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作单元教、学、评一体化的实践研究

2020-02-23 16:17陈王玫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20年10期
关键词:事例习作评价

◎陈王玫

“教、学、评”一体化是落实语文要素、提升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举措。为了提升学生的表达素养和习作能力,教师需要聚焦习作单元语文要素,基于学情设计读写双线学习活动,让学生在教学评一体化中习得语文要素提升语用能力。以五年级下册习作单元的教学评一体化实践为例,教师聚焦要素寻求方法以学定教明确目标,设计精当练笔引导学生在读写中领悟、运用方法凸显人物特色,习得语文素养。

一、聚焦要素寻方法,以学定教有目标

基于学生习作能力的发展,统编教材自三年级到六年级的八册教材中均设置了习作单元,引导习作教学落实语文素养,注重基本写作方法的引导。

(一)五下习作单元教材编排解读

写人是小学阶段习作的重要内容,纵观三到六年级教材,每学期一次的写人习作构建了一个螺旋上升的学习序列。这八次习作设计都立足学生的生活经验,以学生自身或熟悉的人物为写作对象;都有具体的习作方法引导,包括表达内容的提示、具体写法的示范、格式提醒和交流修改等。篇幅上从句到段再到篇,写作方法上从多角度、选择典型事例、运用多种描写方法等多维度全方位刻画人物形象展现人物特点,表达对人物的情感。五下习作单元是对前六次写人习作的巩固与提升。

聚焦五年级,可以发现五上第二单元和五下第四单元的习作语文要素与五下习作单元基本吻合。但习作单元的学习绝不是平面化的重复,这是学生在写人习作学习上查漏补缺的关键期,是写人习作能力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期。

(二)五下习作单元语文要素分析

“字里行间众生相,大千世界你我他”,单元篇章导语揭示了习作单元人文主题和语文素养:写一个人,写出特点。五下习作单元以“学习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为主线,通过多角度、多维度读写双线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学习基于人物特点精选典型事例,学习并初步运用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具体地表现人物特点、塑造人物形象。

与其它单元不同,习作单元的内容都是为了提升学生的表达素养和习作能力而编排的。因此读懂习作单元语文要素的编排特点是教师落实习作单元语文要素的第一步。精读课文重在学习表达方法:《人物描写一组》引导学生基于人物特点精选典型事例,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并体会表达效果;《刷子李》要求学生在体会人物特点的基础上学习运用间接描写写出人物特点。“交流平台”将两篇精读课文的表达方法予以总结,“初试身手”为学生搭建了运用表达方法的平台。习作例文则是通过《我的朋友容容》和《小守门员和他的观众们》两篇表达方式截然不同的文章实现多样化示范,让学生在读中悟,在模仿的基础上尝试运用表达方法。“习作”板块学生提笔成文,是阶段性习作成果的集中体现,也将集中反馈习作单元语文要素的落实情况。

(三)五下学生已有习作水平分析

五下的学生已经经历了一系列写人习作的学习,对于人物描写积累了一定的习作素养。学生已经学会通过观察发现描写对象的特点;尝试把人物放进事件中塑造形象、展现特点;初步学习了外貌、动作、语言、心理等多种描写方法;能够较熟练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在文章中能够明确表达自己对写作对象的情感。

但在以往的习作中,学生仍存在一些问题:在可选择习作对象时缺乏新意,选择的人物特点不鲜明导致习作吸引力不足;在选择典型事例凸显人物特点时存在事例选择不典型;写事例时,存在不具体、语言贫乏等现象。因此,五下习作单元的教学目标应是引导学生学习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如:选择典型事例,外貌、动作、语言、心理等多种描写方法,直接、间接描写......并在习作中初步运用以上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具体地表现一个人的特点。

二、读写双线悟方法,精当练笔化难点

习作单元教材内容紧扣语文要素,精读课文蕴含着丰富的人物描写方法,塑造了一个个特点鲜明的人物形象,“交流平台”“习作例文”板块为学生提供了方法指导和范文示例,“初试身手”“习作”板块为学生提供了语言实践机会。

吴忠豪教授指出,要想实现语文要素与表达能力的成功转化,需要遵循语言能力在实践中生成的规律。依照学生习作的常规顺序:选材、构思、行文、修改,结合精读课文人物描写方法上的侧重点,笔者对习作单元素材进行了整合,调整了教材教学顺序,设计多角度、多层次的读写双线学习活动,为学生提供有重点、有梯度、有反馈的精当练笔,实现教学评一体化。

