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视域下的保险实务专业实训课程改革研究

2020-02-25 16:35冯丽娟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实务实训岗位

冯丽娟

(山西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山西 运城 044000)

近年来,我国经济的腾飞,使我国对“高技能、宽基础”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增长,但由于我国在教育工作中仍旧受到传统教育的影响,这也使我国在人才实践能力培养方面存在严重不足,这势必会导致学生在就业后难以满足企业的岗位能力要求。虽然我国在高职教育中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并在课程教学方法、课程评价、师资力量及课程体系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效,不过仍有一些不足存在。在保险实务教学改革中,虽然该专业实训课程历经多年的改革,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但要想真正培养出一批具有高技能、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满足企业的岗位要求,改善当前社会的就业难问题,就需要对传统的思想观念进行积极转变,同时加大教育改革的落实力度。

一、就业视域下保险实务专业实训课程的改革成效及不足

(一)课程体系

在就业视域下,为了使保险实务专业学生能够满足企业中对应岗位的技能要求,诸多高职院校都纷纷开始修订保险实务专业的教学计划,并对保险实务专业中原有的纯理论课程,如中国保险史、运筹学等进行大量删减。同时,部分高校还在该专业中增设了保险销售、查勘定损等具有较强实践性的课程,在理论与实训的课时分配方面也进行了相应调整,并增加了实训课程在保险实务专业中的课时比例,从而使保险实务专业在高职教育特色上变得更加鲜明,其所构建的课程体系也能与保险行业的岗位技能要求相符。[1]不过,由于各校在调整保险实务专业课程过程中并未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这使得保险实务专业的课程结构缺乏科学性,虽然部分学校在调整课程结构过程中,也对专业教学计划的修订工作与岗位技能要求的符合性进行了相应的专家咨询和调研,但也只是个别行为,并未对其进行常规化、定期化的调研,从而导致在保险实务专家教学计划中对某些课程的开设与删减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并且这些课程在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的课时分配是否合理也有待考证,更加难以通过这些课程的调整来反映保险行业中对应岗位的变化情况。虽然保险实务专业中增设了许多具有较强实践性的课程,例如人身保险核保核赔、财产保险核保核赔等,但因学校在开设这些课程及教学活动时存在明显的滞后性,再加上教师自身职业能力存在局限性,这在某种程度上势必会导致一些具有较强实践性的课程转变成纯理论课程,进而影响到保险实务专业对“高技能、宽基础”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从而影响到该专业人才的顺利就业,使其难以满足对应岗位的能力要求。

(二)课程内容

面对当前大学生就业困难的社会问题,我国对高职院校中的教材、教案改革力度进一步加大,部分学校还自主开发了许多主干课程。在保险实务专业中,为了使人才能力培养能够与职业岗位技能要求相符,还相继设计了财产保险、保险营销技术、保险学概论等课程内容,从而使高职院校在保险实务专业的教学活动中,能够将职业岗位活动作为教学核心。不过,由于学校在安排这些课程内容时存在比较明显的学科体系特征,这也使其对这些课程的理论系统性与完整性过于侧重,从而导致这些课程难以联系对应岗位的技能训练工作。[2]例如,在高校开设的风险管理这一课程,需要学生具备设计风险识别表的能力,而这就需要学生以某个单位或企业为对象,对该对象在生产运作过程中各个环节所存在的风险进行调研和分析,然后赋予对应的权值,明确各个环节的权数,然后制成相应的风险识别表。但这对于学生来说无疑存在很大难度,而且高职院校也没有相应的条件来对这项能力进行实训,往往会直接将风险识别表提供给学生,由学生进行演练,而这也造成学生在风险识别表设计能力上存在很大不足,进而影响保险实务专业学生的后续就业。

