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勇
(甘肃省会宁县枝阳中学 730799)
数学作为初中阶段的一门基础性学科,其不仅会对学生自身的逻辑思维力造成影响,而且还会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造成相应影响.新课改下,更注重数学理论知识和现实生活的有效结合,在课堂的教学中,将“学”和“问”相统一,不仅能对学生的思考与探索能力进行锻炼,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对于有效性提问而言,其并非是师生简单的问答,而需通过提问,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广度与深度,以真正的实现“疑问促教”,落实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因此,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需注重有效性提问,以此使学生课堂学习中,实现高效学习.
1.提问不切实际
数学理论通常较为枯燥,面对活泼好动的中学生而言,其通常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因此,教师提出的问题如果太难或太简单,都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具体教学中,部分教师没有对学生自身的知识储备进行提前了解,导致提问明显超出学生具备的知识范围,部分教师甚至没有讲解基础内容,就急于挖掘更深的内容.例如,对轴对称图形进行学习时,部分教师无法充分考虑到学生对相关图形的了解,而直接从等腰三角形作为入手,这不仅会影响到学生对知识之间的联系与衔接,而且还会影响到学生的逻辑思维严密性.类似问题的提出,由于明显超出学生自身的能力范围,就会对学生学习的思维热情与信心造成抑制.
2.提问用语失当
对于初中生而言,其通常有着较强的自尊心,如果教师在具体提问的时候,无法选择适当的用语,就会对学生自尊心造成挫伤.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状况,如果数学教师只是让学生对哪个为直角三角形、哪个为等腰三角形,部分教师都认为类似问题较为简单,如果学生能够直接回答,则表明学生已经充分掌握了相关问题.但是,如果学生无法回答,则表明学生连最基本、简单的问题都不会,那其他问题就更无法掌握了.当教师提出难度较大的问题时,对于学习差的学生就会懒得思考,而学习好的,则又会形成骄傲自满的不良情绪.因此,数学教师需立足于客观角度进行提问,先引导学生分析不同三角形的异同处,将等腰三角形分割为直角三角形的方法进行分析,以促使学生后期更好地计算面积的分割情况.通过层层递进式提问,不仅能深化学生的逻辑思维,而且还有助于学生数学知识体系的构建.
3.思考时间不足
课堂上的有效性提问,其不仅有助于课堂氛围活跃,而且还有助于引导学生的思维.对于中学生而言,其思考问题时通常需一定时间,部分数学教师虽然在教学时设计了许多问题,但为了实现课堂时间的节省,教师在提问后,就会着急让学生回答问题,或教师直接说出问题的答案,这种状况下,不仅会影响到学生在课堂上思考问题的参与度,而且还会使学生形成依赖教师的陋习.
1.基于针对性、趣味性的课堂提问
初中数学的教学中,课堂上的提问有效性通常和具体问题的设计有着直接关系,因此,教师在进行问题设计时,需将数学教材的重难点作为基础,根据重难点内容或者词句,设计并提出趣味性、针对性的问题,这不仅可以使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得到有效激发,而且还能使学生明确与了解到学习的重点,从而使学生问题解答的准确性以及内容的理解得到有效增强.例如,对《平行线的特征》开展教学时,数学教材中给出了两条平行直线都被第三条线截出静态图形,此时,教师可提问:“是否可以使用不规则纸张,折叠出两条平行直线?请试着说出具体的折法.”然后,数学教师可引导学生折叠出一条直线,并对其两条平行直线实施截取,以促使其呈现为“三线八角”式图形,通过类似具有针对性的有效提问,不仅可以使学生有效学习与掌握“平行直线”的教学重点,而且还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又例如,对《从不同方向看》开展教学时,数学教师在具体教学中,可通过趣味性或者启发性的问题实施课堂导入:“苏轼的诗《题西林壁》知道吗?这首诗的内容是什么?”等学生回答之后,数学教师可以再次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诗中作者是怎样对庐山进行观察的?”通过引导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产生动力,并引导学生对诗中所隐含的相关数学知识进行了解,从而使学生充分掌握相关教学内容.
2.基于梯度性的课堂有效提问
初中数学的课堂有效性提问,通常是师生二者共同完成与推进的,数学教师在具体教学时,不能只是教师提问以及学生回答,还需注重将学生融入到具体教学活动中,将学生当做课堂上的主体,通过问题具备的层次性与阶级性,促使学生的逻辑与思维得到有效锻炼与提升.知识的内化与学习通常是个从浅至深的过程,因此,数学教师在具体备课的时候,就需考虑到每个学生的自身水平以及疑难点,并将此作为基础,根据感性转变为理性的趋势,进行问题设置.例如,对几何图形开展教学时,数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平面图形具备的特点进行回答,并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现实生活当中的橡皮、板擦、杯子等是否是平面图形,这与平面图形有什么不同?两种图形有什么联系?以此引导学生对长方形面积公式S=ab和长方体表面积公式S=2(ab+bc+ca)进行学习与理解.通过学习,引导学生对长方形板擦的面积与板擦表面积进行计算对比.经过平面图形的相关知识,指导学生对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相关知识进行对比,以层层递进的形式,对学生自身的逻辑思维力进行考验,从而使学生实现有效解题与高效学习.
3.基于难度控制的有效提问
初中数学的教学中,教师的提问需注重问题难度的合理控制,尽量把问题的设计与学生最近发展区以及已知区相接近,在学生的知识增长点处进行悬念设置,以促使学生自身的知识结构能够从最近发展区逐渐转变成已知区,并促进学习效果的增强.例如,对《全等三角形》开展教学时,数学教师在具体教学时,需与学生以前学习的“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相关知识进行充分结合,引入到课堂的教学中,比如:(1)等腰三角形,即腰长相等,两个底角的度数相等;(2)等边三角形,即三条边相等,其三个内角也相等.然后,数学教师可进一步提问,并注重解题难度的控制,比如,(1)通过等边与等腰三角形的特性,让学生说出全等三角形的特性;(2)全等的定义是什么?以此引导学生进行积极思考与探索.之后,数学教师可在课堂的教学中,将“全等三角形”的相关概念进行导入,也就是通过翻转、平移等,能够完全重合的三角形,其三个角和三条边都相等,经过知识之间的联系,使学生的学习从最近发展区逐渐转变成已知区,从而使学生实现有效学习.
综上所述,数学教师开展有效性提问,不仅能实现课堂氛围的活跃,调动学生知识探索的热情,而且还能通过师生、生生互动,实现学生语言表达力的提高,从而使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得到有效提高.由于初中生自身的思维模式还没完全的定型,因此,通过有效性提问,更有助于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探究,从而使学生实现高效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