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答“疫”平台:网聚法律的力量

2020-02-25 19:36
法治新闻传播 2020年2期
关键词:志愿者微信法律

2020 年初,因为新冠肺炎疫情,一切像被突然按下了暂停键。面对被迫“宅”在家里隔离的新情况,一些新问题也渐渐出现:工资怎么发?房租怎么缴?小区不让进怎么办?……网上充斥着大量网友的提问,回答却屈指可数。如何为老百姓解“疫”答惑、排忧解难,提供及时有效的法律服务?

为解民所需,2 月8 日,正义网在检察日报社的指导下,推出了首个互联网疫情防控法律咨询平台——法律答“疫”平台,当日,上线消息得到了人民网、新华网等中央媒体的转发。该平台创新采用线上问答模式,700 余名全国各界法律工作者实时对网友提问作出解答。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跑出了部委规章发布3小时即有解答的“正义网速度”。

截至3月16日,法律答“疫”平台已解答网友疑问242个,正义网新媒体各平台发布相关稿件超700 篇,总阅读量突破1000 万。正义网官方微博带话题“法律答‘疫’”共发布相关微博近百条,相关微博话题阅读量达957.6万,相关讨论4361条。

只争朝夕 凝聚强大团队合力

2 月7 日,正义网编辑部接到要尽快制作并上线法律答“疫”平台的任务,2 月8日晚8点左右,平台成功上线运行。一个从一无所有开始“打拼”的平台,是如何做到仅在20个小时内变得“血肉丰盈”?

所有的努力来自于答“疫”平台上线小组。小组最初只有5 位成员,包括2 位美编、1 位技术人员、3 位编辑。从接到通知的那一刻起,团队就开始多线程推进工作,由两位编辑画版、征集志愿者、收集网友提问、后台建栏目加文章,同时与美编、技术沟通版面效果等问题。团队成员也纷纷通过微信、抖音等各种途径自发转载志愿者招募信息。

横在团队面前的第一座大山,是沟通难度的加大。因疫情防控需求,团队成员均为远程线上办公,为保证沟通效率,电话会议基本未断线。2 月7 日深夜接近零点时,团队的电话会议还在开着,在大家争分夺秒的坚持下,答“疫”平台版面初步定型,邮箱也在短短半天时间内收到百余名志愿者报名,为第二天的工作打好了基调。虽然大家都相隔甚远,但是心却紧紧相贴,团队士气高涨,工作热情空前绝后。

团队遇到的第二个难关,是时间紧任务重的境况下,所有信息均需要编辑手动采集、整理和添加。邮箱中的志愿者报名信息,既要妥善备案保管,又要添加微信好友便于志愿者解答网友提问,还要在前台进行志愿者个人信息公示。2 月8 日当天,一名编辑组建了正义网法律答“疫”平台公益志愿者微信群,备案、添加志愿者百余人,相当于5分钟添加一个人;同时还整理网友提问并一对一联系志愿者进行答复并审核。

自古成功易、守功难,如何确保平台有效运作,也面临极大挑战。平台上线后,另有两名编辑加入了团队,在日常完成各类宣传报道任务的同时,主动加班加点工作以确保平台平稳运行。团队开始了为期一月周末无休、每天连续16 小时以上的工作,队员因此把小组戏称为答“疫”平台防猝死小组。在这段时光中,一名编辑长期带病坚持,而另一名编辑因作息不规律患了胃痛的毛病。即使这样,两名编辑坚持轻伤不下火线,整个团队相互扶持、相互鼓励,拧成一股绳,力往一处使,无一人“掉线”。

平台上线当日,正义网新媒体同时在官方微信发布《法律答“疫”来啦! 互联网疫情防控法律咨询平台上线》一文,随后为适应网友新媒体使用习惯,正义网编辑部与正义网新媒体编辑部携手制作并运行法律答“疫”平台微信版,以促使传播效果最大化。网站与新媒体平台同频共振,打响了法律答“疫”这一栏目品牌。

集思广益 借助外脑建立疫时法库

法律答“疫”平台上线后,各界法律工作者积极报名响应,志愿者人数一周内激增至400多人。与庞大的志愿者团队相比,网友每日所提问题数量明显无法做到合理分配。“我想为疫情防控尽一点微薄之力”“网友提问可以尽管安排给我”……这样的话,编辑一天会收到无数条,如果不能对问题进行合理分配、对志愿者进行有效引导,那么轻则之前的努力前功尽弃,重则失去平台公信力。

