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媒体作为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参与者与推动者,在新冠肺炎疫情前释放出巨大能量。行业媒体作为新闻媒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立足行业、面向社会讲述行业内的战“疫”故事,为大众提供专业、权威的行业信息,面对疫情助力国家治理。本文以中检报业旗下各平台1月23日至3月15日的爆款作品为例,分析检察类媒体在此次疫情中的表现,探讨在重大疫情期间行业类媒体如何提升国家治理效力。
在疫情期间,中检报业迅速调整报道节奏,挖掘检察行业与疫情的契合点,主要从三个方面展开疫情报道:疫情期间检察系统内如何开展日常工作;检察系统对外形象宣传报道;面向大众的普法服务。中检报业旗下网站、微博、微信、抖音等传播矩阵推出百余件爆款作品,八十余篇优秀报道被中央网信办指令全网转发,极大地提升了社会影响力。通过分析,可以发现这些优秀战“疫”报道作品呈现以下特点:
立足检察系统,披文入情。行业媒体的特点和优势在于其丰富的行业资源,在此次疫情报道中,中检报业不提供重复的信息碎片,未对医护、患者群体做一般性见闻报道,而是立足“检察”两字,展现战“疫”工作与检察系统相关的温情故事。一是展现检察系统内部防疫工作,如《最高检检察长进门量体温,保安大哥神回复亮了!》,凸显出检察系统内部防疫工作的严格;二是从小人物入手,通过奋战在抗疫一线的检察干警及其家属的感人事迹,来展现各地检察机关抗击疫情的积极作为,如《“疫”线告白:你是人民的铠甲,却也是我的软肋》,图文并茂地展现检察人员与医护人员结合这类家庭的亲情故事。
权威解读政策,以法为基。疫情期间中检报业各新媒体平台近一半的爆款作品涉及与疫情相关的法律、案件解读,从政策到个案,从理论到实践,全方位、多细节地承担起疫情法律知识科普。一是解读相关政策法规,及时传递最新法治动态。比如《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决定〉全文来了》,将最新规定及时普及大众。二是解读疫情期间违法行为,普及法律知识。在疫情初期,各平台就发表多篇文章,如《确诊了还去坐公交?明知是野味还买来吃?注意!这些行为可能都是犯罪》《向路人吐口水、涂抹电梯按键……这些行为如何认定?》,对疫情中卖假口罩、拒绝隔离等行为进行法律风险普及。三是面向大众,提供法律咨询。除了发布多种形式的普法作品,正义网还于2月8日推出法律答“疫”平台,提供疫情防控相关法律咨询服务。
聚焦热点问题,敢于为先。中检报业聚焦疫情中出现的热点、难点问题,在事实准确、观点正确的基础上,做到第一时间发声。2月26日下午,北京市疾控中心回应黄某进京事件后,当晚19 时31 分,检察日报正义网公众号便推出《武汉确诊患者何以一路绿灯回到北京社区?》,发挥媒体监督功能,站在公众的立场上,对该事件中的不合理之处提出疑问,成为“正义锐评”栏目开办以来首件10 万+作品。《没回过湖北的湖北人,隔离他们凭啥?》,对一刀切隔离湖北人的现象进行批判,指出“需要隔离的是病毒,而不是湖北人”,在正义网各新媒体账号上总阅读数达到521 万,并入选腾讯新闻3月6日公布“TOP 计划 双周优质内容”榜单,提升了中检报业的影响力。
行业媒体专注于某一行业内的信息传播,具有受众范围窄、传播门槛高等特点。在重大疫情下,行业媒体受到的某一方面的关注会陡然增加,面向全社会提供行业疫情通报和服务就会面临诸多挑战。
受众面更为广泛。中检报业的日常受众多为公检法系统人员及相关行业读者,在全民战“疫”的情形下,普通大众的法律需求增加,检察类媒体需要面向全社会传播,其原有报道方式、表达话语受到挑战。疫情发生后,中检报业充分利用旗下多个新媒体平台第一时间推出抗击疫情专题报道。同时,报道转向疫情中事关人民根本利益的问题,并用多种形式实现优质内容,吸引行业外受众。中检报业及时洞察疫情中的假口罩、高价防疫物品等乱象,采用百姓易于接受的漫画、动漫、H5、表情包等多形式作品细致入微地阐释其危害。如H5 作品《2020 依法战“疫”统一考试(全国卷)》,以互动的方式进行防疫科普。在重大疫情下,检察类媒体只有面向全平台受众,尤其是获得行业外受众的认可,才能在舆论场中发挥更大作用。
公众情绪更为复杂。随着自媒体力量凸显,重大疫情中的舆论信息流更迭越发迅速,谣言易生,舆论场混乱,公众情绪构成更为复杂。一方面,大众对行业媒体报道的及时性要求更高,各行业报要及时回应相关行业信息,避免谣言产生和扩散;另一方面,在与自媒体的竞争中,行业报要挖掘自身独有内容,用内容的独特性和权威性弥补时效性的欠缺,放大行业媒体声量,正向疏导情绪。如正义网抖音号发布的《检察官提审涉嫌销售伪劣口罩嫌疑人》,发掘提审现场这一独家资源,展现对医护人员的担忧,法律正义与温情并存,创下检察题材短视频传播新纪录。行业类媒体密切关注舆论场中的争论点,随时回应社会关切,从而对敏感的公众情绪产生积极影响。
