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微企业应对新冠疫情实现健康平稳发展的对策研究

2020-02-25 21:18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复产疫情企业

孙 毅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山东 济南 250103)

伴随着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原本快速发展的中国经济蹒跚步入2020年。突发疫情从武汉开始迅速蔓延全国,严重冲击国民经济各行各业和人民生活,按下了经济运行的“暂停键”。进入2月中下旬,疫情得到控制,经济开始复苏。中央企业、国有大企业凭借自身优势快速完成复工复产,但是中小微企业却远远没有那么顺利。

一、疫情来袭,中小微企业遭受到最沉重的打击

(一)供应链断裂,中小微企业复工复产困难重重

中小微企业大多从事餐饮住宿、物流快递、文娱旅游、小型制造、零售等传统行业,对上下游企业的依赖大,以线下经营为主,在整个产业链当中处于弱势环节,长期以来在大企业的“夹缝”当中求生存,利润微薄。这次疫情直接正面冲击的就是这些行业,已经预定出去的春节年夜饭取消了,全国上万家影院停止放映,大型购物中心、商超、综合体纷纷关门歇业或者缩短营业时间,导致库存商品积压、过期腐败造成损失、占用资金。然而,员工工资和房屋租金等固定成本又急需资金支出。中小业主腹背受敌,2月1日,西贝餐饮董事长贾国龙率先发声:企业账上现金流将不能撑过3个月。四川海底捞餐饮股份有限公司这样算账:正常营业时每日收益大约是5789.6万元,每日员工成本大约2029万元,这两个数字一进一出,疫情造成每天亏本将近8000万元。桔子酒店和魅KTV创始人吴梅发文明确表示:线下娱乐行业魅KTV在两个月以后就会面临现金流枯竭,公司将会在四月底彻底破产。

以制造业为主的中小微企业的生产经营则面临更多问题。这类企业主要从事粗加工生产或者外包大企业的某一道工序,通常是“来料加工”“以销定产”的订单式生产模式。有些外贸出口、来料加工为主的中小微企业,按照外贸订单安排生产任务。这些企业存在共同的特点:生产工艺流程简单、设备陈旧、人才技术短缺、资本储备不足;技术创新困难、产品技术含量低、劳动生产率低;多为劳动密集型企业、用工人数多,人员防控的压力大;高投入、高能耗、低产出、投入产出比例失衡;在发展过程中只能注重短期经济效益,对突发事项、意外情况的预判不够、应对能力差、抗风险能力弱。

以上特点决定了中小微企业很难承受突发疫情的冲击,由于物流交通运输不畅,原材料、配件不能顺利到货,无法组织生产。由于疫情的原因客服人员无法上门为客户提供技术服务,客户得不到服务就会拒绝收货,客服人员无法拜访,销售渠道被隔断。员工不能到岗、材料供应、物流运输、商品销售受阻,系列问题叠加彻底摧毁了中小微企业的供应链。例如,江苏无锡一家生产消毒酒精的企业,2月初获准复工复产以后,所经受的最大的考验来自上游的配套企业:原料来自徐州,包装纸盒来自常州,包装瓶子来自无锡,上游这些企业没有同步复工、或者物流运输没有同步复工,造成消毒酒精的生产销售无法正常运行。

(二)资金链断裂,中小微企业资金困难更加突出

从1月下旬开始,各大购物中心、商超、综合体陆续关门停业、或者缩短营业时间。零售业户入驻购物中心、商超、综合体租赁柜台、店面开展销售,正常商业信用期应该是一个月,也就是说,零售业户在大型购物中心的营业额1个月后能够收到回款。但是疫情发生后购物中心关门,零售业户的营业额“沉淀”在卖场、回款遥遥无期,运营资金无法周转。