(三)课程教学

在对保险实务专业的课程内容及课程结构进行改革时,还要对其实训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积极革新,引入更加先进的教学方法,如项目教学法、模块式教学法等。这些教学方法都是近些年来新兴的教法,是教育工作者经过大量实践与理论研究所总结出来的。在保险实务专业实训课程教学中,针对不同的实训课程,可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例如在营销技术、保险营销等实训课程中,可利用案例式、探究式、启发式或情景创设等教学方法来提高实训课程的教学成效,通过将多媒体等作为辅助式的教学手段,并对校园内的各种资源、软件、设备等加以利用,使保险实务专业的实训效果大幅提升。[3]这些新兴的教育模式都具有“能力本位”特点,在专业课乃至公共文化课程中,同样要应用这些教学模式,这样才能使理论和实践得以无缝对接。而对于许多教师而言,其并未认识到本科教育和高职教育所存在的差别,这也使其在教学工作中无法灵活运用这些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

(四)课程评价

在就业视域下,我国保险行业对保险从业人员的岗位资格有了更为严格的要求,这也使学生需要通过行业资格证考核。与此同时,各个学校也对现有的课程考核体系进行了改革,并将行业资格证考核作为课程考核体系中的核心。部分学校在课程考核体系中,已经将考核作为辅助手段,并通过理论笔考、行业打分、行业资格考试等多种措施,全面评价和考核学生在保险实务专业中所具备的职业能力。例如,在保险销售技术教学中,便对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及其实战演练成效进行考核,并将这部分考核作为课程考核体系中的重点内容。不过,仍旧有大部分学校在进行保险实务专业课程考核时,沿用以往的闭卷考核方式,其在课程考核体系中的比重高达70%以上,这势必无法对课程考核体系中的“以能力为本位、以技能为核心”这一思想宗旨进行有效贯彻,同时在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中也没有设置教师自评环节。对于教师而言,其不仅是课堂教学的实施者,同时也是组织者与设计者,这使其对课堂目标及预期效果有着非常深刻的认知,因此在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中,还要设置教师自评环节,并增加该环节在整个体系中的权重。

(五)师资力量

近年来,各个学校纷纷加快自身的“双师型”教师团队建设,在保险实务专业中也同样如此。目前,在许多院校中,大部分教师都已经具备了高级职业资格或中级专业技术职业资格。不过,这些教师有许多都是在进行书本学习后通过考试来获取资格的,其自身并不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这也使这些教师往往只具备对应的职业资格,而不具备相应的职业能力。在当前的就业形势下,要想培养一批具有高能力、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学校就必须不断强化师资力量,提高教师的职业能力。因此,对于高校而言,建立一支“双师型”的教师团队来强化自身的师资力量,是仍旧需要较长时间的。

二、就业视域下保险实务专业实训课程改革研究

在就业视域下,保险行业对人才专业能力的要求正不断提高,高校作为人才的培养摇篮,在保险实务专业教学中,必须结合行业中对应岗位的技能要求,对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行一个总体的设计与规划,同时还要在课后对课程成效进行必要的评价与总结,以便于对教学方法进行不断改进。[4]这些措施在落实过程中,都必须解决一个前提,就是在思想认识上必须统一,只有在企业、学校、学生、家长的共同努力下,才能确保教育改革工作的顺利落实。为此,本文针对保险实务专业实训课程的改革问题,从五个方面提出对应的改革建议。

(一)将就业能力作为核心,对课程体系进行合理构建

在就业视域下,高校在对保险实务专业实训课程进行设计时,需要了解对应岗位的就业现状及发展前景,而这就需要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对相关岗位的任务要求、就业者所必须具备的知识技能等进行掌握和明确。在课程设置时应确保其相对稳定,可对部分具有较强理论性的课程进行相应的拓展与延伸,使其能够转化为应用型课程或综合型课程,此外还可停开内容陈旧、无法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的旧课程,新开一些具有较强实践性、对职业技能有明确要求的新课程,以此实现对保险实务专业中现有课程结构的科学调整。

