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编辑部
中医药事业传承已久,源远流长,距今已有数千年历史。在发展过程中一方面反映了我国历史、文化、自然资源等方面的特点,另一方面也是古代人民的智慧,是我国劳动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总结,为人类健康做出了巨大贡献,是中华民族璀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从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中医药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中医药改革发展取得显著成绩。党的十九大报告也提出,坚持中西医并重,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这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指明方向。我们作为中华民族的传承者,不能故步自封,墨守成规,抱残守缺,更应当深入挖掘中医药蕴含的精华,将传统医学发扬光大,努力实现其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中医药与现代健康理念相融相通,服务人类健康,助力全民健康。
由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实施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把健全中医药服务体系放在首位,分别从加强中医药服务机构建设、筑牢基层中医药服务阵地、以信息化支撑服务体系建设三方面提出了具体工作要求。在国务院中医药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日前印发的通知中,对《意见》重点任务进行了分工部署。将《意见》分解成125项重点任务,加快推进《意见》的落实。
近年,中医药事业进入新的发展时期,随着屠呦呦 “青蒿素”的发明,荣获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在各地掀起了“中医热”的风潮。她曾说过“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建立中国特色医疗卫生体系,补齐健康服务的短板,让人人享有健康,离不开传统的中医药。”[1]在抗击新冠病毒肺炎疫情中,中医药再次成为亮点,在第一时间拯救了中国,拯救了世界,挽救了无数人的生病。近几年,国家对中医药发展的重视和支持,地方政府对相关政策的积极响应,企业对中医药项目的青睐,使民众更重视中医药的养生健康。党和国家大力支持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是保民生、促发展,更是为全民健康保驾护航。
在逐步健全中医药服务体系过程中,地方政府贯彻《意见》实施并根据当地资源优势、历史文化、人民的需求,大力支持、推动和改进中医药事业发展,加强行业规范,加大监管力度,完善评价考核机制,提升医疗质量,对优质项目提供资金支持。同时,中医药信息化发展也迎来了难得的机遇,国家和地方政府加快建设中医药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体系,做好中医药健康医疗大数据开发应用的顶层设计,企业也开始倾向中医药数字技术研发及应用,中医药信息化发展迎来了难得的机遇。
河南省是中医药学的主要发祥地,中医药文化源远流长,河南省中医药的服务规模,处于国内领先,政府大力实施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充分发挥中医药大省的优势。2019年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中医院、洛阳市中医院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建设项目落地实施,省政府创建国家区域儿童、中医骨伤医疗中心稳步推进,12个国家区域中医(专科)诊疗中心建设项目全面启动,25个省级中医专科诊疗中心建设项目和培育项目进展顺利[2]。
在福建省,从四个方面进一步健全中医药服务体系。组织开展三级公立中医医院绩效考核,部署开展2019年中医医院评价工作,遴选新一批基层中医馆和精品中医馆开展建设,推动鼓励中医药服务提供的价格医保政策的出台。政府把对中医院的评价考核放在首位,提升中医医院的医疗质量,政府财政追加1000万元,遴选了109家基层中医馆作为2020年支持建设的项目,打造精品优质基层中医医馆,还将从已建好的基层中医馆中遴选19家精品中医馆进一步提升建设,并起到示范带动作用[3]。
山东省政府也在全力推动中医药强省建设,全省积极推进县域中医医共体建设,积极提升县级中医院医疗服务能力,积极推动中药制剂调剂使用[4]。
上海市人民政府日前发布《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意见提出,支持社会力量举办具有特色优势的中医医疗机构,鼓励连锁经营。以信息化支撑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发展互联网中医药服务。
