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支架式教学,提升学生写作能力

2020-02-23 11:30
语文天地 2020年21期
关键词:尝试导图写作能力

车 飞

美国学者布鲁纳提出了支架式教学的概念,认为教学者要帮助学习者建构知识理解所需要的概念框架,在教学中要事先将复杂的学习内容分解成若干小任务,并找到它们之间的关系,这样才能促使学习者更好地理解相关的内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展开写作学习的时候也要给学生搭建支架,这样才能让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逐步提升。

一、观察,搭建素材支架

要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首先要做的就是指导学生学会观察,帮助学生搭建素材支架。在帮助学生搭建素材支架的时候,首先鼓励学生观察实际生活,从中寻找有用的素材,然后引导学生记录下这些素材,并对其进行整理,这样学生就能搭建素材支架,促使学生收集更多的素材,提升习作能力。

在引导学生创作《猜猜他是谁》的时候,鼓励学生积极展开观察,尝试搭建素材支架。首先鼓励学生观察班级中的同学,先了解一下这个人给人的整体感觉,看看他最大的特点是什么,如干净、邋遢等。此后则分别从外貌、表情、动作行为等方面入手观察,看看自己细致观察得到的判断和整体观察获得的感受是否一致。此后引导学生通过列表的形式写下自己观察到的事物,如在整体观察中发现这个人给自己的感觉是很豪爽,然后再分别观察细节,发现该同学浓眉大眼,外貌就给人豪爽的感觉;说话的时候总是神采飞扬,脸上的表情很丰富,不扭捏,这也支持“豪爽”的观点;在动作方面,发现他走路喜欢猛烈地甩动手臂,动作幅度很大,这同样能体现出“豪爽”。鼓励学生将自己观察到的结果写下来,然后读出作品,让同学猜猜这是谁,看看自己的描写是否生动。

小学生生活阅历不足、知识面比较狭窄,所以在观察生活的时候常常会对各种有用的素材视而不见。针对这种问题要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展开观察,哪些内容要重点观察,如何整理观察到的素材。这样才能确保学生更好地搭建素材支架,提升写作能力。

二、品练,形成表达支架

要提升写作能能力,就要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清楚地表达,更具体地描写。此时要给学生提供表达支架,鼓励学生先阅读经典的作品,然后分析作品的写作手法,尝试总结出修辞手法、表达方式,提炼出炼字的诀窍,此后再展开仿写活动,运用自己掌握的方法展开写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逐步形成表达支架,掌握规范的语言,找到语言内化的途径。

引导学生尝试创作《这儿真美》的时候,鼓励学生先阅读《富饶的西沙群岛》等经典作品,尝试以之为范文,找出作品中的精彩词句,然后分析一下这些词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如学生总结发现“有的全身布满彩色的条纹;有的头上长着一簇红缨……”中运用了比喻和排比的手法,此时鼓励学生找出更多运用了相同修辞手法的句子,总结出这两种修辞手法的特点是什么。最后在自己写作的时候尝试运用这些写作手法,如有学生在描写景物的时候也运用了比喻加递进的手法:“高大的乔木好像威武的巨人,高昂着倔强的头颅;小巧的灌木则如同矮人一族,偷偷地窥视着外来的人;各色小花则是害羞的仙子,总是躲在草丛里……”这段描写就模仿了课文中的表达方式,提升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在帮助学生搭建表达支架的时候,要尝试提高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创造能力和迁移能力。学生首先要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总结出各种写作经验,此后则要展开迁移,运用掌握的方法进行创作,最后还要融入自己的想法,写出更具有创造性的词句。

三、导图,建构结构支架

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不强,在写作的时候常常会写出一些结构不够严谨的作品。针对这个问题,要给学生提供结构支架,引导学生尝试用思维导图整理自己的思路,并结合思维导图整理出写作大纲。这样学生就能提升逻辑思维能力,写出更有条理性的作品。

学习创作《我的奇思妙想》时,搭建结构支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思维导图总结自己想写的内容。首先鼓励学生想一下自己要写的是什么主题,如有学生提出:“我想发明一个钟,上面记录的是人的年龄,如果拨动指针的话,就能让人变成那个岁数的人。这样我们就能随意地变成大人,再变回小孩了。”鼓励学生在思维导图中先写下“钟”,而后再上面标注上该钟和普通的钟表有什么不同之处。此后鼓励学生再次思考:“如果你有了这个钟后,你想要做什么事情呢?将你的想法标注在思维导图中。这件事情的发展会是怎样,结果又会怎样?在此过程中,你会遇到哪些不同的人,也可以标注出来。”最后鼓励学生在思维导图的基础上整理大纲,如有学生总结大纲:“我用钟将自己变成了大人,结果发现大人会遇到很多麻烦,包括:工作上被老板责骂,生活中被另一半指责,要做很多的家务,要指导孩子功课。最后,我还是决定变回小孩”。

根据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小学生处于具体运算阶段,这个阶段中学生基本有了抽象概念,但是他们形成概念、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时候都要基于熟悉的物体或场景,还不能进行真正的抽象思维。这个时候如果能帮助学生搭建思维导图,则能以之为支架,引导学生更清楚地构思,写出具有逻辑性的作品。

四、比较,变换语言支架

在指导学生修改作品的时候,要帮助学生搭建语言支架。此时要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分析,尝试将自己想到的其他词汇或表达方式替换掉原有的内容,然后反复琢磨对比,看看哪一种的效果更好。在对比分析中,学生逐渐学会了如何修改润色作品,写作的能力又会有所提升。

在学生创作《我的动物朋友》之后,鼓励他们在展开讨论和交流,说说自己和他人在作文中有什么不足之处,思考要如何改正相关的问题。鼓励学生找出需要讨论的段落,然后各自进行改写,调整其中的词句,然后将各自的方案拿出来,和大家讨论,看看谁的方案最好。如结合“小狗呆呆地看着我,然后尾巴一翘,向着我扑了过去”进行分析。学生认为这一段写得不够细腻,展现不出小狗是恶意还是善意的,于是决定修改一下,改成“摇晃着尾巴,扑到我的脚边,轻轻蹭我的鞋子。”在这样一番修改后,就能让读者感受到小狗的善意,描写更生动。

在引导学生搭建语言支架的时候要组织学生展开互动讨论,在“作文沙龙”中展开自评和互评,围绕某些作品展开比较和交流,思考如何才能更好地修改作文,提升自己的表达能力。

支架式教学是在学者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所以在搭建支架的时候也要注意在学生现有的独立解决问题的水平和潜在发展水平之间搭建支架。这样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特定的知识,了解知识建构的意义,并在教师的引导下更好地展开建构,从而达到更高的发展水平,提升习作能力。

猜你喜欢
尝试导图写作能力
借思维导图算24点
角的再认识思维导图
挖掘创造潜能,提高写作能力
加强互动交流,提升写作能力
如何有效提高中小学生的写作能力
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理论思考
再试试看
再试试看
一次惊险的尝试
一次让我受益的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