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青
(福建武夷学院后勤处,福建 武夷山354300)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高校师生对后勤服务的要求也日渐多元化和精细化。这就要求高校必须努力提升自身的管理服务水平,以满足师生对美好生活的需要。相较重点院校而言,地方本科院校后勤文化建设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显得比较薄弱。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1]文化自信对于国家和民族极为重要,对于单位和部门而言也同样重要,对于以文化为命脉的高校而言更是如此。作为地方高校的重要组成部门,后勤部门的文化自信则有着更为深远的意义。所以,探讨地方本科院校后勤文化建设的努力方向,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长期以来,受各种主客观因素影响,地方本科院校后勤人员不同程度的存在“自卑”尤其是“文化自卑”心态。其原因大致有两个方面:其一,从客观因素来讲,高校的中心工作是教书育人和科学研究,这使得人们往往把关注点聚焦在教学、科研、人事等部门,而仅仅把后勤部门当作教辅部门,有意无意地不把后勤部门和后勤人员“当回事”。长此以往,人们很容易形成后勤部门“没文化”或者“文化低”的印象和看法。这种情况在高校尤其是在地方本科院校比较明显,这就导致校内和校外、领导和干事、老师和学生等不同群体人员对后勤部门的看法尤其是在“文化方面”的印象比较一致。其二,从主观因素来讲,后勤部门由于服务保障的需要,人员构成往往比较多元,既有领导干部也有一线技术人员,既有从事管理岗位的一般干部,也有从事水电维修、绿化养护等技术操作的工人。这是工作性质决定的,即后勤部门汇集的人员客观上要求“多元化”,这样的人员队伍相较校内其他部门往往显得“文化水平”不高。如果从学历高低来看“文化水平”高低,那么后勤人员确实是“文化水平”不高,与教研部门博士生、研究生扎堆形成鲜明对比。这种情况就很容易让后勤人陷入“自卑”境况,即别人认为后勤人“没文化”或“文化低”,后勤人自己也认为自己“没文化”或“文化低”。当后勤人自己因为主客观因素也这样认为时,时间一长很容易形成“文化自卑”心态。
吉林大学孙正聿教授在毕业典礼上说,当别人不把我们当回事的时候,我们自己一定要把自己当回事,不然我们永远也成不了事。[2]这句勉励的话也同样适用于后勤人,如果想要有所作为,后勤人就一定要抛弃“文化自卑”心态,树立起文化自信的信心。换个角度看,后勤人虽然学历可能偏低,但是综合素质不一定低;虽然没有直接上讲台执教,但是通过服务却可以行不言之教。这里笔者只需要提一下广为流传的高校后勤工作宗旨就可以说明问题。“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是高校后勤工作的宗旨,也是对后勤“育人”功能的精彩表达,更是对后勤作用重要性的凸显。所以,高校尤其是地方本科院校的后勤人一定要超越“文化自卑”,坚定后勤“文化自信”。只有这样,才可能在“文化自信”的基础上追求卓越,不断提升后勤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后勤人坚定文化自信有两重意义:一方面,坚定文化自信是摆脱“文化自卑”心态的需要。走出“自卑”的最好方式就是“自信”。工作只有姹紫嫣红之别,从来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同样是在高校工作,不论是教学科研,还是后勤保障,都是服务学生成长成才的。所不同的是,教学科研的服务方式和效果可能更为直接,后勤保障服务学生的方式则是潜移默化的。所以,后勤人大可不必“自卑”。文化心态和人的学历有一定的联系,但不能绝对化。学历高不一定文化素养高,知识多不一定文化贡献大。后勤人自己一定要看得起自己,通过“自信”赢得“他信”。另一方面,坚定文化自信是肯定自我价值的需要。后勤工作涉及师生的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后勤人的服务质量和态度直接影响着学校的运行和秩序。后勤工作就像空气一样,平时可能不觉得重要,但是却一刻也不能少。就此而言,后勤服务在高校工作中是极为重要的,后勤人在文化知识素养提升上有时间、有能力能够提升自己的文化知识和素养。所以,后勤人坚定文化自信也是对自我价值的肯定。当然,坚定自信可以摆脱“自卑”,同时也要谨防陷入“自负”的窠臼。也就是说,后勤人要走出“自卑”,但不能走向另外一个极端——“自负”,并且要在文化自信的指引下,不断调整的文化心态,努力建构后勤人自己的文化知识体系和独特的后勤文化体系。
坚定文化自信的目标要求后勤人必须努力挖掘文化资源,以优秀的文化资源涵养建设后勤文化。现代著名社会文化学家陈序经说:“文化固是人类所独有的东西,但是文化的发生与发展,必赖于人类的努力去创造。假使人类而专靠着天然的生产以维持其生活,不愿努力去改造环境,则文化绝不会发生与发展。所以,文化的产生与其发展的程度如何,是与人类能否努力及其努力的程度如何成为正比例。”[3]这告诉我们,后勤人要坚定文化自信,必须积极主动地挖掘文化资源,改变文化心态,构建后勤文化。
