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好学校的构建研究
——南安第一中学发展战略思考与实践

2020-02-25 12:22陈国璋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20年7期
关键词:校友办学育人

陈国璋

(南安第一中学,福建 南安 362300)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而好的学校,应当以义务教育为基础,为终身发展做铺垫,也为大学选才,为民族复兴育才。

在笔者三十余年的教育生涯里,一直在思考好学校的构建问题。笔者认为,好学校必定是社会心中有学校,学校心中有老师,老师心中有学生,师生心中有家国,是每个孩子均能获得最大程度发展的圣园。这样的学校,一定是老百姓觉得好、政府信得过、研究者和同行认可,尤其是师生乐在其中、感到身心“自在”的学校。[1]因此,要成为这样的学校,离不开优秀文化的传承发展,离不开好校长的前瞻理念,少不了博学仁爱、敬业奉献的好老师,少不了能够让师生最大化施展身手的多元平台,更需要以战略眼光指引学校持续发展。

一、“好学校”的内涵

肖川教授曾提出好学校的三个“一级指标”:能不能让所有的学生获得成功;能否成为社会大家庭中富有建设性的成员;能不能让所有的教师体验到作为生活者的幸福感和职业的内在尊严。[2]如何实现这三个指标成就好学校呢?笔者想,需要从建构立德树人、尊重差异的优秀文化;涵养坚定的理想信念,博学奉献的教育情怀;厚植扎根人民,奉献国家的家国情怀三方面入手。

(一)好学校,树人以德,文以化之

好学校的文化,不仅仅是墙上镌刻了的校训、校风、校史、校歌,也不仅仅在于创造了多少新名词、新概念、新主张,关键在于处于文化氛围中的人,是否继承并发扬着优秀文化,并在其中“不扶自直”,实现从“管理”到“领导”的自觉、全面、富有个性地成长。在教育改革的新时代,学校应当由内而外地守正革新,才会更有生命力,应当由内而外地化育,才能更好地发展,这其中,人是关键,而优秀文化,特别是家国情怀的熏陶,是关键中的关键,因为家是最小的国,国是最大的家。

好学校,未必是占地有多大、环境有多优美,更重要的,是要有优秀的文化传承和可持续的文化构建。这些,首先要体现在让广大校友铭记、认同的物化景观,譬如北大未名湖,清华二校门,扬州中学荷塘,福师大附中银杏;其次,体现在这些学校的校风、师风、学风等优秀文化,深深地铭刻在学生的脑海中。优秀的文化,是最有渗透力、穿透力的,这力量将渗透入所有学子的血脉,无论是精神文化,还是那些承载文化的独特的校园景观等物质载体,都将成为所有校友灵魂寄托所在,转化为他们身上更高责任担当的意志与精神。

笔者心目中的好学校,是可以为师生提供自由成长、生活、工作、学习、进步的文化精神环境。在瞬息万变的新时代下,社会进程日益加快,人们的价值观、价值取向、经济背景、文化基础等千差万别,一百位学生就有百种思维方式。好教师立德树人的本领,就在于通过个性化的育人方式,让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地生长,这种教育尊重差异性,而不是简单的对学生进行批量生产,更不是千篇一律的呆板说教。

(二)好学校,教育情怀,藏修息游

教育情怀,是指对教育事业、学生和学校怀着热爱的感情与执着的追求,是把教育当作安身立命的事业看待,以此为初心,锤炼过硬的育人本领,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地传道授业,实现好学校的人生,使得人人在人生旅途不同阶段驻足回首时,都会充满感动、感激和感恩。校长的格局直接关乎一所学校未来的发展。校长需要在引领教师成长的路上积极探索,在育人模式革新上守正而不守旧,勇于先行先试。而好教师需要有思想,有情怀,敢实践,其言行举止、学识思想会影响学生一生。

朱自清先生在《教育的信仰》指出:“教育者须有健全的人格,尤须有深广的爱;教育者须能牺牲自己,任劳任怨。我斥责那班以教育为手段的人;我劝勉那班以教育为功利的人;我愿我们都努力,努力做到那以教育为信仰的人!”[3]因为教育不是工业范式,而是农业范式,农民不会总去折腾庄稼,育人也是如此。如果说,学校是学生生长的麦田,教师就是那麦田的守望者、耕耘者、开拓者。人的生长和发展,都是在学校的沃土中,如种子般靠自己的生命力慢慢成长,容不得马虎,不能以市侩小民的心胸、眼光对待,更不能急功近利,拔苗助长。如果说好校长是学校的心,那么名师就好比学校的眼睛,他们能清楚地把握学校教育的方向,促进学校办学目标的实现。[4]民国教育家陶行知、杨昌济、朱自清等,现代教育家魏书生、李镇西等,都是有思想、有才华的好教师。好教师尤应如此,而非为了诸如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等头衔,更重要的是教育情怀、博学奉献等师者风范。

