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院(系)组织育人实现路径探索与实践
——以福建江夏学院会计学院为例

2020-02-25 09:37:28赵敬东许金柜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立德学院育人

赵敬东,许金柜

(1.福建江夏学院 会计学院,福建 福州 350108;2.福建江夏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 福州 350108)

2016年12月,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1]2017年12月教育部颁布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明确提出要切实构建 “组织育人质量提升体系”。[2]组织育人在新时代有新的任务和要求,“是新时代高校‘十大’育人体系的重要内容,是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3]“也是新时代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探索”。[4]高校院(系)是高校中的基本单位,承担着组织育人的重要责任。探索高校院(系)在组织育人的价值、内涵与实践途径,具有迫切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高校组织育人的时代价值定位

高校组织育人工作是否开展的基本依据是价值判断。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观点认为,“价值就是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高校组织育人工作的价值体现在政治价值、育人价值和哲学价值。

(一)政治价值

“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政治价值体现了高校组织育人的政治属性。组织育人是实现“三全育人”工作要求的关键环节,是构建“十大育人体系”的基本任务之一。高校组织育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政治建设放在首位,强化新时代高校各级组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政治性建设,增强“四个意识”。高校开展组织育人工作有助于强化组织育人的政治底色,形成浓厚的讲政治、讲理想、将信念、讲实践的价值舆论氛围;有助于传播主流意识形态,凝聚组织理论,促进组织建设与教育引领相结合;有助于最大可能消除信息壁垒和信息不对称情况,便于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客体形成畅通的互动机制。[5]

(二)育人价值

育人价值是高校组织育人的首要价值,重心在于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高校组织育人是以立德、育德为根本,以树人、育人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最终目的和价值归宿”,[4]在引导当代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政治思想、道德观念和价值认同,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中彰显着独特的教育价值。加强高校组织育人工作,对大学生中开展集体主义教育、养成教育和朋辈教育具有很好的功效,对坚持育人导向,突出价值引领,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具有重要的作用,对于引导大学生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牢固树立理想信念,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识,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强化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奉献意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哲学价值

哲学价值折射出新时代 “人的全面发展”的哲学思维。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发展的最高境界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人的本质的真正实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特别是多次深刻指出要“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对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从个体层面来看,组织育人的价值体现在满足大学生的个体发展需要,使其在个体发展过程中能动地、自主地进行自我建构、自我改进,全面地提升综合素质。”[4]随着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和人才培养需求的变化,如何加强组织育人工作,不断创新组织育人的手段和模式,已经成为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必然选择和哲学思考。

二、高校院(系)组织育人的内涵及功能

“高校组织育人是指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通过各级各类高校组织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达到育人的目标。”[4]高校组织育人是指将育人过程依托于组织进行,通过在学生党支部、团支部、班级、社团等形式的集体中,按照一定的目标和要求举办活动,将特定的价值观念、思想理论、道德规范潜移默化地融入其中,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使他们在群体中提升思想道德水平,坚定理想信念,最终符合社会主义大学育人目标的要求。[5]文章认为,高校院(系)组织育人是指把组织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不断强化高校院(系)各类组织的育人职责,构建内容完善、标准健全、运行科学、保障有力、成效显著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体系,最终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一)思想引领

高校院(系)党组织要围绕中心工作,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和基层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发挥工会、共青团、学生会、学生社团等组织的联系服务、团结凝聚师生的桥梁纽带作用,把组织建设与教育引领结合起来,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各项工作和活动。与行政共同决定本单位重要事项、共同负责落实本单位各项工作、同步接受工作考核、协同推进事业发展。要从制度机制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机构设置、学科专业发展、教学科研等方面优化调整,调动师生,尤其是师生党员参与学院事业发展的积极性、创造性和自觉性,构建科学合理的组织育人质量提升体系。

(二)组织保障

高校院(系)工作是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目标。思想引领是高校院(系)组织工作的根本目的,承担着主导意识形态传播、理想信念教育、凝聚思想的重要政治责任和使命。在具体的实践工作中,一要把握好院(系)发展的战略目标和政治方向,从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出发,科学设计学院事业的长远规划和人才培养目标,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让人才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二要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把学生的个人梦教育与中国梦教育结合起来,以理想信念为支撑,引导大学生勇挑历史重担。

(三)融合凝聚

实现组织育人有赖于良好的环境氛围。高校院(系)组织要通过强化基础工作、突出重点工作、建立规章制度、落实责任机制,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营造和谐的育人环境和氛围,切实提高工作亲和力和针对性。通过各种形式和载体,使党的方针政策潜移默化中渗透到广大师生的思想深处,耳濡目染地影响大学生高尚思想品质的形成。同时,在高校院(系)党组织的引领下,其他各类组织联系服务、团结凝聚师生的桥梁纽带作用充分发挥,优化内容供给、改进工作方法、创新工作载体,不断激活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内生动力,在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中发挥综合效能。

