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批判性思维 提升科学核心素养

2020-02-25 22:44林兆星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20年9期
关键词:环形山批判性概念

林兆星

(福州市麦顶小学,福建 福州 350007)

批判性思维,追溯起源是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倡导的一种探究性质疑方式,是发现事物或现象的问题所在,对所学内容的真实性、精确性、性质与价值进行个人判断,根据自身逻辑做出主张的思考,强调质疑、猜想、求异和创新,是一种有目的的自律判断,一种个性的思维品质。

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包括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人文底蕴、科学精神等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18 个要点。其中,科学精神包括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三个要 点。[1]科学学科核心素养中提及的科学思维与创新,是基于客观事实和科学推理,对不同观点或结论提出质疑或进行批判,进而提出创造性见解。批判性思维居于核心素养的“核心地位”,体现其本质意蕴,对学生发展极具意义和价值。科学教学倡导探究式学习,为学生提供多样化学习方式,运用科学知识和方法解释自然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2],对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提升科学核心素养具有积极促进作用。以下具体分析在科学教学中,如何创设思维批判性学习环境,设置思维批判性探究活动,形成有层次的思维批判性结构,进而提升学生的科学核心素养。

一、引导质疑,唤醒批判性思维意识

质疑是一种批判形式,是批判性思维的源头及关键。这种质疑不是随意提出问题,而是有理有据。在科学教学中,教师应将不同观念与事实进行联系,唤醒学生批判性思维意识;理清问题架构,使批判性思维的引出有章可循;分析问题,推理概括,训练逻辑,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以“食物包装上的信息”一课为例,结合学生已有认知,引导质疑:“牛奶的保质期越短越好吗?如何选择适合的牛奶?哪些原因影响牛奶的保质期?”教师帮助学生理清问题脉络,将讨论重点转移到研究影响牛奶保质期长短的因素上,提供辩证空间,组织学生质疑解疑。将保质期长短不同的两种牛奶的食物配料表进行对比,运用比较、推理、概括等方法,分析结果,得出结论,发现即使是同一种食品,由于包装和保存方法、食品配料不同,保质期也不同,应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食品。“学然后知不足”,学生深入自主探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再产生新的问题,是最好的学习状态。教师要注重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为学生质疑、释疑创设更多诱因,促使学生以批判的态度对待学习,敢于质疑探究,激活批判性思维程序,为核心素养发展打下基础。

二、设置活动,训练批判性思维能力

思维批判性是一种高级思维技能,学生根据问题,经历观察、体验、推理、交流、活动、反思的过程,促进这种高级思维技能的形成与发展。其中,问题是中心,观察和体验是前提,推理与交流是关键,行动与反思是核心。科学是一门思维性学科,更是探究性学科,强调问题、证据、解释、交流等环节要素。要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空间,使学生亲历科学探究活动,训练思维批判能力,提升科学学科核心素养。[3]

以“我们来造环形山”一课为例,学生通过建造月球环形山模型,提出有根据的假设,并尝试根据现象推测环形山形成成因。在利用“撞击法”和“喷水法”体验造“环形山”后,教师采用辩论赛形式,把学生分成正反两方。让学生观察模拟实验现象,从中寻找证据,反驳他人观点,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性。如,反方说:“大的环形山应该是大而深,但月面图上却是大而浅,请解释为什么会这样?”正方回应:“因为有的陨石虽然大,但可能比较轻,而且有的陨石下落速度很慢,这样环形山就会大而浅。”在辩论交流中,学生考虑正反两方面依据,思考不同见解,学会从自己不同意的观点中接受有益启示,验证自己观点的正确性,修复错误方案,实事求是的分析及解决问题。合理控制多种因素,用多种方法造“环形山”,了解环形山形成成因。教师设置具有思维批判性的探究活动,让学生对实验探究的过程和结果进行交流、评价及反思,自我批评、自我改正,对科学本质产生更深入的认知,最终形成科学结论。这是典型的思维批判性的应用,对提升学生科学学科核心素养具有现实意义。