(三)好学校,家国情怀,化民易俗

正如任正非说的“华为坚定不移28 年,只对准一个城墙口冲锋,最终领先了世界”,青年立志,矢志不移,成就伟业。试问,当下孩子们若能在中学时代立下有远大理想、抱负,该会是多内强大的内生驱动力啊!当然,志向的确立,不是一蹴而就的立誓,而是百折不挠的确信;重要的不单是怀抱理想,而是在磨砺中是否始终如一;更多不仅仅是为了小我、小家,而是着眼于民族复兴、国家富强。因此,学生在学校,要有健康的身心,更要有正确的价值观;要学知识,更要学做人、做事、做学问;要有团队精神、协调能力,更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让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学校要提供充足的时间、空间,足够的体育、音乐、美术、劳动等方面的学习,而不是唯一的语数英、理化生、政史地学习。让学生作为新时代新公民的基本属性和要素更完善,这不仅需要知识、能力的作用,还有很多方面需要得到满足和发展,包括精神、心灵、生活、家庭、情感、健康、创造等等。不论社会如何进步,每个人都将面对不幸、苦难、成功、幸福、生命、死亡等一系列人生重大的问题。对于这些,我们的教育应有更多的着墨,而不是一笔带过甚或避而不谈。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更要“知以存真行为道和,知行合一保国佑民”。一所好学校,以家国情怀、教育情怀为生态之基,无论老师,还是学生,他的成长,一定是把历练留给自己,把良心交给历史。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言:“高尚的精神如同山间明月、江上清风一样,是取之不尽、用之无穷的……精神不是靠钱买的。精神是在我们身上,我们肯放几分精神,就有几分精神。”[5]好学校应当具有立德树人、家国情怀、教育情怀、远大志向等好精神,而且好精神能够互相感化,进而形成一种良好的氛围。

二、“好学校”的构建策略

学校,如何回应社会转型需求成就好学校?李国仓博士指出:“道”是认知层面的本质规律和理念精神,“术”是实践层面的方法技巧和操作手段。[6]大学如此,中学亦然。明确学校优势和长处的生长性,不断形成具有学校鲜明特色办学理念,以此科学规划发展战略,这是“道”;以发展战略统领学校改革方向,重构学校优秀文化等,这是“术”。尽可能地实现“道”与“术”的互融共振,这是成就好学校的不二路径。就南一而言,为实现全国一流、百年名校的总目标,学校“大新之道”的办学共识、“服务性、持续性、品牌化、拓展性、国际化”等办学发展五大战略日渐达成,这是南一创建“好学校”的“道”。

(一)构建和谐多元的学校文化

1.文化的持续性:传承与革新

积极传承、不断发展学校优秀文化,是塑造师生灵魂的教育力量。在八十多年办学历程中,南一从不缺优秀文化,《南一往事》一书中《老艄公的思念》《在南中工作那艰难的岁月里》等文章描述的历任校长,他们无不关注学生成长,注重教育教学质量,形成健康有序的工作文化、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学校声誉日盛。书中《我在一中的四十年》《园丁的爱苗情》《盛情育桃李师风泽后人》《校友心中的盈盈绿树》等文章追忆了老一辈教师风采,他们开创、继承并弘扬学校严、勤、实的优秀作风,用优秀的文化引领着一批批教师的成长,共同缔造、革新着学校文化。然而,时代车轮在滚滚向前发展,社会对人才需求更加多元,这就需要更优秀的学校文化、更宽广的办学视野、更远大的教育理想,才能让南一引领社会文化的发展,让学子“屹立南一,眺望世界”。

2019 年,学校建校80 周年纪念,我们积极梳理办学历史,对学校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抢救性工作,积极联络各界优秀校友,积极走访、筹建各地校友会,这一过程中,香港、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武汉、厦门、福州等各地校友会积极响应,侯昌财、蔡永年、傅子芬、陈德恩等社会贤达热心支持,学校以校史墙、校史馆、校友亭、奋勉亭、景观湖等物质载体,让优秀的文化实起来,同时,通过“毕业照片墙”“杰出校友展示”“校友沙龙”“突出贡献奖”“历史我见证”“大新讲坛”等活动,让优秀文化在口口相授中动起来,通过《南一往事》《成长在南一》《大新之道》以及正在筹划中的《南一故事》(书名暂定)等书籍,让优秀文化在争相传阅中潮起来,通过教育教学成果展,让优秀文化亮起来。

