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妍,马馨远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 山东 济南250100)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在视察北京多所学校期间,就新时代教育中党的教育方针、好老师的标准、青年核心价值观、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等问题发表了很多重要的讲话。教育部长陈宝生于2016年在武汉高等学校工作座谈会上提出高校发展要以 “回归常识、回归本分、回归初心、回归梦想”四个回归作为人才培养目标,四个回归指明了我国本科教育的发展方向,为新时代构建更加科学有效的本科教育课程体系提出了要求,也是对习近平总书记对高等教育系列讲话和论述的高度概括。在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之际,在“四个回归”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改革对于农学本科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
(一)新时代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包括生理学、哲学、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核心内容,目的是塑造学生的完整人格,通过完善学生的心理品质、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的和谐人格形成,达到成才的目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将马克思主义、哲学、伦理学、社会学等作为核心内容,主要目的是树立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让学生具有高尚的理想情操,正确的人生方向、意识形态及道德水平成为社会合格的人才。两者虽然教育教学的侧重点不完全一致,心理健康侧重和谐健全的人格培养,思想政治教育侧重思想道德和伦理规范,但是两者具有关联性和交叉性。
(二)新时代心理健康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心理健康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条件,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内容,只有健康纯洁的心灵才能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心理健康教育既充实和完善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又直指心灵成长,是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条件。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科学的教育方法,因材施教,并促使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有的放矢,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得以实现。
3.新时代心理健康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实施途径。大学生诸多问题的出现,实际是心理层面的问题,而不仅仅是思想方面,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忽略了大学生的真实感受,忽略了心理问题的发生,单纯的理论说教并没有解决实质的思想问题。所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把握新时代大学生心理活动规律,了解大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运用心理健康的教育教学方法来塑造大学生的完整人格,运用心理健康的教育方法来发掘大学生心理潜在的良好品质,促使大学生对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产生认同。切实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
(一)现实意义。教育部长陈宝生提出高校发展要做到“四个回归”:回归常识、回归本分、回归初心、回归梦想,指明了未来我国本科教育的发展方向,为构建更加科学有效的本科教育课程体系提出了具体要求。也是对习近平总书记对高等教育理论论述的高度概括,对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实施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其创新发展意义重大。
(二)教育意义。只有正确认识心理健康教育在农学类本科教育中的意义,才能构建科学有效、结构优化的农学本科思想政治课程体系,以实现教书与育人的有机统一,科学性与思想性的有机统一,现实性与理想性的有机统一,进而为实现高等教育强国付诸教育行动。
(三)理论意义。“回归常识、回归本分、回归初心、回归梦想”四个回归从多层面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理论基础和理论价值。四个回归从本分、常识、初心、梦想四个方面阐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最实质性的问题,也是为人才培养指明了培养方向和评价标准、评价体系,为课程改革和完善提供了理论依据。
(一)回归常识是心理健康教育改革的永恒课题
心理健康是人才发展和培养的根本,只有健康的心灵,才能形成高尚的情操,成为有用人才创造社会财富和价值,担当起社会责任,成为有情怀的时代建设者。
1.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
心理健康的涵义可以从多种角度去理解,目前得到广泛认可的是在1946年召开的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本次会议上明确了心理健康是指人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不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的心境发展成最佳状态;理论研究与实践证明,人不仅仅是一个生物体,人是生理、心理与社会层面的统一。是有着复杂的心理活动,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的完整的人;心理健康、人格健全的人应有四种特质,包括:①积极的自我观;②恰当地认同他人;③面对和接受现实;④主观经验丰富,可供取用。这是美国学者坎布斯提出的。
2.教学改革的关键——通感教育
心理学的研究告诉我们,有意注意力是有目的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力,而无意注意力是没有目的无需意志努力的注意力,并且易于提取,运用这个原理让教学过程深入人心,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通感教育启动大部分学生的无意注意力的认知过程,可以通过小视频、小短片、角色扮演、游戏参与、音乐启发等教学手段,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和情绪记忆等各种感觉器官间的互相沟通、相互作用形成共有的心理现象——通感教育,与人的知识理解和社会实践相连接进行理论知识的教学实践,回归常识有目的地引导启发学生积极有效的学习。
(二)回归本分是心理健康教育开展的立根之本
西方教育专家米勒认为,只有精神世界获得高度发展的人才是真正受过教育的人,大学生精神世界的发展程度,是检验高等教育的质量标准和作为一个“受过教育的人”的内在特征。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理应在更高层次显示出个人素质的文明程度和品质高度,但实际情况却不尽如人意。
1.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