首先,要汲取社会主义文化资源。后勤部门作为高校的有机组成部门,一定要保持政治意识,积极主动贯彻落实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政策,在社会主义文化的指引下建设自身的后勤文化。也就是说,后勤人在挖掘资源构建后勤文化的时候,首先要从社会主义文化资源中汲取营养。其一,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于指导后勤文化建设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后勤人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对待文化建构问题。其二,要善于吸收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关于文化的重要资源。如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经典作家的文化思想,毛泽东对传统文化的灵活运用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自信的有关思想,这些都是后勤人建设自己文化的宝贵资源。其三,要善于运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成果。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已经取得了比较丰硕的成果,如何把这些成果有机地融入到地方高校后勤文化的建设中,是后勤人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如,借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成果,把“敬业”思想融入后勤文化建设,打造后勤人的“敬业”文化等。
第二,要充分挖掘利用传统文化资源。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习近平总书记说:“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4]这告诉我们,后勤人要善于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用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现时代的地方高校后勤文化。如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及的中华传统文化中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优秀思想,都具有极强的时代价值。作为新时代的高校后勤人,一定要善于挖掘传统文化中与自身文化建设有关的文化资源,在深刻理解和科学阐发的基础上推动其有机融入当代后勤文化建设。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囿于时代条件差别,很多传统文化思想不能“拿来就用”,而是要推动其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如讲仁爱的思想,这对当代后勤人有着很重要的价值,如果每个后勤人都能秉持“仁爱之心”做工作,彰显后勤对学生的人文关怀,这必然有利于后勤文化的建构。再如“守诚信”的思想,这对处于市场经济时代的人而言尤为重要,后勤人如果能秉持“诚信”理念开展服务管理工作,自然能以“诚信”之行为赢得师生的“信任”,而且还可能会对学生的“诚信教育”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第三,要善于运用地方本科院校所在地的地方文化资源。地方本科院校后勤文化建设在坚持社会主义文化旨向、挖掘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基础上,还应注重运用地方文化资源。比较而言,社会主义文化资源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是国内所有高校后勤文化建设都可以挖掘运用的资源,具有一定的普适性。地方文化资源则是地方本科院校后勤文化建设的独特资源,具有一定的地域性。在某种意义上说,要构建地域特色鲜明的地方本科院校后勤文化,必须在“地方文化资源”上下功夫。以福建省为例,莆田学院后勤文化建设可以挖掘妈祖文化资源,龙岩学院后勤文化建设可以挖掘红色文化资源,武夷学院后勤文化建设可以挖掘朱子文化资源和茶文化资源等,使地方文化进入后勤人办公场所及其心脑,再进而延伸到整个学校的地方文化营建,促进地方高校特色文化体系建设。有学者认为,“茶文化中的‘合’的思想在高校后勤管理中的运用,能够持续提高高校后勤管理的科学有效性,并且改善高校后勤管理的综合机制,形成性相应的管理体系,最终优化整体的管理效果,为管理人员提供必要的管理基础和实践形式。”[5]当然,至于如何挖掘运用地方文化资源,不仅是一个理论命题,更是一个实践命题,需要地方高校立足自身实际予以谋划实施。