与此同时,还开展一系列开拓性工作,比如以创建省示范性普通高中建设学校为契机,深入推进学校管理综合改革,提升办学内涵;以海纳百川的区域文化精神和包容异域文化为铺垫,面向社会积极引进多元人才,实施拓展性、国际化战略,凝聚校友、家长、社区以及高校等海内外各方力量,为学校注入新鲜的血液,重构学校优秀文化。

2.目标的持续性:超越与引领

在原有优秀文化、原有办学成效的基础上不断开拓进取,在既定目标的指引下不断发展,增强自身实力,才能奠定好学校的基础。制定“全国一流,百年名校”目标,是在总结历史、辨清现状的基础上,力求超越,引领学校文化重构,从而彰显学校办学理念,为实现办学发展目标提供强大而持续的精神支柱。乘基础教育综合改革的东风,切实提高学校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健全民主决策机制,坚持集体领导、民主协商,凝聚力量,形成党政工团妇退等各方合力,凝练践行固本立人的校长理念,着力找准突破口,形成建设全国一流学校的目标共识,提升教师的育人目标,帮助学生确立远大的人生目标和志向,激励师生奋发向上和积极进取,从而引领学校优秀文化建设。

文化建设是内涵发展最重要的诉求,是渐进式的理解与认同的过程,多元和谐的优秀学校文化,贵在可持续性。她是在整体而系统地分析学校办学历史、所处环境的基础上,发现学校优先发展的项目,确定发展目标,挖掘校内外各项潜在资源,描绘好发展蓝本,并以文化与目标的持续性,引领学校师生价值观,提高管理效能,提高教育质量,最终实现好学校持续性发展的最终目的。

(二)建设德才双馨的师资队伍

学校文化包含显性文化和隐性文化,隐性文化高于显性文化,而“人”是关键所在,是学校优秀文化的创造者、继承者、实践者,在学校持续性战略中,人才的持续性是重中之重。学校应当不断引进全国各地的优秀人才,使不同区域的文化相互碰撞,唯有如此,我们才能逐步实现跳出南安办教育,让学校成为教育的净土、乐土、沃土,让广大师生茁壮成长。人才引育用留评,特别是非南安、非泉州或非福建籍的人才培养,重要性日益凸显。同时,通过设立“牵线”奖励金等形式,关心教师的婚姻、住房、子女就学就业等方面的难题,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的环境,创造人才安居乐业、进德成才的条件,使之更加安教、乐教、善教。

在大胆启用中青年教师中,提升队伍文化。从两方面着手,一是,抓管理型队伍促管理文化,即教研组长、年段长、中层行政、校级领导等后备干部梯队的培养,积极引入优秀的管理人才,为学校带来先进的管理理念,为南一文化注入新鲜血液。同时,一大批优秀年轻干部快速成长。二是,抓名优教师培养,开辟绿色通道量身打造教师专业化成长规划,建立有劳又得、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的奖励评价机制,建成公平竞争良好业态。

(三)制定高瞻远瞩的发展战略

国际战略专家理查德说:“制定战略就是把你自己的智慧、远见和意志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制定战略规划的基础是学校的哲学,学校哲学的核心内容是学校的理念,它主要体现在学校的使命与目标中。”[7]好学校,以道统术,以术得道。也就是说,学校发展要有战术思维,更要有战略眼光。若仅有较为空泛的文化、队伍、平台等“术”的建设支持,还远不够使学校达到“好学校”标准,要有长远的目标、远大的战略、共识的理念来支持,就南一而言,就是要走以“战略”为指向的“大新之道”。

1.服务性战略

教育,服务是根本原则。学校服务于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服务于学生成长、教师成长,服务于民众对优质教育的诉求、区域经济发展要求,更服务于民族复兴、国家富强。就南安而言,人口基数大,外来人口多,南一要满足民众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质量与公平的诉求,要服务于南安从教育大市重返教育强市的战略要求,成就南一教育品牌、文化品牌,为区域经济和支柱产业发展提供更有力的人才支撑,进一步服务于泉州作为“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支点和先行区”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愿景规划,这就要求学校以“家国责任,教育情怀”为服务性战略基点,构成一个和谐的育人体系,让学生深刻认识到自己的价值所在,让学校成为“大学之基,中学之旗”。

2.持续性战略

好学校,要不断追求高尚的育人境界,不断超越,这必定是一场艰难、痛苦而持久的战争,持续发展将是最正确的策略。

“能用众力,则无敌于天下矣;能用众智,则无畏于圣人矣”。古往今来,合作的力量是不可估量的。作为大新之道的持续性战略,关键在重构持续性学校文化,建设持续性师资队伍,引进和培育优秀人才,优化持续性教育资源,汇进人才流、资金流、信息流,增强学校发展持续性。而这一切,无不需要形成共识,团结协作。我衷心希望众人拾柴,能与各位团结协作为校奉献,我也深知人与人打交道最困难,而个人的勤勉,远抵不上团队的力量。但时间如此紧迫,每一步革新发展得脚印又如此艰难,与其让团队在舒适中懈怠,甚至堕落,不如让团队在继承与弘扬的痛苦中前进、觉醒。这是推动学校持续性发展非走不可的弯道。