三、引入冲突,形成批判性思维结构

在学生的认知发展中,教师要在了解学生前概念后,创设情境,引入冲突,启发思维,引导学生领悟方法,学会知识,发展能力,主动解决前概念与科学概念间的矛盾,积极建构科学概念,培养批判思维能力。

以笔者执教获评部级优课“做一个钟摆”为例,学生实验发现,钟摆的摆动次数与钟摆的长短有关,学生的前概念则认为,摆长就是固定点到摆线的距离。教师巧设对比实验情境,提出问题,引起冲突:出示两个摆长看似一样的条形摆,它们15 秒内摆动的次数一样吗?学生实验发现,这两个摆长看似一样的20 厘米、30 厘米的条形摆,摆动次数并不一样,与前概念相矛盾,因此提出疑问。学生A:“在相同时间里,这两个摆长看似一样的条形摆,摆动次数为什么不同?”学生B:“这与前面所学的摆长影响摆的摆动快慢是矛盾的,是什么影响摆的摆动快慢呢?”学生C:“摆长可能不是固定点到摆绳的距离,摆长到底是指哪里呢?”学生意识到,要将摆长概念中的非本质特征区分开来,就要重新调整摆长影响摆动快慢的认知结构。教师引导学生亲历科学探究过程,摆长概念从“破”到“立”,有效突破教学难点,使学生真正明晰摆长概念,将前概念转化为科学概念。批判性思维是为决定相信什么或做什么而进行合理、反省的思维。教师要创设具有冲突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将前概念与新现象的异同点进行比较,引发认知矛盾,利用批判性思维反思和审视探究过程,找到问题所在并加以修正,形成正确的科学概念,实现认知结构转变,促进批判性思维发展,落实核心素养培养。

四、联系生活,提升批判性思维品质

学生的生活经验是批判行思维的成长起点,要将批判性思维技巧和精神运用到生活情境中,将所学科学知识和探究方法与生活经验紧密结合,把科学知识与技能转化为一项创新制作或研究项目,激发学生探究兴趣,使学生敢于质疑,善于反思,综合运用知识,培养批判性思维。

以“拧螺丝钉的学问”一课为例,设置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导解决实际问题,实现科学知识在生活中的迁移与整合。促使学生的学习方式从“识记主导”上升为“理解主导”,学会辩证批判地看问题。如,教师提问:“螺丝刀无限加大手柄,是否特别省力?”学生根据思维水平、知识结构,客观分析问题,形成相应的解决问题策略后,进行推演评价,达成学习共识。在科学教学中联系生活,还能够产生具有生活意义的作品,释放科学知识的潜在含义,实现跨学科知识的融合,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本课教学结束后,教师布置利用木柄螺丝刀、小铁棍、电钻等材料,做一把省力螺丝刀的实践活动。学生经历了方案设计、模型构建、展示分享、修改调整、再加工改造的完整过程,对自己或他人设计的草图及作品提出改进建议及阐明理由,经过多轮质疑、论证,最后得到较为客观的结论,再利用批判性思维分析作品的可行度。建立在生活基础上的科学实践,基于生活提出问题,形成课程的逻辑起点;将知识蕴含于生活情境化问题的设计中,激发学生自主运用学科知识解决问题,提升学生批判性思维品质。

综上所述,批判性思维是发展学生科学核心素养的关键,教师要为学生设计批判性思维成长的学习情境,引导质疑、设置活动、引入冲突、联系生活,使学生基于客观事实和科学推理,对不同观点和结论进行质疑、探疑、解疑,激活学生批判性意识,培养思维能力,提升科学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环形山批判性概念
Birdie Cup Coffee丰盛里概念店
为什么月球上有那么多环形山?
幾樣概念店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探讨樋口一叶作品中的批判性——以《青梅竹马》为例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学习集合概念『四步走』
聚焦集合的概念及应用
《我们来造“环形山”》教学设计
当前大众文化审丑异化的批判性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