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是提高大学生成长中的心理机能和精神品质,促进大学生精神世界的发展程度,了解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和形成因素,关注自我,促进大学生的内在成长,为大学生更好的成才奠定基础;同时心理健康教育受传统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容易以心理问题为导向,设置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以调解、解决心理问题、消除心理问题为主要的教学目标和研究对象,忽略了大部分发展中个体成长性需要。
2.教学改革的关键——翻转角色
传统的教学中的主体包括教师和学生,教师发挥主导作用,是教学中的主导者和传授者,教师的作用是传道、授业、解惑。学生是被动的接受和被教育。随着社会变革转型,经济和知识的快速发展,学生主体的自我意识不断增加,传统教学已不能满足人才培养的需求,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培养学生的责任担当意识,是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内涵学习的关键所在,在教学中适当的翻转角色是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这种时候教师的作用不再是“传授者”、“主导者”的角色而是“启发者”、“引导者”、“点评者”的角色,通过对知识点的自学、课堂讨论、学生讲授、教师总结的方法实施翻转角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意识,抓住学习的不同阶段,学习知识的同时,回归本分,全面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人文素养。
(三)回归初心是身心健康有机结合的重要保证
中国共产党人从建国初就厘定了自己的教育方针。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告诫全党“走的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由此向全党发出了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动员。党的教育方针的基本精神始终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这一初心从来没有改变。
1.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纵观大多数课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学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上多以单一的讲授为主,由教师主导课堂,忽略了学生主体的自主性和参与性,忽视了学生心灵的触动,知识传播多停留在理论讲授上,未能真正入脑入心,未能起到塑造学生新行为的目的;通过丰富高校的教学课程设置,开设围绕新思政教育教学课程的课程群教学,通过课堂教育教学过程实现大众教育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普及,教育教学活动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塑造学生完整人格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自我成长和学习。
2.教学改革的关键——互动课堂
心理健康教育课堂的传统模式:讲——听、问——答,学生被动参与教学活动。因此,互动式课堂更能激发学生课上的参与欲望和学习积极性,学生参与课堂建构,自主探索逆向教学法,通过案例讨论、心理投射小游戏、行为训练、团体辅导、小组扮演、小组辩论、微信互动、问卷调查、网络平台、画自画像、心理测试、情景模拟、内容分享等方法引导学生体验、感受、分享、改变、成长、参与教学等让学生真正参与课堂的建构和运作,授课教师梳理总结,进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互动、引导学生不仅仅知道“是什么”、“有什么”还要了解“为什么”、“怎么做”,实现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和学生与学生的互动,以此提升学生在课堂的丰富体验,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回归初心,培养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责任意识和主动参与的的意识,达到教育中的自我激励和自我成长的目的。
(四)回归梦想是心理健康教育强国的力量来源
习近平总书记阐述的中国梦是中华民族仁人志士矢志不渝的理想追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并深刻阐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教育梦和中国梦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教育梦是中国梦的组成部分,新时代一些中华民族的社会精英更是怀抱教育强国的梦想,把自己的强国梦寄托在教育梦的实现上。
1.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
为了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健全大学生的完整人格,以面对人生中的各种机遇与挑战,保证课程符合大学生的成长需求和心理需要,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掌握如何维护心理健康的方法和自我调适的策略技巧。通过学习帮助大学生正确评价、认识、悦纳、控制自我,促进心理健康,提高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增强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变化的能力。
2.教学改革的关键——体系构建
陈宝生指出,高教大计,本科为本,本科不牢地动山摇。人才培养是大学的本质职能,本科教育在高等教育中是具有战略地位的教育,是纲举目张的教育。本科教育主体的成长和人格完善事关重大,在教学改革上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为主体,与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有关的通识课程教育体系构建包括:心理学概论、积极心理学、情绪心理学、教育心理学、人格心理学、生命伦理学、工业设计心理学、营销心理学等,系列讲座包括:新生如何适应大学生活、危机应对危机干预、生命教育、阳光心态、人际关系、人格塑造等,大一开设心理健康教育公共必修课,针对全体大一新生传授系统的心理健康知识,在掌握基本理论知识的前提下,根据个人不同需求,大二、大三、大四学生可以选择不同内容的通识课进行深度学习。
在本科新思想政治教育中,增强课程内容的科学性与课堂教育教学的有效性,我们要对教与学的内容进行认真思考。本文以济南某大学为例,就如何发挥心理健康教育——以期对构建科学有效的本科思想政治课程体系有所助益。
济南某大学在“四个回归”背景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改革以“四个回归”作为指导思想,对心理健康教育采取了“12345”教学法,“12345”教学法即在教学中采用一个中心五个基本点教学法,一个中心是以学生为中心;五个基本点是:小班教学、通感教育、翻转角色、互动课堂、体系构建的五个基本落脚点教学;234辅助教学法,2是两种教学途径:线上课堂学习、线下网络学习;根据学生不同需求可自行选择课下网络学习的内容和模块,可以采用互联网+移动教学平台模式;三种教育方法是:理论学习教育、活动宣传教育、咨询服务实践;心理健康教育直指心灵成长,不仅包括理论知识掌握还可以通过“525”活动宣传、心理情景剧、征文比赛、朋辈辅导、团体辅导、微信公众号推送等活动开展得到教育启发,成长成才。咨询服务针对个别情况,不同情况起到一对一、一对多的辅导作用,实施分类指导;四个教学法:理论灌输法、案例讨论法、体验式教学法、核心能力训练法。
图1 “四个回归”背景下心理健康教育教学“12345”教学法改革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