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稳定性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跌倒的影响

2020-02-22 03:07黄丽晴徐亚林李聪聪王燕平张忠琴
中国现代医生 2020年32期
关键词:跌倒脑卒中偏瘫

黄丽晴 徐亚林 李聪聪 王燕平 张忠琴

[摘要] 目的 观察核心稳定性训练督导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跌倒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0月在我院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患者7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6例。对照组予跌倒预防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核心稳定性训练督导。分别在干预前及干预后3个月比较两组Berg平衡量表评分、Barthel指数量表评分及跌倒发生率。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Berg平衡量表评分和Barthel指数量表评分均高于治疗前,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跌倒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针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在跌倒预防干预的基础上予核心稳定性训练督导干预,可显著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降低跌倒危险性,治疗效果显著,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 脑卒中;偏瘫;跌倒;核心稳定性训练

[中图分类号] R743.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編号] 1673-9701(2020)32-0166-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supervision of core stability training for stroke patients with hemiplegia and observe the impact on falls. Methods A total of 72 patients with stroke and hemiplegia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7 to October 2019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with 36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a fall prevention intervention,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implemented core stability training supervision based on the treatment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Berg balance scale scores, Barthel index scale scores, and the incidence of fall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three months after the intervention. Results The Berg balance scale scores and Barthel index scores of the two groups after treatment were improved compared with those before treatment, the scores above of observation group after treatment were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after treatment, 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P<0.05). The incidence of fall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Conclusion For stroke patients with hemiplegia, the supervise core stability training based on fall prevention interventions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patient's 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reduce the risk of falling, and has significant therapeutic effects, which has clinical application value.

[Key words] Stroke; Hemiplegia; Falls; Core stability training

脑卒中是一种严重危害健康的临床常见病,我国脑卒中的高发病率导致逐年升高的卒中后致残率[1]。偏瘫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偏瘫使患者平衡功能受损、步态稳定性下降,从而使跌倒的发生率增加,跌倒后造成的机体功能伤害,不仅增加患者的痛苦,使患者及其家属身心及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且跌倒后的病情改变、病程延长会导致住院时间及费用增加。跌倒的恐惧造成部分患者活动减少,导致其康复时间延长、康复效果下降[2-3]。在医院质量管理与安全管理中,患者跌倒发生率作为衡量护理工作质量的指标之一[4],因此预防住院患者跌倒是临床护士的工作重点。康复医学领域中,核心稳定性训练(Core stability training,CST)是近年引入的一种较新的训练技术[5]。研究发现[6],核心力量的训练,能够提升人体的控制能力,增强平衡和协调控制能力,提升患者的步行能力,改善平衡功能。本研究通过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在常规跌倒预防教育的基础上加以核心肌群的稳定性训练督导,观察其对跌倒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0月在我院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患者72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6例。对照组予常规跌倒预防措施宣教,观察组实施核心稳定性训练干预。纳入标准:①经头颅CT或MRI检查确诊为脑出血或脑梗死,诊断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会议通过的诊断标准[7];②病情稳定,意识清醒,配合良好;③患者及家属均自愿参与本研究,签订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8]:①存在认知及言语功能障碍;②合并骨关节疾病不能进行训练;③病情变化或合并心、肺、肾等脏器功能减退或衰竭。观察组中,男20例,女16例;年龄(30~85)岁,平均(62.2±1.1)岁;病程15 d~6个月,平均(48.30±14.73)d。对照组中,男19例,女17例;年龄(31~84)岁,平均(61.8±1.3)岁;病程15 d~6个月,平均(48.25±14.70)d。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①给予脑卒中康复护理常规,包括饮食指导、用药护理、活动指导、情志护理;②根据本院住院患者跌倒风險评估表,对患者进行跌倒危险因素评估,根据患者的各项高危因素进行护理干预;③加强安全管理,对于有跌倒风险患者,在其床头及腕带上张贴防跌倒警示标识;④加强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及陪护人员的安全意识。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核心稳定性训练督导:①仰卧位,屈膝屈髋,双足平放床上,双脚发力将臀部抬起与躯干成直线,维持5~10 s,缓慢放下,每组10个;②仰卧位,双手Bobath握手,屈膝屈髋,躯干跟着双手臂摆动在床上练习左右翻身,每组10个;③仰卧位,屈膝屈髋,双膝关节及双足并拢,躯干保持不动,髋部随双下肢向左摆腿靠近床面,维持5~10 s后转至中立位,同法向右摆腿,每组10个;④患者坐位,双手Bobath握手,双手触碰设定的目标位,患者躯干取中立位,然后随双手活动方向进行前倾、向左、向右运动。以上4组训练,2次/d,4周为1个周期。

