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视角下特殊教育家校合作的优化

2020-02-25 22:21杜满慧刘兆宇
绥化学院学报 2020年7期
关键词:特教家校互联网+

杜满慧 刘兆宇

(淮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安徽淮北 235000)

一、引言

2010年国务院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强调:“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尊重子女的健康情趣,培养子女的良好习惯,加强与学校的沟通配合”。[1]家校合作是指家庭、学校和社区之间的互动合作,以促进儿童及其家庭的发展的活动。特殊教育家校合作面向的是身心发展障碍的特殊儿童, 更需要家庭与学校互动。[2]在一些研究中,特殊教育领域中的家校合作在减少特殊儿童的问题行为、促进特殊儿童心理的健康发展方面起着重要作用。[3][4]“互联网+”环境下,特殊教育家校合作的优化发展需借助不断革新的互联网载体与其深度融合,才能挣脱当下家校合作方式的弊端,才能更好地帮助特殊儿童的学习与发展。

二、当前特殊教育家校合作中的问题

(一)特殊儿童家长在家校合作中主体结构性缺位。已有研究表明,特殊孩子家长在家校合作方面比普通孩子家长有着更为迫切的需求和参与意愿,[5]但现实因素的制约致使特殊儿童家长的参与现状水平不尽人意。一方面体现在数量和质量上,根据王辉、郁松华学者的调查结果表明:由于忽视家长的需求和能力,大部分弱智儿童的家长对孩子在校活动的情况并不是太了解,很多活动仅仅停留在形式上,参与程度较浅。[6]肖欣欣对随班就读学校的家校合作进行了调查,也得出相似的结论;[7]另一方面体现在教师和家长的地位不平衡上,多数家长认为教师是教育的权威,而自己只负责孩子的生活部分即可。这种“教养分离”的错误观念,致使教师和家长在合作过程中更多的扮演主动者与被动者的角色,从而影响了家校合作的效果。[2]

(二)社交工具无法解决家校合作的根本性问题。长期的家校联系沟通极其重要,回顾以往研究,虽然大部分特殊学校与学生家庭之间有合作,但以电话、家长会、家访等传统的方式为主,整体来看合作方式太过于单一化,而之后兴起的“家长沙龙”“家长委员会”等组织也并未真正肩负起开展家校合作活动的责任。[4][8][9][10]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家校通、微信、QQ等社交工具也应用于家校合作中,这的确丰富了家校沟通的渠道。但我们发现,目前利用网络社交工具进行家校合作存在信息繁杂、有效性差以及交流主题不明确甚至背离主题等问题,如双方进行交流时有些家长在微信群发布广告信息、展示生活等;同时,社交工具也难以掌控家校沟通的价值导向。随着沟通主体的价值多元化,在沟通过程中家长与教师或学校易产生教育导向的分歧,这不利于产生教育合力;此外,特殊学校管理者难以掌握社交工具可控性。以微信群、QQ群为代表的社交工具具有开放程度高、群中人员多的特点,所以当教师与家长或者家长间出现分歧与争执时,学校的管理者就难以把控事件走向。[11]

(三)家校合作内容具有局限性。当前家校合作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合作的内容围绕特殊儿童展开,家校双方交流的话题主要是孩子生活和教育康复等情况。陈瑶(2019)研究发现,在家校合作中,教师与家长交流最多的内容为学生学习情况、孩子是否听话等,并把它作为特殊学生行为习惯的评判标准,而对学生心理健康和职业发展方面的交流较少。[12]王苗苗对智障儿童家校合作的调查也得出相似的结论,教师与家长交流孩子的学习、品行、身心健康较多,孩子的职业发展方面交流很少。[13]此外,交流的内容较侧重关注孩子的不足,而非其特长与优点;另一部分,合作的内容针对特殊儿童的家长展开,如教师指导家长参与一些教育辅导和训练,学校邀请家长定期参与家长会、家长委员会等活动,但大多数家长很少直接参与到学校的决策与管理层,如发展规划、课程设计、教学计划及教育活动设计等。[14][15]因此,学校需采取有力的措施,拓宽家校合作的内容,调动家长的参与热情与吸引力。

(四)家校合作的制度保障、合作机制尚未健全。目前我国没有出台相应的教育文件以指导特殊教育家校合作,再加上我国还未出台特殊教育法,因此学校、教师及家长合作实施中易导致规范性差、盲目化、家校互动的效果差等问题。很多学校虽已建立了家校合作的组织,却缺乏相应的制度管理,这导致家校合作的组织和设施未能真正发挥出作用。[2][16]身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特殊教育家校合作模式需要不断优化升级,这离不开制度法律的保障支持。因此,加快特殊教育的立法使家校合作制度化、规范化才是重中之重。

三、借助互联网技术开展家校合作的优势

传统的家校合作模式多以家长会和家访形式展开,效率较低,无法达到满意的效果。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革新,它可以为构建新型的家校合作模式提供更先进的技术支持,从而实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优势互补。

(一)互联网为家庭教育提供支持。在特殊教育中,大部分家长缺乏特殊教育专业的知识与经验,以至于对特殊孩子的教育康复无从下手。因此,对家长提供专业的指导及培训是十分有必要的,而家校合作平台刚好弥补了这一缺陷。省时高效的网络平台拥有海量的资源,家长不仅可以接受专业的培训与教师指导又能实时追踪孩子的情况。如此一来,这促使更多家长积极参与到家庭共育中来,从而让家校教育真正形成合力,促进家庭教育健康发展。

