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

2020-02-25 21:18宋伶娟李雪蕾罗晨韵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网络平台辅导员思政

宋伶娟,徐 磊,李雪蕾,罗晨韵

(1.山东建筑大学 团委,山东 济南 250101;2.山东建筑大学 建筑成规学院,山东 济南 250101;3.山东建筑大学 党委宣传部,山东 济南 250101;4.山东建筑大学 学生工作处,山东 济南 250101)

引言

随着1987年中国第一封电子邮件的出现,到如今网络已经进入了千家万户,网络的出现不仅使得人们获取信息的速度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同时也使得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被不断拓宽。当然网络也深深影响着广大的在校大学生,大学生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较为迅速,网络占据了他们的大部分生活时间,网络环境中各种信息好坏难辨,左右着大学生的三观。网络的出现对思政教育来说既有机遇也有挑战。作为高校辅导员必须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寻求思想政治工作的新突破,才能不断提高学生思政教育的成效。

一、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分析

(一)大学生使用网络的现状分析

根据第44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6月,我国网民总体规模达到8.54亿,网络使用普及率达61.2%。截至2019年6月,10-39岁网民群体占网民整体的61.5%,其中20-29岁网民比例最高,达到24.6%。通过网民职业结构,我们发现学生占比最高达26%。通过网民学历结构,我们发现大学专科及以上学历的占比20.2%。根据以上统计信息不难看出,在校大学生的比重较高。网络的使用改变了学生的学习、生活,左右着学生的三观。但是由于年龄偏小、人生经验和社会经历不足,自律能力较弱;同时,网络上存在的大量负面信息无时无刻不影响着学生,极容易误导学生误入歧途。所以,借助网络手段开展思政教育,正确地引导学生,使学生正向地发展是非常必要的。

(二)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

网络时代,社会环境越来越复杂多变,大学生进行思想信念和价值取向也更加多元。为此,众多高校都抓住机遇,开展了网络思政教育,并借助包括微信、微博、QQ、新闻客户端等在内的“两微一端”等手段与学生进行了有效互动,从而优化了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其次,网络具有平等、开放、互动等特点,这也为大学生获取信息、表达思想提供了便利,同时也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机遇。借助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许多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都焕发出勃勃生机。自2020年1月疫情以来,出现大学生在家上网课的新形式,高校尚未广泛推开大学生实践性教育,在这种情况下网络平台是师生链接的重要平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并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

(三)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大学生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认同度不高,甚至有些大学生觉得没有必要利用网络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由于经验不足,许多高校在网络思政教育中也出现了许多问题,如开展网络思政的辅导员的网络素养较低,对信息的辨别能力不足,无法有效掌控舆情,网络思政教育无法有效开展。还存在大学生对网络过度依赖,在进行网络思政学习时,无法理性使用新媒体,思政教育者的权威弱化等情况,削弱了网络思政教育的效果。

二、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机遇

(一)思政教育工作模式发生变化

随着网络公司的崛起,网络软件也呈现出爆发式增长,这就为辅导员开展网络思政提供软件支持,辅导员可利用多种线上平台、APP或学生感兴趣的网络形式对学生展开思政教育。网络的优势在于它是全方位的传播,既能传播文字,又能传播声音和图像,增强了思政教育的感染力。网络技术可以使得大学生思政教育摆脱空间、时间的局限,又能实现协同互动,形成全新的教育方式。一改以往的单向式灌输向多向式互动交流转变,使得思政工作更具针对性、时效性,提高思政效率和成效。

(二)思政教育效能发生变化

传统思政教育存在一定滞后性,但是网络的出现大大延缓了这种滞后性,人们的交流方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网络的应用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网络环境下学生借助各种网络软件进行社会交往活动,辅导员作为教育的传授者,借助网络,突破空间、时间的局限。辅导员要顺势而为,让思政教育更加及时。在思政教育工作中应用迅速、准确的传播方式有利于及时、准确地传递出有效信息,对第一时间占领思政教育阵地是极为有利的。

