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入学模式下高职院校学生现状调查研究
——以连云港高职院校为例

2020-02-23 11:31江苏财会职业学院
亚太教育 2020年12期
关键词:生源入学意识

江苏财会职业学院 房 绪

注册入学(Registration)是指考生根据院校提出的报考条件和录取要求,结合自身条件,向1—2 所试点院校提交注册申请。2011 年,江苏省率先在本省26 所高职院校实行注册入学。2014 年,注册入学又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北京、广西、辽宁、山东高职院校均首次提出并实施“注册入学”。自2011 年推行注册入学以来,接受注册入学的学校越来越多,2019 年仅江苏省面向普高学生注册入学试点院校共有69 所(公办48 所,民办21 所)。

根据中国教育网披露,2009 年到2017 年江苏高考报考人数持续下降,由54.63 万人下降到33.01 万人,平均每年减少2.7 万人。2018 年江苏高考报考人数33.15 万人,与2017 年基本持平。与之相应的高考录取人数逐年增加,自2009 年高考录取人数629 万,逐步攀升到2018 年的790 万人。每年新增17.8 万人,作为最后一个高考录取批次的高职院校生源一再被挤压,注册入学模式逐步成为我国职业院校招生制度发展的必然趋势和结果。

随着注册入学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注册入学学生比例逐步提高,高职院校特别是新升格高职院校面临的压力也逐渐增大。注册入学学生群体特征成为高职院校不可回避的焦点问题,特别是从事思政领域教育的一线人员。

一、注册入学大学生现状研究过程

(一)研究对象

本次调查以连云港大学城3 所高职校(江苏财会职业学院、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三年制专科生为研究对象,总共发放问卷321 份,收回问卷279 份,回收率为86.9%。

(二)研究方法

1.文献法。本研究参考了大量国内外文献,对注册入学学生现状进行了充分调查,确定了课题的研究方向。

2.问卷法。问卷调查中本人设置了包括性别、年级、家庭所在地、升学打算等,发放网络问卷。

二、调查结果

(一)学生生源地方面

通过对学生“家庭所在地”及“家庭居住地”进行调研,调研结果显示来自苏北地区学生占比约48%,就家庭居住地而言,农村占比约40.1%,县城占比约23.8%,生源区域化、集中化日趋明显。

(二)学习目的方面

根据问卷调研的结果显示,注册入学学生学习的主要目的为“获得文凭”,占26.09%;“提高素质,完善自我”,占36.23%;“为就业打好基础”,占23.19%;但也有14.49%的学生表示对学习没有明确的学业规划,对于这类学习目标尚不明确、学习主动性不强的学生,其学习成绩也是可想而知的。

(三)注册入学途径方面

显而易见,依据调查结果,“自己选择”入学途径占66.51%,另一部分学生则是通过“老师推荐”“父母意愿”“同学介绍”等途径选择了注册入学,分别占14.2%、11.59%、7.7%。以上结果表明,以注册入学方式进入高职院校就读的学生入学意向还算比较热情的。

(四)在校期间参加学生会、社团等学生组织方面

调查结果表明84.06%的学生加入了学生组织,而选择加入学生组织的原因中“锻炼自己的能力”占58.26%,“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占21.07%,“丰富自己业余生活”占20.67%,这对于在校期间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产生一定的积极效应。

(五)学习环境方面

在自主学习能力方面,73.91%的同学认为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一般,仅有14.49%的同学表示自己自主学习能力较强;在校期间去图书馆或教室自习的频率方面,57.97%的同学表示自己“偶尔”去图书馆或教室自习;班级学习氛围方面,63.77%的同学认为班级中仅“少数同学认真学习”。以上三个维度说明大学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弹性增大,虽然很多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意识和目标,但是执行力较差。

(六)创业意愿方面

依据调查结果,49.28%的同学表达了自己在校期间有创业想法,从某种意义上说明大多数学生思维比较活跃,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

三、注册入学学生现状分析

(一)学生生源地差异反映出学生在校适应能力参差不齐

统计数据显示,学生的生源地主要来源于苏北地区,生源区域集中化日趋明显。苏南地区学生由于教学资源优势较为明显,在学校适应能力上平均高于苏北学生。在入学考试、期中、期末以及职业能力测试上,苏南学生略占优势。但随着入学时间变化,这种差异性逐渐减弱。

经过校园调查研究显示,学生在校适应能力上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人际交往方面,经济较发达地区的学生以“自我”为中心,无法迅速融入集体生活当中。例如,学生无法正确处理舍友关系,屡次发生纠纷后导致矛盾升级,部分学生甚至要求搬离宿舍;与班级学生相处不融洽,逃避集体活动,独来独往;部分学生存在心理原因,不善于与他人进行交谈,甚至存在表达障碍。(2)自我生存方面,学生生源地差异性并不明显,都是在入学后开始逐渐掌握生存技巧,适应团体生活。

