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解题错误归因及解题能力提升策略研究

2020-02-24 02:38:51浦冬梅
数理化解题研究 2020年32期
关键词:小数教师应错误

浦冬梅

(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大豫镇兵房小学 226400)

小学生在数学问题解答中经常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经过教师多次讲解或指导之后,效果也并不明显,此时大多数教师都会认为是孩子们不用心、不细心所导致的,实则不然.教师在数学解题能力培养中只看到了学生的错误,却忽视了错误原因的深究,导致虽然教师在教学中投入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学生仍旧是错误连连.为了让小学数学走出这种教学困境,需要教师打破传统的僵化教学模式,探寻小学数学解题能力培养的有效路径.

一、小学数学解题错误归因

1.基本概念了解不够深入

概念是人脑对于事物基本属性的映像,属于理性思考部分,而小学生在数学概念学习中经常会因为理性思维能力浅薄,而对数学概念理解产生阻碍,对数学概念理解不够透彻、致使小学生在数学问题解决中经常会因为概念混淆而减低了答题率.比如,教师给学生出示一道判断题“周角是不是射线?”让学生做出判断,那么此时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都会出现判断失误的问题,在这道题的判断时学生会首先从“角”的定义出发,从运动的角度看待这个问题,认为角是一条射线从一个方向出发,经过旋转最后达到终点整个过程所构成的图形,因此下定结论“周角是射线”.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周角是射线在旋转过程中的终点与起点重合而形成,由此可见,周角是由两条射线组成,而这一问题对于概念理解不清、抽象思维能力有效的学生而言,极其容易出现错误.

2.对文字的感知能力薄弱

正确解题需要以理解题干内容、能够从题干中梳理出有价值信息为前提,但是我们发现小学生在数学问题解答中存在一个普遍性的问题,即文字感知能力低,对于文字叙述较多的应用题或者选择题难以抓住信息关键点,理不出头绪,在没有弄清题干内容的时候盲目解题,不认真分析思考其中蕴含的、隐藏的信息,从而陷入了“解题难”的学习困境.其次,一部分学生对于具有一定难度的问题怀有畏难、恐惧、厌烦等不良学习心理,在这种不良学习心理的作用下对文字理解与分析缺乏了足够的耐心、信心,因此阻碍了小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发展.

3.未掌握解题的技巧

小学数学作为初级教育阶段,学生具有鲜明的性格特点,如好奇心强、自制力差等,在数学问题解答中即使出现了错误,也很少有学生会主动思考寻找错因,更别谈从众多错题中总结出经验、挖掘出解题规律了.比如:A同学看了一本300页的图画书,第一天看了这本书的0.25,第二天看了这本书的一半,那么A同学还剩下多少页没有看呢?这道题主要考查的是小学生的小数、分数转化能力,而大部分小学生因并未掌握分数与小数之间的转换规律,而增加了解题错误出现的几率.

二、小学数学解题能力提升策略

1.有针对性的夯实基础

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是小学生解题错误问题出现的最根本原则,教师在解题能力培养中应注重从基础知识入手,通过基础知识的夯实帮助小学生理解数学概念、掌握数学规律,树立解题的自信.在数学概念教学中,教师应挖掘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让小学生的数学概念学习变得更加生动化、具体化,加深对数学概念理解与记忆的深度,以此避免小学生在数学问题解答中因概念混淆而出现错误.其次,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梳理数学概念,发现数学概念之间的异同点,在辨析相似数学概念中规避学生在数学问题解答中错用数学概念、公式、定理等问题的发生.比如在“小数”的概念讲解中,教师可以给学生展示文具店中不同物品的价值,如书包55元、文具盒18.5元、橡皮0.45元、日记本3元等.然后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能够将文具店中的物品按照标价分成两类吗?”这时学生会将书包55元、日记本3元分为一类,将文具盒18.5元、橡皮0.45元分为一类,让学生说明这样分的理由,从而引出“小数”的概念,让小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小数,了解到小数的特点与规律,使学生在充分理解数学概念的基础上发展解题能力.