推动社会进程更为迫切。随着疫情严重,更多负面信息披露,尤其需要以建设性新闻的实践理念来促进社会问题的解决,理性引导社会情绪。建设性新闻试图通过引入积极心理学的跨学科视角,探索如何从曝光揭丑、放大反常和冲突,转变为发掘新闻事件的积极意义和强化解决问题的报道导向。①中检报业尝试以建设性新闻去报道疫情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如《探索野生动物保护公益诉讼,做好重大疫情防控源头治理》,承认现存问题,体现冲突与归责,以解决问题为归宿,积极邀请相关专家提供立法和司法建议。建设性新闻报道需防止泛泛而谈,后续乏力,在重大公共危机事件中,媒体仍需持续跟进报道,减少两极分化,重新将新闻业作为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引擎。
当前国内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战取得阶段性重要成果,充分体现了新闻媒体在疫情治理中的价值。通过此次疫情大考,需要思考行业媒体如何构建参与国家治理的长效机制。
加强媒体行业监督,提升抗风险意识。各行业中百姓的难点是国家治理的起点,行业媒体要加强行业监督,对行业存在的问题及时披露,增强社会风险评估能力,成为政府抗风险的警钟。此次疫情,媒体若能对野生动物非法交易合理监管,或在疫情初期形成风险预警,或能一定程度上减少损失。法律作为社会的底线,是各行各业进行监督的基础,尤其是法治类媒体要以法为预警红线,提升监督的长效实施。同时行业媒体要积极充当公众情绪的调节器,信息透明化,对百姓难点问题的治理成果充分进行正能量报道,共建社会自信。
发挥媒体复合功能,服务平台常态化。行业媒体服务领域应更为宽广,体现出更多的复合功能。行业媒体聚焦专业领域,具备向行业和社会提供专业服务的能力,理应成为行业公共服务平台。不是每个人都关注法律宣传,但每个人都会有法律需求。疫情期间正义网推出互联网疫情防控法律咨询平台——法律答“疫”平台,适时满足了特殊时期百姓的法律需求,也聚合了一大批忠实用户,拓展了检察类媒体的用户资源。各行业媒体要立足民意民生、创新服务模式满足大众的各种需求,使行业媒体成为辅助政府职能实现的公共服务机构,在社会治理的各个方面发挥作用。
注重建设性新闻报道,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我国社会发展迅速,各种矛盾相继凸显,行业媒体要以建设性的报道来深度参与国家治理,提供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的方案,促进积极的公民参与。一方面行业媒体要直面现存问题,发掘事件的积极意义,情感动员与解决方案两手抓,获取公众认同,推动各行业和公众有效参与社会治理。如《遇到卖假口罩、卖野味怎么办?这是我看过最好的解决办法!》一文,以“对国家做贡献”来获取公众情感支持,群策群力来治理疫情中的违法乱象。同时,行业媒体要把握行业走向,对可能出现的潜在风险提出具有前瞻性的报道,邀请引导专家、公众讨论,从而切实落实行业问题的治理。
打造媒体智库,推动社会进程。相较政府智库和高校智库,媒体智库最大的优势是了解基层、贴近实践,自备强力传播平台,具有丰富传播经验,可以通过有效传播,提升智库产品知名度,扩大智库成果影响力。②行业媒体深耕专业领域多年,拥有丰富的行业资源,可利用自身的品牌力量,通过专家座谈、行业峰会、访谈报道等组建专业智库团队,为行业治理提供智力支持。中检报业可汇集全国公检法系统的专业人士,对司法理论与实践中的问题建言献策。同时,行业媒体要连接公众,在民众情绪和政策制定中做双向沟通。如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的决定,对田鸡、竹鼠等存有争议的种类,检察类媒体可广泛收集意见,为尽快补充、明确野生动物禁食名单提供支撑,让野生动物非法交易的治理更符合民意。
在重大公共事件的报道中,行业媒体固然面临许多挑战,但通过实践创新,在参与社会治理方面仍大有作为。以中检报业为代表的行业类媒体,在此次疫情中涌现出一批优秀作品,普及防疫知识,促进公众参与防疫治理。作为国家治理多元化主体之一,行业媒体要全面提升监督能力,以建设性报道理念关注行业中的难点,转变媒体功能,打造服务平台,使媒体成为政府与公众之间的转换器,更好、更深地参与国家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