1.2.3 质量控制  在临床研究前,由本科康复专科护士、护理责任组长、康复治疗师组成临床操作及观察小组,进行理论及训练培训,做到同质化、规范化。评价时均采用统一的标准用语与动作,所有患者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进行测评。

1.3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在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由同一名治疗师及同一名康复护士对患者进行平衡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并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跌倒发生率。

1.3.1 Berg平衡量表评分  采用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9],内含14个评分项目,包括站起、坐下、独立站立等,总分56分,每项最低0分,最高4分。总分40分以下提示有跌倒危险,得分越高表示平衡功能越好。

1.3.2 Barthel指数量表评分(The Barthel index of ADL)  Barthel指数量表评分根据评分高低将患者的生活活动能力分轻度功能障碍-生活基本能自理、中度功能障碍-生活需要帮助、重度功能障碍-生活依赖明显和生活完全依赖四个等级[10]。

1.3.3 跌倒发生率  统计各组跌倒发生率,跌倒发生率=跌倒例数/总参与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应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Berg平衡量表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Berg平衡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4周干预,两组患者Berg平衡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Barthel指数量表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Barthel指数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4周干预,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量表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两组跌倒发生率比较

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均有跌倒发生,但观察组跌倒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跌倒后损伤程度较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脑卒中后肢体偏瘫,可使患者运动、感觉、平衡功能出现障碍,导致其双下肢负重不对称,严重影响患者的站立平衡及行走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患者的跌倒风险。脑卒中后跌倒的发生严重影响患者疾病的康复及预后,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11]。近年来临床工作中发现,责任护士虽加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跌倒的管理,积极干预其用药管理、病房环境及陪护教育等因素,仍不可避免脑卒中偏瘫患者住院期间跌倒发生,且患者跌倒多发生在身体姿势改变时,如从坐到站、移乘、转头、弯腰取物、地面湿滑、地面不平等[12-13]。在脑卒中偏瘫患者跌倒的相关因素分析中,患者的运动功能障碍导致其患肢运动肌的控制能力下降、运动模式异常是主要原因[14]。目前脑卒中的常规康复治疗大多重视四肢大肌肉群的运动训练,通过反复的动作训练,纠正不良运动模式,但这些训练强调动作完成质量,并不能改善肌肉的控制,患者在变换体位时仍容易发生跌倒不良事件[15]。

核心是人体重心所在的位置,是由腰部-骨盆-髋关节组成的集合体,核心稳定性训练能稳定脊柱、骨盆,提高对身体重心的控制能力,通过强调核心稳定性进而加强身体重心的控制,增加运动的协调性和动作敏捷性[16]。葛明飞等[17-18]的研究显示,对脑卒中患者进行核心稳定性训练,可增强患者核心肌群的协调收缩能力,增强核心肌群的力量,改善腰腹部和骨盆的共同稳定性,提高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协调性和动作敏捷性。通过训练提高患者肢体柔韧性和活动耐力,改善其身体平衡及步态,能够有效减少和预防跌倒发生。杨金华等[19]的研究显示,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给予综合康复护理,可促进其偏瘫肢体的康复、改善自理能力、提高生活质量,进而达到控制身体躯干和活动中的平衡,从而达到姿势控制、提高患者的平衡能力和运动能力、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目的。我国现阶段康复治疗师严重短缺,临床对每位脑卒中患者只能保证约1 h/d的常规康复治疗,不能满足患者更多的康复需求。患者在康复治疗结束回病房后有较多空闲时间,此时在病房护士指导下完成进一步的康复训练,延伸康复训练项目,不仅增强患者的康复效果,也满足患者的康复需求。患者安全是医院管理的目标,防范跌倒发生是护理工作的重点[20]。对脑卒中患者采取康复师协同下的综合护理干预,积极督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能够增强患者主动参与训练的意识,同时在护士督导下的核心稳定性训练合理规范、安全有效,通过康复评估给予患者在体力承受范围内的训练量,避免训练过度或训练量不足,使患者躯干控制能力、平衡能力、步行能力得到有效改善,从而降低患者的跌倒发生率。