(三)思政教育空间发生变化

在网络的作用下,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空间从线下扩展到线上,教育范围也得到了很好的延伸。辅导员可运用网络媒介将学生、家长联系起来,构建一座三方协调同步的网络教育渠道,学生家长通过网络平台了解孩子在校的思想状况,学校通过网络平台及时与家长沟通交流,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对于共同的教育目标群策群力,双方实现了对学生思政工作的及时参与高效监管。网络延伸了思政教育的空间,网络使高校辅导员的工作方式发生变化,辅导员要最大限度地使传统优势和网络新优势相结合,提高思政教育的育人作用。

三、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

(一)辅导员网络素质有待提高

网络思政教育是从现实到虚拟的一个延伸,是时代的一种进步和必然发展。充分发挥网络思政教育,人才队伍是前提。思政工作是辅导员的一项光荣使命,自身的能力素质的强弱与教育效果成正比。网络环境一改传统的思政教育工作模式,具备基本工作能力已经无法应对网络思政带来的新挑战。虽然在日常的工作中,辅导员利用社交软件与学生沟通交流,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的思想状态和心理状态情况进行了解。但是对不同学校的63名辅导员运用网络平台的调查情况显示,其中24人选择“公众号”,占比38%;16人选择“专题报道”,占比 25%;15人选择“微课”,占比 24%;6人选择“学校或学院官方微博”,占比10%;另有2人选择其他,占比3%。说明辅导员虽然在工作中可以接触到一部分网络平台,但可接触使用的网络平台较为单一,多样性差。取得的效果也不尽如人意,导致高校辅导员在使用网络进行教育的过程中,无法全方面、多层次对学生进行教育,教育效果不理想。

(二)网络环境错综复杂

网络环境复杂多样,它在兼容共生中具有很大的包容性,不仅是先进文明发展的媒介,也是不良信息的生长地。尤其是一些低俗、虚假、过时等大量有害信息极易对学生产生不良的影响。这些不利于身心健康发展的有害信息和垃圾信息,极其容易模糊大学生的视线,对大学生未来的发展产生极大的危害。“95后”“00后”的大学生,他们出生在网络最为发达的阶段,他们对于新鲜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包容度,更容易接受多元文化。由于社会实践的缺乏、思想的局限、道德和法律意识薄弱、对信息甄别能力有限等原因,这些不良信息与正统的价值观念产生冲突,对社会风气造成冲击,影响学生的发展。未经分类的信息势必会引起大学生心理、思想上的涟漪,影响思政教育实效。

(三)缺少完善的统筹规划

如今,思政教育的网络平台越来越多,内容越来越丰富,同时也带来了芜杂的现象。高校网络思政多存在各管一摊,各自为战现象,从辅导员到学院再到学校以及上级各教育主管部门都有自己的思政教育平台、公众号,纷纷建设和应用了各自部门的网络媒体教育平台和各自的应用软件形式。由于各部门间沟通不足、应用软件之间不能适配等原因,长时间以来缺乏科学系统的统筹规划,导致部分建设重复、资源未得到有效整合、学生同一时间需要应用多个软件才能完成正常学习任务等,造成网络资源不能兼容重复配置、师生信息不能共享重复登录等现象,占用师生大量的时间、精力。另外,虽然部分高校建立了思政教育主题相关的学习网站,但是存在网站的栏目设置、信息更新、安全维护等没有及时跟进严重滞后、内容缺乏新意可读性差的问题。也有不少高校的网站功能以发布单向信息为主,不但难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互动、交流平台,还使得学生不断地被动接受难免会出现抵触情绪。因此,阻碍了网络思政教育的开展。并且教育部出台的《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要求,高校应当按师生比不低于1:200的比例设置专职辅导员岗位。虽然高校都很重视并积极配备辅导员,但是各高校辅导员配比情况仍参差不齐,难以满足学生的现实需求。

