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分银行” 制和现代学徒制融合运用研究

2020-02-25 19:41吴志先任琳琳杨阿弟杨金灿
福建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学分银行学徒学分

吴志先, 任琳琳, 杨阿弟, 杨金灿

(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 ,福建莆田 351254)

近年来,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现代学徒制已成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人才培养的重要模式,在促进行业、企业参与学校人才培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中发挥重要作用,但也面临产教融合不深、工学结合不紧,对学生作品、技能熟练度、技能竞赛成绩、职业资格证书等非正式学习成果认证和转化难等问题和困境,致使现代学徒探索步履维艰,亟需深化和创新。2019 年,国务院出台《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明确指出:“加快推进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建设,实现学习成果的认定、积累和转换”。“学分银行” 的出现,是对传统学分制的继承和创新,其学制灵活性与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具有高度适配性,可以融合运用,有效解决当前现代学徒制实践中存在问题和困境,对于推进现代学徒制顺利实施,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现代学徒制与学分银行制的概念及适配性分析

现代学徒制是传统 “师带徒” 制度与现代学校制度的结合, 是现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一种模式。现代学徒制是以校企合作为基础,以学生( 学徒) 的培养为核心,以课程为纽带,以学校、企业的深度参与和教师、师傅的深入指导为支撑的人才培养模式[1]。这种人才培养模式既能有效改变单纯依靠学校教育所带来的理论与实践、知识和技能相脱节、学习与就业相脱节等弊端,也能走出传统 “师带徒” 理论不足的现实困境,所培养的学生更能适应现代社会对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需求[2]。近年来,在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下,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在职业教育中广泛应用,但现代学徒制在实施过程中,也遇到不少困难和难题,其中学生(学徒)各类学习成果认证、课程与技术置换、校企双方学分转换等问题成为制约现代学徒制顺利实施的关键因素。

“学分银行” 是指在依托人力资源市场的运行机制、遵循合作式教育发展规律、尊重学生学习权利的基础上,运用功能模拟的原理,借鉴银行的功能特点、货币的一般等价物特性和流通特性,对学习者的学习绩效进行学分认证、学分积累和储存、学分转换等职能的教育和学习管理制度[3]。按照“学分银行”管理要求,允许学生(学徒)不按照传统学校教学规定的学期制进行学习,学习时间较为灵活,可以持续学习亦可临时中断学习去参加社会实践,还可以边工作边学习。即使学习中断几年,过往学习成果仍可叠加并折算为议定学分。同时,学生(学徒)通过技能培训和职业资格考证、技能测试、作品(产品)制作、技能竞赛获奖、修完一门课程等方式,折合相对应的学分数,并留存于 “学分银行”,当学分数累计达到专业人才培养的总体要求,便可取得相应学历证书。由此可知,所谓 “学分银行” 主要是借鉴银行功能特征和运行原理,实现学分认定、积累、转化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它的革命性意义在于突破了传统教育中空间、时间、师资、专业等方面限制,真正推动从固定学制向弹性学制转变,解放了学习主体面临的各种束缚和限制,实现自由学习、灵活学习。

比较研究以上两种学习管理制度,它们在教学组织、学生(学徒)学习等方面存在高度契合,具有较强的适配性和互补性,实现深度融合应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 一) 教学组织形式灵活

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包括个别教学、班级授课、分组教学等。当前,各类学校使用范围最广、最基本的便是班级授课制,也就是常说的课堂教学,它是把学生按不同特征、类别进行编排成为班组,教师紧扣教学目的和任务,根据固定教学计划,对学生进行施教的教学管理机制。现代学徒制除具备现代学校班级授课制度等典型特征外,还具有传统 “师带徒” 的鲜明特征,是一种教师(师傅)和学生(学徒)面对面的个别、分组的教育教学方式,教师(师傅)可根据学生(学徒)的学习现状、教学进度、存在问题、能力倾向等状况,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安排教学计划和教学任务,灵活传授施教和训练能力,该培养模式的目的性、针对性更强,可以有效提高学习效率。而 “学分银行” 最主要特征就是灵活性,突破传统教育时间、空间、专业、授课主体、授课对象等方面限制,在教学组织形式上根据学生具体需求和兴趣动机来开展,具有非常强的灵活性。