(二)为特殊孩子提供个性化的服务。通过构建家校合作云平台可以为特殊孩子提供个性化的教育与康复支持。云平台拥有强大的存储功能,它可以在客户端记录保存每个特殊孩子的教学或康复数据,使教师与家长随时掌握特殊孩子的情况,这一措施无疑有利于提高教育康复的时效性,更有利于规避教育康复过程中出现的偏差,使教师和家长及时对孩子的的问题进行干预治疗。[11]

(三)提升特教教师的专业水准,减轻特教教师负担。由于特殊孩子的障碍类型和程度参差不齐,特教教师在教育教学会比普通教师花费更多的精力。而家校合作云平台比普通社交工具的优势在于它强大的数据分析与管理功能,它可以清晰的记录保存每个特殊孩子的教育教学效果,教师可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在备课、上课、作业三个阶段可以为特殊孩子制定适合的计划或方案。[11]此外,目前我国特教教师存在专业化水平低、师资培养不足等问题,云平台的出现可以为特教教师提供在家校合作、专业技能方面的培训,既能缓解现实中特教教师培训不足的问题,也能提高特教教师在家校合作中的指导水平。

四、互联网技术提高特殊教育家校合作效率的措施

(一)利用互联网传播正确的家校合作观。家庭教育既是启蒙教育又是终身教育,家长作为家校合作中的重要力量,对家校合作的效果具有直接的影响。因此,家长需树立正确、科学的家校合作观并积极参与家校活动。首先,家长要正确的看待特殊孩子的教育与康复训练,针对孩子的具体障碍,积极主动与教师沟通并配合教师监督孩子的行为表现;其次,家长要积极参与网络平台并遵循其规章,合理划分自身的教育职责,积极参与到学校管理中来,如竞选家长委员会,监控网络平台的健康运行,以适当的形式参与学校决策与管理等。除了家长需做出努力,特殊教育学校的管理者和特教教师也需要提升的家校合作理念,借助互联网功能,一方面积极传播平等、尊重、互享的合作意识,一方面不断学习、自我提升,以学习者的姿态融入到特殊孩子的家庭中来,使双方建立互相尊重、信任、平等的合作关系。[17]

(二)构建家校合作云平台,促进传统与现代合作渠道的融合。目前我国大部分家校合作方式较为传统,虽微信和QQ等方式丰富了合作的渠道,但现实是家庭和学校还并未通过互联网真正地连接成一个整体。[18]家校合作云平台的构建是互联网与家校合作融合的必然趋势,它是一个集家长学习、家长反馈、教育教学计划、课堂反思、指导家长的系统。家校合作云平台可以为家长和教师的合作提供双向支持,一方面它有效的减轻家长辅导学生的负担,为知识结构较欠缺的家长解决难题,使全班家长的辅导形成合力;另一方面也有效的减轻了教师的负担,把教师从“教学权威者”转变成思路的指导者,最大限度的发挥家校共同合作的效能。此外,云平台可以录入每个特殊孩子的家庭及在校表现、性格特点、优点特长和近期心理、情绪等数据,基于数据的分析可以自动生成特殊孩子的个人信息档案或数据表格,教师与家长以此为特殊孩子制定下一步科学计划或方案。[19]当然,特殊教育学校和教师也应重视家访这传统的合作方式,其优点能够深入特殊孩子的家庭,了解他们的生活环境等,这更有助于拉近家长与教师的关系。总而言之,把基于互联网的家校合作方式与传统的方式结合,可以最大限度地增进彼此的信任,有利于保持家校一致,从而提高特殊学生的训练效果。[20]

(三)借助云平台丰富家校合作内容,提高家校合作层次。学校作为家校合作支持的主导力量,为家校合作起到宏观支持与保障作用。为了丰富家校合作内容,提升家校合作效果,学校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第一,在线开设家校合作培训课程。学校可以邀请优秀特教教师、专家等系统地传授家长有关特殊儿童教育学、心理学等知识或结合当下热点难点问题开设专题讲座。[13]此外,这些专家可以帮助家长提供法律政策解读、为特殊孩子进行评估诊断安置等。在家校合作云平台上无论是教师、家长还是研究学者都可以进行经验分享、交流学习,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第二,促进家长与教师参与到学校的决策与管理层。学校邀请家长进入学校的督学中来,保障家长参与学校教育教学的权利,家长可以对学校的课程、教学计划、教育活动等积极建言献策。通过发挥家长督学的作用,感受学校日常教育教学,使双方在碰撞和矛盾中寻求交汇点。这既拓宽了家校合作的内容,提高了家校合作的实效,也使家长承担了特殊孩子成长的责任。[17]

(四)与时俱进推进家校合作制度的建设与完善。现阶段我国尚未制定有关家校合作的法律法规,也没有具体的实施细则。缺少法律法规的制度保障,家校合作便无法有序的开展。因此,结合我国的国情,推进特殊教育家校合作制度建设迫在眉睫。就国家层面而言,应针对特殊教育家校合作方面制定出具体的、可操作的法律法规与实施细则,包括家校合作的内容、合作方式、教师与家长各自的职责与义务等。[21][22]在此基础上,各级学校需要制定符合本校特色的家校合作机制,比如在大数据和特殊教育资源深度融合基础上构建新的家校合作评价体系,它可以对学校管理、教师教学、家校沟通反馈等方面进行科学的评价。学校需要在家校合作规章制度的建设与落实中做到与时俱进,因为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家长教师的参与积极性,还能保证学校在开展家校活动时做到有法可依、有制可循。

猜你喜欢
特教家校互联网+
“南京特教师范招待所”饭盆
一只普通的食堂饭盆与一段独特的特教历史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为党庆生
做好特教学校班主任工作的几点思考
互动+沟通——基于信息技术的家校沟通新模式
同样的阳光雨露——特教教师践行者
家校合作,让“名著导读”落到实处
家访是家校联系的"润滑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