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志敏白区工作思想述论

2020-02-25 00:54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白区方志敏苏维埃

(北京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0871)

作为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赣东北和闽浙赣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人,方志敏在根据地的创立与建设、争取群众工作、红军的壮大等方面进行了极为丰富的理论论述和实践经验。与此同时,在艰难困苦的岁月中,他极其重视白区工作,从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战略高度、从根据地发展壮大的时代需要、从红军扩大和提高的现实要求等诸多方面作出多次论说,形成了较为系统的关于白区工作的思想。本文依据《方志敏全集》,就方志敏关于白区工作的论说,作出初步的文本梳理与简要分析,以求助力丰富方志敏思想和根据地历史研究。

一、白区工作重要而紧迫,刻不容缓

方志敏虽然长期活动在广大的农村区域,却具有相当的国际视野和战略思维。他在布置任务、做群众工作和进行战争动员时,不忘联系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形势和中国革命的现状,及时把“世界无产阶级及殖民地劳苦民众的革命运动,是在更进地酝酿、高潮、发展着”[1]432的有利信息传达下来,以此鼓舞人心和士气。他从不孤立地看待问题,而是用发展和联系的眼光,看待中国革命中的每一个阶段和一切事物,白区工作就是其中之一。

首先,他强调白区工作是中国革命迅速发展的需要。在敌强我弱的根本形势之下,中国革命要想发展,必须要不断壮大自己。方志敏在狱中时,分析“赣东北苏区的发展与红军的胜利,所以落后于中央苏区和川陕苏区的原因”,主要在于“红军则尽在苏区作战,没有大胆到白区去进行较大战争,自然损失了不少伟大胜利的机会”,因而他“希望同志们谨记取过去血的经验及教训”“积极向外发展,积极扩大和加强红军,积极扩大进行游击战争,用尽一切力量创造起新苏区。在中国革命形势更加发展的将来,将成为夺取京、沪、杭中心城市的红军根据地,意义是非常伟大的”[1]107-109。

其次,他认为白区工作与苏区工作相辅相成,白区工作是苏区发展与壮大的重要支撑。他接受中央 “加紧苏区周围的白区工作与白区中心城市的工作,是争取联系苏区成为一片的最重要工作之一”[1]425的重要指示,1933年7月1日,在中共闽浙赣省委机关刊物《突出》创刊号上发表《加紧白区工作来开展大块的新苏区》一文,明确提出“我们要发展苏区,主要的是要加紧白区工作,争取白区广大工农劳苦群众,到党与苏维埃领导之下来;发动他们反地主资本家的斗争,进一步地开展游击战争,摧毁地主资产阶级的反动统治,建立苏维埃政权。经过这种过程建立起来的苏区,群众因经过相当斗争,阶级觉悟较强,即遇反革命势力进攻与压迫,群众亦多能坚持斗争,不易失败”。他认为,“如果我们不注意白区工作的开展,不用一切的方法”“去争取白区群众,那新苏区的开展,将是不可能的”[1]423。

再次,他深知白区工作符合白区劳苦群众的根本利益。他曾说:“天下老鸦一般黑”,在赣北及许多地方“千千万万的农民,缺地或无地,自己亏本地租耕地主的土地,‘锄头挂上壁,马上没饭吃’,终年辛苦种田,弄得自己挨饿受冻,不能得到最低程度的温饱”“农村经济的衰败,农民群众的受剥削和生活的贫困痛苦”“有过之无不及”“群众如此的贫穷、痛苦、怨恨,和急急地要求解放,爆发一个革命的暴动,乃势所必至之事。日益尖锐的社会矛盾,正如一箱火药一样,只要有根导火线,马上就要哄然爆炸的”[1]41-42。

基于以上认识,方志敏指出,“开展反动统治区域的工作,在敌人后方组织与发动工农群众的斗争,打破敌人包围线,帮助红军胜利进攻”“有极重大的意义”[1]449。

二、白区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方志敏重视白区工作有一个逐步变化的过程,一方面是受到中共中央指示,另一方面也是革命实践过程中几经失败的深刻总结。由于各种原因,白区工作时常出现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对中国革命形势过于乐观的估计,是造成白区工作不尽如人意的根本原因。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早期,正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左”倾错误甚嚣尘上的时期,各根据地领导人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方志敏也不例外。