( 二) 学生主体地位凸显

“以学生为中心”“学生主体” 的教育思想古已有之,如《学记》中提到的 “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孔子著作《论语》中提出的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古希腊教育家苏格拉底的 “产婆术” 等思想,都是 “学生主体” 思想的体现。坚持学生主体地位,对于学生的成长、教育教学工作意义深远。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情境下,教师(师傅)和学生(学徒)往往处于同一学习工作环境,关系较为密切,沟通较为顺畅,教师(师傅)可以针对学生(学徒)存在的学习问题,在第一时间答疑解惑。同样,学生(学徒)也可以在第一时间就自己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向教师(师傅)提问请教,是学习主体、完成者、主动者,不再是知识的客体、被动接受者,最大限度地参与学习过程,使学习效果和学习意愿达到最佳水平。而在“学分银行”学习情境下,学生(学徒)获取学分的方式类似于银行存款零存整取,根据自己现阶段知识和能力需求以及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有针对性地学习,学习具有较强主体性、主观能动性。

(三)理实结合日益密切

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提出“从做中学” 的教育理论,他认为,为了让学生得到进一步的成长和发展,就要去做事、工作,在实践中学习和发展[4]。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本质上就是 “从做中学” 教育理念的具体体现,是理实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强调学中做、做中学,学做一体,学生(学徒)全程参与作品制作和生产,现场实际体验、亲身感受企业文化。该种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学徒)与普通在校职业生相比,动手操作能力更强,实际生产经验更丰富,实践技能可以与实际工作岗位无缝衔接,具有较强社会适应性。而在 “学分银行” 学习情境下,学生(学徒)摆脱学校课程安排、教学场地、专业设置等限制和束缚,能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现实社会工作对自己能力要求,自由、有针对性地选择课程和专业进行学习,也是“从做中学”的教育理论一种具体实践,它学习更有指向性、实用性和社会性,更具社会适应力和竞争力。

二、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中实施 “学分银行” 的意义

( 一) 实施“学分银行”有利于实现学生(学徒)全面发展

马克思认为:“一个人的发展取决于和他直接或间接进行交往的其他一切人的发展”[5]。但不论是传统学徒制,还是现代学徒制,往往是 “一师一徒” 的师带徒模式,由于受师徒伦理观念和固定关系的限制和束缚,一般不允许学生(学徒)自主选择多个教师(师傅)进行学习,也不允许学生(学徒)中途中断学业,另择实习岗位,另寻名师,从而限制学生(学徒)全面发展。学生(学徒)的理念视野、素质素养、创作思维、知识结构、能力水平等方面受到教师(师傅)能力水平制约,很难跳出窠臼,无法实现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在现代学徒制中推行 “学分银行” 的做法,最重要的意义在于对学生(学徒)学习能力的释放,通过借鉴“学分银行”的学分认定、积累、储蓄、转换功能,允许学生(学徒)提前或推后毕业甚至中途创业,实现柔性教学管理、弹性学制,增强学籍管理灵活性。学生(学徒)可以按照自身学习动机、兴趣爱好、价值追求和个性发展需求,自主选择师从某一位或某几位教师(师傅),通过此种 “一徒多师” 的捆绑教学模式,吸收不同教师(师傅)优点,集众家之所长,兼收并蓄,从而提升自身的素质、知识和能力,实现全面发展。

( 二) 实施“学分银行”有利于促进教师(师傅)知识能力提升

古有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弟子事师,敬同于父” 等说法。从侧面反映出,在传统学徒制中,师傅在传道授艺中拥有绝对权威和话语权,学生(学徒)一般不敢质疑教师(师傅)的知识和能力,教师(师傅)与学生(学徒)之间地位、关系也是固定不变的。此种模式容易造成教师(师傅)固步自封,不能根据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及时吸收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在现代学徒制中,不管是学校理论课教师,还是行业企业的技能师傅,一般是由学校和行业企业协商安排,学生(学徒)在选择教师(师傅)方面没有自主权。虽然学校、行业企业有配套的规章制度对教师(师傅)进行考核,督促其知识能力提升,但由于缺乏有效竞争环境和压力传导,对教师(师傅)触动并不大。在现代学徒制中引进学分银行制度的做法,让学生(学徒)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能力需求自主选择教师(师傅),会起到“鲶鱼效应”作用,给教师(师傅)带来竞争感、压迫感和危机感,迫使其努力增加知识储备,不断更新知识,创新教学方式方法,提升专业能力水平,以免落到无学生(徒弟)可带的尴尬境地,对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具有重要意义。