地方本科院校后勤在坚定文化自信、挖掘文化资源的基础上,还需要在日常工作中磨练探索出后勤文化建设体系。任何一种文化的形成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都是在长期工作实践中逐步建立起来的。对于地方本科院校而言,首先要通过坚定文化自信调整好心态,其次要通过充分挖掘资源明确方向,最后则是要通过长期不懈的工作实践凝练出自己的文化品牌。后勤人的精气神、工作态度、思维方式、服务质量都直接或间接地体现着后勤文化并表征着后勤文化品牌。就此而言,地方本科院校建设后勤文化,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其一,在校园建设中打造后勤文化。地方高校后勤部门承担着建设校园的重任,可以把地方文化资源融入到校园建设之中,包括校园布局、楼宇命名、小品景观等诸多方面。以武夷学院为例,可以在楼栋庭院、校园道路合适地段设置一批能够体现闽北传统文化、朱子理学、世界遗产、民俗文化和现代师生精神风貌的文化景观工程,如程门立雪群雕、大红袍制作技艺群雕、柳永雕塑、青春的风采、师生现代雕塑、孺子牛铜雕、明月湖木栈道、荷花谷等,全面提升校园景观的文化内涵,打造自然与文化、历史与现代相结合的美丽校园。与此同时,后勤部门在本单位办公场所布置时,也要适当地将上述文化资源有机融入进去,通过潜移默化的作用影响后勤人的言行举止,在日积月累中形成后勤人特有的文化风格,进而成为塑造全校文化品牌的重要举措。
其二,在追求进步中推动后勤文化。后勤工作不同于教学科研,后勤文化也不同于其他机关处室的文化。在新时代,后勤人一定要有追求进步的意识,努力形成拼搏奋斗的文化。一要“敢担当”。这是后勤人激扬斗志、凝心聚力、干事创业的一项极为重要的基本素质。在繁重的工作任务面前,不回避、不推诿、不扯皮,主动请缨、勇挑重担。二要“重落实”。实干是顶一万句的真理。全体干部职工要把推动发展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多干实事,多做好事,不耍嘴皮子,不搞花架子。后勤工作是小事、是杂事、是琐事、是烦心事,但却是全校师生生活中最息息相关的“大事”,要多为师生做好事,干实事,解烦事,为学校正常运转提供坚实保障。三要“求创新”。工作推进虽艰难,但人是活的,要创新思路、创新举措,争出创新之策,争做创新之事,努力开创各项工作创新发展新局面。四要“优服务”,坚持眼睛向下看,身子往下沉,要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效率、把握服务重点,当好发展的服务员,努力提高后勤保障水平。五要“尚廉洁”,这是党员干部必须具备的政治品德,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基本要求。在新的发展时期,全体干部职工要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党性修养锻炼,始终做到政治上清醒,经济上清楚,生活上清白,从思想上牢筑拒腐防变的防线,争做廉洁自律、严格要求的表率。
其三,在业务工作中淬炼后勤文化,用后勤文化带动工作提升。牢固树立“三服务、三育人”的服务宗旨,立足岗位,进一步落实以师生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化宗旨意识,围绕广大师生的需求和关切,立足岗位,有针对性地做好服务工作,为广大师生提供更温暖、更贴心的服务。作为高校后勤部门,在服务教学、科研,服务师生的工作中,以全心全意为师生服务为宗旨,强化服务意识,完善服务机制,把握服务重点,创新服务方式。制定文明服务承诺,并认真实行“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遵循“日清日结、周清周结”的原则,实行限时办结制度。设立24小时服务投诉电话、微信服务平台、意见信箱等,接受师生对服务质量满意度的监督与投诉。对师生反映的服务质量等问题,做到来信有回复,来电有回音。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积极探索提升后勤服务质量的新方式、新方法。积极开展“三创工作”:即创建放心食堂,保障学生饮食安全;创建文明宿舍,营造和谐育人环境;创建绿色生态校园,拓展绿色人文空间。总之,要坚持在日常业务工作中淬炼后勤文化,坚持人人参与,坚持久久为功。
马克思说:“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6]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强调实干兴邦。所以,地方本科院校后勤文化建设不仅需要进行理论分析,更需要在实践中扎实推进;不仅需要先进文化理念引领,更需要在日常工作中淬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