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思想对当代中国工匠精神培育的启示

2020-02-25 22:28钟亮梅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儒家技艺工匠

钟亮梅

(闽西职业技术学院,福建 龙岩 364021)

工匠是中国优质制造的主力军,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离不开工匠精神的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丰厚的工匠精神基因,然而在当前人们并未充分认识。一方面,中国传统工匠文化未得到很好的传承,近代以来中国经历了饱受列强欺凌、生民涂炭的黑暗时代,新中国建设中百废待兴,改革开放初期由于市场经济粗放模式的冲击,粗制滥造现象致使中国产品声誉受到损害;另一方面是文化自信的危机,近代随着西方文明的不断侵蚀,一次次民族危机的叠加累积了人们对自身文化的怀疑,甚至出现了崇洋媚外的自卑心理,人们总认为工匠精神产生于德国、日本等西方国度,而中国本土缺乏工匠精神。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到了新的历史方位。中国制造2025是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方略。李克强总理强调,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恪尽职业操守,崇尚精益求精,完善激励机制,培育众多‘中国工匠’。”[1]新时代,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成为党和国家高扬的精神旗帜。然而从当前研究看,国内对工匠精神缺乏深度研究,对其历史渊源、内在肌理、培育体系缺乏有力阐述。如何把中华传统文化转化为凝聚和打造包括工匠精神在内的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有着重建文化自我认同的重要意义。文章试图建构当代中国工匠精神的立体图式,深度剖析儒家“修齐治平”“允执厥中”“至诚不息”“中正之道”等思想内容对培育和涵养工匠精神的启示,以期丰富中国工匠精神培育理论,增进人们对自身历史文化的自信。

一、当代中国工匠精神的内涵、渊源

工匠精神产生于手工业时代,是手工劳动者的精神遗产,狭义是指凝结在工匠身上、广义是指凝结在所有人身上所具有的,工作中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理念与品质。虽然时代和科技发展变迁,但其核心内涵和精神实质并未发生根本性的改变,敬业、专注、精益仍然是工匠的核心品质。当代中国工匠精神,是适应社会主义新时代要求、有中国特色的大国工匠精神。概括来说,当代中国工匠精神的内涵有:1.忠诚报国、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2.忠于职守、忘我奉献的敬业精神;3.精益求精、专注创新的创造精神;4.知行合一、百折不挠的实践意志;5.淡泊明志、德技兼修的的乐观态度。她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承载器,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人层面道德要求的践行,是助推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力量。

当代中国工匠精神受到三个来源的影响:1.中国传统文化。工匠精神不是舶来品,中华文明始祖黄帝、炎帝都是伟大的工匠,中国现存成书年代最早的手工艺专著《考工记》记载了近30个工种产品形制和工艺规范,堪称“百工技艺之书”(《周礼·考工记》),早在西周时期,中国就已设立了“百工制度”。墨子、鲁班、欧冶子等是中国古代杰出工匠的代表,[2]四大发明、万里长城、故宫建筑等是古代中国工匠精神的杰作,书画、丝绸、瓷器、茶叶等曾畅销世界各国。“中国哲学、文学、医药、丝绸、瓷器、茶叶等传入西方,渗入西方民众日常生活之中。”[3]中国共产党在艰苦卓绝的革命和建设中形成了忠诚祖国、忠于人民、勇于牺牲、矢志不渝、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坚忍不拔、敢于创造的光荣传统,在新时代带领全国人民为民族伟大复兴而坚定理想、砥砺奋斗。红色基因中忠于职守的敬业精神、追求卓越的精业精神、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本身就是最杰出的工匠精神。[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承载着红色基因,把马克思主义革命者精神融入劳动者的血脉,以鲜明的价值导向塑造着劳动者精神和工匠精神。3.西方工匠文化。西方工匠文化秉持严谨理性的科学思维,雕琢精密优良的产品,追求极致完美,传递了严密细致的逻辑思维、专注投入的认真态度、不断变革的创造精神以及精益求精的品质意识。

中国传统文化是涵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源泉,也是当代中国工匠精神的文化母体;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核心灵魂;西方工匠文化是可资借鉴的外来文明。中华优秀文化作为“深层的精神追求”和“独特的精神标识”[3]引领着中国人民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儒家思想是中华文化抚育起来的哲学,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代表,其思想内涵对当代工匠精神培育具有深远的影响力量。