( 三) 实施 “学分银行” 有利于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顺利施行

对职业院校推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旨在推进工学合作,通过 “师带徒” 形式,手把手进行传帮带,让学生(学徒)全过程参与实际产品生产和作品制作,现场感受企业生产文化,增强实践动手能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学生(学徒)的学习作品(产品)、技能训练熟练度、技能竞赛成绩、职业资格证书等非正式学习成果,在某种意义上比传统教育中课程学习、试卷考核、毕业论文等正式学习成果更为重要,更能体现学生(学徒)的实际技能水平。目前,全国大多数职业院校在推行现代学徒人才培养过程中,仍然按照传统教学计划和人才培养方案,根据学生(学徒)课程、试卷考试、实训实践成绩等来评价学生(学徒)能力和水平,未对其学习作品(产品)、技能训练熟练度、技能竞赛成绩、职业资格证书等非正式学习成果进行合理评价考核,也缺乏非正式学习成果科学认证和转换制度,致使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流于形式,难以达到预期目的。而 “学分银行” 学习管理制度出现,是现代学徒制完美的补充,可以为现代学徒制中学校和企业二元办学主体架起学习成果有效沟通渠道,将学生(学徒)学习作品(产品)、技能训练熟练度、技能竞赛成绩、职业资格证书等非正式学习成果,量化为学分这一 “一般等价物”,与学校传统课程学习、考试、毕业论文等正式学习成果进行相互交流兑换,推进学校和企业在人才培养方面的深度融合,将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真正落到实处,进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三、构建现代学徒制 “学分银行” 的实施路径

( 一) 推行现代学徒制专业学分制

推行学分制是建立现代学徒制“学分银行” 的基础和先决条件。职业院校对开展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专业,应坚决落实学分制。应以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标准为根本遵循,全面落实教育部关于专业人才培养、课程设置、学时学分等要求,对接行业职业标准和企业岗位技术能力需求,按照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将入学教育、公共基础课、专业课、实习、实训、社会实践、毕业设计(论文)、毕业教育等教学要求,转化为一定数量的学分要求。根据教育部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要求,以及不同阶段学生(学徒)的认知特点、成长规律和现代学徒制教学特征,建议:三年制中职学生总学分数为170 ~180 个学分;三年制高职学生总学分数为140 ~160 个学分,并允许学生(学徒)采取学交替、多学期、分段式学习方式,提前、中断或推迟毕业,修完规定总学分即可毕业。同时,要突出学生(学徒)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确保实践教学学分占总学分的70%,强化对学生(学徒)技术技能训练,为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落实提供坚实保障[6]。

( 二) 推进非正式学习成果学分认定、积累

除了理论课程学习外,在职业院校实施现代学徒制中会产生大量学习作品(产品)、技能竞赛成绩、职业资格证书等非正式学习成果。对学生(学徒)学习过程中作品(产品)、技能竞赛成绩、职业资格证书等非正式学习成果进行考核认定,并将其转化为学分,是当前大多数职业院校现代学徒制工作推进的重点和难点,也是建立现代学徒制学分银行的重要步骤和必要条件。非正式学习成果学分认定的合理性、科学性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绩效、知识、能力衡量的准确性,以及与课程、试卷等正式学习成果学分兑换的一致性和可比性,需要各职业院校根据自身现代学徒制的实践情况来开展,需要做大量细致、卓有成效的学分设计、考核、认定等工作,需要认真建构学分认定标准,对不同层次、不同质量的非正式学习成果进行科学认定评判,以免影响教学质量的效度和信度,影响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质量。以高职雕刻专业为例,对学习作品可以将其划分为选材、开模、初胚、半成品、成品等几个等级,并根据学生的完成质量,由教师考核后给予相应学分;技能竞赛成绩按照国家级、省(部)级、市(厅)级三个级别,并根据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优秀奖不同层次奖项给予学生(学徒)相应的学分认定;技能职业资格证书按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划分的五个级别,给予相对应学分。通过对不同系列非正式学习成果的学分认定,在校企之间建立学分自由认定、积累、转换的互通渠道,为推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顺利施行奠定坚实的基础 。