关门停业意味着没有营业额,没有资金流入,造成现金流枯竭。而各项支出是摆在面前无法回避的:疫情停业期间不可以辞退员工、员工的工资不可以拖欠;疫情正值年初,是中小微企业向上游供应商结清全年货款的关键时刻,如果付款不及时、或者付款比例不够高,都会作为“不良信用”影响次年的商业折扣、到货期限等一系列优惠措施,因此上游企业的货款不能够拖欠,但房屋租金、贷款本息、员工工资、社保等急需资金。尽管政策规定国有物业要向企业减免租金、私有物业可以协商免租、政府给房东补贴。但是,实际情况是中小微企业承租国有物业的情况很少,而私有物业的协商免租优惠很有限。

申请贷款也是很难的。基层商业银行对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取决于企业的发展实力和信用情况,发放贷款要遵守严格的风险评估机制。一旦出现“不良贷款”,金融机构将会问责到信贷员本人,哪位信贷员会冒险在疫情期间向中小微企业放贷?因此,通过商业贷款获取资金来源也基本行不通,原本就“融资难”的中小微企业在突发疫情当中随时面临现金流枯竭、资金链断裂的风险。

(三)各地复工复产的政策限制,又增加了中小微企业恢复生产经营的新障碍

为了巩固疫情防控成果,各地市、各区县、各社区严防死守,采用疫情“零报告制度”,制定了严格的防控措施,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Ⅰ级响应。所以,中小微企业的复工复产首先面临的是严格的审批手续。复工所需的防控防疫物资数量大、不容易买到,即使在准备好疫情防控物资的情况下,企业将复工申请、复工人员报告提交当地政府有关部门,由于中小微企业不是国家重点支持的行业,等待审批的时间往往很长。审批以后又面临员工返岗问题,中小微企业当中多为传统制造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用工量大、员工人数比较多,面对各地在严峻疫情下采取的交通管控、封城封路、限制出城等措施,员工无法返程,即使返回也要执行14天的隔离期才能上工,员工无法返岗,企业不能恢复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

二、中小微企业的复工复产成为我国经济“疫后复苏”的重中之重

有数据显示,我国经济中 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术创新、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都是中小微企业提供的。中小微企业不仅吸纳了大量农村转移劳动力、提供了大量城镇就业岗位,同时也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中小微企业能否尽快从疫情冲击中摆脱困境,逐步恢复平稳运行,既是百姓安居乐业的民生工程,也是我国脱贫攻坚、社会稳定的关键。

2月中旬以后疫情逐步得到有效控制,各地、各行业迅速进入经济恢复期,企业的复工复产按下“快进键”。[3]据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透露,从区域来看,广东、江苏、上海等地工业企业复工率超过50%;从企业看,大型企业相对中小企业复工复产进度快,上游行业和资本技术密集型企业相对下游行业和劳动密集型企业进度更快。由此可见,在这场疫情结束后的经济复苏过程中,中小微企业仍然比大型企业面临更多困难,有很多问题是中小微企业自身没有能力解决的,比如劳动用工的问题、资金短缺的问题、上下游企业协同的问题。帮助这部分企业走出困境需要国家政策的扶持,需要社会各界的帮助,需要全产业链上其他大型企业的带动。因此,各级政府、中央企业、大型企业共同伸出援手、多措并举帮助中小微企业复工复产,成为我国经济“疫后复苏”的关键环节、重中之重。

“护航中小微企业复工复产,就是护航中国经济行稳致远。”[5]2月中旬召开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进一步强调,要以更大力度实施好就业优先政策,完善支持中小微企业的财税、金融、社保等政策。

三、各级政府、大型企业握指成拳,帮助中小微企业摆脱困境实现平稳发展

(一)各级政府精准施策,为中小微企业纾困解难

疫情得到控制后的经济复苏工程,是一场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纷繁复杂的系统工程。在这样一个庞大的工程当中,国务院各部委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地方各级政府积极响应,采取积极稳定的政策和强有力的措施,为中小微企业纾困解难,共同打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各基层商业银行、各地税务局、商务局、市场监督管理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职能部门代表国家、各级政府行使管理权,在维护国家经济秩序健康平稳运行的同时,也构成了企业的外部市场环境。面对突发疫情的打击,各级政府当务之急应当通过制定出台政策措施帮助企业复工复产,特别为疫情打击最为严重中小微企业纾困解难,帮助他们走出困境、恢复生产经营活动。政策措施的出台应该能够兼顾国家利益和企业的利益,兼顾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能够减轻企业负担、也能够简化企业办事的流程,集中体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企业负担合理、国家长治久安,国富民强,国家、企业、百姓和谐共生,共同构成良好的政治生态、经济生态。

