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专业文化研究国内期刊文献综述*

2020-02-24 10:22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院校职业高职

王 波

高职院校专业文化研究国内期刊文献综述*

王 波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技术与职业教育研究所,广东 深圳 518055)

已有文献对专业文化的内涵、特征、功能、内容体系以及专业文化建设的现状、模式、路径等进行了深入研究,但是,存在研究成果理论深度不够,研究视角相对狭窄,实践研究不够,研究重点不突出等问题。建议加强专业文化的思政教育功能研究;加强实践研究,特别是针对具体专业深入研究,充分挖掘、提炼和总结专业文化;突出重点研究领域,对产教融合背景下专业文化建设、专业群的文化建设予以高度关注。

高职;专业文化;综述

文化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基因,职业教育的重要使命在于传承与创新文化。专业文化是高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所凝聚的特定价值观、思维方式、职业规范和行为习惯等内容对高职人才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高职教育迈入“双高”时代,专业(群)建设成为高职院校关注的重点。加强专业文化的研究对于促进高职专业建设和专业群的融合,推进专业(群)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不少研究者对高职院校专业文化进行了理论研究并取得了一些成果。本文以“专业文化”“高职专业文化”等为主题词,选取近十年来有关高职专业文化的理论研究文献,对具有代表性、创新性的观点综述如下。

1 专业文化的内涵研究

厘清专业文化的内涵是审视专业文化的基础。武智提出,专业文化是以校企文化融合为前提,以专业建设为载体,是专业建设的灵魂,是学校与企业、专业与职业、学习与工作理论武装和技能淬炼的纽带,也是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交流对接,渗透融合在精神、物质、行为、制度等层面的固化和反映,是校园文化的主体构件,也是校园文化的实体性支撑[1]67。林润惠、周红莉等认为,专业文化是指以专业或行业为主线,为实现特定的教育目标发展出来的多种生产与应用,并成为相对独立、有影响的专业物态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与心态文化的总和[2]。周会青认为,专业文化是校园文化中的一种亚文化,是在一定历史时期,经过多年办学的积累,专业成员包括教师和学生本身所逐渐形成的共同价值观、知识、技能、精神气质和行为规范的总和[3]。张新科认为,专业文化是指专业师生历年所创造、积淀并共享的,影响作用于职业生活的氛围、环境、传统、价值观、行为习惯和标准的总和,是师生为实现既定的专业培养目标而承继创造的物化并可视的条件保障系统,共同遵守和发扬光大的团队精神和核心价值[4]77-81。但也有学者把专业文化等同于院校文化。如赵克理、于东君认为,专业文化是通过对传统大学文化共有性特点、行业文化提炼升华和有机整合所形成的具有高等职业教育属性的一种特殊的组织文化,也可认为是高职院校的文化[5]。

2 专业文化的特征与功能研究

关于专业文化的特征,也有研究者进行了研究。邵庆祥认为,高职专业文化的特征包括职业性、行业性和多样性[6]89。钱海军提出,高职工科专业文化是高职院校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特色的核心精神,具有区域性、行业性、开放性、跨界性等特征[7]。

文献研究表明,专业文化对于高职人才培养、专业发展和院校文化建设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王木林认为,高职院校专业文化具有职业导向、行为规范、价值辐射、目标激励等基本功能[8]。赵明亮、贾生超认为,高职专业文化是培养具有完整人格的社会人的有效途径,是促进学生专业技能持续提升的催化剂,能有效促进专业特色的形成[9]。陆勤丰认为,融入行业、产业元素的专业文化建设是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灵魂,是引领高职院校不断发展的动力。专业文化对于专业师生具有明确的导向性、约束性、规范性[10]。张新科、邓虹指出,对育人而言,倡导人文精神立场的专业文化建设,才能培养可持续发展的和谐职业人;对专业自身而言,专业文化是专业生存和发展的灵魂[4]77-78。商兰芳等认为,加强专业文化建设有助于教育观念和思维方式的转变,推进教学改革的深化;有助于校企合作的推进,实现校企之间的全面对接;有助于专业品牌的打造,促进专业办学特色的形成、丰富与完善;有助于大学精神的塑造,促进高职学生的全面发展[11]152-153。