2.提高数学阅读能力

严谨性、抽象性是数学语言的特点,小学生在数学习题解答中即使认识每一个字词,但是却往往难以读懂、理解其所表达的实际意思,因此就会出现小学生在解答文字题的时候因为审题不清或曲解题意而屡屡出错.对此,教师应注重对小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培养,不要认为阅读能力培养是语文教师的教学任务,以阅读能力的提升规避一些不必要的错误,有助于小学生的解题能力提升.那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呢?一方面,教师应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渗透数学术语,如“增加到”、“增加了”、“减少到”、“减少了”、“比……多或少……”、“……的几分之几”、“……的几倍”等,以数学术语的理解提高学生在解题中的判断能力.其次,教师应注重数学阅读方法的指导,数学语言中的一字之差所表达的意义却相差甚远,如“除了”与“除”、“包含”与“包含于”等,当题干中涉及到这些内容的时候,学生不可粗略浏览,而应对每一个句子、符号、术语进行认真细致的阅读,不要害怕在阅读上花费时间,以此锻炼小学生在数学问题解答中的信息收集、处理、整合能力,促进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提升,有效避免小学生因数学文字感知能力不足而出现解题错误.

3.掌握解题技巧

数学学科最大的特点就是“一题多解”、“一解多题”,可以说只要学生掌握了核心能力,抓住了重点,那么就算教师在怎么变换题型、内容,都不会难倒他们,诚然“万变不离其宗”就是这个道理.而解题技巧的掌握并非是教师理论讲述,学生就能够真正吸收理解的,因此数学教师在培养小学生解题能力时,应以小学生自身的错误案例为资源,与学生共同归纳出同类型错误,并引导学生从错误中找到规避的方法,发现相同类型题的解题技巧,这种解题技巧的方法源于学生的主动建构,会更加符合学生个体的数学学习需求,通过自身的独特理解成为解题中的有利武器.如有这样一道题:植树节学校组织植树活动,三年级一班共植树30颗,三年级二班比一班少植了9颗,三年级三班是一班植树数量的2倍,请问这三个班在此次活动中一共植了多少颗树?面对这道题学生们经过计算得出了两个答案,第一个答案“30-3+30*2=87颗”,还有另一种答案是“(30-3)*2=54颗”,很显然,计算得出87颗答案的学生并未掌握数形结合的解题技巧,因此无法梳理清楚其中存在的数量关系,那么此时教师应指导学生根据题干中所给出的数字信息绘制简单图形,在掌握数形结合技巧的情况下便可以轻松解题.

4.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发现很多学生在问题解答中经常会钻进牛角尖里面,不能自拔,其主要原因在于养成了定势思维,当习惯思维与需要解决的问题出现矛盾时,定势思维就会将学生引入歧途,做出错误的判断.而思维灵活性培养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能够在抓住事物本质的前提下揭示出其中存在的联系,以此启发学生的解题思路,强化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比如在“小数的化简和改写”的知识点教学之后,学生的数学思维往往会停留在基本法则的浅层认知上,此时教师可以通过变式训练的方式,锻炼小学生的思维灵活性,让学生在反复训练中获得数学思维品质.此外,教师还应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习惯,主动回顾自己的解题过程,思考到底是哪一步错了,以此深化小学生对错题、错因的理性认识,在前因后果分析、避错方法总结中避免一错再错,以此促进小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升.

总之,有效提高小学生数学解题能力的方法很多,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找到解题错误的归因,从问题的根源入手才能彻底根治,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认识到解题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并且具备从学生数学错题中看到问题本质的能力,能够根据不同问题采用针对性的教学方法,以此降低小学生的解题出错率,促进小学生数学解题能力的有效提升.

猜你喜欢
小数教师应错误
小数加减“四不忘”
在错误中成长
我国古代的小数
小数的认识
小数的认识
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文本素质”
甘肃教育(2020年6期)2020-09-11 07:46:02
小学低年级教师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新课程(2016年3期)2016-12-01 05:57:28
不犯同样错误
教师应上好语文综合性学习课
教师应首先在道德上成为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