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区游戏中幼儿行为观察与分析研究的实施策略

2020-02-25 16:36何晶晶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研讨教研游戏

何晶晶

(上杭县教师进修学校,福建 上杭 364200)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指出:“要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儿发展进程中的个别差异,支持和引导他们从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这就要求教师更多关注幼儿自身的经验,重视个体差异。通过对幼儿的观察,让教师在幼儿现有水平和可能发展水平之间寻求教育的支持,体现幼儿教师的专业理念与修养。当前,幼儿园管理层面及教师的观察意识较弱,对教师观察与分析能力的园本培训较少,内容单一且实操性不强,教师工作任务繁重无法静心做好观察分析工作,理论水平较低影响观察分析的有效性等现状,与新形势下学前教育大发展的客观要求之间还有很大的差距。因此,如何提高教师观察分析能力是幼儿教师专业化成长面临的重大问题。幼儿园应采取有效的教研方式,组织实操性较强的园本教研活动,以引发教师对幼儿行为观察与分析价值的思考与研究。

一、组织有针对性的理论学习,做好观察前的准备

理论学习应贯穿整个教研过程,通过理论学习找到出现问题的理论支撑,让教师能更多地站在发现和欣赏的角度去看待幼儿的行为。前期更多要围绕“为什么观察?”“如何观察?”“怎样观察记录?”帮助教师重新审视观察的意义和重要性。后期聚焦“分析解读”,对不同活动区核心经验进行梳理,借助《指南》的发展框架,探寻活动区游戏更适宜的指导策略。引导教师根据幼儿不同的行为表现,发现行为背后的原因,及时调整,支持幼儿游戏的开展。

二、明确观察任务,确立具体的观察要素,实现观察的有效性

针对教师对观察的目标及内容较随意的现象,将观察目标、内容进行细化,提高观察的可操作性。只有观察目标明确了,教师才能在繁杂的活动现场中排除各种无关因素的干扰进行聚焦式观察,减少因无目的而盲目观察的现象。[1]针对不同活动区类型,根据《指南》相对应涉及的目标,建立具体观察要素。如:以美工区为例,主要从幼儿与材料的互动(趣味性、挑战性、层次性)、操作过程(是否顺利、解决方法是自己解决还是同伴互助)、生活习惯(幼儿取放材料,收拾整理的习惯养成如何)和学习品质(幼儿的计划性、专注性、持久性、敢于尝试、克服困难)等方面入手。当然,在这过程中,要根据实际情况及教师的经验,不断地丰富、调整,体现实操性,才能真正意义上帮助教师明确观察任务。

三、梳理适宜的观察记录方法,确保观察记录的实效性

一是表格式手写记录。幼儿园统一设计合理、实用性强的观察记录表,教师根据观察记录表格内容,定人或定点进行观察——选择观察对象、撰写观察要素、记录客观事实、分析幼儿行为、调整教育策略。此种方法更适合在配班或观摩活动时使用,教师能比较不受当班时其他事务的干扰,更专注观察记录幼儿的行为表现。二是视频记录。这种观察记录方式可以反映幼儿的学习轨迹,能帮助教师反复回味幼儿的学习过程,以便做出准确的识别,也便于教师大量积累幼儿的学习片段,在不断反思中提升专业水平。此种方法适合教师当班时使用,在处理其他事务的同时对自己认为有价值的幼儿行为能较快速地记录下来,过后再进行梳理分析。

四、多样的研讨模式,营造实施观察行为的氛围

园内教研形式多样,除了常见的现场观摩外,我们还可以有:一是每周一次“分享日”。每周教师轮流讲述自己看到的“事”,相互答疑解惑,共同分析原因。或是将自己在日常教学中较为成熟的案例进行分享。通过这些发生在教师身边生动而真实的游戏实例,定能引起其他教师的共鸣,从而积极参与研讨活动。二是每月一次读书心得交流会。教师们共读一本相关专著或文章,针对自己感兴趣或感触较深的内容,读思结合,撰写读书心得并交流分享,理论联系实际,逐步转变教育理念。三是教师沙龙“视频案例研讨”。集中注意力,不受外界其他因素干扰,来回反复播放,清晰呈现幼儿的学习活动,体现集体共同解读、分析的成效,有效促进年轻教师的成长。具体包括:(1)视频内容:由教研组负责人提供。(2)研讨模式:观看视频—各自记录—智慧碰撞—教师分享。(3)研讨聚焦分两阶段:第一阶段围绕如何撰写观察记录进行研讨。根据观察记录内容用简单的PPT形式进行呈现,提取优秀记录的共同点进行学习、探讨。通过不同教师的观察记录对比,了解到怎样的文字描述更能体现客观真实。同时要让教师们明白好的观察记录材料应关注的是幼儿在具体情境中的行为过程,而非行为结果。引导教师以专业的视角和审慎的态度开展观察记录工作,提高观察的敏锐感[3]。第二阶段围绕视频中幼儿行为的分析解读进行研讨。观察的教师不同,对于同一幼儿行为的分析也是不经相同的。可以从儿童的行为动机、学习特点、教师介入、师生互动、材料的适宜性等完全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观察分析后的集体分享为教师提供了自我反思、同伴互助的学习平台,有助于提高教师有效观察分析的能力。四是教研微信沙龙。建立“教研微信群”,由教研组成员提出“问题串”,大家利用碎片时间发表自己的见解,讨论和解决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如:“关于游戏中教师的介入”一直是教师的困惑:幼儿游戏时到底该不该介入游戏?应该何时介入幼儿游戏?微信群里,教师根据《指南》精神、查阅相关资料并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各抒己见。教研微信沙龙活动,利用信息技术功能,不受时间地域的限制,以轻松聊天的形式进行探讨交流,既能较快较好地解决问题,又能提升教师的理论水平。

五、依靠团队力量,凝心聚力,促进不同层次教师专业提升

针对幼儿园教师队伍较年轻化的现象,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体现团队的力量,积极引导一线教师投入到园本教研中来,将教研活动和教学实践相结合,形成良好的教研氛围。幼儿行为观察与分析对教师专业素养有较高的要求,所以很需要集团队的力量,才能真正有所促动和提高。开展教研活动要体现“分”和“合”。“分”即分工协作,将教研工作细分到每一位老师,使每个人都明确自己的任务和研究的方向;合即依托集体的力量共同寻找对策。不同年龄、不同教龄、不同学历的教师形成一个团体,助推教师之间多元化思想的交流和碰撞。[2]

总之,幼儿行为观察是幼儿教师的六项专业技能之一,幼儿园应重视相关内容培训,以园本教研为抓手,提高教师观察的积极性。引导教师通过观察与分析幼儿行为,用更宽阔的视野去体悟幼儿的成长,实现幼儿行为观察与分析对教育实践的指导价值。

猜你喜欢
研讨教研游戏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GSM与FDD、NB-loT融合组网研讨
柑桔无公害栽培技术研讨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
爆笑游戏
研讨式教学中的研讨题设计
建筑工程预算控制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