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古籍修复技艺的人才培养

2020-02-24 02:46滕宏珍
收藏与投资 2020年9期
关键词:专业建设人才培养

滕宏珍

摘要:传统古籍修复技艺是我国特有的传统手工工艺。这项技艺的传承,由最开始的师徒相授方式发展到现在的学院教育方式。结合人才培养方案,以现阶段江苏省古籍修复人才需求与古籍修复专业毕业生就业需求的矛盾作为切入点,分析古籍修复专业的前景与发展方向,培养高等教育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修复人才,将传统修补技术与现代修护技术完美地结合。

关键词:古籍修复技艺;人才培养;专业建设

南京市莫愁中等专业学校于2004年开始招收五年制高职文物鉴定与修复(文物古籍修复)专业学生,现有在校生155人,每年培養30余名古籍修复人员。2007年,随着“中华古籍保护计划”的实施,社会各界对古籍保护日益重视,对古籍保护工作的紧迫意识也不断加强;学校对于古籍修复人才的培养也在经验总结中进步,探索发展方向。

在古籍修复专业建设过程中,学校不断拓宽专业口径,提升人才的适应性和适用性,使培养的人才既具有古籍修复的扎实能力,又具有装帧、版本鉴定等方面的能力,从而提高专业综合素养。

笔者对南京市莫愁中等专业学校的人才培养状况进行了实地调查,以江苏省古籍修复人才需求与古籍修复专业毕业生就业需求的矛盾作为切入点,深入剖析两者的关系,并提出解决矛盾的建议。采用文献资料收集和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法获取原始材料。

我们充分利用南京图书馆的电子资源数据库搜查相关文献。中文数据库包括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与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搜索的关键词包括“古籍保护”“古籍修复”等,并以“人才培养”作为次要关键词进行二次检索,以获得相关度更高的文献。

在文献收集的基础上,笔者借助工作的便利,查阅了南京市莫愁中等专业学校文物鉴定与修复专业建设过程中的相关史料,使得调查更具有真实性。

一、江苏省古籍保护人才培养的背景与现状

2003年12月,原国家文化部办公厅和教育部办公厅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培养古籍修复人才试点工作的通知》,指出要“建立一支结构合理的修复队伍,培养古籍修复人才,采取‘分层培养,长短结合的原则,以培养技术熟练的操作人员为主(主要为高职层次),培养高级修复人才(主要为本科层次)”。2007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古籍保护工作的意见》,明确了加强古籍保护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方针和总体目标,提出要“突出重点,科学规范地开展古籍保护工作”。

江苏省历来是古籍收藏大省,据普查统计,江苏共有古籍450多万册,分布在156家收藏单位,其中420万册古籍集中收藏在省内21家图书馆、博物馆,其他30万册古籍则零星分布在其他10多家收藏单位。在全省古籍收藏单位中,古籍藏量在10万册以上的有12家,其中,南京图书馆古籍藏量达160万册,名列全国第三、全省第一。在高校系统中,古籍主要集中收藏在4家大学图书馆,其中南京大学图书馆古籍藏量为40万册,苏州大学图书馆15万册,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12.6万册,扬州大学图书馆10万册;在公共图书馆中,无锡市图书馆藏有30万册古籍,名列全省第三;在博物馆中,全国第三大博物馆—南京博物院古籍藏量达18万册。

面对如此巨大的古籍收藏数量,亟待修复的古籍数量也是非常巨大的,高水平的古籍修复人才队伍培养迫在眉睫。据南京图书馆古籍部副主任周蓉介绍,目前江苏省有100多万册古籍亟待修复,而省内高水平古籍修复人员不到5人。

二、南京当地古籍修复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就是树立人才的培养目标、确定培养规格以及实现这些培养目标的方法或手段,也可以简单理解为运用科学的人才培养方式,培养出符合需求的高质量人才。在新时期,我们要坚持多种渠道持续培养古籍修复人才,要培养高素质、有职业操守的古籍修复人才。

