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古诗词鉴赏教学的有效策略初探

2020-02-25 08:08:59徐吉贵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鉴赏能力层面古诗词

徐吉贵

(泸州职业技术学院人文学院 四川·泸州 646000)

我国古诗词作品在类型层面上包括诗经、唐诗、宋词、元曲等,在创作年代上包括从西周到晚清诸多的诗歌作品,在社会影响与文学价值上是我国乃至世界范围内不可或缺的文学瑰宝。 通常来讲中国古诗词是蕴含诗人思想情怀、人文理念的文学创作形式,然而结合不同的创作背景、诗人的人生经历,可发现古诗词作品对我国古代的商业、文化、经济以及政治具有详细的描述,并对古代的文化形态与意识形态进行了揭示。 通过古诗词作品赏析,学生能够发现蕴含在作品中的传统文化精神、历史发展轨迹及诸多古代社会现象,丰富其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有效提升其精神内涵。

一、中国古诗词鉴赏教学内涵

古诗词鉴赏教学主要指高校教师通过介绍诗人创作背景,诗词大意,从修辞、审美、创作、情感及历史等角度阐述诗人的思想、情感及诗词结构,借以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与人文涵养。 在理论层面上,古诗词鉴赏的基础是对古诗词相关知识、内容及技巧的掌握,进而在明确诗词主题的前提下,促使学生从古诗词的意境、 意象及节奏与韵律的层面,探析古诗词作品的文学价值。 可以说古诗词鉴赏既需要充分的理论与文学常识教育, 又需要教师从学生发展角度,提升学生对古诗词的认识。以此作为媒介, 激发学生钻研并探究我国古代文学著作的兴趣与激情, 使学生充分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时代魅力与社会价值, 以此形成正确的文学学习观, 使中华传统文化成为推动学生全面发展的阶梯。 在社会发展层面,传承并发扬传统文化需要一定的社会积累,即从主观层面上,提升社会大众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度, 只有在真正发现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审美价值、人文价值、情感价值的基础上, 中华传统文化才能得到有效的发扬与传承。 然而在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经历了不同的文化发展阶段,“创科技,除四旧”成为了时代的主题,社会大众普遍将科学创新、时代发展作为社会及自身的发展源动力, 然而在推动科技发展的过程中,我国传统文化、民间传统技艺却逐渐被人们淡忘。 而大学生是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 提升大学生古诗词鉴赏能力,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认识,加深学生传承并发扬传统文化的理念。 从理论研究层面出发, 中国古诗词与其它文学形式相同,具有丰富的情感感染功能, 可以从文化与思想层面上,感染并熏陶学生,帮助学生提升人文理念,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及人生观。 譬如岳飞的《满江红》 便以浓烈的爱国情怀震撼着学生的价值体系,使学生将个人的发展上升到国家发展层面,进而以强烈的民族意识看待外来文化,抵御社会多元思潮对高校教育的冲击与影响。

二、高校古诗词鉴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习兴趣不足

培养学生鉴赏古诗词作品兴趣,丰富学生的情感生活,养成高尚、健康的审美情趣,增强文学修养。 高校教师应充分关注学生的审美情趣,注重学生的心理感受,以提升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为导向,切实实现鉴赏方法与体系的改革,以此帮助学生探寻诗词作品的文化意蕴,理解诗人的思想内涵。 然而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古诗词鉴赏课教师往往忽略对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将精力集中到鉴赏能力与鉴赏意识的层面上,进而削减学生参与古诗词鉴赏教学的积极性。 其主要原因有:首先,现代文化冲击。 现代文化主要指科技发展、社会体系、生活观念的总和, 是影响社会大众及学生参与社会活动,推动自我发展的客观因素。 尤其在信息化技术取得显著发展的背景下,高校学生群体普遍认为古诗词鉴赏能力难以在个体发展中发挥作用,无法推动自身的社会发展。 进而忽视了古诗词鉴赏能力在文化发展领域中的价值,轻视了传统文化在塑造自身人格层面的作用。 完善的人格包括品格修养、道德素养及文化涵养等内容,高等教育机构在专业教学过程中,通过校风、学风的构建,间接地完善学生的人格体系。 而古诗词鉴赏教学则是通过文学教育的方式,直接地培养学生的人格体系。 如果忽视古诗词在学生人格塑造过程中的作用,将影响学生的社会发展。 其次,古诗词鉴赏教师缺乏主体意识,仅仅根据教学大纲的相关要求,进行相应的鉴赏教学活动。 其中古诗词鉴赏知识、技巧及能力培养取代了兴趣培养成为了教学重心,忽视了学生的主观感受及学生审美情趣, 无法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古诗词鉴赏教学成为普通的理论教学。

