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湛江市麻章中心小学 陈玉珠
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人们价值观的变化,学校的德育工作面临越来越多的问题和困难。如何适应新时代变化,因势利导、顺势而教,做好小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
一天,德育处来了位五年级的小客人,这是个看起来很斯文的孩子,可是他做的事却是恶劣的:他用一把锋利的刀片割破了四年级一个学生的书包。揪他到德育处的老师非常生气,言辞很激烈。起初学生一声不吭,后来家长来了,学生才吞吞吐吐地交待了几个人名,德育老师没听清,以为他不肯坦白,就又严厉斥责他,甚至还说:“你这样下去,就会成黑社会的流氓……”语言尖锐,语气尖利,让旁观的我如坐针毡,赶紧制止并接手了教育工作。
经过与家长的交谈,再深入了解学生的交友情况和内心想法,我发现这只是个偶发事件,这名学生是出于好奇、好玩的心理,在一些同学的怂恿下才做出这事,并非如德育老师想得那样严重。类似的事件并不少见,但有些老师不能客观地处理,而是带着情绪、偏见轻易下定论,甚至上纲上线。孰不知,这样做容易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甚至会引发一些不可预见的后果。
教师在跟学生谈话前,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在校表现、家庭教育、交友情况,由表及里,才能在接下来的谈话中掌握主动,做到有的放矢。
当学生肯敞开心扉时,我们要做的是倾听。倾听,不仅仅是简单地用耳朵来听说话者的言辞,还需要一个人全身心地去感受对方的谈话过程中表达的言语信息和非言语信息。倾听要做到“两不要”“两要”。一不要随意打断对方的话;二不要简单粗暴地下结论,让对方对谈话抱有抵触心理。要注意细节,从始至终,都要目光专注柔和地看着对方,适时给予回应,如果对方情绪激动,可以拍抚或拉手,或倒上一杯热水,让对方感觉到你尊重他关心他;要用心听,不但要听懂对方通过言语、表情、动作所表达出来的东西,还要听出对方在交谈中所潜藏的意思,甚至是对方的潜意识。矛盾越激化,教师越要冷静,越要耐心引导对方把心里的感受倾诉出来,让他们把负面情绪宣泄出来,为下一步的工作做好铺垫。
为人真诚笃实,德才兼备,自然能感召人心。同样,在班级和校园里,为人师者的形象将直接影响到学生,教师在加强专业修养的同时,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一定要规范自己的行为举止,注重自身的修养,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作用,以人格魅力征服学生,这样在和学生沟通时,能让学生从情感上不抵触教师的接近,容易接受教师的教育,从而构筑起心灵相通的桥梁。
做思想工作,要善于推心置腹,确定自己的角色定位,注意方式方法,让学生有亲近感、信任感,才能让对方敞开心扉。找学生谈话前,先要确定自己的角色定位:不是站在对方的对立面,做高高在上的批判者,也不是和稀泥,而是理解他、真心想帮助他。并要把这份善意释放出来,耐心启发诱导,感染、感动他,让他放下戒心,从内心不反感这次谈话,肯开口倾诉,这才是成功的第一步。
在耐心地倾听后,就进入谈话环节,此时,要注意察颜观色,及时调整谈话技巧,注意和学生互动,表现出对他的关心和期待,让他接纳、信服,与他交心,从而激起他改正缺点的勇气。
教书育人,从来都不是单打独斗,更不应只由德育处或者少先队某一个部门专享。新时代德育工作,必须有“大局观”。
要树立学科融合的大德育观。开展学科德育渗透教育活动,充分发挥各学科自身的特点,做到传授科学文化知识与加强学生思想修养相统一,灵活随机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如语文课通过品文赏词教导学生知书识理,体育课培养学生勇敢坚毅的品格,美术、音乐课教会学生懂得创造美、欣赏美……各学科同心协力,引导学生树立崇尚科学,追求真理的科学态度,提高他们识别真善美的能力,逐步形成理想与信念,进而转化为发奋学习、积极向上的内在动力。
要形成家校共建的大德育观。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基础,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助手和补充。取得家庭的配合,对巩固教育效果极为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