(二)将岗位能力作为基础,对课程内容进行改革

在教学改革工作中,实训课程的内容是其重点所在,要想使实训课程能够与岗位能力要求相对接,将岗位能力作为基础,就必须对实训课程的教学目标进行深入研究,确立新课程与教学内容,突出课程的院校教学特色。同时,对于一些过时的、不能满足当下行业就业要求的教材需要进行重新改编,并对具体的课程活动及标准进行设计。这样才能使实训课程的内容得到不断优化与完善,进而使保险实务专业学生在经过实训课程学习后,能够得以顺利就业。

(三)革新教学方法,引入先进教学技术

相比于本科院校学生而言,高职院校中的学生在言语语言能力及数理逻辑能力上要稍弱,不过其在音乐节奏、身体动觉以及空间视觉等方面却有着较强的能力。根据学生在这些能力上所具有的特点,在对保险实务专业实训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创新时,需要侧重于形象思维的体现,即使实训课程的内容能够更加直观化,同时采取交互式或启发式等具有形象化特征的教学方法。例如可采取仿真训练、情境创设等方式,通过对多媒体设备等进行充分利用,采取视频、音频、图片等多种方式来对课程内容进行体现,能够使教学效果得到显著提升。[5]

(四)建立优质课程评价体系

在课程质量评价体系中,要想对教师的教学行为进行科学的判断,就需要建立一套能够满足课堂教学工作实际要求,并且具有较强操作性和全面性的评价标准。在评价体系中,可结合教师互评、领导评价、学生评价和教师自评等多种评价方式,使教学质量得到科学评价。因人才各方面能力的多种多样,如果仅仅采用一张试卷来进行评价,是难以反映其各方面能力的。因此,在建立优质课程评价体系过程中,需要将评价能力作为该体系的核心,以此实现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全面评估。除此之外,还可在课程评价体系中设立多种评价指标,这样能够使学生能力的评价变得更加多元化。但需要注意的是,设立的评价指标必须具有代表性、合理性和有效性,通过运用不同的评价方法,如技能测试、实践报告撰写、课堂演练等,使保险实务专业学生能够以更加多元化的途径来展示其职业能力。[6]对于保险实务专业实训课程来说,其各个知识模块中所指向的实训目标必须与课程实施的各个阶段相对应,并以各个单向目标为依据来考核课程中的知识点,确保各个教学阶段在实施后都能得到及时的评价与反馈,这样才能使学生的职业能力得到有效培养,确保其得以顺利就业。

(五)强化师资力量,提高教学团队素养

在就业视域下,高校在建立“双师型”教学团队过程中,除了要确保教师在学科理论知识上有着扎实的功底之外,还要对教师的实践经验有所要求,这样才能使教师的职业技能在教学工作中得到更大发挥。为此,高校需要对教师的实习实践管理制定相应的规定,确保教师能够实现挂职实训,并对教师的实习实训情况进行监督和检察,使教师能够在实习实训过程中,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丰富学科理论知识,这样才能使高校真正打造出一支具有高素质、高技能的“双师型”教学团队,使其能够在学生学习和就业过程中发挥保驾护航的作用。

结语

总而言之,在当前的就业形势下,高校毕业生普遍存在“就业难”的问题,究其原因在于毕业生的职业能力无法满足对应岗位的技能要求。对保险实务专业来说,其实训课程本身便有着较强的实践性,因此在进行保险实务专业实训课程改革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将就业能力作为课程体系中的核心,将岗位能力作为课程内容中的改革基础,同时积极革新教学方法,引入更加先进的教学方法,建立更加优质、完善的课程评价体系,在此基础上不断强化师资力量,提高“双师型”教学团队的综合素养,只有这样才能使保险实务专业实训课程取得理想的改革成效。

猜你喜欢
实务实训岗位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ICC TA858rev实务应用探讨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虚拟情景实训环境三维模拟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实施HR岗位轮换 打造复合型HRM团队
ODI实务
FDI实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