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翁弋然
我国的益智类节目是随着受众的需求不断发展变化的,人们对益智类节目娱乐性的期待逐渐减少,而更加渴望知识性内容的输出,所以益智类节目呈现出专业化的特点。在这一过程中,主持人也必须做出相应的改变,在不同的阶段扮演不同的角色,发挥不同的功能。特别是当前的科学类益智节目,越来越强调主持人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性。
根据马斯洛的层次需要理论,20世纪80年代后期,观众开始普遍期待精神上的满足,之前过度娱乐化的游戏类综艺节目已经无法满足受众的期待。以1998年的《幸运52》和2000年的《开心辞典》为代表的知识竞赛类益智节目开始走进人们的视野①。这些节目都是用高额的奖金和丰厚的奖品刺激受众,“答题赢大奖”的简单模式让节目收获了大量的受众。
由于2004年广电限制最高奖金的规定,益智类节目进入了发展的瓶颈期。在这种情况下,益智类节目借鉴同时期的选秀节目,一方面改变了原有的对抗模式,由主持人和选手间的对垒变成选手和选手之间的对垒②;另一方面,改变选手的“出身”,由原来的特殊技能人群转为更加强调平民化和个性化,比如《一站到底》《非常了得》等。
文化的加持让益智类节目进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最早出现的是河南卫视的《汉字英雄》,随后全国涌现出了大量同类型的节目,包括央视的《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诗词大会》和河北卫视的《中华好诗词》等。但真正了解国学的受众毕竟是少数,所以这一类型的节目想要实现大众化的传播还需要在形式和内容上进行创新。
“混合”是这一时期益智类节目最大的特点,多种节目形态的叠加让人无法一眼辨认出它“益智类”的本质。这一时期代表性的节目有江苏卫视的《最强大脑》和央视的《加油向未来》等。这些节目除了内容上混合了科学知识,形式上也混合了真人秀节目,但“变形”的程度还需要进一步的把控和完善③。
在知识竞赛时期,主持人起到的主要作用就是出题并且判断正误。比如《开心辞典》的主持人王小丫一直都以“主考官”的身份出现,与选手面对面的形式也更加强化了对抗感,作为主持人的功能反而相对弱化。但到了以《一站到底》为代表的时期,主持人似乎从“主考官”变成了“旁观者”,除了答题,更需要参与节目的全流程,对节目进行节奏推进、气氛渲染和基调把握,主持人这一职业功能开始回归④。
直到文化和科学知识的融入,节目对主持人知识储备的要求开始显现。在《中国诗词大会》中,董卿就表现出了主持人应该有的素质,每提到一个关键点,她都会尽量让自己的话语跳出节目本身,给更多人以人生的思考,真正发挥出主持人的作用。
早期的益智类节目中,主持人和选手都沉浸在自己营造的答题环境中,对受众的关注较少。随着题目越来越丰富和大众化,主持人与受众的互动开始增加,节目也越来越有趣。而现在的益智类节目融入了真人秀、专业知识等成份,主持人的个人特征被不断放大,受众可以更加真实地了解主持人,从而培养对节目的忠诚度。比如《中国诗词大会》中,董卿自己对节目中诗词的解读和对选手的点评,让人们觉得“文化”其实离自己并不遥远,从而让本来比较小众的节目变得老少皆宜。
在《幸运52》中,李咏总是身着燕尾服,以中长卷发的形象出现,这些不太符合当时主流审美的一切加持,都帮助他形成了一种甚至有些“咄咄逼人”的自信,成为他独具特色的个性⑤。同样,在《开心辞典》中,王小丫固定的“请听题”手势和答题之后的标准微笑等元素,一起构成了她干练的特点。但这些风格都是主持人在节目中“塑造”出来的,带有一些加工的痕迹。
到了转型和变形的阶段,益智类节目主持人更加注重真实自我的表达。与平时在节目中“塑造”出来的完美形象不同,在《中国诗词大会》中,董卿表现出了更加真实和坦诚的一面。比如一个选手因为妈妈需要在比赛期间做手术决定退赛后,董卿几度哽咽落泪,让观众也产生了相同的感受,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真实的、不一样的董卿。
从这种演变的过程中,受众也能感受到附加在主持人身上的“包袱”越来越少,越来越真实和自然的主持人能够更好地实现娱乐化和知识性的双重表达。