在适当减轻中小微企业的经营负担方面,各级税务局要挖掘减税降费方面的减、免、缓空间,及时出台减税降费措施、延缓税费缴纳期限、加大增值税抵免额度等政策,帮扶中小微企业渡过难关。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可以通过调节社保缴存比例、缴存期限,合理制定减、免、缓缴社保基金政策办法,降低企业用工成本、缓解资金压力。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可以出台中小微经营用房屋的租金减免政策,减轻企业负担。[4]扶贫攻坚,加大涉农补助,特别是对冲击比较大的家禽养殖给予补助。

在加大财政金融扶持力度方面,充分考虑资金短缺是影响中小微企业经济复苏的瓶颈。各基层商业银行应当在政策许可的范围内全力帮助他们缓解资金困难。对到期还款困难的中小微企业采取续贷、展期、调整还款计划、调整计息方式等措施帮助他们渡过难关。通过增加专项信贷额度、灵活运用续贷、应急转贷等多种措施,为疫情影响严重的中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支持。通过适当下调贷款利率、减免金融服务手续费等措施降低中小微企业融资成本。对受疫情影响暂时失去收入来源的中小微企业优先给予支持,鼓励金融机构对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和受疫情影响较大的中小微企业提供信用贷款支持,对于确无还款能力的小微企业,为其提供融资担保服务的各级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应及时履行代偿义务。坚决杜绝对中小微企业盲目抽贷、断贷、压贷、罚息。[1][2]

在这次共同抗击疫情的斗争中,地方政府在组织推动中小微企业复工复产方面应当积极配合,帮助企业协调解决原材料供应以及所需口罩、消杀用品、测温仪等防控物资。合理简化复工复产审批流程,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网上审批、不见面审批、提高办事效率。地方政府通过向企业派驻“住企专员”的方式提供政策解读、人才智力、信息技术等方面的支持,帮助企业 “用足用活”政策,协调上下游供应商、客户之间的关系,帮助企业实现远程商务谈判合同签订等。司法部门、律师事务所应当为中小微企业提供法律援助,将疫情作为不可抗力事件处置,妥善处理突发疫情造成的合同用工、债权债务等各种经济纠纷,避免中小微企业陷入法律纠纷。

(二)大型企业携手全产业链,带动中小微企业渡过难关

整个产业链的上游、下游企业之间是相互竞争又互相依存的,从上游企业的原材料、基础产业、到技术研发、半成品零部件制造,到产业链的末端连接起市场和用户,涉及到多种行业不同规模的大中小型企业,全产业链上的所有企业越是遇到环境变化、突发事件越是要携起手来同舟共济,共渡难关。[6]不仅国有企间、大企业之间合作,更重要的是大企业要担当政治责任、社会责任,积极贯彻落实国家有关对中小企业的支持政策,帮助中小微企业摆脱困境,确保全产业链的平衡,从而实现国民经济的良性循环。

对于产业链上的中小微企业来说,他们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上下游合作伙伴、客户、政府、银行等不同利益相关方组成的生态系统,共同创造和实现价值。疫情期间,各行各业都在努力践行自身的社会责任,这就是“企业生态”意识,任何“单打独斗、独创价值”的行为都是与这种意识相背离的。深化“企业生态”意识,发展企业自己的生态优势,构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系统,实现“集团作战、共创价值”,是战胜疫情的关键。

