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晓敬
(东北石油大学,黑龙江 大庆)
“疫情期间,停课不停学”背景下,各高校纷纷开启了线上教学模式。教师如何从这些数据中提取信息,如何通过数据挖掘将其转化成更有价值的知识,为教学决策提供依据,改进教学实践,提高在线教学效果,为疫情结束后自身专业发展奠定基础,这是疫情期间高校教师面临的重大挑战。想要较好的完成挑战,高校教师不仅要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信息化教学能力,更应具备数据素养。
信息素养指人在信息时代的一种综合能力。它包含了解、搜集、评估、利用信息的知识结构。数据素养作为信息素养的延伸,最早由 Shields于 2004年在《信息素养、统计素养和数据素养》一文中提出,主要是指个体能够对数据进行科学准确的认识、理解、操作与应用,以充分挖掘其隐藏价值的能力。
高校教师数据素养指教师对教育数据进行采集、组织和管理、处理与分析,并将分析结果转化为改进教学行为的知识,进而提升自身专业技能和学生学习成绩的能力。主要表现为高校教师在教学中应具备专业的教学知识、使用数据知识、运用数据教学和教学决策的能力。
参考国内外文献研究以及实践案例,高校教师数据素养主要由数据意识、数据能力、数据伦理三大方面构成。主要表现为高校教师的数据意识、数据采集、数据分析与解读、数据转换与决策、数据伦理道德五个方面的能力。
数据意识。指客观存在的数据在人们头脑中的能动反映,是数据素养的先决条件。高校教师数据意识指高校教师对自己教学实践所接触到的相关数据及其异动具有敏锐的嗅觉,能够对教与学的相关过程和行为等从数据的角度理解、感受和评价。表现为高校教师积极主动分析数据、及时发现数据的相关性,超越数据本身诠释数据的意义。
数据采集。就是高校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利用必要的数据采集工具或系统,在复杂的表格和图表中收集学生学习的各种数据,并将其分类汇总,操作数据以支持合理的教学。
数据分析与解读。指高校教师采集数据后,应用测量工具、数据可视化工具制作数据信息图,并对相应数据图进行解释,把分析结果和过程进行演示或展示,理解数据的可信性、有效性、价值性,识别理解分析过程中产生的模式、趋势等。
数据转换与决策。指高校教师在对数据的分析与解读的基础上,对教学过程中的数据进行实践转换、提供决策的能力。如教师通过对于学生学习行为数据的分析,发现处在问题边缘的学生,理解学生学习行为的特征,分辨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和问题,进而优化教学过程。
数据伦理道德。指高校教师在数据分析和使用过程中,教师对数据安全和保护用户隐私的重视,要保证数据使用时的科学性和伦理性。
本调查问卷根据高校教师数据素养的内涵,采用自编的《疫情期间高校教师数据素养调查问卷表》,整个问卷的研制充分运用了文献研究、数理统计、专家咨询等方法。本问卷界定的数据素养的内涵包括数据意识、数据采集、数据分析与解读、数据转换与决策、数据伦理道德五个方面。在问卷维度的构建上,经相关专家讨论、审定后将问卷设计为 5个维度共 32 个条目被用于试问卷。
本研究采用自编的《疫情期间高校教师数据素养调查问卷表》为问卷,以综合型地方本科院校D大学为例,借助网络问卷调查平台“问卷星”开展问卷调查。D大学是一所综合型地方本科院校,设有工、理、管、文、经、法、教育、艺术多学科。
本次调查对象的基本结构组成方面,性别结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学科结构4个方面。分别如图1,图2,图3,图 4。
图1 性别比例
图2 年龄比例
图3 学历结构
教学形式和平台选择方面,据调查显示,高校教师选择线上教学的方式以“同步+异步”和“同步”为主,分别占47.92%和37.5%,“异步”教学占比14.58%,具体见图5;选择专门教学平台和常用通讯平台比例基本一致,这里需要指出一点,70.8%的老师上课时选择使用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平台,并且是以一个专门教学平台加一个常用通讯平台的形式进行,对于平台的选择,主要依据是朋友同事推荐和学校统一推荐。
图4 学科背景
教学资源设计与利用方面,60.42%的高校教师采用“自主开发+平台已有”的方式,具体比例见图6。对于平台已有的资源,73.53%的高校教师在使用时明确标注了资源来源,87.5%的教师都是个人独立完成课程资源设计开发,平均开发教学资源时间3小时每课时,其中29.17%的教师表示资源数量庞大,并且质量参差不齐,在资源筛选、利用方面有一定困难。
