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微融合”提高疫情防控时期高校思政课线上教学实效性研究

2020-02-24 04:45
昭通学院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思政内容疫情

(宿州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 宿州 234000)

“推动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在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1]将现代信息技术与高校思政课有效融合,进一步提高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和针对性,这是目前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当务之急。2020年由于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全国人民经历了“宅家过年”的特殊春节。一年之计在于春,因为疫情的影响,高校延迟开学,学生出现了学习的空档期。教育部提出“停课不停学”的号召,各高校老师响应其呼声,积极开展线上教学,老师成了“线上教学”远程授课的探行者,学生迎来了首次“居家学习”的开学季。同时教育部向全国高校免费开放全部优质在线课程,各大高校根据“停课不停学”的文件精神,立足本校的特点,相继推出本校的优秀线上教学资源,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线上教学资源,并且灵活多样的开展线上教学模式。高校思政课线上教学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不同的,需将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通过“微课程学习、微圈层互动、微情景体验”开展与传统的线下课堂教学不同的线上教学,通过这三项的融合,进一步增强线上教学的针对性,提高线上教学的实效性。

一、微学习:微课程学习扩展学生学习的时空限度

在现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知识的快速更新,学习不单单是人们终身从事的事情,也是一种生活方式,由于微学习方式适合当前社会发展的情况,所以受到众多人的喜欢。最初微学习的概念是由专家Martin Lindner 在2004年提出的。[2]微学习也可以理解为碎片化学习,它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习行为可以随时发生。在本文中,微学习指的是微课程的在线学习,即大学生运用计算机、手机等通讯和信息技术,通过微媒介、微内容、微时间等进行的碎片化学习。

(一)微课程网络化学习

当前大学生都是90 后,00 后成长起来的“网络一代”,他们对学习媒体的数字化很认同,同时对学习媒体的操作上也轻车熟路,对微媒体展现的微内容也有极大的兴趣。在当前新媒体快速发展的时代下,高校思政课教师可以运用当前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来结合其开展线上教学,搭建微课程平台,开展微学习。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时期,教师可以用运用超星学习通“一平三端”、中国大学MOOC、雨课堂、钉钉等平台合理搭建本课程,循序渐进的向学生开展线上教学。首先,教师可以运用自己比较熟悉的一个平台进行建课,上传本课程的课程介绍、教学大纲、电子教材、录播视频、课件等,同时发布通知布置学生学习的任务,引导学生进行微学习。其次,通过这些平台或者通过腾讯会议、QQ、微信等建立班级群,教师可以通过这些平台进行直播或者分享屏幕的方式进行提问、讨论和答疑解惑。最后,教师可以在这些平台上上传本节课的相关学习资料,例如:知识笔记、思维导图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本节课的内容。同时也可以布置相关作业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从而更好地开展线上教学,实现在疫情防控时期,学生可以“处处能学,时时能学”的状态,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这有助于学生有效的进行线上学习。

(二)微内容合理化设计

一般课程的微内容具有内容少、时间短等特点,高校思政课由于其自身的独特性,除了拥有这些特点外,还有其他特征。由于高校思政课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因此,其课程微内容的设计要围绕这一任务来。高校思政课教师在教学内容设计上,要将本课程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与当下疫情防控时期的新情况、新形势、新进展相结合,使两者巧妙融合。高校思政课教师还要讲好在这场没有准备的闭卷考试中,虽然题目很难,但是总的来说我们经受住了考验。通过新冠肺炎战“疫”的烽烟,要向学生讲清楚在这场防疫抗疫阻击战的背后所体现的我们社会制度的优势,中国共产党的伟大领导、爱国主义的家国情怀以及支撑中国克难的中国精神、战“疫”里中国青年的责任与担当等,激发学生的使命担当,使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教师在开展线上教学时可以把网络上零零散散的关于抗击疫情的素材与本课程的内容有效融合,在讲授课程的微内容时又不脱离当下学生比较关注的热点问题,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微内容在外在形式上看似是比较零散的,但实际上在这些内容中有一条明晰的主线,这一主线贯穿于整个微内容中,这些需要教师对微内容进行合理化设计。学生通过对微内容的学习,实现对系统化知识的掌握。

(三)微知识形象化阅读

高校思政课教师要讲好每一堂思政课,不仅需要其深厚的理论知识功底,对现代信息技术的熟练运用,还需要其了解当前学生成长的时代背景、学生的发展特点、学生的所思所想,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打造线上“金课”。当代大学生是伴随着网络化学习与形象化阅读成长起来的一代,因此,教师开展线上教学可以结合学生这一特点,运用学生容易接受的知识图视化、知识形象化等方式开展教学。对于关于本课程的微内容而言,通过图视、视频形式可以为内容增光添彩。因为学生容易接受生动形象的画面,通过读图和看视频一目了然,节约时间丰富视觉,这与仅以文本形式进行学习的传统学习方式更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能够长时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本门课程的热爱。高校思政课教师在开展线上教学时可以以图像为载体,以手机或电脑为媒介,将教学内容用图片、漫画、或小视频的方式呈现给学生,使学生看完一目了然。同时也可以将疫情防控时期,那些最美“逆行者”群体的精神图像融入到教学中,进行形象化、可视化教学。

二、微互动:微圈层互动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微互动是在现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教学模式,它与主要停留在课堂教学层面的传统师生互动不同,高校思政课线上教学的微互动是一个双向互动反馈的过程,主要通过微信群、微博群、QQ 群、班级群等圈群进行互动。通过这些群,每个学生都是“自媒体”,随时随地发布自己的见解,随时随地与同学和老师进行互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微圈层互动模式主要包括课前预学微互动、课中导学微互动、课后拓学微互动这三种形式。

