域外被遗忘权对我国被执行人失信记录的启示

2020-02-25 03:44:44葛成林
法制与经济 2020年2期
关键词:数据保护被执行人保护法

葛成林

(常州大学,江苏 常州213016)

被遗忘权是当前我国法学界共同关注的话题,主要针对公民的个人信息、隐私等问题提出的法律制度,其目的明确保护公民的合法权利,而失信被执行人信息公开制度是以公开失信被执行人个人信息为基础,让失信被执行人积极完成法定责任。当前失信被执行人依法完成相关判决,其个人信息无法及时从网络空间中删除,个人信息、隐私安全得不到保证,会对失信被执行人的生活造成困扰。本文通过对国外被遗忘权制度的比较分析,从中获得被遗忘权的相关启示,以此完善我国被遗忘权制度的构建。

一、被遗忘权的概念界定

被遗忘权是指任何公民可以在其数据不再需要时提出删除要求,欧盟在1995年相关数据保护中提出了被遗忘权的概念。被遗忘权制度的产生引起了国内外激烈的争论,大数据之父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在其著作《删除:大数据取舍之道》中详细阐述了伴随着信息存储技术的高速发展,[1]许多年幼无知时所犯下的错误被曝光,许多没有保存意义的信息亦不值得被储存,这些信息的永久性记录与曝光会给人们带来诸多生活上的困扰。而互联网之父蒂姆伯纳斯李持反对意见,他从言论自由的角度论述被遗忘权的不合理性,认为如果信息可以随意被删除,那么会影响言论自由的发展。在我国,针对被遗忘权制度也存在争议,杨立新教授在其文章中肯定了建立被遗忘权的积极意义,并从各个角度来论述被遗忘权在我国立法的可行性,对我国被遗忘权的立法有积极乐观的态度。而邵国松教授认为在我国建立被遗忘权制度会对公民的言论自由产生影响,会阻碍我国言论自由的发展。

从国内外学者对被遗忘权的争论来看,反对者认为被遗忘权制度影响公民的言论自由,支持者认为在大数据时代的今天,保护个人信息安全极其重要,被遗忘权制度适应时代潮流。笔者认为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将个人信息记录留存在网络中,公民的个人隐私信息安全受到威胁,其严重影响公民的正常生活,公民的个人信息理应受到被遗忘权的保护,失信被执行人的失信记录也同样如此,以免失信被执行人的个人信息被利用,权利受到侵害。

二、欧盟、美国被遗忘权的发展与比较

(一)欧盟被遗忘权的发展

欧盟对被遗忘权的确立,借鉴法国信息保护法,规定罪犯在服刑期满之后,有权要求媒体不得公开其过往的犯罪行为及服刑情况。随后英国和荷兰等国家也相继颁布了《数据保护法》,其核心内容为公民拥有删除个人信息的权利。[2]在20世纪末,欧盟出台了《欧洲数据保护指令》规定了公民拥有对于一些不合时宜的个人信息删除权利,表明欧洲各国对个人信息的保护极大的重视。[3]2012年,欧盟颁布了《一般数据保护条例》专门设立了“被遗忘权及删除权”(第17条),明确表明信息主体,尤其是未成年人,拥有要求数据控制者删除个人相关信息的权利,显示出被遗忘权制度的日趋成熟。[4]直到欧盟对“谷歌冈萨雷斯案”给予明确的判决结果,被遗忘权在司法实践中得到了支持,表明欧盟对被遗忘权作为一项民事权利得到了认可。[5]2016年4月,欧盟正式投票通过了《一般数据保护条例》,这标志被遗忘权在欧洲的确立。

(二)美国被遗忘权的发展

美国与欧盟对于被遗忘权的发展有着明显的差异,美国主要针对的是注重公民的言论自由,而欧盟注重保护公民的个人信息安全。美国一些专家学者对被遗忘权持否定态度,认为其会损害部分公民的言论自由,导致言论自由与个人信息、隐私等价值利益冲突。另一部分专家学者从隐私权角度出发认为美国应该引入被遗忘权,在当前大数据急速发展下,个人信息、隐私得不到保护,美国个人信息泄露严重,隐私范围与隐私方面得不到平衡,引入被遗忘权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美国法律中存在的价值冲突。直到2013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州通过了第568号法案,又称“橡皮擦法案”,被遗忘权在美国取得发展。该法案涉及的权利主体多为不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人,明确未成年人有权要求网络公司对自己在互联网上发布和保留的个人信息数据执行删除操作,该法案的宗旨在于防止未成年人因为思想不成熟而在网络上留下对未来发展可能产生负面影响的信息数据。[6]这就类似于给未成年人提供了一个可擦去其上网痕迹的橡皮擦。“橡皮擦法案”在美国的确立,标志着美国承认个人信息保护的重要性,间接接受被遗忘权的引入,为美国相关立法奠定了基础。