二、儒家思想与工匠精神

20世纪初期,在反思近代中国科学技术落后的原因时,一些学者认为是儒家妨碍了中国科技的发展。20世纪50年代,英国学者李约瑟(Joseph Needham)发表《中国科学技术史》认为,儒家“对于科学的贡献几乎全是消极的”。[5]“文革”后期,我国各种报刊发表了很多批判文章,认为儒家阻碍了中国科技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范楚玉、程贞一、席泽宗等人探讨了儒家教育思想和治学作风对中国科技发展的作用,认为中国近代科学落后应从当时当地找原因,“不必把板子打在孔子、孟子身上”,儒学“对后来科学技术的工业化是无害而有益的”“影响甚大,且正面的影响居多”。[6]然而时至今日,国内仍存在“儒家轻视工匠职业”“中国缺失工匠精神”的误解与偏见。

事实上,儒家以“修齐治平”为己任,虽不直接从事科技活动,但肯定工匠技术活动的社会价值,提倡发展技术以满足国家的需要。《礼记·中庸》提出九条治国方略,把“来百工也”列为九经之一。儒家经典中存在大量以工匠精神比喻治国之道的典故,《论语·卫灵公》记载子贡向孔子请教施行仁政的方法,孔子答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孟子说“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孟子·离娄上》)荀子说“刑范正,金锡美,工冶巧,火齐得,剖刑而莫邪已”(《荀子·强国》)认为型范规整、材料精良、火候适当、冶铸工巧,才能铸造出质量上乘的宝剑。同时,儒家认为工匠技术价值在于解决国计民生实际问题,强调“尚完利,便备用”,反对华而不实的“奇技淫巧”,体现了对工匠职业价值和工匠技术规范重要性的深刻认识。

儒家思想对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的积极促进作用也在东南亚国家得到了验证。日本、韩国、朝鲜和新加坡等国吸收了儒家价值观、衍生出富有生命力的元素,促进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日本经济大学后藤俊夫认为,日本工匠精神起源于中国的儒家思想。[7]早在农耕经济时代,日本就开始全面学习中国;16世纪王阳明心学传入日本,儒学、禅宗和日本本土文化交融在一起形成了以“诚”为核心的日本儒学思想;20世纪日本被称为拥有一亿“孔孟之徒”,涩泽荣一创作的《论语加算盘》成为日本企业家最爱阅读的一部著作。日本著名企业家稻盛和夫崇尚中国儒家学说,信奉敬天爱人、自利利他、正直勤奋、坚强无畏,实践“提高心性,拓展经营”的哲学;秋山利辉崇尚中国儒家“孝育天下”“正心诚意”“上行下效”等“诚”观念,认为一流的匠人人品比技术更重要,“先德行,后技能”“己成,则物成”,打造了“秋山木工”优秀品牌。正如美国环太平洋研究所所长弗兰克·布吉尼认为,儒学“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思想理念是企业家精神的宝贵源泉。[8]

世界百强企业华为总裁任正非说:“匠人精神起源于我们中华民族,而如今成为日本企业和德国‘工业4.0’的代名词,当我们老祖宗的基因和我们国家的根成为别人炫耀的资本时,现如今的我们也没有去正视问题的严重。”[9]进入新时代,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价值被重新认识,儒家思想开始焕发出蓬勃生命力。中国方太在管理方法中加入中国儒学理论,形成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中西合璧的方太儒道;白立新、陈立平等一批企业家以“成就社会,服务民众”为使命,成立了“致良知四合院”,致力于传播阳明心学,弘扬中华文化,助力伟大复兴。

三、儒家思想的重要内涵

当今世界,西方文明所谓的“科学主义”与“工具理性”导致了近代西方种种危机,中华文明被视为医治西方危机的良药。随着美国霸权和“美国梦”的失落,中国正在走向世界舞台中央,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更多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新时代新征程,伟大复兴必发轫于中国人民对自身文化的体认。儒家哲学中“修齐治平”“允执阙中”“至诚无息”“中正之道”等宝贵思想对当代中国工匠精神具有重要的的培育和滋养作用。