(二)教学方式单一

高校古诗词鉴赏教学的本质是培养学生探寻诗文作品的思想内容, 感受中国古诗词的艺术魅力,从而提升自身的文学素养,增强积累、探究我国古代文学艺术的意识。 然而在课堂教学方面,古诗词教师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单一,存在严重的程序化问题。 首先,情感教学模式缺位,情感教学主要指教师在情感交流的层面上,将课程知识以潜移默化的方式传递给学生,使学生在轻松的教学氛围中丰富知识结构,提升专业技能。 然而在高校古诗词鉴赏教学层面,情感教学主要指教师以情感为切入点,联通学生与诗人的思维模式,促使学生在情感上与诗人得到共鸣。 简而言之,古诗词鉴赏教学必须以情感为出发点,无论在基础知识教学、鉴赏手段传授以及各类专题教学活动的开展中,教师必须将情感教学作为课程开展的基础。 事实上,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难以在审美情感上提升学生对古诗词作品的认识,导致学生在形式单一的鉴赏教学过程中,产生抵触心理。 其次,缺乏网络教学环节。网络教学主要包括课堂内外的不同形式的教学手段及内容,教师通过图文并茂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对古诗词鉴赏教学的认识。 现阶段,我国大部分高校普遍缺乏完善的网络教学体系,鉴赏教师主要通过多媒体设备将相关的鉴赏知识及古诗词作品呈现给学生,难以利用移动网络设备实现课外实践教学目标,进而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古诗词鉴赏教学的发展。

(三)教学目标缺失

在新课改下,我国高校古诗词鉴赏教学目标主要包括“鉴赏意识、鉴赏能力及审美素养”三方面内容,并以我国社会主义发展需求、高校人才培养战略落实情况以及学生社会发展趋势为导向,形成科学系统的人才培养体系。 然而我国高校教师在实际的古诗词鉴赏教学环节中,缺乏对新课改精神的理解,仅仅将鉴赏能力与审美情趣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体系,却忽视了鉴赏意识(鉴赏兴趣)在鉴赏教学过程中的促进功能。 培养学生古诗词鉴赏意识是提升学生鉴赏能力, 促成审美情趣提升的关键所在,是我国传统文化传承并发扬的教育力量。 如果缺乏古诗词鉴赏教学的兴趣培养机制,将会影响到我国文化传播工作的进程。 而在教学层面,鉴赏兴趣是维持并保障古诗词鉴赏教学课程得到有效开展的重要机制,是影响教师开展古诗词鉴赏技能、鉴赏知识以及专题训练等课程的重要因子。 如何制定提升学生鉴赏意识与阅读兴趣的教学机制,一直是困扰我国教育专家及学者的教育问题。 同时也是改善当前教学格局,落实学生本位思想的重要方向。

三、高校古诗词鉴赏教学策略

(一)构建古诗词鉴赏教学体系

高校古诗词鉴赏教学体系应涵盖基础知识传授、情感态度把握、鉴赏能力培养三个内容。 首先在基础知识层面, 高校教师应从古诗词典故积累、题材鉴别及创作背景的层面,阐述古诗词鉴赏的基础内容,促使学生对古诗词的思想内涵与创作背景有整体的把握,进而在教师开展专题课程时,能够做到“胸有成竹”。 而在具体内容层面上,基础知识主要包括:炼字分析、结构梳理、形象鉴赏及艺术技巧等内容。 其次是情感态度把握,教师应通过对诗人所处时代、创作背景、情感状态的分析,提升学生的情感认知能力,使学生充分感受到古诗词中所蕴含的情感因子及诗人的创作情绪。 最后是鉴赏能力,鉴赏能力具体指教师通过大量基于古诗词鉴赏训练的课程设置, 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体系,自主地探究蕴含在古诗词作品中的文学思维、思想哲理及审美情感。 以此加深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理解,激发学生对古诗词鉴赏的兴趣。 此外,教师应设置相应的评价机制,衡量学生现有的鉴赏能力。 在评价流程上,教师可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手段,将学生的课堂表现纳入课程评价范围中,以此提升学生对鉴赏课程的重视,推动古诗词鉴赏课程的专业化发展进程。