(三)欧盟与美国被遗忘权制度的比较

欧盟从提出到确立被遗忘权,逐渐对相关个人信息保护法加以完善,理论基础较为完整,从而最终形成被遗忘权,而美国虽然在加利福尼亚州确立了“橡皮擦法案”,其是对欧盟的被遗忘权的借鉴,与此同时,美国过度强调公民言论自由与个人信息保护存在利益冲突,美国并没有完善被遗忘权制度。欧盟提出的被遗忘权明确了信息主体,特别强调了对未成年人个人信息保护,拥有要求数据控制者删除个人相关信息的权利。美国的“橡皮擦法案”其保护主体就是未成年人,对未成年人在网上发布的个人信息及隐私,其有权要求数据控制者将其删除。[7]由此可以看出,欧盟的“谷歌冈萨雷斯”和美国的“橡皮擦法案”都对未成年人个人信息重点保护,但欧盟的被遗忘权对侵权主体保护范围更大,被遗忘权制度更加完备。[8]

综上所述,欧盟的被遗忘权注重的是个人隐私信息安全的保护,美国对被使遗忘权没有完备的立法,但是其加利福尼亚州确立“橡皮擦法案”也是以保护未成年人个人隐私信息为基础,个人隐私信息是保证公民名誉不受侵害的前提。所以笔者认为失信被执行失信记录应该受到法律保护,保证失信被执行人的失信记录等个人信息得到及时删除,不被恶意转载、复制或利用。

三、欧盟、美国被遗忘权对我国被遗忘权的启示

欧盟、美国在文化、制度以及立法渊源方面与我国都不同,然而信息共享全面发展,信息技术所带来的问题让各国提出相应措施,虽然欧盟和美国对被遗忘权是截然相反的态度,但是对我国的被遗忘权的构建依然有启示作用,主要在以下几点。

(一)建立个人信息保护法

我国作为人口大国,在互联网等新型信息技术的推动下,已经拥有占世界整体比重最多的网民,互联网的发展互联互通,个人信息泄露、滥用严重,个人信息安全严重保护不足,使得人们对信息的遗忘变成一个棘手的难题,人们对遗忘有越来越多的诉求。被遗忘权理论是在保护个人信息安全的基础上确立的,而我国当前对于个人信息保护法没有明确规定,仍在制订当中,因而从保护个人信息安全的角度分析,如果在我国建立被遗忘权制度,就要对个人信息等相关法律加以完善,借鉴西方相关立法经验,为被遗忘权的立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注重保护未成年人个人信息

“橡皮擦法案”其主要是针对未成年在互联网上个人信息的保护,其注重的是保护未成年人的权益。在大数据时代,信息技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留下深深的烙印,尤其是未成年可能遭受各种社交软件的侵蚀,使得这些并没有辨别能力的未成年人将自身相关的个人隐私信息传播到网络空间之中,互联网可能留下他们永久的印记,使他们活在过去的阴影里。因此,本文认为我国对被遗忘权的完善立法,需要借鉴美国“橡皮擦法案“的立法经验,不应照搬照抄,应制订出适合我国实际情况的被遗忘权,确保个人信息安全。

(三)适度扩大被遗忘权保护范围

对比欧盟和美国的被遗忘权,我国对被遗忘权的保护主体不能仅仅停留在对未成年人的保护之中,我们应该适度扩大被遗忘权的保护范围,对未成年人进行特殊保护,与此同时,兼顾成年人的个人隐私信息合法权益,针对其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公民有权要求其对自己的个人隐私信息进行删除,消除不良影响,加强公民对个人信息的控制。

综上所述,我国虽然对信息删除等方面有所涉及,但是并没有完备的个人信息保护法,我们构造被遗忘权的过程中要借鉴国内的立法经验,明确被遗忘权的保护范围,加快个人信息保护法的制订,保证公民的个人隐私信息得到法律的保护。

四、结语

在大数据时代,遗忘已经成为奢侈,记忆在网络空间已经成为常态,[9]网络空间存在的黑历史很难被遗忘,使人们难逃生活中的指指点点。失信被执行人失信记录就是需要借助被遗忘权的保护,来解决个人信息共享带来的问题。为了保护失信被执行人等合法权益,完善我国的基本法律,在不违背我国法律原则和人民利益的基础上,笔者建议在一定范围和内容上,创新使用“被遗忘权”,使“被遗忘权”既适合我国现阶段国情,又能使法律更加完善。“被遗忘权”不再使失信被执行人的失信记录和档案长时间地公开于众,避免社会舆论将人“一棒子打死”的观念先入为主。笔者希望通过本文的浅析,能对今后的法律事业尽微薄之力,本人能力有限,不足之处还请批评指正。

猜你喜欢
数据保护被执行人保护法
我国将加快制定耕地保护法
今日农业(2022年13期)2022-11-10 01:05:49
未成年人保护法 大幅修订亮点多
海峡姐妹(2020年11期)2021-01-18 06:16:24
“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 和 “限制高消费”有何区别
新传奇(2019年49期)2019-12-27 04:16:02
江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失信被执行人名单
中国信用(2019年4期)2019-04-24 03:28:20
聚众淫乱罪的保护法益及处罚限定
将协助执行人变更追加为被执行人的问题研究
最高法:未成年人不被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
人民周刊(2017年5期)2017-04-24 17:06:44
TPP生物药品数据保护条款研究
知识产权(2016年5期)2016-12-01 06:59:25
欧盟数据保护立法改革之发展趋势分析
欧盟《一般数据保护条例》新规则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