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新柱
(江苏省沛县大屯矿区第二中学 221611)
对于初中学生而言,刚刚结束小学的生活和学习状态,进入到初中的阶段中,不仅有较多的新鲜感,同时也因为接触的学科较多、学习的难度增大从而使学生们产生一些抗拒心理.尤其是逻辑性强的数学学科,其自身的学科特点便是有着较强的逻辑性和抽象性,对于身心发展尚未成熟的初中生而言,是有一定难度的.而且,传统的数学课堂中,教学模式也比较固定老套,不能引起学生们的注意力,降低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所以教师就应该将信息技术手段应用在教学中,进而将抽象的知识具象地表现出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本文就围绕初中数学教师如何更好地提升数学应用信息技术的价值展开讨论,为各位教师提供一定借鉴和思考.
在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常常都是教师滔滔不绝地讲解,学生不停地做大量的练习这种固定教学模式,而且教师的讲解也是对照着课本和大纲,讲着课本上已经有的习题,这样长久下去,就会使得学生认为数学是枯燥乏味没有意义的,也使得学生们不能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积极性,进而使越来越多的学生丧失学习数学的兴趣,大大降低了我们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效果.现如今,教师就可以在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基础上,对数学课堂的资源进行充分挖掘,让我们的学生能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看到更多更感兴趣的、与自己生活息息相关的案例和素材.在此,教师就要认识到信息技术手段自身所具备的生动、直观等优势和特点,在合适的时候将其引用在教学中,也能让学生们感受到数学课堂的意义.
比如,在进行“几何图形”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向学生演示生活中到处都有的几何图形,随后让学生感受到这些几何图形是存在于自己生活中的各个角落的,进而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的兴趣与积极性.
教师还需要知道的是,兴趣是学生最好的教师,而情境教学的方法也是当前比较有效果的一种教学模式.教师可以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更加生动有效的教学情境,就能让学生们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使抽象的数学知识更加具体,便于学生理解,增强学生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以及探究的积极性.仍以“几何图形”的教学内容为例,教师就可以结合对学生兴趣的了解,通过多媒体设备的演绎,展示出几组几何图形设计的动画形象,通过这些俏皮可爱的人物形象,让学生对数学课堂产生不一样的观感.随后,教师再引出问题,让学生对静态和动态的形象视频进行观察,分析说明其中包括哪些几何图形,这些图形分别又有什么特点.在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下,学生便能够对几何图形的知识点有更为深刻的认识,也能加强学生对这一部分知识的掌握,提升学生的探究心理.
在传统的数学课堂中,学生由于教师教学模式的固定、死板,以及教学内容的抽象性而时常感到乏味无趣,在学习中也表现得缺乏积极性.对此,教师要了解本学科的特点,其中由于图形的变换、数字的运算较为繁琐,确实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随着信息技术手段的更新和运用,能够有效地改善初中数学课堂的模式,将枯燥、乏味、抽象的数学原理以具象的形式表现出来,从而使得学生能有一个全面的、清晰的认识,进而降低或者消除学生对数学学科学习中的压迫感.这也就需要教师时刻记住,兴趣才是学生最好的教师,并以此促进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
比如,在进行《几何图形》内容的授课时,教师可以结合信息技术手段中的电子虚拟演示为学生呈现多个立体图形,并对图形进行拆分,进而帮助学生有一个全面的、标准的认识,也能清楚地了解本节课重点学习图形的结构和空间效果.在此过程中,就能够帮助学生将抽象问题具象化,也使得学生的理解和认识更为清晰明白.此外,教师还可以在教学中采用精美的PPT演示,在提高学生们的注意力的同时,还大大激发学生们的想象能力,让学生们真正地投入学习状态中.比如,在进行“弧形”的学习时,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呈现扇子开合的视频,让学生通过演示,了解弧长和面积的变化.
数学教师也需要了解的是,数学学科不仅包含大量的知识点,而且数学学科还具有很强的抽象性和逻辑性,学生一不注意便会出现理解困难,思路不清晰等问题,从而对数学原理知识理解不深刻、不全面,也不能将学习中获得的知识应用在实际的解题过程中.针对这一现象,数学教师就可以在教学中引入信息技术等手段,将抽象化知识变为形象、具象的内容,也使得学生们的理解更加直接有效,能够帮助教师直接地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比如,教师在组织学生学习有理数的相关运算方法时,就可以借助信息技术的手段来为学生进行演示,在这里一位教师为学生呈现的就是拉面师傅拉面的过程,让学生能够非常直观地看到面条数量的变化,由刚开始的一根变为两根,两根变为四根,四根变为八根.通过引导学生直接的观察,可以让学生推测出一碗面条中有几根拉面.学生也可以在多媒体的直观呈现下,了解到“乘方”的概念,并了解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实际联系与可运用的价值.而且,在演示之后,学生也能掌握相应的有理数乘方运算的法则和方式,并掌握其中蕴含的乘方运算规律.通过演示,不仅降低了知识直接讲解的抽象性,还帮助学生了解了其中的生活化意义,增强了学生参与数学课堂的兴趣和积极性.
总之,在素质教育蓬勃发展的背景下,作为初中数学教师就要充分认识数学学科的特点,同时转变传统教育中的弊端,在教学中合理引进信息技术手段,不仅会全面地提升数学课堂教育教学效果,而且还能大大降低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的疲劳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也能够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探究积极性得到激发.在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及数学素养的同时,也能够帮助学生全面发展和成长,促进学生们成为更加符合社会和时代需求的全方位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