3 专业文化的内容体系研究

王波认为,高职专业文化至少应包含“五要素”:一是历史要素,包括专业发展演变的过程、原因,每个发展阶段所处的地位及其对人类文明发展做出的贡献;专业在不同发展阶段与地域文化和其他文化的交互与融合;专业发展中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与故事;专业发展的趋势与规律等;二是精神要素,包括专业的核心价值、理想信念、思想意识、使命责任等;三是职业要素,包括职业认知、职业道德、职业伦理、职业情感、职业规范、行为准则等;四是特色要素,包括专业(行业)独特的思维方式、规则标准、制度规范、办事规程等;五是器物要素,包括专业发展中的重要物件、器物;专业(行业)标志物、象征物等[12]46。孟男提出,专业文化的五个建设维度,一是专业精神文化,是指在专业建设过程中确立并被共同遵循的专业意识、理念、人际关系和价值观等;二是专业物质文化,是指专业文化的外在物化形式,包括专业教学基地、教学设施等硬件环境,也包括以语言和符号等形式呈现的相对抽象的专业文化表现方式;三是专业制度文化,是指专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形成的、要求师生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体系;四是专业课程文化,是指从行业文化、技术典籍中选择出需要学生掌握的专业内容,提炼行业文化、专业精神、专业技术的精华,构建既符合行业发展需要和企业用人需求,又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课程体系;五是专业行动文化,是指专业建设活动的过程中形成的活动状态、方式、程序和效果[13]。

4 专业文化建设现状研究

研究表明,在实践中,专业文化建设并未受到高职院校的足够重视,还存在不少问题。商兰芳等认为,高职专业文化建设存在认识不到位,有口无心;保障不到位,有心无力;实施不到位,有力无径等问题[11]153。孟庆黎认为,专业文化在专业建设中隐性缺失,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存在缺位,学生社团活动缺少专业文化引领等问题[14]40。钱海军指出,专业文化意蕴缺失,以“技能本位”为特征的高职院校扩张式发展进一步强化了学生职业技能与专业知识的培养,却忽视了专业文化对于工科学生人格养成的作用;专业文化概念定位模糊,将校园活动、学生体育活动、学生社团活动等全部纳入校园文化建设的范畴,并称之为“专业文化”;专业文化逻辑内涵错位,专业文化成为专业知识学习与职业技能训练的辅助性“活动”;以形式主义与经验主义的主观意识“规划”、忽略甚至回避专业文化对于行业、企业以及职业行为的规范和引导作用[15]。

5 专业文化的建设模式与路径研究

不少研究者对专业文化的建设模式与路径进行了研究,并总结了很多成熟的经验做法。李建荣、姚婷提出“四元一体”的专业文化架构。“四元”是指:以彰显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理念为宗旨;以遵循行动导向的课程体系建设思路为核心;以崇尚实践、崇尚技能、崇尚合作、崇尚诚信为价值取向;“一体”是指:以营造理实一体、生产性、虚实结合的育人环境为路径[16]。谢永东提出“一点三面五域”专业文化育人模式,“一点”指以培养情境兴趣为切入点,应用专业文化育人,促进学习兴趣养成;“三面”是指借鉴企业文化建设经验,从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和形象文化三方面系统推进专业文化建设;“五域”是指从制度、课程、活动、环境、生活等五个领域融入渗透专业文化育人[17]。

关于建设路径的研究,成果颇多,主要归纳为以下几种:

5.1 增强自觉

强烈的文化自觉是抓好专业文化建设的关键。李燕认为,要加强高职教育专业文化的建设,首要的任务就是使各高职院校提高文化自觉意识,让其深刻地认识到专业文化所拥有的潜在价值与重要地位[18]58。王波指出,在实践中,学校管理层应切实转变育人理念,全面认识专业文化的重要性,高度重视、系统设计、有序推进专业文化建设,并将专业文化建设纳入学校考核评价机制。专业教师要对专业文化有清醒的认识,充分意识到自己在专业文化建设中的关键作用,把职业精神融入专业教学,将专业文化建设理念渗透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发展规划、人才培养方案中。学生也应系统学习专业文化,提升对专业文化的理性自知,并在实践中自觉践行专业文化,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12]46。