(一)人物特点事中显,典型事例精心选

以《人物描写一组·两茎灯草》为例,作者选取了非常典型的严监生濒死一幕。严监生临死前伸着的两个指头引发了屋里人的种种猜测,面对不同的猜测,严监生的动作、神态描写将其因“两茎灯草”苦苦挣扎的困斗之状跃然纸上,凸显了他吝啬之极的特点。

为了培养学生对典型事例的选择能力,此处引入《语文作业本》中表现严监生的另外两个事例:舅爷借钱、哭穷。让学生体会典型动作在事例中展现人物特点的作用。

随后结合“初试身手”板块,明确家人特点,依据特点罗列典型事例进行辨析。从而帮助学生在辨析中形成选择典型事例的能力,并进一步思考在典型事例的表达中运用描写手法来凸显人物特点。

马大哈妈妈:

事例1:妈妈经常忘记帮我健康打卡。

事例2:妈妈总是不记得自己的生日。

事例3:妈妈手机丢了,后来在警察叔叔的帮助下调取监控录像才找回来。

事例4:妈妈做饭的时候经常把糖和盐弄混,导致糖醋变椒盐。

通过辨析,可以看出事例1 和4 最能表现妈妈马大哈的特点。事例2 妈妈不记得自己的生日也许是另有隐情,事例3 中事情的重点在找手机。(辨析典型事例练笔)

(二)大“动”“声”“色”塑形象,描写方法巧运用

在《人物描写一组·摔跤》中,猴儿似的小嘎子和一身牛劲的胖墩儿的鲜活形象在一系列的关联动作中跃然纸上,性格特点鲜明,人物形象生动。

学习描写方法时,可以请学生基于人物特点对人物形象进行外貌、动作、语言、心理上的情境再现。学完《摔跤》,前置“初试身手”板块:课间十分钟观察一位同学,试着用学过的方法写一写他,完成后可以与被观察的同学交流,让学生在同伴互评中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一!二!三!四……”同学们随着长绳的甩动一起应和着。咦?那不是我们班的长绳“小精灵”吗?别看她个子娇小,跳起来保准让你心服口服。同学们顺着“嗒嗒嗒”的声音鱼贯而入,“啪”的一声,长绳逮住了一位,大家哄堂大笑。再看她,长绳刚甩起,轻巧地踮起脚尖,“嗒”的一声甩掉长绳。大家跟着她的节奏,马上就恢复了秩序。(《长绳小精灵》片段)

(三)心情曲线弦外音,间接描写细揣摩

《刷子李》的作者为了凸显“刷子李”的奇,为他配了一个徒弟曹小三。这个曹小三就像是读者为一探究竟派出的使者,在当学徒的第一天,他的心情随着师傅身上有无白点跌宕起伏。在故事情节发展与曹小三的心理变化交织推进的过程中,“刷子李”的高超技艺深入人心。间接描写在塑造主角形象、烘托主角特点上的重要作用由此可见一斑。

学习用间接描写来塑造人物形象,凸显人物特点,引导学生拓展读《俗世奇人》,丰富阅读积累。让学生尝试运用间接描写,写周围人的反应来凸显人物特点。

她就像一只快乐的小精灵,领着大伙在长绳中跳动。“嗒嗒嗒嗒”的声音轻巧有力,在场的同学眼睛瞪得像铜铃一般,嘴巴张得跟鹅蛋一样,鼓掌压根就没停过,别提多佩服了!看着“小精灵”一蹦一跳的,好似永远不会停下来。(《长绳小精灵》片段)

三、凸显特色用方法,落实素养教学评

习作评价是习作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落实单元语文要素的重要保障。读写双线的设计帮助学生习得写作知识,但方法的掌握运用需要在习作实践中完成。传统先写后评的教学方式易陷入评完即止后劲不足的困境。因此笔者尝试依据课程标准、年段学情特点、教材编排特点,围绕习作单元语文要素,让学生借助交流平台梳理方法,理清评价导向;尝试提笔成文实践运用,交流互评建议;通过模仿习作例文修改,实现能力提升。

(一)交流平台梳理方法,理清细则正确评价

着眼“交流平台”,将学生纳入评价主体,引导学生通过研制习作评价单梳理写人的基本方法。首先,选用典型事例,把它写具体。其次,外貌、动作、神态、语言、心理等多种方法表现人物的特点。此外,间接描写凸显人物特点。