1933年11月20日,他在《闽浙赣第三次省苏维埃大会开幕词》中对中国革命形势作出过于乐观的估计:“目前中国革命因为全国工人农民及小资产阶级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反对国民党投降卖国的斗争日益扩大深入,因为国民经济总崩溃,加深广大工人反资本家进攻、农民反地主剥削和反国民党官僚机关掠夺的斗争到处暴发;因为苏维埃和红军在广大工农群众热烈拥护帮助之下,获得不断的光荣胜利,已经完全粉碎了敌人的四次围攻,最近又给了敌人五次进攻以初步的严重打击,使全国革命形势发展到更快阶段。”[1]430同年12月,他在《对1934年的展望》中对中国革命形势发展的估计更加乐观:“因国民党全无耻地投降帝国主义出卖中国,以及对中国民众残酷的压迫和剥削,已经在全国民众面前宣告他的破产。国民党反对统治日益逼近最后的崩溃和灭亡;中国工农红军则在中国共产党苏维埃政府正确领导之下,在全国广大工农群众热烈拥护之下,在今年三月间,就胜利地完全粉碎了帝国主义、国民党的四次‘围剿’。由于此后的继续胜利,又给了敌人五次‘围剿’以许多的严重打击。苏维埃运动已在中国各省猛烈地开展着,中国工人反对资本压迫的罢工斗争与农民反地主反国民党的斗争,在全国范围内汹涌地发展着”[1]432,似乎革命的胜利指日可待,单凭根据地的力量足矣,并不需要去做白区工作以削弱敌人,壮大自己。

其次,对白区共产党员和群众革命热情和革命积极性估计不足,是白区工作一度未能猛烈发展的主要原因。方志敏非常形象地讲道:“由于各县的党对白区群众斗争的积极性估计不足,还是因为偏安一隅不积极向前发展的保守主义倾向的存在,以致形成对白区工作的消极,在观念上、在实际工作布置上,都可以看出各县对白区工作,带了不少的机会主义的消极态度:各县委的决议案,一般的都是把白区工作放在尾巴上,原则的提出一下,如说我们要加紧白区工作,至于如何去加紧,如何去进行,是很少切实讨论到的。而实际上进行,也是寒热症式的,有时进行一下,过了些时又停顿下来。”[1]424方志敏列举了各县的若干说法,如“白区群众怕敌人压迫不敢接近我们,‘他们没有我们革命时那样勇敢热烈’,甚至说‘白区群众怕死’”;又如“‘白区同志不听指挥,我们告诉他做的他不会做,他不去做,因此就没有办法了’”等等,他认为这“抹煞白区群众在敌人的白色恐怖之下仍然坚决斗争的革命精神”[1]450,给苏区扩大和革命发展带来消极的影响。

再次,夸大敌人的白色恐怖,对实现省委发展白区工作的计划缺乏信心与决心,是白区工作成效不明显的重要原因。闽浙赣省委不断地指导白区的工作,在1934年1月中旬提出“在二、三、四三个月内创造苏区周围70个白区区委,在皖南、赣北各创造40个区委”的计划,方志敏认为“这在目前全国革命形势日益发展,白区工农群众生活成分痛苦,迫切要求革命,苏维埃和红军的影响日益扩大深入的条件下,是一个完全可能实现的计划”“我们绝不允许这一个可能实现的白区工作计划,变为空谈。我们要用极大的积极性、顽强性与紧张的努力去实现这个计划”[1]449。但“一些白区同志形容白色恐怖如何凶恶,检查如何严密,差不多我们不能站脚一点钟的样子,非逃跑不可的样子。致使有些白区党的机关,不敢移到白区去。这些同志不了解,只要我们把广大工农群众团结在党的周围,不但可以保障党的安全,而且可以消灭反动统治阶级的白色恐怖”“还有部分白区工作同志首先自己认为无完成计划的可能,准备在四月总结的时候受一个批评了事”[1]450,这种表现甚至成为白区工作发展的障碍。

最后,白区工作中存在部分官僚主义的工作方式与实际工作的消极怠工现象。官僚主义工作方式的表现形式主要有不详细听取白区群众的呼声和要求,只是笼统地提出一些口号;有部分同志不深入支部,不深入群众,不去提高党员与群众的革命积极性,领导他们热烈地参加斗争。对训练工作,只是随便开一个会,随便说几句就算了,不详细告诉工作方法,不进行具体的帮助,只命令他们去做工作,如果没有做好,就站在旁边责骂,说“不听指挥”。对于上级党组织,则敷衍塞责,甚至搞空报告;还有部分同志因为上级党组织不能经常来检查督促工作,就躲在一边,游戏闲玩,甚至整天睡觉[1]451。以上现象不仅阻碍白区工作的开展,甚至破坏白区工作,是应予以纠正的。

三、加强白区工作的若干策略与方法

针对白区工作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方志敏明确地提出了做好和加强白区工作的若干工作策略与方法。

