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更加注重学生的语言积累,关注学生的阅读感悟,倡导语文综合能力的运用,重点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读写结合的方式一方面能够考察学生语文的词汇积累、阅读理解情况,另一方面又可以考察到学生的谋篇布局、修辞技巧等能力。
长期以来,语文阅读教学边缘化的问题普遍存在。这是因为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而又循序渐进的过程。
我认为在统编语文教学改革的大背景下,只有读写结合方式的应用和教材形成了良好的呼应作用,让学生“边读边写”,才能从根本上有效地去实施阅读计划进而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从而使学生去爱上、探索,体味阅读的内涵和乐趣。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凑”。通过阅读能够让学生开阔视野,接触并积累到更多的写作素材。学习掌握文章的谋篇布局、修辞、描写等,这些都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和趣味性。
“读”和“写”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头戏,两者互补互促相辅相成,并且对学生的阅读思维和写作能力的培养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尤其是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教师应为学生推进具有引导性和启发性的阅读素材,引导学生建立起正确的三观。
统编教材中对于阅读的“感性”要求有所增加,比如学生阅读中的情感领悟、心得、感触等,这些类目并没有具体标准。因此,重视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体验,正是构建个性化课堂的基础。
例如在《紫藤萝瀑布》一课的教学中,作者抓住了紫藤萝的特点,从整体到局部均有生动而细致的描写,结合这一特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注重描写的次序,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能够抓住文本的修辞特点,并理解了作者运用修辞方法的优点。关注学生的阅读体验,才能实现教材和读写实践的融合,让学生在阅读中寻找到写作的灵感。
阅读是学生写作的基础,通过阅读理解文本的意义,通过写作升华学生的认知。在初中语文读写结合模式下,教师可以将“读”作为切入点,将“微写作”融合其中,从而实现读与写的有机互动。刚开始阶段可以从仿写入手,降低写作难度。让学生可以边读边写,也可以读后再写,无论哪种形式都能够促进学生读写水平的提高,有较高的实践价值。
通过“微写作”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帮助学生构建“大阅读观”,也就是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加深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思考,改变以往学生阅读中浮光掠影、不求甚解的问题,通过“微写作”提升学生的阅读内涵。
阅读能够启发学生的智慧和想象力,特别是对于初中生来说,好奇心和创造性非常活跃。所以,在拓展读写形式基础上,将“听、说、读、写”四大要素结合在一起,有利于提高学生阅读思维的逻辑性,使学生的语言表达更加精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更加积极。
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基于读写结合让学生提炼升华、不断进阶的过程,才是真正能够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