(一)修齐治平。修齐治平是实现儒家大同理想的必由之路,提倡尽心知性、成己成人成物,对世界积极贡献。大国工匠的养成过程就是“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修齐治平的过程。格物致知讲的是一种追本溯源、严谨求知的治学态度,是学习掌握技艺逻辑原理和内在规律的根本方法;诚意正心讲的是一种心无旁骛、惟精惟一的心灵状态,是工匠专注投入技艺创造的心理状态;修身齐家是一种正心修身、推己及人的人生态度,与工匠淡泊明志、德技双馨的人生价值取向一致。“物格、知至、意诚、心正、身修、家齐、国治、天下平”同样可以描述工匠由内而外、反求诸己,通过求知治学挖掘自身潜能才华,精益求精、锤炼技能,攻坚克难、追求卓越,以一技之长、一己之力达到个人价值与祖国人民需要相统一的过程。

(二)允执厥中。“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尚书·大禹谟》)在儒家哲学里,“诚”是一种天人合一的的心灵状态与精神境界。诚(客观世界的运行规律)是天道,是最高法则。“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思诚是人道,“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10]人们通过“惟精惟一,允执厥中”“思诚”“至诚”“反身而诚”的行动,达到以诚合天人境界。“以诚合天”,也可描述工匠用对技艺逻辑原理追本溯源的求知精神,诚意正心、专注投入的心灵状态和锲而不舍、百折不饶的之“至诚”行动,达到心技合一、技与道合的过程。

(三)至诚无息。儒家认为只有至诚无息的意志行动,才能树立法则、化育天地。“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下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10]秉持纯洁的心念和守住“诚“的初心,持之以恒、坚忍不拔的意志行动,推动事物发生量变到质变的飞跃。儒家思想蕴含的过程论、方法论和实践精神,正反映了工匠通过知行合一、身体力行、甚至百倍千倍磨砺,达到技艺醇熟和智慧觉悟的成长规律。

(四)中正之道。儒家用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处理人伦关系,使行为符合自然常理、社会法度,达到“中和”“中正”的境界。“德润身”“仁者寿”,认为人的道德对天地万物具有推动促进的积极作用,养德必养生,无德必害身。当代许多卓越工匠放弃高薪和优越的生活条件,投身祖国需要的艰苦岗位,尽忠职守、忠诚报国、废寝忘食、忘我奉献,正体现了淡泊明志、德技双馨,“中和”“中正”的道德境界。

四、用儒家思想培育当代中国工匠精神的立体蕴涵

修齐治平以格物致知、正心修身的人格修养为起点,渐次实现齐家之道、治理天下的道德境界,呈现了从个人到家族再到国家层层延伸的道德追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体现了对优秀传统道德的继承,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吸收了世界文明成果。今天,中华民族要继续前进,就必须根据时代条件,继承和弘扬我们的民族精神、我们民族的优秀文化,特别是包含其中的传统美德。我国无法照抄照搬任何国家的发展模式,必须尊重自己的历史文化传统,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走出适合自己历史和国情的发展道路。儒家思想中蕴含着涵养工匠精神的丰厚养料。新时代,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塑造当代中国工匠精神,不能斩断民族文化之根,不能把工匠精神当作无根的浮萍、“拿来”之物,应以历史文化的宏观视角从自己的文化命脉中去寻找工匠精神的根基和力量,推动自身文化的创造和发展。

大国工匠在格物致知中掌握技艺根本逻辑规律,在诚意正心中凝聚创新创造的心灵境界,在至诚不息、锲而不舍的实践行动中锤炼娴熟技艺;把“小我”之生命融入到国家民族伟大复兴的“大我”命运中,在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技艺创造中成己、成人、成物,实现对国家民族的担当和个人生命的圆满。对工匠精神进行解构剖析,其内在机构可分为思想、心理、行动和身体四个层面精神素质的立体构造。用儒家思想涵养匠德、匠心、匠行、匠身,在思想层面厚植忠诚报国、忘我奉献的道德品质,在心灵层面孕育心技合一、精益专注的创造能力,在行动层面砥砺知行合一、百折不饶的实践意志,在身体层面涵容淡泊明志、德技双修的乐观态度,培育强大的当代中国工匠精神。