第一,首当其冲的是要坚持党的领导,发展党的组织。“以党员发展党员,以支部发展支部,确是一个有效地发展党的组织的好办法”[1]451,即以现有的支部和党员为基础,积极向前发展,向外发展。“白区的党应该在省委号召之下,积极地飞速地发展党的组织,在敌人的后方,开展群众的斗争和游击战争,以致武装暴动,建立苏维埃政权,用发展白区群众的斗争配合红军胜利的进攻,以粉碎敌人的五次‘围剿’,这是白区党目前最主要的战斗任务。”[1]458当然,这里强调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毕竟在那个时期中共中央曾被错误倾向把持过。

第二,在党支部的领导下发展群众组织,扩大群众组织。方志敏一向重视发动群众,早在领导横峰年关暴动时,他就“深深地感觉争取群众的重要”,认为“没有广大工农群众的团结,根本不会发生什么力量”[1]40,为争取广大群众,他建议“从下层群众做起,不要怕艰苦,乃分头到各村去活动”。他还把自己的经验和体会传授给大家,“我嘱他们照我一样的话,去向村中别的穷人宣传,并邀集起来结团体。经过他们‘你邀猪仔狗仔’,‘他邀大仔细仔’的邀集介绍”[1]43很快集结起队伍来。后来他更是提出“革命只有先锋队而不去团结广大工农群众在先锋队的周围,那是无成功的可能的。这个道理,要反复细致地向支部和党员同志讲清楚,要他们到群众中去活动,去做宣传工作,去做组织工作,把群众组织建立起来。凡是有支部组织的地方,都应该有群众组织”。在动员群众过程中,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反对不相信群众力量,而只依赖驳壳枪等武器的代替群众斗争的“驳壳”主义[1]452。

第三,团结群众的大多数,建立乡村根据地。方志敏对于建立乡村根据地,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他说:“只要我们将乡村中的基本群众,如工人、雇农、贫农、中农巩固的团结起来,在党的领导之下,进行革命斗争,那我们就可以占领乡村”“经过深入的教育训练,经过斗争的锻炼,建立起来群众自愿遵守的纪律,在党的领导之下毫不动摇与敌人作战,不畏艰难困苦,不畏牺牲,愿意为苏维埃政权斗争到底。在这个乡村中,我们有了这样坚固的基本群众组织,那我们就可以说这个乡村已经不是国民党的而是共产党的了。表面上没有脱离白色统治,但实际上已经赤化了,是这个乡村实际的统治者,占领了这个乡村。我们说必须将所有党的组织,都用这样的方法依靠群众的力量驱逐和消灭豪绅地主资产阶级国民党的势力,实行并巩固每个乡村的革命占领与统治”“争取群众实行革命占领和革命统治的地方,就是白区党最好最稳固的根据地”[1]453-454。1930年1月5日,毛泽东在给林彪的一封信中回答红旗到底打多久的问题时,充分肯定了方志敏创建赣东北根据地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性:“朱德毛泽东式、方志敏式之有根据地的,有计划地建设政权的,深入土地革命的,扩大人民武装的路线是经由乡赤卫队、区赤卫大队、县赤卫总队、地方红军直至正规红军这样一套办法的,政权发展是波浪式地向前扩大的等等的政策,无疑地是正确的”[2],对方志敏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褒扬。

第四,服务白区工作的目的,积极地准备武装暴动,建立苏维埃政权。在白区进行工作最主要的任务,是要组织与领导群众起来暴动,建立苏维埃政权。“夺取政权,建立我们自己的政权,是我们斗争的目的。我们在白区工作斗争,都是向着这一目的前进的。在暴动中我们一定要给阶级敌人严重的打击,要一网打尽反革命派,使他们永远或很久都不能抬起头来。我们深深记着武装暴动,是一种革命的艺术,须要准备周到。我们不能在时机成熟的时候,不去及时地举行暴动,以致丧失时机,同样更不能够在暴动准备不充分的时候或者暴动时机没有到来的时候,而去玩弄暴动或孤注一掷地暴动,往往是会使暴动失败。”[1]457

第五,坚决打击官僚主义的工作方式。这种官僚主义是“极坏的工作方式,表现于召集白区工作人员训练班只是敷衍地皮相地讲一些话,就算了事;对白区工作的指示只是笼统的、原则的、一般的,而不能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形与群众的实际要求,去提出适当的口号”。为此,“应当按照每个工厂,每个农村的实际情形,具体地提出群众要求的口号,发动群众为某一要求而斗争”。为了加深大家的理解,方志敏生动地举例说:“例如在某乡有一个万恶的为群众痛恨的土豪,我们白区工作同志,要发动这个地方群众的反豪绅地主斗争,不应仅仅提出一般打倒土豪劣绅的口号,而要提出打倒这一(着重号为引者加,下同)土豪的口号,使群众在这一口号之下团结起来斗争”。总之,“我们在白区发动群众斗争,应该经常的随着斗争的开展,具体活泼地提出各种斗争的口号,但这一定要深入白区群众,深刻了解白区群众的要求与情绪,才能有效地开展工作”[1]426。