( 三) 实现不同类型学习成果学分转换

建立健全学分积累与转换规则是建立现代学徒制 “学分银行” 的关键环节和充分条件,负责架起校企之间作品(产品)、技能竞赛成绩、职业资格证书等非正式学习成果与传统课程学习、考试、毕业论文等正式学习成果相互沟通、相互转换的 “桥梁”。

1. 制定统一性学分认定制度

没有统一性学分认定制度必然会造成不同类型学习成果学分之间 “不等值”, 不能真实有效反应学习实际效果,影响到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质量,也影响不同类型学习成果学分自由兑换、转换。在国家层面,要加快推进职业教育国家 “学分银行” 建设,实现学习成果可追溯、可查询、可转换;在职业院校层面,职业院校应根据学校办学实际情况和专业人才培养规格要求,组建由学校教务人员、学校一线教师、行业企业师傅、社会专家学者构成的学分认定组织,制订本校现代学徒制的统一性学分认定制度,保证 “学分银行” 有效运行。

2. 确立一致性学习成果转换标准

对职业教育来说,学分作为一种特殊的“一般等价物”,面临的最大考验是如何提高效度,从而有效衡量学习者的素质、知识和能力。因此,确立一致性学习成果转换标准,使非正式学习成果之间、正式学习成果之间、非正式学习成果与正式学习成果之间在质量、级别、标准、学分量等方面能够相互匹配、相互置换、相互替代、相互承认,对建立现代学徒制 “学分银行” 具有重要意义。从当前职业院校教学实践来看,建议一致性学习成果转换标准应由国家层面来建构,从时间和质量两个维度来设计。若按学习时间标准换算,技能训练、作品制作时间大致达到18 学时可计算为一个课程学分;若按质量标准计算,最合理的方式是以省级技能竞赛、中级职业资格证书、习作半成品等为标准,向上或向下延伸,与相对应课程学分进行换算或替换。

3. 建设系统性 “学分银行” 运行机制

建立现代学徒制 “学分银行” 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管理性工程,需要国家牵头,学校、行业、企业等各方办学主体协调一致,明确双方职责,细化实施方案,才能确保现代学徒制“学分银行” 真正落到实处。同时,要着重建立学分管理信息系统,借助现代化管理手段和工具,为现代学徒制 “学分银行” 的实施提供技术支持和强有力的技术保障。

四、结论

综上所述,“学分银行” 制度的出现及运用,将为我国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其学制灵活性与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具有高度适配性,可实现深度融合建设,有利于解决当前学徒制实施过程中存在产教融合不深、工学结合不紧诸多问题和困境,对促进学生(学徒)全面发展、教师(师傅)知识能力提升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顺利施行具有重要意义。国务院出台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已明确,从2019 年开始,探索建立职业教育个人学习账号,实现学习成果可追溯、可查询、可转换,为其探索、建立及运用提供政策依据。同时,“学分银行” 的设想归根到底是一种教育评价方式的探索,是现代职业教育制度改革的重要且有效举措,它涉及到职业院校教学组织、非正式学习成果评价、课程与技能置换、学分互认、学分学时核算等各个环节,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应着重从推行现代学徒制专业学分制、非正式学习成果学分认定和积累、实现不同类型学习成果学分转换三个方面,构建现代学徒制 “学分银行” 的融合应用实施路径。

猜你喜欢
学分银行学徒学分
魔术师的学徒
如何用学分币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分美食
冯鑫:一个乐视学徒的生死困局
芬兰大多数学徒是成人学习者
双证制嵌入学分银行社会服务体系策略研究*
试析“学分银行”在高等职业教育中的运用
学分银行—信息化时代学习体系变化的要求
现代学徒式教育教学分析
斯皮尔伯格为什么要历时33年修完学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