(一)立匠德:以“修齐治平”厚植忠诚报国、忘我奉献的道德品质

爱国精神是支撑中国制造2025的国家战略、托举民族复兴的强大动力,也是当代中国工匠最重要的道德品质。儒家“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大同理想,“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精神、家国情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言必信,行必果”“仁者爱人”的仁义行动,反求诸己、自律利他,孕育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工匠忠诚报国、忘我奉献精神的源泉。

立匠德,就是要培养工匠忠诚报国、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和尽忠职守、忘我奉献的敬业精神,以及对国家民族社会的使命担当。“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持志如心痛”,[11]爱国精神必须转化成立志为国的强烈愿望,专注无邪的纯洁心念,求知为学、奋发有为、磨砺技艺、攻克难关的意志行动。格物致知是指探究事务的原理法则,从中获得对事务本质规律的把握、心得感悟与知识智慧,与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在自然界规律和人类社会实践经验的认知规律有内在逻辑上的一致性。[12]“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盈科后进”“弗学弗措”,彻底掌握行业技艺所涉及的所有知识,对事物表里规律和精微粗浅认识到极点(高度、深度、广度);磨砺技艺,精益求精,久久为功,攻坚克难,坚忍不拔、追求卓越,不断实现技艺的创新超越和对国家社会的卓越贡献。“苟利国家生死以”“虽九死其犹未悔”的爱国奉献精神,“率性”“修道”的自我革命、自我完善精神是工匠的应然品格。像地球物理学家黄大年、“中国天眼”之父南仁东,放弃优越条件到祖国最亟需的领域,带领科研团队只争朝夕、顽强攻关,为国家事业奋斗至生命最后一息,他们都把个人价值和生命意义与祖国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铸就了最伟大的爱国奉献精神。神州揽月、蛟龙入海、北斗导航、墨子传“信”、高铁动车、港珠澳大桥、大兴机场等一批批领先世界的国之重器,无不凝聚了大批尖端科学家们的爱国热情、创新创造,也沉淀着高凤林、管延安、胡双钱、顾秋亮等数以万计的工匠们的家国情怀和忘我奉献。

(二)育匠心:以“允执厥中”孕育心技合一、精益专注的创造能力

精益求精、心无旁骛、专注创新是工匠技艺创造时的心灵状态,是工匠精神的最本质特征。在极致专注时,工匠的心灵达到宁静致远、心技合一、主客融合、物我两忘的创造状态。儒家以“诚”的心法为枢纽,指明了“自明诚”和“自诚明”两种路径。一方面通过实践行动达到对事物极致的认识境界,格物致知、下学上达、诚意正心、至诚不息;另一方面也修炼“至诚”的心灵境界,由尽心知性知天达到觉悟智慧的境界,用以指导“困知勉行”的实践行动。自明诚、自诚明,最终殊途同归。两千多年前孔子力行道德理想,穷困潦倒却矢志不渝、“知其不可而为之”,同时孔子也肯定“虚己以听”“离形去知”的修心作用。孟子主张民本思想和仁政行动,也追求尽心知性、“养浩然正气”“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王阳明强调知行合一,“知之真切笃行处便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便是知”,也坚持“省察克治”“致良知”“默坐澄心,看喜怒哀乐之未发时作何气象”,儒家既坚持反身而诚、惟精惟一、允执厥中;更坚持知行合一、下学上达、力行渐修,强调通过道德践履和修齐治平来达到尽己性、尽物性、化育天地的境界。