5.2 建设课程

李燕提出,高职院校应紧紧地围绕职业能力建立综合课程体系,使专业知识与综合课程有机结合,以培养创新性与复合型人才。在课程体系建构过程中,应当分析职业岗位工作能力,把握所设专业的人才需求,进而建构课程体系,进一步优化课程体系[18]58。王波提出,高职院校要加强课程体系建设,一是加强公共通识课程建设,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人文精神;二是开发建设“专业+行业”文化课程,作为专业限选课,帮助学生系统地掌握专业文化知识,提升对专业文化的理性认知;三是提升专业课程的文化内涵,将专业文化的精神内涵渗透到专业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专业教育与专业文化传承的有机贯通;四是强化专业实训课程的素质训导功能,在实训项目或实训课程中渗入职业素质内容[12]47-48。

5.3 校企共建

武智提出“五个共建”,即校企共建文化研究会,组建专业文化建设的“智囊团”;校企共建文化建设专项基金,深挖专业文化建设的“蓄水池”;校企共建校内实训基地,打造专业文化建设的“大染坊”;校企共建培训服务机构,充当专业文化建设的“助推器”;校企共建“双主体”企业学院,作为专业文化建设的“黏合剂”[1]68。蒋正炎认为,其一,要诚邀企业一线技术精英或管理精英来为专业文化建设献言献策,宣讲企业文化、新技术动态、管理制度等;其二,专任教师要通过下企业锻炼、访问工程师、技术合作等形式参加企业实际运行,亲身接受企业文化熏陶,提高自身企业文化素养;其三,要将现代企业制度管理文化融入日常教学和生活过程中,让学生在专业教学过程中感受企业规章制度的规范性、严肃性、权威性和强制性,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和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19]。

5.4 环境营造

上官敬芝等提出,建设优秀的专业物质文化就是要创造条件,综合展现专业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让专业文化气息弥漫在专业所辖的每个物理空间(教室、实践场所、走廊、宿舍、数字化传播系统等),让专业师生涉足的相关区域都会“说话”[20]。孟庆黎认为,要与企业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把企业的职业岗位元素引入到校园,在实训场所悬挂(张贴)强化安全操作规程、设备保养规范等要求的宣传牌;按企业生产现场场景布置实训设备,规范工具的放置要求等;要建设展示专业工具发展史的博物馆、在校报上宣传先进专业教师风采和优秀企业文化、同时邀请优秀校友和专业人才来校举办职业发展讲座等,帮助师生接受专业文化熏陶,引导学生深化专业认知、激发专业兴趣、培养专业精神,自觉形成专业角色认知和专业品质;要开发专业文化应用媒介,借力新媒体,如建立专业文化网站、微博、研发专业文化产品等,增进专业文化在学校、企业、行业、产业以及社会其他方面的传播、相互渗透与互融[14]41。

5.5 活动培育

王波指出,要加强专业社团建设,把专业社团作为重要的教学延伸方式,让学生在专业社团活动中感受专业文化、职业文化,体验职业岗位角色,促进职业意识的形成,同时,通过成员间交流沟通、分工合作,共担责任,共度挫折,共同成长,使学生的职业道德、团队合作精神等都能得到培养、锤炼和提高;要拓展志愿服务与社会实践领域,将学生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与专业文化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开展专业志愿服务、专业社会实践活动,不断拓展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空间,使学生深入到社会大熔炉、深入到企业一线,在服务社会、企业中真切体验专业文化,更好地将职业道德、价值观念等吸收、内化为自己的精神财富[12]48。邵庆祥以汽车专业为例,提出通过“时尚·经典”汽车品牌推广会、“青春·风采”汽车模特大赛、“风云·车坛”汽车文化讲坛、“挑战·自我”汽车技能比武等各类品牌活动提升汽车文化的辐射效应,将汽车文化深深浸入学生血液[6]91。

6 现有研究评述

6.1 研究的特点

近十年来,研究者们深刻认识到高职文化育人的重要性,以专业文化为切入点,对专业文化的内涵、特征、功能、内容体系以及专业文化建设的现状、模式、路径等进行了深入研究,初步构建了比较系统的理论体系,为进一步深化高职院校专业文化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研究者们对专业文化的高度关注,充分表明文化建设已经受到高职教育界的重视,高职教育已经进入以文化引领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发展阶段。