“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实施以来,十年中,江苏省古籍保护从业人员由过去的30多人发展到200多人,副高级以上职称达40人。在人才培养方面,江苏省古籍保护中心坚持每年举办两期古籍保护工作培训班,至2017年,已举办19期,培训人员超过800人次,培训内容涵盖古籍普查、古籍修复、古籍编目等方面。同时,实行国家级古籍修复技艺传习中心江苏传习所的师带徒培训模式,南京大学图书馆、南京金陵刻经处均设有“国家级古籍修复技艺传习中心江苏传习所”,是江苏培养古籍修复人才的重要基地。

(一)传统师徒相授方式—口传身教,更侧重实践

挽救古籍修复这项非遗技艺刻不容缓。近几年来,南京市数家单位相继开启了“师徒传帮带”项目。以师徒一对一的方式,手把手教授,工作台即为课堂,师父以多年的经验将实践和教学相结合,让徒弟在继承传统技艺的同时,不忘创新发展。传统方式的优点:首先,传统的口传身教大多是家族世代传授或是师徒传承,教授的内容不仅是先人智慧的结晶,也包括师父的修复经验。其次,传统的教授方法需要大量的实物进行修复练习,因此可以在多样的修复案例中得到更多经验,根据纸质特点以及修复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随时改变方法。最后,传统的教授法要求徒弟大量实践、师父从旁指导,所以师父可以同时教导很多徒弟。

(二)学院教育方式—综合知识学习,更侧重科学技术与理论教学

经过政府主管部门的多年努力,目前南京市已有多所高校开设文物鉴定与修复相关专业,每年为社会输出大量专业人才。学院教育的优点:更加注重现代科技和理论方面的学习。站在修复对象的面前时,学生对于它的相关情况了如指掌,为后期档案的制作和整理提供了便利。经过大量书本知识的学习,学生对版本鉴定有了一定的了解,熟练掌握大量高科技检测仪器的使用方法,能够发现肉眼无法察觉的隐患,并根据数据结果分析得出修复对象的年代、材质、吸水性、破损程度,制定有针对性的修复方案,根据数据对修复对象进行实时监控。同时,学习门槛低,学院派学习对于身体条件并没有过于苛刻的要求。学院教育的缺点:首先,由于缺乏实践经验,修复者虽然有完整的检测数据和完善的方案,但在实施修复时会因为操作的不熟练,让修复对象产生意料之外的变化。其次,过于依赖数据,一旦检测仪器损坏或精确度出现问题,将会令整个修复工程暂停。最后,完全依靠理论数据,不注重实践操作数据的收集,缺乏多样化的实践,会使实验结果丧失准确性,缺乏说服力。

三、南京市莫愁中等专业学校相关专业现状

南京市莫愁中等专业学校于2001年开设文物鉴定与修复专业,是全国第一所开办此专业的职业学校。南京大学邱晓刚老师是古籍修复专业的发起人之一。南京市莫愁中等专业学校和南京图书馆联合办学后,于2003年创建了南京莫愁图书保护修复中心。本修复中心引入了各类较为先进的纸张除尘和纤维检测仪器、进口纸浆修补机、书画仿真系统等,同时采用目前较为先进的设备对纸张进行科学存储,并配备各类古籍修复操作的专业仪器与设备。还建立了健全的管理制度和质量管理体系,不仅有专门的教研团队,还有诸多拥有相关专业背景的毕业生与专业老师或专家组成的修复团队。为了更好地进行纸质文物的修复与保管,除了建立详细的修复档案,还要对修复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专业研讨,制定最优修复方案。南京市莫愁中等专业学校文物鉴定与修复专业已经拥有一定的社会知名度,同诸多知名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及纸质文物收藏单位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每年派往各处的实习生用扎实的专业技能,赢得了合作单位的认可与赞赏。同时南京市莫愁中等专业学校承办了国家保护中心全国古籍修复技术基础班和提高班,这不仅是对学校古籍修复方面师资力量的认可,更是对传统纸质文物修复技艺的重视与传承。2020年11月18日,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专业学院在莫愁中等专业学校新校区正式揭牌,这不仅是全国首家由政府设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专业学校,更将成为未来古籍修复人才孕育的又一大摇篮。南京非遗学院将以现代化、系统化的专业教育,突破传统非遗传承零散、单一的限制,解决传统非遗传承后继乏人、缺乏创新等问题,使得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现代职业教育深度融合。