同其它工作一样,方志敏白区工作思想逐步在革命实践中产生影响,发挥作用,得到了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的充分肯定。1931年11月8日,中华苏维埃第一次代表大会授予方志敏一枚红旗勋章,并授予方志敏领导的红十军全体指战员奖旗一面,充分嘉奖为苏维埃政权而艰苦奋斗的英雄战士。1933年10月3日,中共中央给闽浙赣的信中有这样一段话:“无疑的,由于闽浙赣的党的组织一般的执行了共产国际和党的正确路线,依据于闽浙赣区域中广大劳苦群众之革命积极性的增涨,所以,虽然在极端艰苦的环境中,在与敌人的军事进攻、经济封锁及组织对苏区内部的反革命阴谋的坚强不挠的斗争中,胜利地保护了苏区的根据地,及时地破坏与扑灭了隐藏在苏区里面的反革命组织,开展苏区内的经济建设,相当地发展苏区与白区间商品流通与贸易,巩固与发展了党的组织及周围苏区的白区工作之建立。这些当然是不可否认的重大的成绩,并且其中有许多的经验是可以供其他苏区的参考与学习的。”[3]

四、必胜信念下的坚持与探索

方志敏有着坚定的理想和信念,坚信自己“是一个马克思主义笃诚的信仰者,大革命虽遭受失败,但我毫无悲观失望的情绪”,他相信所有的失败,都“只能是暂时的”[1]34-35。他把自己的一切都交给了党:“我对于政治上总的意见,也就是共产党所主张的意见。我已认定苏维埃可以救中国,革命必能取得最后的胜利,我愿意牺牲一切,贡献于苏维埃和革命”[1]3,“斗争到底,永不变心!”[1]43“党要我做什么事,虽死不辞”[1]93等豪言壮语,终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自己的誓言,成为值得纪念和学习的榜样人物。

应该指出的是,方志敏生活和战斗的年代,“左”倾错误的影响深远,在方志敏白区工作思想中透露出某些对于“左”倾和右倾思想的认识和辩证思考:“将反动势力看得很大,固然是错;但将反动势力看得太小,也是一样的错”[1]317。他曾说:“我们得到了一个宝贵的革命教训,就是在革命胜利发展,环境十分顺利的时候,最要防止胜利乐昏了头脑,而发生‘左’倾盲动,以及腐化享乐,不艰苦做工作;在敌人积极向我们压迫,环境险恶的时候,就最要防止右倾动摇,退却逃跑,投降主义与逃跑主义的危险”[1]64-65。事实上,直至方志敏被捕以至牺牲,党内“左”倾错误尚未得到根本根除,尽管现实中存在某些表现为右倾的妥协、逃跑、投降,但在工作和生活中,难免主要地大部分地表现出来“左”的倾向。毛泽东1937年接见方志敏堂弟方志纯时说:“志敏同志牺牲了,志敏同志可惜了”“是王明路线断送了他”[4]。如何理解这句话,意味深长。一定程度上说,当时为了保存实力,在一定范围内做出某些方志敏所批判的“右倾保守主义”的选择,应有一定的实际合理性。

我们绝不会也不能否认方志敏作为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的伟大,作为农民运动领袖的杰出,以及他为民族解放、为人民幸福、为共产主义事业英勇奋斗的一生。同时,也应当看到,毕竟他生活在那样一个年代,理论、思想、实践等方面都带有那个时代的烙印,无可避免地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一方面我们不苛求前人,另一方面也要力争做到客观公正。不认识到这一点,就会影响到我们更好地纪念和学习方志敏。当然,这只是笔者粗陋的个人看法,未必妥当,在此提出,以求共同探讨。

猜你喜欢
白区方志敏苏维埃
苏维埃运动在湖南
第二届方志敏文学奖征稿启事
试析刘少奇在白区的宣传工作的特点
方志敏研究中心
致方志敏——写在方志敏诞辰120周年
十年内战时期苏区与白区出版业比较分析
方志敏创建闽浙赣苏区及其光辉业绩
茂名:粤西地区第一个苏维埃政权成立地
海陆丰:我国第一个苏维埃政权诞生地
闽浙赣革命根据地的苏维埃和土地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