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引导下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在老年患者单侧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中的应用

2020-02-25 13:00杨智君鞍山市中心医院麻醉手术中心辽宁鞍山114001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0年2期
关键词:腰丛单侧股骨头

杨智君 鞍山市中心医院 麻醉手术中心 (辽宁 鞍山 114001)

内容提要:目的:分析超声引导下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对老年患者单侧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10月收治88例接受单侧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根据麻醉方法分组,即观察组(超声引导下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n=44)和对照组(硬膜外麻醉+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n=44),对比2组患者临床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麻醉起效时间、阻滞完善时间、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麻醉后5min(T1)、麻醉后15min(T2)HR、MAP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是安全有效的麻醉方式,可在老年单侧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中发挥重要作用。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是临床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主要方法,此种手术方式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病情,强化患者肢体功能。但是,由于手术创伤较大,加之老年患者身体机能较差,往往无法耐受麻醉处理,且术后疼痛比较明显[1]。本研究探讨在超声正确引导下,为行单侧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的老年患者采用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方式的临床效果,具体内容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本院2017年6月~2018年10月收治的88例接受患者单侧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的老年患者进行本次研究,所选患者符合诊疗标准及麻醉指征,骨折原因:交通伤36例,摔伤28例,高处坠落伤19例,其他5例,患者本人能够配合诊疗工作。根据麻醉方法分组,观察组(n=44)男性24例,女性20例,年龄63~77岁,平均(68.25±3.18)岁。对照组(n=44)男性25例,女性19例,年龄65~78岁,平均(68.41±3.22)岁。研究内容通过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查,纳入标准:①治疗依从性较高者;②无明显诊疗风险者;③无免疫系统、造血系统、恶性肿瘤等严重疾病者。排除标准:①心肺功能、肝肾功能严重损伤者;②合并其他内外科严重疾病者;③多种原因导致中断在本院治疗者;④粉碎性骨折。2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性(P>0.05),具有分组研究价值。

1.2 方法

(1)对照组:采用硬膜外麻醉,确定穿刺点,T2-3腰椎间隙刺入硬膜外穿刺针,注入2%利多卡因3mL,对麻醉平面进行检测,并观察患者下肢痛感缓解情况,腰麻感觉消失后,采用0.5%盐酸布比卡因注射液6mL,经导管注入。

(2)观察组:给予超声引导下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术前常规禁食、禁饮,患者入手术室后,建立静脉通道,对患者血压、脉搏等进行严密观察。GE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引导,探头频率4~8Hz。腰丛神经阻滞取健侧卧位,L3-4清晰图像,背正中为穿刺点,在小腿安置电极,并采用神经刺激进行辅助定位,合理设置电流及频率。在超声引导下将腰麻针进到腰肌间隙,并且保证其与腰丛位置接近。利用超声引导技术,进针到坐骨神经相应位置,穿刺成功后,注射罗哌卡因(0.375%)。

1.3 评价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阻滞完善时间,做好详细记录。采用VAS量表对两组患者术后疼痛进行评分,分值范围0~10分,分数越高表示疼痛感越强。对比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段HR、MAP指标,包括麻醉前(T0)、麻醉后5min(T1)、麻醉后15min(T2),做好详细分析与统计。

1.4 统计方法

2.结果

2.1 麻醉效果对比

观察组麻醉起效时间、阻滞完善时间、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表1.两组患者麻醉效果对比(±s)

表1.两组患者麻醉效果对比(±s)

组别 麻醉起效时间(min)阻滞完善时间(min) VAS评分观察组(n=44) 1.23±0.29 6.79±1.41 3.23±0.24对照组(n=44) 7.08±1.55 12.02±2.33 5.66±1.36 t值 6.821 7.563 6.821 P值 0.000 0.000 0.000

2.2 血流动力学对比

观察组麻醉后5min(T1)、麻醉后15min(T2)HR、MAP均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

表2.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对比(±s)

表2.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对比(±s)

指标 组别 T0 T1 T2 MAP(mmHg) 观察组 87.36±8.56 86.56±9.42* 83.16±7.65*对照组 86.56±8.52 95.04±10.23# 94.74±8.25#HR(次/min) 观察组 76.14±6.72 77.55±6.40* 76.54±6.64*对照组 76.22±6.99 93.88±7.66# 86.91±7.55#

3.讨论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是临床常见手术操作类型,可有效改善股骨颈骨折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肢体活动功能,临床治疗效果较好。但是,对于老年患者而言,由于其身体耐受性比较差,采用常规麻醉方法,如硬膜外麻醉、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等,虽然麻醉起效快,但比较容易引发血流动力学改变,造成患者血压、心率波动,因此具有较大的手术风险[2]。

随着超声技术被广泛应用到临床麻醉领域,在其引导下,为患者行坐骨神经及腰丛阻滞麻醉,操作成功率显著提升,且麻醉效果也不断提高。这是因为超声引导,可将麻醉药物更加准确地注入到麻醉区域,从而减少麻醉药物用量,避免患者全身功能受到影响。坐骨神经及腰丛阻滞麻醉有助于稳定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术后患者能自由选择休息体位,可有效预防多种并发症,特别是降低尿潴留发生率。杨晓云[3]在为患者开展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时,采用超声引导下的髂筋膜阻滞麻醉,取得良好的麻醉效果。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麻醉起效时间、阻滞完善时间、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在超声引导下开展麻醉处理,可有效发挥镇痛效果,降低阻滞完善时间,发挥良好的麻醉处理效果。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麻醉后5min(T1)、麻醉后15min(T2)HR、MAP均优于对照组(P<0.05),进一步说明超声引导下坐骨神经及腰丛阻滞麻醉,不会对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造成严重影响,患者身体机能稳定性较好。通过表2中数据可以看出,观察组麻醉后5min、麻醉后15minHR、MAP与麻醉前相比无显著差异性(P>0.05),说明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对照组麻醉后各个时段HR、MAP值均明显高于麻醉前(P<0.05),说明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波动较大。通过上述分析和对比,证实观察组所选择的麻醉处理方法符合患者实际需要,能够控制临床麻醉风险,提高麻醉处理效果。综上所述,超声引导下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临床应用效果显著,通过对照试验证实,此种麻醉方式安全有效,其在老年单侧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患者中可发挥明显的价值。

猜你喜欢
腰丛单侧股骨头
右美托咪定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对胫腓骨骨折病人镇静效果及苏醒质量的影响观察
仰斜式挡墙单侧钢模板安装工艺探究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潜在失调基因的鉴定
基于“乙癸同源”理论辨治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单侧和双侧训练对下肢最大力量影响的Meta分析
单侧咀嚼有损听力
易于误诊为股骨头坏死的股骨头内病变的鉴别诊断
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实施肌力平衡疗法的临床研究
探讨超声引导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在老年患者单侧下肢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定位腰丛—坐骨神经阻滞用于危重患者下肢手术的麻醉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