本研究中,经过8周的康复护理及核心稳定性督导训练,两组患者的Berg平衡量表評分均有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Barthel指数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Barthel指数量表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跌倒发生率比较,观察组的跌倒发生为2例(5.56%),低于对照组的8例(2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结果显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在常规跌倒风险干预的基础上,予以核心稳定性训练督导,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的平衡控制能力,从而有效降低其跌倒风险、住院周期和治疗成本。此方法安全方便,无需投入大量的资金和设备,对家庭及社会均起到积极作用。因此,在预防脑卒中偏瘫患者跌倒中,常规跌倒风险管理联合核心稳定性训练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张丽.中国脑卒中早期康复治疗指南[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7,50(6):405-412.

[2] 甘勇,杨婷婷,刘建新,等.国内外脑卒中流行趋势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19(2):139-144.

[3] 刘娟娟,刘姗,蒋丽琼,等.脑卒中患者主要照顾者准备度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护理管理,2018,18(1):52-57.

[4] 王华,郑洁,张莉,等.JCI国际评审标准与中国医院管理评价指南(试行)的比较[J].中国医院,2006,10(4):2-4.

[5] 田晓东.核心稳定性训练研究进展述略[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9,27(7):156-158.

[6] 肖建华,陈龙伟,朱一平,等.核心稳定性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和步行能力的影响[J].陕西医学杂志,2017,46(11):1584-1585.

[7] 柏京,吴华,李亮,等.核心稳定性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站立平衡及步行功能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7,39(5):364-366.

[8]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彭斌,等.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8,51(9):666-682.

[9] 刘冬梅,李晓玲.核心稳定性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及步行能力的作用效果研究[J].甘肃科技,2020,36(1):119-121.

[10] 杨峰,李坤颖,王茉莉.核心稳定性训练结合Bobath疗法对脑卒中患者跌倒预防的影响[J].河北医学,2018, 24(1):129-131.

[11] 徐安瑜,徐应倩,黄璐.跌倒风险分级管理在预防脑卒中跌倒中的应用[J].中国药物与临床,2020,20(9):1562-1565.

[12] 郭晓贝,王颖.住院病人预防跌倒安全管理策略的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19,33(2):286-289.

[13] 刘友红,唐利彬.Morse跌倒评估量表联合持续质量改进在脑卒中高危跌倒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当代护士:(上旬刊),2020,27(5):166-168.

[14] 高润,葛剑青,刘莉,等.核心肌群稳定性对脑卒中患者跌倒风险作用的研究[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37(5):634-636.

[15] 郝利霞,孙艳冬,张琰,等.脑卒中康复治疗中常规康复治疗与运动康复疗法的应用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21):30-31.

[16] 许健,黄秀清,周纯,等.基于Bobath理论技术穿插中医推拿手法对脑卒中恢复期痉挛性偏瘫患者的疗效观察[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42(5):387-390.

[17] 葛明飞.悬吊核心稳定训练在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康复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疗养医学,2020,29(3):255-257.

[18] 谢智智,刘瑞峰.悬吊核心稳定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20,28(6):161-163.

[19] 杨金华,孙转妮,杨香丽,等.早期综合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康复疗效、自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7,14(15):2294-2296

[20] 徐安瑜,徐应倩,黄璐.跌倒风险分级管理在预防脑卒中跌倒中的应用[J].中国药物与临床,2020,20(9):1562-1565.

(收稿日期:2020-03-20)

猜你喜欢
跌倒脑卒中偏瘫
循经往返灸治疗脑卒中痉挛性偏瘫的临床观察
力量平衡操对预防社区老年人跌倒的效果评价
社区老年人跌倒认知和行为调查与分析
早期护理介入在脑卒中患者构音障碍训练中的作用
早期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
脑卒中合并脑栓塞症的预防及护理观察
良肢位摆放结合中药熏敷降低脑卒中患者肌张力的疗效观察
多因素评估及干预在预防社区老年人跌倒中的效果评价
社区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防跌倒的效果分析
脑卒中偏瘫早期运动康复