此外,在研究中发现,学生的校园适应能力整体呈持续化与归同化发展趋势。不同生源地的学生在入学后校园适应能力均在持续提升,苏南地区学生能力进展性比较大,但随着时间推移学生的校园适应能力差异性被逐渐弱化,基本处于同一水平。因此,面对不同生源地学生能力差异性问题,注册学校也应该针对其特点进行定向扶持,解决学生入学之初适应困难问题。

(二)学习自主意识薄弱,执行力差

注册学生基础知识较差、学习成绩不佳,直接反映了学生学习自主意识薄弱问题,对于学校安排的学习计划执行效果比较差。根据调查数据统计显示,注册学生只认为班级少数学生学习认真。学生学习自主意识薄弱、执行力差,对于高职院校教学效果影响十分明显。

学生自主意识薄弱、执行差具体表现为:(1)无法按时完成教学任务,导致课外实践活动开展效果差;(2)课上无法集中注意力,容易被其他事物吸引;(3)课堂纪律较差,部分学生在课堂上随意讲话,摆弄电子产品;(4)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业完成效果不佳;(5)学习盲目性较强,对自己的人生缺乏规划。

调查中学生自主学习意识薄弱、执行力差等问题并不会随着时间增长而有所改善,严重影响了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效果,降低了学校的教学质量。因此高职院校教学中无法规避学生这一学习问题,只能对其进行引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才能够改善高校教学质量。

(三)自我约束能力弱,缺乏自律性

高考后进入高职院校的学生日益减少,注册方式虽然能够有效改善生源状况,但也导致生源质量参差不齐。整体来看,与往届生源质量相比有所下降,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较弱,缺乏自律性,导致学生在校园生活中屡次触犯校规、校纪,学生校园管理依从性差。

学生自我约束能力弱、自律性不强主要表现在:(1)学生学习自律性不强,无法按时完成教学要求;(2)在各项实践活动中表现效果不佳,甚至在实习活动中出现不服从规定等问题;(3)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很强的随意性,按照个人喜好进行各项活动。

学生自我约束能力弱、自律性不强等问题与学生自我意识薄弱以及执行力差之间有着直接关系。因此高职院校在管理过程中往往需要双管齐下。但从实际执行效果而言,学生自我约束力差导致管理效果不佳,使高职院校的日常学生管理陷入矛盾当中。

(四)自我意识强,缺乏集体意识

学生自我意识强,缺乏集体意识,主要是指学生过分关注“我”的个人感受,忽略了周边人的想法。自我意识强不仅是注册高职学生所具有的特点,更是现代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具体表现为过分的自私化与集体意识缺失:(1)在校园生活中过分关注自我感受与自我利益,甚至出现“损人利己”行为;(2)对于班级归属感弱,不愿意参加班级集体活动;(3)对于班级现有管理现状不认可,违背班级管理条例,不服从班级安排。

究其原因主要有三点:(1)物质丰富。这导致学生对于外界需求减少,减少了学生与外界的需求交互活动。(2)家庭环境。现代学生家庭主要为“N+2 或1”的形式,学生缺乏同龄人的集体交往成长环境,学生多是家庭环境的中心,从而导致学生享乐意识强,责任意识差。(3)社会环境。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强调“我”的个人价值,必然导致集体意识被压缩;学生个性强度相似,必然导致“独”性班级氛围盛行,不利于班级集体建设。

个性化与集体化是高职院校学生在校生活中必然要解决的问题。

(五)时间分配不合理,网络依赖性强

时间分配不合理是学生自我意识薄弱、自我约束性差等多个方面综合作用的具象体现。学生缺乏明确的人生规划,学习意识不强,将更多的精力投入个人享乐当中,网络依赖性强。主要危害表现为:(1)网络社交。学生之间社交活动以网络形式为主,导致学生缺乏实际社交能力。(2)网络娱乐。学生多利用网络观看视频以及进行游戏活动,缺乏体育活动、班级活动等常规娱乐项目,学生身体得不到充分锻炼,更由于长时间上网导致身体素质下降。(3)沉迷网络。学生时间分配不合理,真正学习的时间少之又少,大部分时间都进行网络活动,甚至沉迷于网络当中形成网瘾,导致学生无法完成正常的学习课时。

在此次研究调查中,对注册学生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较多,既有一般高校学生所存在的自我意识强、缺乏集体意识等问题,也有高职院校学生生源质量差异性大、自我学习意识薄弱、自我约束性差等多种现状。因此,在高职院校注册学生管理中不能够仅按照传统方法进行管理,必须结合现代注册学生所存在的问题“有的放矢”,同时开展多项管理活动,才能够取得更好的管理效果,实现高职院校职业技能培养目标。

猜你喜欢
生源入学意识
长洲怡生源记货单考论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农村生源不是“摇钱树”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入学面试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入学第一天
高校生源危机:“狼真来了”
关于独立学院建设研究生生源基地的探索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