主持人语言的专业化,并不意味着越来越远离受众,而恰恰应当是满足受众不断提高的审美需求,强调对内容的关注。早期的益智类节目中,选手们都是以获得奖品为目的参赛的,所以主持人的语言会比较生活化⑥。到了文化类益智节目的阶段,主持人语言更加强调的是以通俗的形式来表达文化性内容。比如《中国成语大会》中,张腾岳的语言灵活跳跃,让相对刻板的成语显得不那么晦涩难懂,也更加具有生活气息⑦;《中国诗词大会》中,董卿随时都能跟上专业点评嘉宾的思路,诗句张口就来⑧。不管她是本来就有这种知识储备,还是录节目之前做了充分准备,能做到这一点,都是一种专业性的体现。
而现在的科学类益智节目,尤其强调让受众获得科学知识,要求主持人有一定的权威性。比如《加油向未来》中,有着法律学科背景的撒贝宁能以一种客观的态度看待节目,能够让受众信服⑨。再比如《最强大脑》中,作为复旦大学副教授、央视特约评论员、“93 国际大专辩论会”最佳辩手的蒋昌建,无论是从社会地位、知识储备还是思维及语言能力上,都很好地完成了专业性内容的表达⑩。
所以,益智类节目的不断发展变化对主持人提出了更高的语言要求,用更加通俗的语言解释更加专业化的内容,是未来主持人需要努力的方向。
从整体上来看,主持人的创作要点由表现情绪到表达情怀,创作内容由百科知识到专业知识,创作形态由单一到多元,都体现了一种“以人为中心”的创作规律⑪。
在角色定位上,由于受众一方面期待某种平等的沟通环境,另一方面也更期待听到更有说服力的观点,所以对“主持人”这一角色要求更高;在风格上,由比较夸张的、刻意的亲民,到表现主持人自己最真实的一面,不管节目如何发展变化,主持人都不能脱离受众来谈创作;在语言表达上,从生活化的聊天到生动有趣,再到体现人文关怀,主持人的语言内容越来越有深度和广度。益智类节目对主持人专业知识的要求只会越来越高⑫。
首先,储备专业知识。当前的益智类节目中出现了文化和科学这两个专业领域,我们不能排除其他内容的异军突起。主持人不能只满足于自己成为“杂家”,要更多地培养自己在某方面的专业能力,努力为观众呈现更加有用、好看的内容⑬。
其次,培养思维能力。由于当前益智类节目形式的多样性和随机性,更需要主持人临场应变和快速反应的思维能力。在专业性极强的节目进程中,如何快速对节目流程和内容的变化做出调整,是对益智类节目主持人提出的新要求。
面对整个广播电视行业的急剧变化,面对融媒体时代带来的冲击,面对益智类节目当前出现的新问题,主持人应该意识到自己面临着巨大压力和挑战,从节目的发展历程中汲取规律、寻求变化,让自己适应这种变化,从而带领节目走出困境。
注释:
①马梅.打动人心,方能永恒——《开心辞典》的成功之道解析[J].中国电视,2005(03):41-44.
②王丹.浅谈我国益智类节目的形态变化——从《开心辞典》到《一站到底》[J].新闻世界,2013(07):68-69.
③马云,王亚民.浅谈益智类节目《最强大脑》的升级创新[J].东南传播,2015(11):118-119.
④乔秀峰.电视益智类节目的传播策略——以江苏卫视《一站到底》节目为例[J].新闻战线,2017(04):102-103.
⑤艾宁.热烈、机敏、幽默——记《幸运52》主持人李咏[J].新闻与写作,2002(03):12-14.
⑥吴超,杨青.《幸运 52》“下岗”之几点思考[J].大众文艺,2009(04):81-82.
⑦郑吓月.娱乐语境中虚假不礼貌语用分析——以《中国成语大会》为例[J].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2016(04):59-66.
⑧李志强.谈综艺节目主持人的语言艺术——以董卿的主持风格为例[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14(06):128-131.
⑨胡辉.《加油向未来》:打造电视科普节目的新秀场[J].中国电视,2017(03):38-41.
⑩陈颖.真人秀节目的创新——以江苏卫视《一站到底》《最强大脑》之比较为例[D].合肥:安徽大学,2014.
⑪王旻,王秀峰.浅析当前益智类电视节目的特征及发展路径[J].中国电视,2014(07):67-70.
⑫朱瑞.当下综艺节目对主持人的新诉求——以《最强大脑》中蒋昌建的跨界主持为例[J].求知导刊,2014(08):74-75.
⑬王诗文.内地益智类节目的提升空间[J].新闻爱好者,2010(08):116-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