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科”背景下高职信息技术类专业通识课程体系研究与实践

2020-02-22 06:52张俊玲侯宇
科技创新导报 2020年26期
关键词:通识课程新工科高职

张俊玲 侯宇

摘  要: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和物联网技术等新技术快速发展,人工智能呈现加速发展态势,并具有深度学习、跨界融合、人机协同、群智开放、自主操控等新的特点。在“新工科”背景下,本文围绕高等职业教育理念,紧密结合信息技术类专业学生所应具备的职业素养特点,以铜仁职业技术学院信息技术类高职专业通识课程体系为典型案例,构建了“理论教学+素质教育活动”的通识课程体系,实施“课内+课外”职业素养教学模式,寓教于活动,培养信息技术类高素质人才。

关键词:新工科  高职  信息技术类  通识课程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20)09(b)-0211-03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new technologies such as the mobile Internettechnology, big datatechnology, cloud computingtechnology and the Internet of thingstechnology,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s developing at an accelerated pace.It has the new characteristics of deep learning,cross-border integration,man-machine cooperation,group intelligence opening, autonomous control and so on.In the context of "new engineering",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concept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closely combined with the professional qualities of students majoring in information technology,taking the General Course System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pecialty in Tongren Polytechnic college as a typical case,the general education curriculum system of "theory teaching+quality education activity" is constructed. Implement the professional quality teaching mode of "in-class and out-of-class",teaching in activities,training high-quality talents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Key Words:Newengineering;Highervocational education;Information technology; General education

1  新工科概述

隨着移动互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和物联网技术等新技术快速发展,人工智能呈现加速发展态势,并具有深度学习、跨界融合、人机协同、群智开放、自主操控等新的特点。人工智能成为国际竞争的新焦点,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带来社会建设的新机遇,发展的不确定性带来新挑战。为了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支持服务创新驱动发展、“中国制造2025”等国家战略,教育部积极开展新工科建设,并颁布了《关于开展新工科研究与实践的通知》《关于推进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的通知》,全力探究形成领跑全球工程教育的中国模式、中国经验,助力高等教育强国建设。

“新工科”不是头脑风暴,而是在新科技革命、新产业革命、新经济背景下工程教育改革的重大选择,完善人工智能教育体系,加强人才储备和梯队建设已成为人工智能发展的重中之重。作为占据中国高等教育半壁江山的职业教育,在人工智能人才培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重点培养能够熟练运用人工智能技术的理论、方法、技术、产品和应用等纵向复合型人才,并能驾驭“人工智能+经济、社会、管理、标准、法律”等的横向复合型人才。从专业设置情况看,高职的大数据技术与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物联网应用技术等信息技术类专业已纳入“新工科”的范畴,如何构建高职教育中“人工智能”专业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构建高职教育中信息技术类专业通识课程体系,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质人才[2]?

2  国外新工科教育发展现状

国外高校在工程教育模式研究比较早,早在2004年,就创立了CDIO工程教育理念,CDIO工程教育理念系统地提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能力培养、全面实施以及检验测评的12条标准,为工程教育的系统化发展提供了基础。高等工程教育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从2005年开始,汕头大学工学院就CDIO工程教育模式进行学习研讨并实施,提出了一种新的培养模式——EIP-CDIO培养模式。2008年,教育部确定了18所CDIO试点高校,2016年,全国CDIO工程教育联盟成立。2017年2月以来,教育部积极推进新工科建设。为推动工程教育改革创新,讨论新时期工程人才培养,形成了“复旦共识”;“天大行动”明确了“新工科”建设行动路线;“北京指南”,全面启动、系统部署了新工科建设,提出了新工科建设指导意见。2018年3月教育部办公厅公布了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612个,涉及综合改革类项目202个、专业类改革项目410个,标志着“新工科”研究的全面开启,而所有立项项目中只有一个高职学校的一个项目入选。目前,经教育部正式批准而设立的“智能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的高校就达50余个,而在高职院校中未设立人工智能专业。

综上所述,国外相关研究集中在工程教育理念,国内关于工程教育和新工科的研究比较丰富,也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在高职院校研究工程教育和新工科的成果比较少见,进而,定位新工科背景下高职“人工智能”专业课程体系的研究就更为少见,这将是本课题研究的重点。

3  高职院校信息类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

3.1 高职院校信息类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

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重要精神,高职院校信息技术类专业在加强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的同时,应更侧重于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那么,高职院校信息类专业学生,应具备什么样的职业素养?