在支持中小微企业恢复生产的过程中,中央企业应当发挥上游企业的 “龙头”带动作用,为产业链上的中下游企业伙伴减轻负担,供电、供气、电信等行业做到疫情特殊时期欠费不停电、不停气、不停机,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降低收费标准。保险公司应当将意外险、疾病险等保险责任范围扩展至新冠肺炎,丰富针对疫情的保险产品供给。简化理赔流程,开通保险理赔绿色通道。融资担保机构降低融资担保费率,适当下调担保费率、拓宽担保方式、扩大抵押物范围,优化对中小微企业融资担保服务。

“大手牵小手”,大型企业在货款回收、原材料供应、项目发包等方面应当依法依规支持中小微企业。主动结清对中小微企业的各种欠款,不要拖欠小微企业货款,帮助他们实现资金的良性循环。电商平台、互联网科技企业为中小微提供佣金减免、提前返款、金融支持等多项服务。

地方政府和大型企业通过“点对点”包车、包机,“一站式”直达或联程运输等方式,帮助中小微企业员工返岗,员工不落地、不转车安全抵达用工地点。

(三)中小微企业同心同行,携手并肩共同开展生产自救

中小微企业在依靠国家政策扶持、同行帮助的同时,应当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开展自救,充分利用疫情对市场运行、消费习惯带来的新变化,及时抓住大数据、云商务、5G、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带来的新机遇,拓展新的业务领域、培育新的业态。

企业复工关键在人。“共享员工”是劳动密集型的中小微企业实现经济复苏的一条重要途径。此次受疫情影响较大的传统餐饮、酒店企业,都面临关门闭店却仍然要支付员工工资的巨大压力。然而与餐饮、酒店等企业员工无事可做、劳动力“闲置”相比,主打线上经营的电子商务公司却业务繁忙、缺少员工。针对这种情况,餐饮、酒店等企业可以采用“共享员工”的理念与电商企业合作,让“闲置”的员工以“打短工”的方式支援缺少员工的电商企业。两类企业优势互补,餐饮酒店企业可以降低员工工资成本,电商平台可以借助更多员工,扩大生产经营规模,共享理念帮助线上线下企业实现双赢。

疫情倒逼新的经营理念。中小微企业利用自身优势实现转型,是实现经济复苏的另一条重要途径。例如纺织企业面对一线防护物资紧缺的严峻形势,可以转型生产一次性隔离服、防护服、口罩等医用物资。某些机械类企业可以申请转型生产口罩机设备流水线。不过转产的前提是一定要通过合法的审批流程、获取医疗物资、医疗器械的生产资质。

疫情催生新的经济业态。2003年“非典”过后,“淘宝”“支付宝”火热上线,阿里巴巴集团一跃成为全球互联网商业巨头。如今,线上线下协同经营仍然是中小微企业实现经济复苏的一条有效途径。借助电商平台开通直播间销售、主播的讲解演示极富感染力,带来全新的用户体验,能够直接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餐饮业可以联手快递行业为企业、商务写字楼集中提供定制化商务团餐。商超、购物中心可以及时推出微信群、小程序、APP等线上销售渠道,采取“零接触”式销售。

疫情过后,中小微企业也应当注重企业文化建设,提高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与归属感,增强企业凝聚力。明确自身发展定位,制定有效的战略规划,不断提高核心竞争力。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不能以降低经营成本为目的辞退员工,不能单纯追逐短期利益偷工减料、囤积居奇、哄抬物价。这些都是中小微企业提升自身抗风险能力、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竞争中行稳致远的重要举措。

来势凶猛的新冠疫情在2个月的时间内得到有效控制,中小微企业在政府、大型企业、社会各界的共同帮助下陆续复工复产,中国凭借特有的制度优势,迅速建立起与疫情防控相适应的经济运行新秩序。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是挑战也是考验,中国经济在经历过这场攻坚战的洗礼之后,必然会在应对突发事件和抗击风险方面积累宝贵经验,在风云变幻的国际经济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

猜你喜欢
复产疫情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战疫情
把好节后复产复工关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抗疫情 显担当
战疫情 奋力前行 复工复产 再续新篇(一)
疫情中的我
疫情期在家带娃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