(一)课前预学微互动

课前预学微互动是高校思政课线上教学互动的首个阶段,在这个阶段,首先,教师可以在超星学习通、中国大学MOOC、雨课堂、微信群或者QQ 群等发布本课程的电子版教材、教学重点、教学视频、教学课件等相关资料,同时可以在这些平台上发布通知,引导学生课前预习。其次对于本节课教学内容中所涉及的时政热点问题,可以让学生在课前进行收集,教师再对学生收集的这些热点问题选择出针对性较强的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和讨论。例如,在开展中国精神这一部分内容教学时,可以让学生收集体现中国精神的感人案例、优秀视频等,如我国十天建成武汉火神山医院,我国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那么这些奇迹是如何产生的,背后又有什么力量、什么精神支撑,引导学生思考,为开展下一步的教学做出铺垫。最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梳理出预学中遇到的疑惑点、难点,让学生在班级群里提出,进行交流便于老师掌握学生学习的重难点,为学生进行下一阶段的学习做准备。

(二)课中导学微互动

在疫情防控这一特殊时期,高校思政课线上教学不同于以往的线下课堂“你说我听”的灌输式教学模式,这时学生的主体性异常重要,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参与性,鼓励其积极的参与到课堂的学习中是提升教学效果的重要一步。作为教师,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及时改变自己以往的传统线下教学理念,在开展线上教学时,要把自己作为学生的引导人,把自己放在“导”的位置,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学习,思考、讨论。高校思政课教师可以利用微博、微信、QQ、超星学习通等微平台,围绕微内容精心设计微互动主题,这些微互动的主题要具有问题导向。马克思曾说:“主要的困难不是答案,而是问题。”[3]由此可见我们要有问题意识,问题显的十分重要。在疫情防控时期,众多学生是比较关注当下疫情的,教师可以收集其关注的新问题,从而进行微互动主题的精准设置,并且循序渐进的设问,通过微应用平台进行随机提问、课堂讨论等,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线上教学的最大优势是可以实时互动,在传统课堂上,有些学生可能不好意思发言或提问,但是在线上教学中,打破了这一弊端。通过一些微平台应用,教师可以运用直播的方式讲授课程,学生可以通过匿名的方式进行文字聊天、随时随地的进行发言。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微弹幕的方式发表与授课主题相关的评论,老师根据学生的评论进行总结,从而达到良好的课中微互动。

(三)课后拓学微互动

在疫情防控时期,课后的拓学微互动是教学环节的延伸。首先,线上教学时,教师所开展的“空中课堂”更多时候面对的手机和电脑,在虚拟状态下看到学生,在每一节课结束之后,对于学生发出的疑问、互动,教师要及时进行回复,在课下与学生进行微互动,而且要鼓励学生,这样才能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其次,教师可以结合线上教学的授课主题,运用超星学习通、雨课堂、钉钉等平台布置有针对性的关于本节课内容的课后微测试,以检验学生本节课的学习效果。通过查看学生做的测试题结果,进一步分析学生的易错点,有针对性的查漏补缺。同时也可以发布本课程学生线上学习问卷调查,根据学生填写的调查问卷,认真总结经验教训,为以后更好地开展线上教学奠定基础。最后,教师可以上传一些与本课程相关的资料,鼓励学生对本课程知识点的扩展与延伸。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观看由教育部社会科学司、人民网将联合举办“全国大学生同上一堂疫情防控思政大课”,并提出问题通过新冠肺炎战“疫”的烽烟,我们应该看到什么?以及我们应该如何战胜疫情?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

三、微体验:微情景体验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高校思政课具有理论性强、政治性强等特点,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强调把握知识的逻辑结构、把握规律等。在疫情防控时期,教师开展线上教学,教授的思政微内容往往围绕某一个重点知识点慢慢展开,讲授这一知识点的概念、特征、意义等,学生线上学习的内容一般是与本课程相关的理论知识,可能理解的不是那么明白和透彻,学习所得难以应用等。因此深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认同,高校思政课教师还需要创设微情景,创设微体验活动,让学生作为思政课的主角,亲身体验,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实现理论指导实践,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线上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创设微体验,通过微情景、微视频等方式创设微体验,它不是教师简单的把本课程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而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其主动学习探索新知识,同时还要回顾旧知识,对于这一些知识自己要在脑海中形成整体的一个逻辑结构体系,进一步巩固对知识的理解。“强调学习的主动性、亲历性、情境性和反思性,学生在实践情景中通过认知、体验和感悟获得新知识,掌握新方法。”[4]在当下这一时期,教师可以积极推动学生在家开展与本课程教学内容相关的微视频制作、微网文写作等,通过在这一微创作的过程中,使学生的情感体验与所学知识的一致,达到知情意的统一。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过程既是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建构过程;同时也是一种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同时还是一种人格的影响和陶冶的过程。[5]例如,可以以网络微作品创作为例,根据今年新冠疫情的爆发,涌现出很多英雄人物,他们成为时代的担当,围绕“情怀、担当”这一主题来理解这种精神。学生可以通过微网文、微电影、微漫画、微摄影等形式将自己的作品传到教师授课的微平台上,供大家学习、交流、讨论。此次作业可以作为实践教学的一部分,学生通过网络微作品的创作,亲身体验和反思,从思政的小课堂走向社会的这所大学堂,在实践中洗涤自己的思想、让理论知识入脑入心,巩固学生学习的效果,提高疫情防控时期高校思政课线上教学的实效性。

猜你喜欢
思政内容疫情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战疫情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抗疫情 显担当
疫情中的我
疫情期在家带娃日常……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