3.品牌化战略

如何在一众中学中打造出具有自己特色的品牌,独树一帜?那就是质量立校,特色强校,品牌兴校,奠大学之基,擎中学之旗。

想要建立一个好的品牌,就必须以质量为重中之重,构建一个有质量、有特色、有办学之“道”的“好学校”。就南一而言,就是从解决读书问题到育人成才的提升,让学生成人、成才、成功,成为社会栋梁,就是将育人模式、高考中考成绩、学科竞赛等,在“大新之道”的理念指导下,不断品牌化。

(1)文化品牌

文化,富有人文特征,兼有育人特征,它包含学校长期传承下来的思想观念、学术精神、价值观、思维习惯、人文传统、制度建设等优秀精神传统,也包含着校园景观、功能场所等各项物质资源。校风、教风、学风、科学风气、生习环境等,无不是文化的体现。而文化品牌的建设,则是将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以先进的理念统摄,并加以传承发展。就南一而言,就是继承并弘扬“严谨、勤奋、求实、进取”的优良校风,秉持更高标准、更严要求,充分发挥优秀文化示范辐射、春风化雨的作用,引领南一学子“站立南一,眺望世界”,厚植师生的家国责任。

(2)教师品牌

让“敬业、博学、爱生、奉献”的教师队伍,从教书到育人转变,从匠师到人师发展。“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教师要有长善救失的教育情怀,宽严并济,以具备博大的胸径、丰富的学识、高超的教学艺术和过硬的基本功,指引学生去坚定志趣、努力学习,如大鱼般引导学子们到知识深海觅食、成长,收到育人、化俗、成才的预期效果,不就是成就教育的“大新之道”吗?正是在这“大新之道”的指引下,我校拥有正高级教师4 位,特级教师6位,省杰出人民教师、教学名师2 位,省市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坛新秀百余人,更有五大学科竞赛、创新大赛等金牌教练团队,南一教师品牌化成效初显。

(3)校友品牌

我走过许多学校,发现江苏金陵中学走出26 位两院院士,扬州中学45 位,上海中学走出57 位,远到人大附中、北京四中等,近在福州一中、厦门一中等,这些名校都培养出诸多杰出校友,遍布国内外各领域,成为各行各业的佼佼者。好学校的校友品牌,比如我校的庄钊文校友、郑溪水校友等,他们都是好学校在社会上一张亮丽的名片,不止于对振兴教育、培优人才、扩大影响力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同时是优秀的办学理念、校园文化“走出去”的重要表现,而校友的个人成长经历,又成为众多学子精神力量的感召,使其都能更好地成人、成功、成才。

学校有了品牌,树立了品牌精神,才能实现“学校中,人与花树草木鱼鸟共生;课内外、窗内外、校内外,育人平台多元化”的目标,才会加深社会的认可,使教育质量和信誉得到保证,让师生眼界更开阔,胸怀更宽广,知识更精深博大,使其能够担任起家国建设的重任。同时,利用品牌拓展资源和发展空间。通过管理文化、课程设置等方式,整合校内校外、国内国外、行内行外教育力量,丰富学校内涵建设,优化育人实效,让师生站立在南一上,眺望大千世界。

党中央优先发展教育战略、办好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的精神,落到学校层面,就是要以办“好学校”的战略来创人民满意的教育。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崇高使命,是党和人民赋予我们的重大责任,我们将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以办学发展服务性、持续性、品牌化等战略为指引,为实现全国一流的办学目标努力奋斗,并进一步争取建设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学校。

三、结语

笔者心目中的好学校,不仅是中高考、竞赛的好成绩,还要产生一大批人师、名师,培养一大批优秀的未来人才,产生可持续发展的优秀文化,师生在学校优秀文化的沃土上自由地成长;与此同时,资源配备要考虑持续性,才能保证粮仓有粮,办学不慌,才能行稳致远。在这好学校的校园,应是环境优美、鸟语花香,实现“校在森林中,人在花园中”;教室里书声琅琅,运动场上龙腾虎跃。好学校先进的文化,将引领一个区域,成就区域先进文化的缔造者之一,成为“大学之基,中学之旗”;将引领未来发展,从好学校走出去的学生,要有家国情怀、志向远大,又脚踏实地、富有创新精神,成为中国梦的筑梦者、追梦者、圆梦者,成为国家栋梁。

猜你喜欢
校友办学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学习校友大名人 争做校园小名人——澄江中心小学以校友大名人引领校园小名人成长
校友风采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校友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