如何平衡协调各方,管理好庞大的志愿者队伍?团队成员经过无数次协商、推翻、再协商的努力后,探索出了一套完整的管理模式。首先知人善用,让平时沟通能力最强的编辑接手志愿者微信群,与每个志愿者建立良性互动关系;其次制定详细规则,并进行公告,为最大程度调动志愿者积极性与保持黏性,探索推出每日两次定时抢题的趣味答题规则,并确保3小时内有答案反馈;此外,为保证答题公平性,提倡一日内再次抢到题目的志愿者让与他人,对于未拉入群聊的百人志愿者团体,则每日单独“加餐”。在非答题时间,编辑也会将涉及疫情相关的法律争议新闻随时发在群里供志愿者们学习探讨。

法律答“疫”平台的法律专业志愿者团队由检察官、法官、法学专家、律师等法律专业人士组成,一人回答问题只代表一个面,客观性不足。为真正解决网友疑问,提供全方位的法律指导,编辑在广泛咨询志愿者意见后,采用两名志愿者共答一题的模式。在此模式下,不同行业的志愿者从不同角度进行问题解答,既有效服务了提问者,又间接促进了志愿者之间的业务交流,更为编辑审核提供了借鉴,可谓“一箭三雕”。

法律问题的审核对编辑的法律素养有着极高的要求,数量庞大的志愿者回复中,法律观点与条文的审核常常令编辑力不从心。为保障专业性,正义网编辑部在严格落实三审三校机制的同时,充分运用外脑,由所有志愿者共同建立了疫时法库,把平时网友提问中最常涉及的法律法规及部委规章等全部归纳在一起,便于志愿者们参照和引用,也省去了编辑逐条查找回复中引用法律法规是否正确的时间。法律答“疫”志愿者队伍的建立,为正义网今后工作开展提供了专业的外脑智库。

以法为教 让法律真正走进老百姓心中

在老百姓看来,法律是冰冷刻板的,是只可远观甚至只能仰望的。平台上线后编辑发现,80%的网友提问都是涉及劳务、隔离、房租等与本人密切相关的日常生活纠纷,提问者言语间充满了火气和急切。编辑认为,解答问题和安抚情绪同样重要。对此,编辑很快与志愿者团队取得共识,志愿者在回答网友提问时不仅提供了有效的建议,还劝慰网友放松心情。一名提问者对编辑表示,他在“老师们”的回复中切实感受到了关怀和法律的温度。

如何让每一个老百姓都相信法律,愿意依法办事,敢于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提升法律在老百信心中的“真实感”和“存在感”?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为网友答疑释惑并进行普法“宣传”就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基于上述考虑,正义网编辑部、正义网新媒体每日都会实时发布网友提问和志愿者回复,将有代表性的问答进行重点推荐和展示,“两微一端”也同步更新,并对一些网友关注度高的问题进行整合,集中“扎堆”普法。

比如,正义网官方微博在“法律答‘疫’”微博话题页,每日会选取和普通网友生活、工作息息相关的内容进行置顶推荐。同时,广大网友在评论区进行相关问题的讨论,更可以给有疑问的网友以实际操作上的建议。截至3 月16 日,“法律答‘疫’”相关微博话题阅读量已达957.6万,相关讨论4361条。

微信端同样成绩喜人。检察日报正义网微信公众号文章《【法律答“疫”】村委会擅自封路合法吗?》阅读量达1.3万。有网友留言:科学管控!积极防控!起到了良好的法律宣传效果。此外,还在正义网今日头条、网易新闻等各个新闻客户端账号上共发布相关文章534篇。“两微一端”的相关文章总阅读量达1176.9万。

调查发现,法律答“疫”平台中的很多法律热点问题一经刊发,就被新浪、腾讯新闻、知乎等商业媒体纷纷转发推荐,其中热点问题如《企业要求复工,员工被感染算工伤吗?》被人民日报新媒体转发推送,受到了中央媒体的肯定与支持。

一个老百姓有了困难,法律及时伸出援助之手,给予帮助和力量,同时进行广泛传播,会使很多百姓受益,对法治教育的普及形成了有效的补充。但成就不仅于此。法律答“疫”平台的成功,也为今后积极探索网络新媒体融合互动新模式提供了宝贵经验。

猜你喜欢
志愿者微信法律
志愿者
我是志愿者
法律解释与自然法
为志愿者加油
我是小小志愿者
微信
让人死亡的法律
“互助献血”质疑声背后的法律困惑
微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