习得写作方法后,还需要在习作实践中掌握运用。因此评价不仅要考量习作方法的运用,还要判断方法运用是否得当,如选择的典型事例、采用的描写手法、间接描写是否让人物形象生动、形象、具体化,是否成功凸显人物特点。

基于语文要素、学情和习作要求,师生共同研制的五下习作单元习作评价单由素材选择、篇章结构、语言表达、文字书写、习作修改五项组成,习作星级为五项得星数的总和。

(二)提笔成文灵活运用,实时动态多元评价

单元习作是习作单元学习成果的集中体现。通过读写双线学习活动,学生习得了一定的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习作为方法搭建了实践平台。学生需要在形形色色的人中选择一个特点鲜明的人作为习作对象,依据特点选择典型事例,运用本单元学过的描写人物的方法,具体地表现人物的特点。

统编版教材“习作”板块非常重视习作的交流表达,学生完成习作后需要与同学进行交流,看是否达到习作要求,再根据同学的意见进行修改。同伴互评作为习作评价中的初评,实现了多元实时。同伴互评是多对多的动态实时评价,突破了传统的教师主评一对多的时间困境,是让学生成为评价主体以生为本的具体体现。集评价者与被评价者双重身份的学生在习作评价过程中内化了语文素养,反向实践了习作方法。

以所教班级为例,全班42 人,依据《形形色色的人》习作星级评价单,经过同伴互评、教师参评,初次习作反映出学生素材选择能力较强,语言表达和文字书写上仍有提升空间,但篇章结构上较弱,学生优秀率为64.3%,不合格率为7.1%。个人星级评价和习作文本反映出学生存在典型事件描写不具体、方法运用不恰当的篇章结构问题。

(三)习作例文对比修改,螺旋上升个性评价

作为统编版教材的新内容,习作例文的运用应是灵活多样的。教学时机上,习作例文既可以作为习作前示范,引导学生体会并学习例文的表达方法;也可以放在习作后做修改参照,用以对比、借鉴和提升。教学作用上,习作例文既可以用于优化学生的构思,也可以依据学情截取精当内容用于示范描写方法的具体使用。

我的姨姥姥最大的特点是幽默。她最喜欢给我们讲笑话啦,每次都逗得我们哈哈大笑。这就是我那已过80 高龄的姨姥姥。虽然已经白发苍苍,但声音依然爽朗,听着姨姥姥的笑声,很难想象出她是位癌症患者。(《我的姨姥姥》初稿)

基于习作初评学情,此处将习作例文做为习作后学生的修改参照。通过引导学生提取《我的朋友容容》中的典型事例:容容为“我”取报纸和给“我”寄信。让学生体会容容天真可爱的特点在事情发展中得以动态呈现,让学生模仿着在典型事例中进行人物的动态描写,活化人物形象,凸显人物个性。班级习作评价课后,学生进行第一次修改和复评。

“世界上除了火车,什么车最长?”幽默的姨姥姥又要给我讲笑话啦。可我想不出有什么车比火车还要长。“是堵车!”姨姥姥乐呵呵地说。哈哈哈……这就是我那已过80 高龄的姨姥姥。听着姨姥姥的笑声,你很难想象出她是位癌症患者吧。(《幽默的姨姥姥》一改稿)

通过个人习作初评和复评的前后对比,学生习作单元语文素养的习得得以动态呈现,教师可以实时反馈学生习作能力的提升与不足,指导学生进行第二次修改。通过精准的螺旋评价促进学生习作能力螺旋提升。

“世界上除了火车,什么车最长?”,电话中,姨姥姥又开始给我出谜题了。“……”我的脑子在以闪电的速度转着,但是谜底仍然是未知数……“怎么样,这次猜不出了吧,那就揭晓答案喽。”姨姥姥乐呵呵地说着,“是堵车!”哈哈哈,电话两端,我和姨姥姥不约而同地笑了起来。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听,这就是我那已过80 高龄的姨姥姥。听着姨姥姥的笑声,你很难想象出她是位癌症患者吧。(《姨姥姥是“开心果”》二改稿)

经过理清细则正确评价、实时动态多元评价、螺旋上升个性评价等教学评习作活动后,班级学生在习作篇章结构和语言表达能力稳步提升。

习作单元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以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为目标”的教学理念,让教与学在评价中实现时空同步螺旋上升,让学生体会到“读中学,学中悟、悟中写、写中读”的习作乐趣。

猜你喜欢
事例习作评价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传神写照,意味深长——写人要关注具体事例和细节
作文想好,“事例”不能少
中国十大宪法事例(2017)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习作展示
中国十大宪法事例(2012)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