工匠既要志存高远、也要脚踏实地;既要有充沛的想象力、创造力,更要有实干苦干的精神。既要“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心无旁骛、专注投入,激发蓬勃的创造力;更要致知力行、攻坚克难,“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虽愚必明,虽柔必强”,[10]克服一切困难达到“知之至”“技之精”。当工匠全神贯注、忘我投入时,手脑配合、手眼协调,全部的身体感官调动起来,眼耳口鼻舌手身感受力、觉知力变得无比敏锐,能明察秋毫、细致入微地分辨出工作对象在声音、色泽、质地的毫厘之差。工匠与技艺对象融为一体、达到“心技合一”的创造状态。如古代做鐻“见者惊犹鬼神”的梓庆、“技道合一”的庖丁。另一方面,“人之操履无若诚实”,凝神专注的境界是靠成千上万次的技艺锤炼和锲而不舍的坚持来练就的,就像中国书画虽强调“写意精神”“技进乎道”达到“妙品”“神品”,但书画家仍然需要通过持之以恒、锲而不舍的反复习练提升技艺。“技”的训练累积到巨大的量才会引起“艺”的升华与超越,众多大国工匠莫不是通过废寝忘食、专注投入、攻坚克难、致知力行的行动,达到对卓越技艺本质规律的驾驭和把握。

(三)铸匠行:以“至诚不息”铸就知行合一、百折不饶的实践意志

新时代,人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随着世界各国科技竞争的加剧和中国制造2025的升级,在不断出现的新高尖端科技、创造领域,为工匠们提供了广阔的天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要成就大国工匠,就必须坚定志向、自强不息、磨练意志、攻坚克难、知行合一、百折不饶,不断实现技艺创新与超越。

“至诚无息。不息则久,久则徵,徵则悠远,悠远则博厚,博厚则高明。博厚,所以载物也。高明,所以覆物也。悠久,所以成物也。”[10]事物的本质决定于细节,从细微处入手推究道理,由小而大、由少而多,才能达到技术超越、引领变革的境界。卓越的技艺产生于注重细节的认真态度,精益求精、“完美主义”的态度。“其次致曲,曲能有诚,诚则形,形则著,著则明,明则动,动则变,变则化,唯天下至诚为能化”。[10]锲而不舍、久久为功,才成就了高凤林给火箭焊“心脏”的0.1秒、顾秋亮蛟龙号密封级别达到头发丝的50分之一、管延安海底沉管隧道安装操作仪器的零缝隙、孟剑锋“和美”纯银丝巾果盘0.6毫米上的绝美雕刻、涉及800多个元器件和上千种一级原料的华为P9双摄像头手机等一批又一批高科技产品。

(四)养匠身:以“中正之道”涵养淡泊明志、德技双馨的乐观态度

“中庸”即“执共两端,用其中于民”。“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儒家认为“中正中和”的人生态度能够促进天地运行不息、万物生长发育。中庸是工匠德技双馨、收获圆满人生的重要法则。“所谓修身,在其正心者。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心不在焉”,君子“素位而行”“上不怨天,下不尤人”。[10]现代社会中,人们往往受到各种外界事物的诱惑,心灵浮躁不安,难以静定,唯有淡泊明志、德技双修,才能达到自由圆满的境界。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中国梦需要铸就“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3]工匠精神应含纳“中和”的人生态度,因为产品是工匠自由意志的表达,技艺创造表达和传递着工匠对世界的理解与认识,因此工匠生涯是一种投入、愉悦、创造的生命状态。在古今中外很多优秀工匠身上都能感受到高尚、坚守、宁静、致远的高尚境界,具有感人的精神力量。“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淳德全道,和于阴阳”“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13]正如稻盛和夫认为“热爱导致成功”“工作是万病良药”,[14]幸福源自奋斗、平凡孕育伟大,当工匠志存高远、脚踏实地,胸有成竹、矢志不渝,在道德上修己正德、利益天下,在工作中严谨实干、精益求精,在生活上节制自律、完善人格,把自身技艺创造的能力贡献于祖国、民族、社会的需要,荣辱不惊,淡泊明志,“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寿”,[10]方可达到自由创造、身心和谐,实现圆满的人生。

国以才兴,业以才立。惟有汲取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精神养料涵养工匠精神之匠德、匠心、匠行和匠身,实现工匠精神的本土化培育与塑造,才能真正树立文化自信,推进文化创新、技术创新,不断拓宽中国制造强国之路。

猜你喜欢
儒家技艺工匠
非遗技艺绒花的传承与创新
从“推恩”看儒家文明的特色
90后大工匠
工匠风采
治理的技艺:三代王官学新说
郑庆章 把“弄虎”技艺传回大陆
工匠神形
技艺精湛 星光灿烂——来自欧洲的Herrmans
郭店楚墓主及其儒家化老子学
工匠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