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大学 陕西 西安 710000)
对于中国来说,公益旅行是一个全新的事物;对于其发源地——欧美国家而言,它的历史也较短。我们可以看到,公益旅行的英文voluntourism由volunteer与tourism组合,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全新英文词汇,可以直译为“志愿者旅行”。
通过对公益旅行本身词义的拆分,可以发现其蕴含的是以旅行为名,公益为责的理念。旨在旅行的途中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也有说法将其称为“负责任的旅行”。
公益旅行所强调的利他主义的价值观念与社会工作所强调的助人自助的工作理念在某一程度上不谋而合,说明社会工作对公益旅行的介入是有意义的;公益旅行实践过程中理论依据与指导的缺失与社会工作实际应用中对专业理论知识的建构与运用在一定情境上的对应弥补,说明社会工作对公益旅行的介入是有必要的;公益旅行所具有的专业、组织性与社会工作所具有的严谨、科学性在某一特质上的契合,说明社会工作对公益旅行的介入是有效可行的。
公益旅行可分为旅行与志愿服务的提供两项目标。志愿服务的提供体现在对需要帮助的人给予物质上的帮扶、精神上的引导和资源和支持系统方面的构建。
为了保证公益旅行高效率、高质量的达成既定的两项目标,需要对公益旅行进行有效的方案规划与设计。这包括对需要帮助的人的情况调研与需求分析评估、对目标任务的设定、对公益旅行过程的计划、对具体实施方案模式的考量与设计、对服务效果的预测与反馈评估以及对公益旅行的反思与经验总结等内容。另外,为了确保公益旅行的完成度与有效度,需要对志愿者本身进行具有专业、针对性的系统的指导与培训,这是由志愿者身份的多样与复杂性和志愿者在知识水平、能力层次、价值观念、志愿经历的差异等方面所共同决定的。
通过对予以支持的部分介入公益旅行,需要社会工作严密、规范的职业行为,细致、奇妙的分析应对,灵活、艺术的方法运用。对于志愿者所提供服务质量的介入,在志愿者前期方案规划与设计中表现为运用社会工作的调研方法、详细目标的设定、工作过程和信息反馈与效果评估机制为方案的选择与规划的确定提供专业、行之有效的建议与指导;在志愿者向需要帮助的人传递新的、重要的价值讯息与构建完整的社会资源支持系统中表现为应用社会工作系统的理论体系、专业的文化信念和职业的伦理操守为志愿者的服务内容提供明确、严谨的行为要求与规范。对于志愿者本身的介入,在价值观引导方面体现为向志愿者传递价值中立、尊重、接纳、个别化和去标签化等价值理念;在理论知识体系的建立方面体现为向志愿者传递助人、干预和计划与评估等实务理论以及细致、灵活的应用;在专业服务方法的教授方面体现为向志愿者传递个案、小组、社区等工作模式以及针对性、艺术性的运用。
通过对全过程的意见指导与组织参与介入公益旅行,需要社会工作自身的资源条件的支持、社会认知接受程度的提升和公益旅行组织与社会组织的包容接纳。在当今中国,公益旅行的萌芽、初始状态与社会工作的起步、发展阶段决定了两者的不完善、不成熟的形态模式。公益旅行对于社会工作全过程参与和指导的介入方式的认知、包容与接受程度仍待商榷。
公益旅行中,最需要关注也是最难以解决的部分是志愿者如何向需要帮助的人传递全新的、重要的价值讯息和志愿者本身的价值观引导。其中,志愿者本身的价值观念对于其志愿行为的影响与文化讯息的传递是重要的、有决定意义的。因此,公益旅行中社会工作价值观的介入是极为必要的。
在笔者看来,对于志愿者本身需要介入的价值理念有:尊重个别化,欣赏个人与群体的差异,运用优势视角看待个体,承认个人能力;保持价值中立的原则,去除已有价值观念、既有逻辑或经验常识的影响,去标签化;接纳与自身价值理念、文化观点、生活行为等具有明显差异的个体,愿意向他们传授知识、技巧或价值观念,注意个人感觉与需求和专业志愿服务关系的区别与距离;坚持需要帮助的人的平等参与和自决,做到换位思考等内容。对于志愿者价值讯息的传递需要介入的价值理念有:参与权利、增权视角、关爱与互助合作、可持续发展等观念。
对于公益旅行是什么、如何界定公益旅行、参与者应做出怎样的行动或选择运用何种模式才能被认定为公益旅行、如何对公益旅行的效果做出反馈与评估等问题,当今世界所给出的答案很少且并不全面完整。这些情况都对公益旅行的社会普及推广程度、公众认知接受程度以及群体参与热情与参与机会的形成造成一定的障碍与难度。在笔者观点中,公益旅行是公益与志愿的有机结合,是以旅行为主,公益次之的旅行方式,不是刻意为了志愿而去志愿,公益志愿效果是旅行的衍生。另外,公益旅行与慈善捐赠、志愿服务不同。公益旅行倾向于参与者利用个人时间和志愿行为,为需要帮助的人们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当然,公益旅行也包含时间较短与异地性质等特点。
对于当今中国而言,社会工作相对于公益旅行来说,在服务行为中社会工作有着较为完善的理论系统、严密的职业规范和专业的价值理念与工作方法;在信息的反馈、行为的有效性评估方面,社会工作有着较公益旅行更加科学、严谨的信息收集、方法评估系统。但是,社会工作本身在社会认知程度上较低,公益旅行对于公众来说也更为陌生,这两者的叠加或有机结合所产生的效果也未可知。不说社会工作对公益旅行的介入是否完善、有意义,公益旅行是否接纳包容社会工作的介入也待商榷。所以,社会工作对于公益旅行介入的模式依然是小众的、特殊的。
公益旅行的公益性与社会工作的有偿性之间的矛盾,公益旅行的较短时间与社会工作所要求的长期性之间的矛盾,公益旅行所注重的物质上的支持与社会工作所注重的精神价值观念上的引导之间的矛盾等问题反映了公益旅行与社会工作之间的不平衡关系。因此,在社会工作对公益旅行的介入中,如何调整权衡两者之间的关系从而构建介入的可行性与有效性是需要关注、探索的重点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