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大血管外科术后患者出现精神症状的影响因素及护理

2020-02-25 02:14郭玉琴
医药前沿 2020年29期
关键词:精神障碍心脏因素

郭玉琴

(临汾市人民医院 山西 临汾 041000)

据有关研究人员调查指出,伴随着国内老龄化的不断增长,促使心脏手术量持续上升,因此导致大部分患者术后出现精神功能障碍现象[1]。随着心脏病外科手术的不断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老年患者心脏功能,然而大部分老年患者手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增加了患者的治疗费用以及住院时间,影响预后[2-3]。由此可见,给予患者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是至关重要的。通常患者术后出现精神障碍的主要表现特征包括认知障碍、烦躁、胡言乱语、行为障碍、情感障碍以及幻听等等[4]。若未能给予患者有效的护理干预以及治疗方式,不仅会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同时还会对家庭乃至社会造成影响。选取30 例2017 年2 月至2020 年2 月心脏大血管外科收治患者,经研究分析在心脏大血管外科术后疾病患者实施护理干预重要性以及精神症状相关影响因素,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30 例2017 年2 月—2020 年2 月心脏大血管外科收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均为15 例。将常规护理措施应用在对照组,将综合护理措施应用在观察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年龄分布在最低20 ~70 岁以及23 ~68 岁之间,平均年龄分布在(38.5±1.6)岁以及(39.4±2.5)岁之间。手术类型分类:2 例心脏黏液瘤摘除,4 例先天性心脏病,3 例二尖瓣膜置换,5 例主动脉血管支架植入术以及16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对照组与观察组各项基线资料比对(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针对该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包括常规心理疏导、基础疾病知识讲解、日常基础护理等。

观察组:(1)术前对患者做好心理干预,护理人员主动与患者和家属进行沟通,明确告知患者治疗方式以及可能会出现的并发症等等。针对患者及家属提出的疑问一一解答,随时观察患者心理变化状况,针对患者出现的不良情绪给予针对性的干预,使其彻底消失,给予患者大肆鼓励以支持。患者入院以后对患者的精神状况进行一个详细的评估,并建立单独的档案;在饮食方面根据患者的病情状况为患者制定单独的饮食方案,告知患者主要以低脂肪、高蛋白以及高热量类食物为主。控制患者每日的纤维素以及维生素摄取量,叮嘱患者戒烟酒。(2)术中增强对患者脑功能的保护力度,让患者血流灌注量时刻保持充足状态。进行灌注时控制灌注压使其保持平稳状态,手术过程当中利用微酸过滤器实施过滤处理,确保患者完全排气,避免发生静脉压过高或者是血液过度稀释等一系列不良现象。对患者的电解质水平以及酸碱水平进行维持并保持正常平稳状态,增强对患者血氧饱和度、超声以及脑电图的监测力度,查看有无出现异常,一旦出现问题,第一时间上报组织医生,积极配合进行处理,避免出现脑血栓情况。(3)术后增强患者各项生命体征的监测力度,保证患者的每一管道处于畅通状态。密切关注患者的精神状态情况,判定有无出现术后精神障碍现象。对于部分无法用语言方式进行交流的患者,护理人员可通过手语方式进行交流,在交流过程中护理人员需保持积极热情的态度,采用温和的语气与患者进行交谈,给予患者鼓励与支持。如果患者出现精神障碍,则护理人员须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去满足患者的要求,避免病情不断恶化,为患者营造温馨的病房,保持每日病房的整洁度以及温湿度。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生活质量变化情况以及心理变化情况。生活质量采用SF-36 量表进行评估,分值在0 ~100 分,评分越低则表示患者的生活质量越差,反之则越好;心理情况采用抑郁自评两边(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评估,总分为100 分,分值越低则表示患者的心理状态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22.0 对资料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值±标准差(±s)表示,行t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干预前后SF-36 评分情况

如表1,干预前两组SF-36 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与对照组患者SF-36 评分相对比,观察组显著偏高,(P<0.05)。

表1 两组干预前后SF-36 评分情况(±s,分)

表1 两组干预前后SF-36 评分情况(±s,分)

分组 例数 生活质量评分干预前 干预后观察组 15 68.7±3.8 94.3±6.3对照组 15 68.6±4.0 81.3±3.6 t 0.070 6.939 P 0.945 0.000

2.2 两组干预前后SAS 和SDS 评分情况

如表2,干预前2 组SAS 和SDS 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与对照组患者SAS 和SDS 评分相对比,观察组显著偏低,(P<0.05)。

表2 两组干预前后SAS 和SDS 评分情况(±s,分)

表2 两组干预前后SAS 和SDS 评分情况(±s,分)

分组 例数 SAS SDS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观察组 15 56.7±3.8 31.4±2.9 57.1±3.2 33.4±3.1对照组 15 56.6±4.2 40.5±3.6 56.8±4.0 42.6±4.3 t 0.068 7.624 0.227 6.283 P 0.946 0.000 0.822 0.000

3.讨论

3.1 精神障碍影响因素

病理因素和生理因素,由于老年患者自身年龄原因以及生理方面等特点,肾上腺皮质功能持续下降,对于手术的创伤应激能力也随之下降[5]。并且还伴有动脉硬化、糖尿病等原发病,提升精神障碍发生率。对患者实施心脏手术过程当中,灌注压较低以及体外循环时间较长等等,均会引起患者大脑出现缺氧缺血性坏死;心理因素,由于老年患者精神方面缺少家庭的关怀感,因此内心会感到孤独[6]。再加上医院环境的陌生感,对老年患者的内心造成一定影响,大部分老年患者术前均表现出恐惧以及悲观等负面情绪,术后身处ICU 病室当中,导致焦虑以及恐惧心理加重;大部分心脏外科手术均属于大型手术,对患者存在一定的创伤,治疗时间长,从而引起精神障碍[7]。而手术中血液稀释、低灌注等等因素导致患者出现脑损害,是引发精神障碍形成的核心因素之一;药物因素,每位老年患者自身的睡眠质量有所不同,长时间的服用苯二氮卓类药物以及其他的麻药等,将会引发术后精神障碍;环境因素,患者经过长时间的手术治疗以后需要确保充足的休息时间,但是监护室中灯光、仪器之间的噪音以及医务人员操作等会对患者的术后休息造成影响,从而引起精神障碍。

由此可见,针对引起患者术后出现精神障碍的一系列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探讨,主要包括病理和生理因素、心理因素、手术因素、环境因素以及药物因素等等。针对以上一系列影响因素实施综合性的护理干预,可显著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患者心理状态[8]。本研究结果指出,干预后与对照组患者SF-36评分相对比,观察组显著偏高,对照组患者SAS和SDS评分相对比,观察组显著偏低(P<0.05)。

患者术后出现精神障碍的相关因素较多,有许多的因素之间相互作用,从而引发患者精神状态产生变化。临床必须结合患者的实际病情状况以及临床表现情况给予综合性的护理干预,消除患者内心的负面情绪,提升患者的个人生活质量。但本次样本例数较少,还需继续观察证实。

猜你喜欢
精神障碍心脏因素
自拟醒脑汤联合体外反搏治疗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的效果
心脏
解石三大因素
奥氮平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伴发精神障碍临床观察
短道速滑运动员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喹硫平与利培酮对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疗效比较
有八颗心脏的巴洛龙
联合用药治疗偏执性精神障碍的临床经验研究
心脏移植小史等3篇
怎样理解人是战争的决定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