黄了……他们的发现是长期观察的结果,在长期的观察中孩子们会期待、会猜测。

幼儿是天生的观察者,观察兴趣是在教师的不断支持下不断被激发的,观察方法是在不断实践中积累的,观察习惯是在教师的不断指导中形成的,教师应该注重幼儿自然观察能力的培养,为幼儿的终身学习与发展注入无穷的动力。

猜你喜欢
柿子树柿子橘子
柿子乐
留一些柿子在树上
柿子树秋季咋管理
长了一百年的柿子树
橘子沉浮记
山里的柿子红了
漂浮的橘子
柿子树
沉下去,浮起来
来自柿子的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