图5 授课方式
图6 教学资源设计方式
教学平台上教学数据利用方面,81.25%的教师认为平台相关数据能够反映学生真实学习状态,但只能部分程度反映出,还有10%左右的教师认为平台数据完全不能反映出学生真实学习状态,具体比例见图7。被调查教师都能够主动查看教学平台教学数据,但频率有所不同,81.25%的教师每堂课后进行查看,12.5%的教师每周查看,2.08%的教师每月查看,4.17%的教师每门课程结束后查看,具体比例见图8。97.98%的教师曾根据教学平台教学数据进行过教学调整,调整主要以教学速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三个方面进行。如89.58%的教师能够根据平台教学数据判断出需要重新讲解的内容,并且其中的97.67%被证明是判断正确的;64.58%的教师能够根据平台数据判断出需要重点关注的学生,100%被证明判断是正确的。
图7 对否能反映出学习状态的态度
图8 查看教学数据频率
在教学平台个人隐私安全方面,66.67%的教师认为能够保证个人隐私,但也有30%教师不认同。对于“现有平台还需要哪些数据辅助您的教学?”这一问题的回答,“控制学生端其他软件的使用以避免学生挂机”、“避免考试作弊机制”、“提高学生数据的精确性”三种回答方式占作答的前三名。
通过前文数据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多数高校教师表现出了较好的数据素养,在数据意识、数据伦理道德等方面具有很好的表现,能够根据教学平台教学数据进行适度教学调整。但也有一部分教师在数据素养方面有待提高,如对于教学平台数据的利用意识、利用能力等。
数据意识和伦理道德方面。绝大多数高校教师表现出了较好的数据敏感度和信任度,并且在法律和道德允许的范围内获取和使用数据,注重对学生的隐私保护与尊重。但在批判性思维和习惯上需要进一步加强,目前存在一定的“唯平台资源”现象,同时,根据调查显示,80%的教师个人独立完成教学资源准备与教学设计,合作探究模式相对较少。
数据采集方面。高校教师能够主动采集相关数据,如对教学平台教学数据的主动采集,但目前采集频率有所不同,存在一门课程结束后查看数据的现象,这不利于教学过程的调整与决策。
数据分析解读、数据转换与决策方面。由于前期的数据采集存在差异,导致这两个维度的现状也存在较大差异,虽然都能够对于数据进行接触甚至主动采集,但是只有60%左右的教师能够准确解读数据,并根据数据进行教学调整。原因在于一部分教师主观认为数据不能够反映真实学习情况,对于数据可信度存疑;一部分在于教师对于数据分析工具、方法不了解。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当前高校教师数据素养整体较好,但在数据意识、数据利用技术与方法方面还有一定的提升空间,因此,政府管理层面、学校方面、高校教师自身方面应多方联动,建立三位一体的高校教师数据素养提升方案,结合实践开展培训与评价,持续提升高校教师的数据素养。
1.管理层面。
相关管理部门应进一步加强对高校教师数据素养的重视。对高校教师数据素养做出长期规划,制定规范的评价标准,强化数据使用意识,鼓励数据分享与应用,对数据获取和处理提供技术支持,设立专门的高校教师数据素养评价和培训机构。
2.学校方面。
各高校应为教师利用数据进行教学决策提供支持,定期对教师进行培训与测评,编制优秀教学案例和实践指南供教师参考,营造使用数据的文化氛围,鼓励教师之间开展合作,提升教师的数据意识、数据思维习惯和数据利用能力。
3.教师方面。
高校教师应进一步加强自身的数据敏感度,主动提升数据处理技能,积极探索和研究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数据素养不仅能提高教学水平,还利于个人职业能力成长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在线教学模式会随着疫情的发展而持续一定的时间,但最终学校会恢复常态教学。疫情对高校教学是一次挑战,但也是高校教学模式改革的一次良好契机,相信在恢复常态教学后,线上教学绝不会销声匿迹,线上线下有机结合的教学模式值得深度研究。高校教师应继续提升整体数据素养,保证线上教学质量,为未来教学改革做好准备,为个人未来发展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