6.2 存在的问题

从研究的规模来看,研究成果理论深度不够,缺乏高水平的理论认识。从研究的视角来看,教育学的视角居多,从思政教育、管理学等视角的研究还很少。从研究的范式来看,宏观理论研究较多,针对具体单个专业文化的实践研究不够,尚缺乏对单个专业专业文化的深入挖掘,对微观专业的文化建设缺乏指导意义。从研究的重点来看,对产教融合背景下专业文化建设、专业群的文化建设研究成果不多。

6.3 研究的建议

一是进一步拓宽研究的视野。特别是在当前高度重视课程思政的背景下,专业文化的思政教育功能显得愈加重要,特别需要高职院校高度重视,充分发挥专业文化对于立德树人的重要作用。二是要加强实践研究。尤其是针对具体专业进行研究,充分挖掘、提炼和总结专业文化,这是专业文化建设的前提和基础,一个专业如果连“自身的文化是什么,从哪里来,到哪里去”都不能搞清楚,谈何建设和发展。三是要突出重点研究领域,随着“双高”建设的全面铺开,如何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视阈下开展专业文化建设,如何挖掘和提炼专业群文化值得研究者们高度关注。

[1] 武智.高职校企文化融合下的专业文化建设[J].中国成人教育,2012(23).

[2] 林润惠,周红莉,谭辉平,等.高职院校专业文化建设研究[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2(2):86.

[3] 周会青.关于我国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研究[J].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学报,2012(3):63.

[4] 张新科,邓虹.论高职教育专业文化[J].教育发展研究,2013(21).

[5] 赵克理,于东君.从职业技术生存到职业文化生存的转向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27):18.

[6] 邵庆祥.试论高职院校专业文化建设的实践创新[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4).

[7] 钱海军.高职工科专业文化体系构建:服务区域发展之维[J].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2019(6):41.

[8] 王木林.高职院校专业文化建设路径探析[J].继续教育研究,2014(12):33.

[9] 赵明亮,贾生超.技术理性的反拨——论高职教育专业文化建构[J].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4):20-21.

[10] 陆勤丰.产业行业背景下高职院校专业文化建设若干思考[J].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2(2):3-4.

[11] 商兰芳,骆文炎.高职专业文化特色培育探析[J].江苏高教,2016(3).

[12] 王波.构建高职院校专业文化育人体系的思考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6(16).

[13] 孟男.专业文化视角下动漫专业建设的路径与实现策略[J].职业技术教育,2013(32):23-24.

[14] 孟庆黎.高职院校专业文化建设的问题与对策——以杭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继续教育研究,2015(3).

[15] 钱海军.高职工科专业文化体系构建:服务区域发展之维[J].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2019(6):40.

[16] 李建荣,姚婷.校企文化融合视角下高职院校专业文化建设研究[J].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2(1):33.

[17] 谢永东.“一点三面五域”专业文化育人模式的构建研究——以五年制高职汽车专业为例[J].江苏教育研究,2017(7):32-33.

[18] 李燕.高职教育专业文化建设现状及其对策分析[J].职教通讯,2017(28).

[19] 蒋正炎.基于“双证融通、产学合作”模式的高职专业文化建设[J].职业技术教育,2017(29):76.

[20] 上官敬芝,王冬冬,王启万.高校专业文化建设的原则与路径探析[J].教育探索,2016(11):83.

Literature Review of Domestic Journals on Professional Culture Research in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s

WANG BO

()

The existing literature has conducted in-depth researches on the connotation, characteristics, functions, content of professional culture, as well as the current situation, mode and path of professional culture construction. However,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in the research, such as lack of convincing results, relatively narrow perspective, insufficient practical research, and obscure focus. It is suggested that we should strengthen the research on the func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professional culture. Practical research, especially the thorough research on specific majors should be encouraged. It is also advised to fully excavate, refine and summarize the professional culture, highlight the key research fields, and pay close attention to the construction of professional culture. In the meantime, the cultural construction of professional groups in the context of the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 should be carried out.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s; professional culture; summary

2020-02-10

2016年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三五”规划学科共建项目“高职院校专业文化的基本内涵、内容体系与建设路径研究”(项目编号:GD16XJY23,主持人:王波)

王波,男,山东人,硕士,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副研究员,主要从事职业技术教育研究。

G710

A

1672-0318(2020)02-0028-05

10.13899/j.cnki.szptxb.2020.02.006

猜你喜欢
院校职业高职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