三、福建江夏学院会计学院组织育人的实践探索

在教育部党组印发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中明确提出构建组织育人质量提升体系要 “发挥高校党委领导核心作用、院(系)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和基层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发挥工会、共青团、学生会、学生社团等组织的联系服务、团结凝聚师生的桥梁纽带作用”,强调各类组织都要充分发挥育人职责,切实提高组织育人实效。福建江夏学院会计学院现有教工党员49人,占教职工总数的63.6%;学生党员122人,占在校学生人数的8.7%。党委下设7个教工党支部、3个学生专业党支部、5个学生班级党支部。多年来,学院党委不断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把立德树人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对组织育人工作进行了有效的实践探索。

(一)发挥党委的政治核心作用,突出价值引领

学院党委在落实组织育人的过程中,发挥政治核心作用问题上,始终突出价值引领的功能。一是建章立制。建立并完善了党政联席会议议事规则,党委会议事规则,党员领导干部联席教学系、支部、青年教师、班级、学生制度,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等一系列制度和机制。严格落实民主生活会制度、组织生活会制度、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制度等。在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等方面建立了一系列科学化、规范化、可操作性强的制度和规则。二是完善组织建设。一方面强化党组织建设,着力解决基层党组织软化虚化、僵化老化等问题,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另一方面,带动群团组织建设。将党的组织建设贯彻于群团组织工作中,增强群团组织的政治性和思想性。三是强化组织功能的发挥。以建设省级标杆院系为契机,一方面强化思想价值引领,深入开展“大学习、大宣讲”活动,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教案、进课堂、进师生头脑,将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各级各类组织的共同愿景。

(二)夯实党支部的育人主体责任,勇于改革创新

“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学院各党支部把组织育人做作为重要的政治责任,充分发挥在组织育人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师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一是对照党建示范点的要求,明确目标。积极开展样板支部建设、“对标争先”、“达标创星”、“教师党支部双带头人培育工程”。二是建立常态化的育人责任清单,落实责任。认真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谈心谈话、党员发展、党费收缴使用管理等工作,确保上级的决策部署落实到每一位党员。三是坚持分类育人,各司其职。多措并举,发挥学院领导班子“领头雁”、党支部书记“领头羊”、党员 “示范带头”的作用;抓好师德师风建设,教师党支部以认真宣传落实教育部“六条禁令”、“七条红线”和《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等内容,激发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争做人民满意的“四有好老师”。学生党支部重点引导学生坚守初心和使命,树立远大理想,担当时代责任,砥砺奋斗,锤炼品德修为,练就过硬本领,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

(三)强化各类群团组织的育人协同联动,注重责任落实

学院建立了关系清晰、责任清晰和运行机制清晰的协同联动机制。一是学院党组织育人的机制畅通,学院党委主动发力,牢牢把握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坚持以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为己任,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构建党委——党支部——党小组“三级联动”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思想政治工作效果不断提升。二是坚持党建带团建,团建促党建,以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为龙头,加强对青年学生的思想引领工作,开展形式多样的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活动,不断提高团员青年的思想政治素质,推进思想政治工作落小落细。以团建促党建,思想建设、组织建设、纪律建设、作风建设,队伍建设形成强大合力。三是各类组织合力育人效果明显。在学院党委的统筹下,充分发挥不同类型组织的特色和优势,通过组织共建、平台共用、资源共享、优劣互补,把组织育人的目标作为培育社会主义全面发展人才的共同愿景,找准定位,敢于担当,共同营造组织育人的合力。

(四)实现育人环节互通互融,完善“大思政”工作格局

学院立足育人因素,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结合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着手,实现最优目标。通过积极改进工作方法,创新工作载体,不断开创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一是坚持整体推进,整体规划。紧抓各个育人环节交叉融合的特性,充分发挥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管理、服务、资助、组织等方面工作的育人功能,挖掘育人要素,为大学生成才提供良好计划。二是探索“互联网+”组织育人模式,推进育人工作的方法方式创新,做好风险防控的同时,抓紧互联网在组织育人工作中的机遇。贴近学生、贴近实践、贴近大学生的实际,让互联网成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 三是在全员、全程、全方位“三全育人”工作体系下,各类组织各尽其责、各负其责的同时,突出全员的育人责任,协同共进,凝聚个体从分散到协同,打破思想政治工作“孤立化”现象,完善新时代“大思政”工作格局,不断提升组织育人的实效性。

猜你喜欢
立德学院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中国德育(2022年12期)2022-08-22 06:16:28
初等教育学院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教育家(2022年18期)2022-05-13 15:42:15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践探索
甘肃教育(2020年14期)2020-09-11 07:57:18
华林 修身立德 以道致远
立德树人 德法兼修 探索法硕人才培养路径
学院掠影
“严以修身”先立德
学习月刊(2015年20期)2015-07-09 03:39:28
独立学院高等数学教学改革思考
河南科技(2014年16期)2014-02-27 14:13:45
独立学院:“我该如何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