四、南京市莫愁中等专业学校相关专业学生学业现状

南京市莫愁中等专业学校文物鉴定与修复专业目前主要分为三个方向:陶瓷修复、书画修复、古籍修复。其中,纸质文物相关的修复与保护拥有较为完善的师资力量。古籍修复方向的师资除了校内优秀青年教师团队,更有古籍修复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国家图书馆杜伟生老师作为校内青年教师的导师。省级非遗传承人—南京大学邱晓刚老师作为外聘专家,从2001年至今为学校培养了一批批古籍修复专业学生,2016年开展非遗传承人培养计划,2019年9月第一期非遗传承人培养顺利结业。目前我校已有1名市级和2名区级古籍修复技艺传承人。

文物鉴定与修复专业学生在校期间需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包括版本学鉴定、档案学、古代汉语、古籍数字化保护、中国古代文化史、中国工艺美术史、文物保护概论、中国画技法、装帧(板式设计)、书史造纸史等。同时学校十分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课,为此专门开设“中国画绘画”“书法”“素描”“色彩”“书画复制”“书画装裱”“书画修复”“中西方书籍装订”“古籍修复”“篆刻”“拓片”“剪纸”“雕版印刷”等相关技能课程,希望学生在校期间可以学習到更多的专业技能。为了让学生更加熟练地掌握技能、方便日后就业,学校规定,学生须取得由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颁发的文物修复工中级及以上资格证才可以顺利毕业。为了让学生顺利通过考核,学校建立标准,独创“十八项技能(表1)”,填补专业空白。

五、古籍修复专业前景与发展方向

目前,南京市古籍修复岗位已达到饱和状态。在古籍修复这个行业里,师带徒的传承模式作为主流流传至今。但社会上很多行业的师徒传承模式中,学徒最终十有八九选择了改行。令人欣慰的是,目前很多高校开设了相关的本科或硕士专业,全国目前有4个古籍修复相关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培养点。随着文博单位修复岗位门槛的提高,这些高校也输出了高等教育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修复人才。

目前,在资金、设备、场地、古籍修补人才充足的情况下,传统古籍修复效率低、速度慢这一核心问题仍然没有得到解决,成为目前古籍修复工作的最大“瓶颈”。

国外的纸浆补书机和手工纸浆补书技术是两种不同于传统修补方法的新技术,跳出了传统修补的固有观念,将修补以一种更简单、更还原纸张本身的形态呈现出来,大大加快了修补的速度。作为修复师,运用、推广这些新技术一定会带来修补工作的新发展,产生社会效益和潜在的经济效益。当然,每一种方法都有适用范围,我们也不要盲目迷信纸浆补书技术,应针对文献的破损情况,根据所制定的修补方案,扬长避短,在保证修复质量的前提下,缩短修补时间,提高修补效率,将传统修补技术与现代修护技术完美地结合,实现文献修护工作的大跨越。

综上所述,南京的古籍修复人才现阶段主要来源于高校的人才培养,服务于各大文博单位和一些具有修复资质的公司,更多的是靠老专家的指导和师徒结对,系统地学习文献保护与修复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

参考文献

[1]胡万德,孙鹏.古籍修复人才培养现状调研报告[J].图书馆论坛,2012(3):175-178,181.

[2]钟小宇,钟东.图书馆古籍修复人才需求与古籍修复人才就业需求[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1(1):86,110-116.

[3]周蓉.古籍保护工作人才培养的现状及思考[J].新世纪图书馆,2014(2):64-67.

[4]全勤.江苏省古籍保护事业发展研究[J].新世纪图书馆,2017(8):59-64.

[5]耿兴岩.国内古籍修复人才培养研究综述[J].图书馆界,2017(4):34-38.

[6]陈楠.图书馆区域合作与资源共享中古籍保护人才的培养[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8(2):173-175.

[7]柯菁.图书馆古籍修复人才需求与古籍修复人才就业需求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7(5):268.

[8]沈鸣,王燕.非遗传承谱写新章 匠心延续文化命脉—南京市莫愁中等专业学校开创非遗传承新局面[J].职业,2018(5):14-16.

猜你喜欢
专业建设人才培养
引企进校实施项目教学新载体
浅谈职业技能大赛对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作用
高职院校新开设无人机专业的探讨
服务地铁工学结合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