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很多高校毕业生在就业后就很难落实党员工作,工作可能是一方面原因,还有另一方面原因就是所在的工作单位没有党组织,这就造成离校之后的毕业生不能及时转出党员组织关系,在学校中形成一种准流动党员的特殊群体。面对这种情况,高校的党组织一定要对党员的教育工作进行研究并完善,不断革新党员的管理机制,与不同地区的政府进行政策上的协调工作,让准流动党员可以在社会上进行与党相关的工作,使高校的党员人才可以实现自身的价值。
【关键词】高校教育;毕业生管理;准流动党员;现状分析;应用策略
近年来,随着各大高校发展党员工作的力度不断加强,很多高校毕业生中的党员数量正在逐渐提高[1]。但随着社会竞争压力的增加,很多高校毕业生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这就让很多高校毕业生在离校时办理转出组织关系的工作变得比较困难,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种准流动党员的群体。怎样教育并管理这部分特殊的党员群体就是高校党建工作主要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一、高校毕业生准流动党员的特征
(一)高素质,能力强
高校在进行党员选拔工作时会选择学生群体中的高素质群体作为党员,这些人不仅有较好的政治意识和思想品质,还拥有深厚的文化涵养和较高的专业能力[2]。这部分群体普遍高学历,思维敏捷且拥有丰富的知识,是我党拥有的最年轻,也是最活跃的群体,是我党的新鲜血液,也是国家和社会在未来的建设与发展过程中的中坚力量。这部分群体进入社会开始工作,对社会的管理与建设来说起决定性作用,因此,一定要做好这部分党员的教育管理服务工作。
(二)对党的相关工作还没有深刻的认识
根据相关规定,党员一定要经过一年以上时间的培养考察期才可以入党,因此,高校中的学生党员一般都是在大二时期才入党,并在大三转正。这就让一部分毕业生党员刚刚转正就毕业了,而毕业之后就要进入社会工作,这就让他们没有时间和精力接触与党有关的工作,他们并没有接受长时间的培养教育考察,致使他们对党的认识比较浅薄,还需要进行长效的教育管理服务。
(三)思维灵活,创新能力强
很多高校毕业生准流动党员的年龄比较小,接触更多的新鲜事物,思维比较灵活,拥有较强的政治意识,非常积极参与社会的各项活动,对党抱有非常真挚的情感[3]。但由于其社会经验和工作经验还不足,这就意味着他们的思想还不成熟,对党并没有持有更加坚定的信念与信仰,对自身的能力与价值也没有清晰的定位,而这些东西都需要经过长时间的磨练以及教育才可能形成,因此,这部分党员是一群可塑性极强的队伍,且具有极强的创造力,对社会建设的发展方向有着较强的影响。
(四)数量多,分布广
当前,很多高校正在扩招学生党员,这项决定对党的发展有积极影响,但其中出现的问题需要高校重视。很多高校毕业生在进入社会工作时会将党员关系保留在学校中,成为流动党员,这种情况不仅让党员队伍中的人才流动速度变得越来越快,还让相关工作可以更加快捷地开展,但这部分党员也成为党员人才队伍中最不稳定的群体,受各种客观因素的影响,这部分党员会在不同地区和不同单位之间进行流动,让高校毕业生准流动党员群体呈现数量多,分布广的特点。
二、高校毕业生准流动党员在教育管理服务上存在的难点
(一)交流困难,跟踪困难
高校中的学生是流动性较强的群体,很多毕业生党员在离校之后会因为各种客观因素与自己的学校减少交流的频率,这就造成学校的基层党组织和毕业生准流动党员的交流逐渐变少。还有一部分毕业生党员在毕业之后改变自己的联系方式,并没有及时地向学校的基层党组织进行报告,这在很大程度上对党组织的跟踪工作造成阻碍,很难掌握毕业生党员的思想动态和实际情况。
(二)相关工作效率不高
随着毕业生党员在社会上的流动范围扩大,获得的社会阅历逐渐丰富,相应的教育管理服务也要逐渐提高,以解决毕业生准流动党员的深层问题。要想完成这项工作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与物力,对负责这项工作的党员干部也有很高的要求,当前的实际情况并不能满足这项工作的需求,这就造成高校毕业生准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服务工作效率不高。
三、加强高校毕业生准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服务的策略
(一)改变传统的工作理念
要想讓相关工作可以顺利开展,就一定要先改变工作理念,建立高校毕业生准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服务的长效机制。高校的基层党组织一定要打破传统的工作理念,结合实际情况和毕业生党员群体的需求,改变工作思路,由被动转化为主动,积极开展党建工作。
(二)改变传统的工作机制
高校基层党组织一定要和各地方政府进行良好沟通,建立起一套科学完整的联动机制。高校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建立管理制度和指导策略,让高校毕业生准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变得更加规范,及时与党员的家庭进行联系,做好沟通和协调工作,让他们成为准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坚实后盾。
(三)创新工作的办法和信息传播的载体
我们的工作一定要与时代进行融合,有效使用现代化技术进行高校毕业生准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服务。我们可以利用建立网络平台的方式,加强党组织和毕业生准流动党员之间的交流工作,建立拥有良好氛围的毕业生准流动党员之家,让这部分党员群体可以打破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进行共同交流与学习,让毕业生准流动党员可以获得最新的工作安排和教育指导,提高党组织内部的战斗力和凝聚力,让教育管理服务可以落到实处。
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校一定要重视毕业生的党员教育工作,掌握高校准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服务工作中的难点,对不能履行党员义务的流动党员,按照组织程序进行相应的处理,通过良好的教育使这部分党员可以积极履行自身的义务。各高校还要与地方的党组织进行协同工作,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让高校毕业生准流动党员可以进行及时有效地管理与教育,让其党员的身份可以产生实际的价值。
参考文献:
[1]阮谦.高校毕业生流动党员管理模式的构建[J].农家参谋,2019(24):222+226.
[2]宋春红.高校毕业生流动党员管理现状调查研究——以湖南部分高校为例[J].党史博采(下),2019(09):32-33+35.
[3]程银.高校毕业生流动党员“两学一做”的困境及实效性探析——基于大学生党支部建设的视角[J].领导科学论坛,2019(17):55-59.
本文系2019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思想政治工作专题项目“从严治党背景下高校毕业生流动党员管理创新研究”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9SJB043)
作者简介:
王雅琴(1982-),女,汉族,安徽巢湖,思政讲师,硕士学历,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作者单位: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计算机与软件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