近年来,我国中医药服务体系日益完善,全国绝大部分的基层医疗能够提供中医药诊疗服务。为了让越来越多的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看上中医,我国出台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等举措,为中医药服务“固本培元、壮筋续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底,全国已有98.5%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7.0%的乡镇卫生院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中医医疗服务体系逐渐建立健全,全国中医医疗机构增至6万多个,中医医疗机构床位超过120万张。
河南省在基层中医药服务建设方面,开展年度全省二级以上中医医院“双核心指标”考核评价,启动三级公立中医医院绩效考核,规范中医诊所备案管理;深化医改、健康扶贫等各项工作扎实推进,中医临床救治、队伍培养、科学研究能力稳步提升[2]。
江苏作为在中医药领域具有影响力的省份,近几年把重点放在人才培养、集成高效的科研平台、评价体系和机制,产业发展、注重管理体系的系统研究,促进持续健康发展。
山东省也在不断完善中医药人才的培养,加强院校教育内涵建设,继续实施中医药“三经传承”战略,启动全省第三批西学中培训。
宁夏通过人才队伍建设、推广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全区县级中医医院建设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打造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宁夏在基层医疗机构推广中医适宜技术,有利于缓解基层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为当地百姓提供更加便捷的健康服务。
陕西铜川将中医药产业作为转型发展的重要接续产业,通过加强基层中医服务能力,初步实现了全市中医药“六位一体”协调发展。政府多次组织基层中医医师,到重点大学和医院学习,提高中医医师的实操技术,更好地为群众服务。患者感慨不用跑远路,在家门口就有这么好的医疗条件和诊疗技术,这是当地群众最希望,也最期盼的[5]。
去年在深圳举办的第二届中国馆交会上,来自美国硅谷的人工智能中医诊所——问止中医,其创建的“人工智能联盟”,正是对中医诊所连锁经营加盟模式的创新。该联盟以“人工智能中医大脑”为纽带,通过多学科、跨行业和海内外合作,将解决我国中医诊所面临的“缺医生、缺品牌、缺管理”三大难题,筑牢基层中医药服务阵地,推动了中医药在传承创新中高质量发展[6]。
目前,地方政府对医院的信息化建设也在逐步推进。中医药信息化的发展,提高了中医药健康服务的能力,能够为全民健康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中医信息化建设与“智慧中医”,都将是中医未来发展方向,同时都将积极参与到健全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中来。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闫树江在第四届中国中医药信息大会上表示,应大力推进中医药信息化,准确把握中医药信息化,服从服务于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大目标、大方向,充分发挥云、大、物、移、智在中医药治未病、重大疾病治疗、疾病康复中的技术支撑和保障作用[7]。
近年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开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诊疗区健康信息平台”项目建设,上海市卫健委也开始了“上海市中医大数据平台”项目建设,重庆市也在加快推进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诊疗区(中医馆)健康信息平台”项目。这些信息化服务体系的项目开展,不仅推进了中医药大数据的相关研究及应用,而且在中医大数据资源、辅助辨证论治和信息标准化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项目的积极开展,有力地推动了成果向应用转化。中医药信息网络平台的建设与完善,为实现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打下坚实基础。
2019年,华佗云研发的“基于深度学习的中医药智能诊疗信息化服务云平台”获得中医药国际贡献奖(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这是该奖项第一次授予数字技术中医应用“科技进步奖”。此次获奖不仅是对华佗云在中医药智能化发展、创新传承领域的认可,更是引导鼓励全球中医药从业人员关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在中医药领域的应用发展[8]。
如今区块链技术也在中医药领域开始研究实践,首个区块链技术中医药应用实验基地于去年9月挂牌,依托阜平县中医医院建设新型的互联网医院。今年,阜平县中医医院互联网医院的线上平台已经上线,承接附近患者网上问诊、复诊就诊、电子开药等环节工作。实施了贫困地区“互联网+中医药健康服务”行动[9]。