四、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路径

(一)探索创建网络思政育人矩阵平台

现在网络的发展日新月异,各种网络软件、网络平台如雨后春笋一般地涌现,这为辅导员开展网络思政教育提供了可能。但是,我们也不难发现各种网络平台的出现也带来不少的问题,大学生整日忙于多平台多软件操作,苦不堪言。所以,辅导员开展网络思政教育要学会整合平台资源优势,做到精准发力。平台选择上要有针对性,大量网络平台往往会造成大而不细,大而不专的情况,所以辅导员在开展网络思政教育时,要做好充分的调研工作,对大学生常用的、感兴趣的软件做到心中有数、深入研究、充分发掘其作用。辅导员们要精心筛选网络平台内容,选择有针对性的内容,特别是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敏感问题一定要选择具有权威性的网络平台,比如以gov.cn结尾的政府部门网站,以edu.cn结尾的高校网站,以及经过官方认证审核过的微信、微博、头条号等等公众号。最后,大学生群体属于年轻人群,辅导员在网络思政教育过程中,要注意趣味性与教育性相结合,才能促进网络思政教育取得实效。

(二)提高辅导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业务水平

一方面要提高辅导员运用网络开展思政教育意识,促使其更为主动地将网络运用到日常思政教育之中。高校应从顶层设计出发,制订出详细的培养计划,成立专业培训组或者邀请培训机构定期地开课、讲座培训,进行系统化的网络意识培训。另一方面,辅导员也应学会适应时代趋势,主动尝试下载和使用较受欢迎的网络应用,学会使用一些网络符号及网络语言,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问题。总之,辅导员要努力成为网络思政教育的践行者。

(三)培养学生“意见领袖”

大学期间,学生的三观正处在形成时期,容易被网络中不良信息所误导,这时就需要有一批正能量的“意见领袖”,及时发布正向言论,及时进行思想引领,引导大学生走向正途。辅导员可在学生骨干中挑选一些思想政治素质过硬、品学兼优、群众基础良好的学生,重点培养一批学生“意见领袖”。在各类社交媒体和学校的各类组织及活动中,发挥号召作用,引导舆论走向。可以借助这一优势,及时掌握和了解学生关注度较高的问题、事件,并予以积极正向的引导。还应考虑更多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用辩证目光看待问题,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只有真正走进学生内心,知晓学生诉求,才能将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效果做到实处,让学生由衷理解并接受。

(四)团队协作,发挥联动效应

网络是一张无形的网,每个人都置身其中,不可能置身其外。团队的力量却是无限的,并且看待问题的视角是不一样的。辅导员应该结合网络思政的特点,组建自己的网络思政团队,团队成员可以随时针对某一问题分享经验,各抒己见或者交流工作中的点滴经验、思想中的灵光闪现。通过学生们常用的APP推送热点文章、精选博文,应注意使用生动活泼、网络语言丰富的博文,这样更能引起学生的共鸣,从思想、学习、生活、就业、恋爱等各个方面对学生加以指导,并弹性地延伸辅导员工作的时间,拓展育人空间,既可以影响老师,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网络的应用使思政教育的受众面变广,自然传播的范围也就越广,取得的思政育人的效果也就越明显。

(五)提高大学生的网络素质

网络世界错综复杂,能否有效地发挥网络的作用,服务大众,最关键的还在于网民自身的素质。一是要加强网络道德教育。网络虽然是无形的,但并不代表可以随心所欲,大学生在网络里的学习、活动,要遵守一定的网络规矩,明确在网络中应该遵循的权利和义务,并以之作为自身行为的刻度尺。网络道德教育,应该纳入日常的教育管理之中,帮助学生树立合理的网络行为规范。并且结合实际,制定符合大学生身份的网络道德规范,加强自我教育,提升自我约束能力。二是要提高网络运用能力。使用是最好的了解,使用得越多了解得越深刻,让学生更多地了解使用网络,掌握运用网络进行 自主学习的能力。高校应结合大学生的实际情况,紧跟网络发展现状,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一些网络知识宣讲或开设相应的课程,提高大学生运用网络技术的水平。

结语

如今网络与人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依赖程度不断加深,年轻的大学生群体接受新事物较为迅速,受到的影响也最大、最深。网络与思政教育相结合,虽然有挑战,但是也有新机遇,辅导员要抓住网络与思政教育相结合带来的新机遇,转化思维,运用新方法,发挥网络思政教育的优势,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网络平台辅导员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网络平台支持下初中语文翻转课堂教学研究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思政课“需求侧”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网络平台打开代表履职新视窗
以人为本做好辅导员工作
依托网络平台,构建学习评价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