(二)明确古诗词鉴赏教学目标

高校鉴赏课教师应明确古诗词鉴赏教学目标,以学生为出发点, 将学生的审美情趣作为课程核心。 并借助相关科技手段,提升学生对古诗词鉴赏的兴趣:首先,引入情景教学模式。 情感是古诗词创作的根本,同时也是推动高校古诗词鉴赏教学的前提。 教师必须通过情感教学的手段,增强学生对古诗词的认知力度。 在基础知识阐释阶段,教师可通过构建情景的形式, 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创作情景,进而在鉴赏初期,抓住诗人的主控情感。 以鉴赏苏轼的《赤壁怀古》为例,教师可使学生将现有的身份及环境,同苏轼所处的境况进行联系,实现学生与诗人间的角色转换。 随后引导学生将此时此景的思想形态书写在笔记上,并询问学生是否充分表达了内心所有的情感。 最后,教师根据情景教学情况,开展相应的诗词鉴赏活动,从而使学生在明确诗人的主控情感后,将精力集中到感受古诗词的文学魅力与审美价值的层面上。 其次,提升学生借助古诗词抒发内心情感的意识。 高校古诗词鉴赏教师应要求学生做好“心情日记”,即借助古诗词,凭借微信或qq 等交流软件抒发学生当前的心情感受。 并针对相应的诗词特征及情感特点,对学生的“心情日记”进行点评与评价。

(三)创新古诗词鉴赏教学方法

中国古诗词鉴赏教学并非传统的理论教学,虽然需要高校教师加强对基础知识、鉴赏技能的培养力度,但在教学形态上,古诗词鉴赏课程属于能力培养型课程,所以在教学评价体系中,教师不应将相应基础知识或鉴赏技能作为考核标准,要将学生的鉴赏能力、鉴赏水平作为评断依据,进而从评价的层面上, 形成有利于学生个体发展的教学方法。首先,高校教师应以网络教学为枢纽,运用大数据技术实现灵活教学。 即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主,根据师生互动情况,随机筛选特定时期、特定背景、特定情感的诗人及作品, 以此提升课堂教学的灵活性,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亦或者通过引导学生利用移动互联网设备加强学生对特定诗篇的理解,譬如在解读《钗头凤·红酥手》中的思想内涵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自主查询诗人创作期间所处的历史背景、社会关系及情感历程,并通过相关篇章的鉴赏与分析,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 最后,引入对比教学形式。 优秀的诗歌作品具有相同的艺术特征,而庸俗的诗歌则有千差万别的特点及不足。 高校古诗词鉴赏教师应通过引入艺术水平不足的作品,提升学生对优秀古诗词作品的认识,巩固高校学生现有的鉴赏知识与技能,

结 语

高校古诗词鉴赏教学课程应以培养学生探索传统文化兴趣为出发点,结合现代科技手段与教学模式,加强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提升学生应用鉴赏技巧的能力, 从而形成科学系统的教学机制,为学生的全面发展与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提供助力。

猜你喜欢
鉴赏能力层面古诗词
江阴市三个层面构建一体化治理重大事故隐患机制
踏青古诗词
华人时刊(2022年7期)2022-06-08 07:01:14
高中学生音乐鉴赏能力培养的必要性及方法
甘肃教育(2020年20期)2020-04-13 08:05:02
我和古诗词
趣读古诗词
高中音乐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北方音乐(2017年4期)2017-05-04 03:40:32
如何在小学音乐教育中提高学生鉴赏能力
新课程(2016年3期)2016-12-01 05:58:24
健康到底是什么层面的问题
中国卫生(2016年2期)2016-11-12 13:22:10
古诗词中的新年
公民与法治(2016年3期)2016-05-17 04:09:04
高三化学复习的四个“层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