我国中医药大数据建设、开发和“互联网+”,以及区块链技术在中医领域的应用等,发展前景都非常广阔。中医药信息化发展在健全中医药服务体系中将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在这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各地方政府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有力有序有效推进各项防控工作。中医药是这次疫情防控的一大特色和亮点。
在新冠肺炎发病以来,新冠病毒扩散和传染力都非常强,没有“特效药”,短时间内也无法完成新药的开发与临床试验。当世界对病毒举足无措时,中医药默默地显现出了优势。中医药治疗传染病历史悠久,《黄帝内经》中就有关于病毒感染的记载。直至今日,传统中医学框架下的多个理论如“邪正学说”“藏象学说”均渗透了历代医家对以气道病毒感染为代表的外感疫病的理解与思考。中医专家通过观察新冠病毒感染患者的症状进行诊治,配合传统中药治疗,取得显著的疗效,并迅速推广至全国。
新疆乌鲁木齐于7月突发疫情,救治专家组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优势,中医中药治疗第一时间参与到此次救治工作中。新疆将中医药治疗深度介入新冠肺炎预防、救治、康复的全过程,参与度已达到100%[10]。
疫情防控期间,各大医院集中收治感染病人,大部分医生支援抗疫一线工作,老百姓去大医院看病就医更加困难,此时基层医疗为百姓提供的中医药诊疗服务就显得尤为重要,有些地区利用区块链技术开设互联网中医问诊,为百姓的健康提供了方便、快捷、专业的服务。疫情期间,全国各大医院专家需要对治疗方案及时进行探讨交流,患者症状、病毒数据随时发生变化,临床用药治疗效果需要及时反馈,但由于多地疫情严重,交通封锁,事态紧急,于是智能化、信息化、大数据的发展为此提供了技术支持,促使网络在线研讨、数据信息统计、信息资源共享、智能化服务等技术在医学界得到了快速发展和应用。
传统医学在此次疫情中,在病毒预防,以及患者的治疗、恢复等方面,都发挥着积极的作用。研究食疗、学习五禽戏、八段锦等强身健体功法也成为老百姓热议的话题。这次突如其来的疫情防控是对我国各地中医药服务体系的一次考验,同时成为中医药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利国利民、全民健康的行动实践。
健康是人民幸福的最基础要求,健康指数也是全面小康的重要指标。近期国务院出台的《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以下简称《行动》)以及《健康中国行动组织实施和考核方案》,都在大力推动和实施健康中国行动。中医药作为中国的历史传承,绿色天然的中药材,疗效显著的经典配方,几千年技法的研究实践,让中医药拥有着独特的优势和作用,中国人离不开健康,健康中国行动更离不开传统中医学的助力。
目前基层是中医药服务相对薄弱的环节,也是群众需求旺盛的地方。各地积极响应国家“健康中国行动”政策,相继出台省级中长期健康行动实施意见,均包含中医药内容,其中山西、内蒙古、辽宁、上海、浙江、江西、四川、宁夏等8个省(区、市)拓展了中医药专门章节。上海提出要建设覆盖城乡、分工明确、功能互补、密切协作的中医医疗服务网络,促进中医药资源均衡布局。辽宁提出健全中医医疗保健服务体系,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提升工程,全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都能提供中医药服务。宁夏明确要加强中医药养生保健队伍建设,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服务能力[11]。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快,人民更加热衷于中医养生治疗。《行动》中要求中从个人和家庭、社会和政府等层面,提出健康知识普及行动要求。《行动》中要求中医医院要增加治未病科室,个人要了解和掌握基本的中医药健康知识等,并倡导在家庭开展自助中医养生保健,社会和政府更要深入实施中医治未病的健康工程,加大力度普及推广中医养生,和易于掌握的中医保健技术方法。开展“中医中药中国行”活动,推动中医药健康文化普及,传播中医养生保健知识。
目前健康最大的敌人是癌症,癌症往往等同于“绝症”,中医治疗癌症早有“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等理论,在抗癌方面,中医药在传承历史经验的同时,也在临床治疗、试验研究中,不断发展与创新,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治疗方法。获得传统医学终身成就的奖翟学礼教授,在癌症治疗上采用祖国特色中医疗法,拥有多个治疗癌症的成功案例,如让肝癌晚期患者治疗3个月后能够痊愈并没有再次复发,如仅剩几个小时生命的胆囊癌、肝癌、腹膜转移癌晚期患者,经1个月精心治疗后恢复常人一样外出打工挣钱[12]。翟教授在中医治疗癌症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以及有效的防病治病方法,这些都是现代医学不可比拟的优势。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作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强调以坚持预防为主,倡导健康的文明生活方式,预防控制重大疾病。我国在逐步健全的中医药服务体系中,立足于预防,发挥中医“治未病”优势,增强重点人群免疫力,让传统医学助力全民健康,为国家造福,为社会造福,为百姓造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