3.1.1 思想政治素质

坚定地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深厚的爱国情感及中华民族自豪感。

3.1.2 道德素质

培养学生遵法守纪、崇尚宪法、崇德向善、诚实守信、热爱劳动、尊重生命,履行道德准则及行为规范,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及社会参与意识。

3.1.3 职业意识

培养学生具有以下的职业意识:

(1)具有环保意识、信息素养、质量意识、安全意识、创新思维和工匠精神。

(2)具有职业生涯规划、自我管理能力的意识,有比较强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集体意识。

3.1.4 身心素质

培养学生具有以下的身心素质:

(1)具有健康的心理、身体、健全的人格,能够掌握基本的运动知识及1~2项运动技能,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行为习惯。

(2)具有一定的人文素养和审美观,能够形成1~2项艺术特长或爱好。

3.2 高职院校信息类专业学生的通识知识标准、能力标准

根据高职院校信息类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我院信息类专业学生的通识知识标准为以下两个方面:

(1)熟悉必备的思想政治理论,了解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及中华传统文化知识。

(2)熟悉和本专业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熟悉环境保护、安全消防等知识。

根据高职院校信息类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我院信息类专业学生的能力标准为以下两个方面:

(1)学生具有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能够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学生具有良好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及沟通能力,能够熟练掌握常用办公文件的书写。

3.3 信息技术类专业通识课程设置

在我院信息技术类人才培养体系中,按照高等职业教育理念[3],紧密结合信息技术类专业学生所应具备的职业素养特点知识标准和能力标准,把学生素质教育列入三年课程教学计划,开设了《入学教育》《形势与政策》《军事理论》《体育与健康》《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管理与沟通》《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大学英语》《毕业教育》《素质教育活动课程》等21门基本通识课,通识课程总学时占专业总学时的1/4。

4  寓教于活动,构建“理论教学+素质教育活动”、“课内+课外”的通识课程体系

通过将《形势与政策》《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管理与沟通》《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通识课中的实践学时部分融入到六个素质教育活动模块中,寓教于活动,构建了“理论教学+素质教育活动”的通识课程体系,实施“课内+课外”职业素养教学模式[4]。

4.1 模块1:“五元文化”与“四項主题”教育活动

(1)课程内容。

先进文化、红色文化、优秀传统文化、职业文化和地方民族文化;开展热爱生命、感恩、立志成才、形势与政策主题教育。

(2)培养目标。

要求学生进行先进文化、红色文化、优秀传统文化、信息技术类职业文化和地方民族文化学习与践行,并通过参加热爱生命、感恩、立志成才、形势与政策主题教育等活动,提升思想政治与道德修养。

(3)实施时间:第1~5学期。

4.2 模块2: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活动

(1)课程内容。

信息技术类专业技术服务、假期社会实践活动、生产劳动、志愿服务、公益活动、勤工助学、社会调查等。

(2)培养目标。

加强学生对信息技术类专业的了解,让学生深入社会,了解、确认适合自身的职业,为向职场过渡做基础准备,进而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优势。

(3)实施时间:第1~5学期。

4.3 模块3:学术科技与创新创业活动

(1)课程内容。

学术竞赛、课题研究、科技创新活动、学术讲座、创业教育、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市场开拓、校园招聘、面试现场情景模拟等。

(2)培养目标。

拓宽专业学生视野,开拓学生思路,锻炼动手能力,培养团队精神,让学生有机会参加到科技交流活动中,同时加强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缩短学生就业的“后熟期”。

(3)实施时间:第2~5学期。

4.4 模块4:文化艺术体育与身心发展活动

(1)课程内容。

学校运动会、球类比赛、书法比赛、演讲比赛、朗诵比赛、辩论赛、征文比赛、歌唱比赛、社交礼仪活动等文娱竞赛,心理测试、心理咨询、心理辅导等[6]。

(2)培养目标。

发扬体育精神,增强体魄,加强集体荣誉感,提升学生沟通、表达、应变等社会能力,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3)实施时间:第1~5学期。

4.5 模块5:社团活动

(1)课程内容。

猜你喜欢
通识课程新工科高职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面向新工科的Python程序设计交叉融合案例教学
应用型通识课程的开发与建设
通专融合视野下高职教育集群型课程模式建构
高校通识课程《美术鉴赏》双语教学实践与研究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关于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